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然而,元明清三朝统治者均迁都北京,虽偶有变动,但时至今日依然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实早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本打算迁都西安,此事因何受阻?那还给从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说起!
公元1355年10月,朱元璋正在率部正在奋力攻打应天府(现南京)时,忽获喜讯,原来老婆马氏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长子的出生,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随即刻下八个大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架势!
这个小屁孩就是朱标,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亲切地称呼他为“阿标”,寄希望他能成为老朱家后世子孙的标杆。从此,朱标就一直以嫡长子的身份成了朱元璋的接班人,朱元璋当吴王,他是世子,朱元璋当皇帝,他理所当然成为太子。
在朱标五岁的时候,朱元璋就请来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儒宋濂来进行启蒙教育。随着朱标不断长大,朱元璋给他找了很多老师,其中就有刘基、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康茂才、耿炳文、邓愈、汤和等一干开国元勋,这简直就是要给太子东宫开府建衙的节奏,要知道这些老师几乎汇集了帝国的全部精英啊!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恶习,最可贵的是,他生在帝王之家,但品性纯良,殷勤恭孝,颇具儒者风范,并时常劝说朱元璋不要妄开杀戒。朱元璋对朱标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很早就让他参与政事。
公元1391年,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历史走向。最早明朝的政治中心在应天府,由于朱元璋造反时打着“日月重开大宋天”口号,要光复大宋,最终确定两个首都,以汴梁(现开封)为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抵御北元反扑,长期定都汴梁。
这样子过去了二十多年,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朱元璋突然对古都长安产生了浓厚兴趣,毕竟长安的名声很盛,便派遣太子朱标前往巡视关中,颇有迁都长安的打算。
朱标到了长安,带人绘制了详细的关中地区全景图,足迹遍及八百里秦川,全面分析了定都长安的利弊。可能由于来回奔波,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再加上朱标身体底子本身就薄,很快就病倒了。尽管如此,病中的朱标还多次奏请朱元璋迁都长安,可惜不久便病重去世了。
这是朱元璋晚年最沉重的一次打击,长安作为他的伤心之地,让这位垂暮老人彻底断绝了迁都的想法。
试想如果朱标不死,随着帝国君权的巩固,估计也就没有明成祖朱棣啥事了,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标,肯定是要迁都长安的,那么大明帝国的历史也许会改写,也许今天我们的首都就是西安了。当然,迁都何方?孰好孰坏,千秋基业,众说纷纭,不予论道。
只是可惜那古老的长安城,就这样失去了再次作为国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