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李世民当上皇帝后, 没有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屠戮功臣

为何李世民当上皇帝后, 没有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屠戮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57 更新时间:2024/1/2 18:45:49

李世民的帝位到底来的不算光彩,而他手下的尉迟恭秦琼等人不仅参与了夺嫡,更是手握重兵立下了数不尽的汗马功劳,正所谓“功高盖主”,其他朝代的皇帝例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人在登基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之前的有功之臣屠戮殆尽,而李世民却并没有这样做,反而修建凌烟阁充分褒奖,对这些功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一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人,他眼看隋朝气数已尽,深知各路人马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才是大势所趋,便劝李渊起兵反隋,在推翻隋朝建立霸业的道路上,他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路上阵前厮杀,更是将其他各部势力逐渐收归麾下,而秦琼、尉迟恭等人正是在此时起便追随着李世民,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还多次解救他于生死之下。唐朝建立后,为了消灭盘踞在各地的割据势力,李世民带兵先后发起了四次战役,为此后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秦琼、尉迟恭等人在这些战役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此对李世民来说,秦琼、尉迟恭等人不仅是自己的下属,更多的还是自己值得生死相交的知己,单凭这样的情谊,李世民就不可能做到将他们赶尽杀绝,再加上李世民登基时年仅27岁,正值壮年,他有大把的时间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奠定基业,也有把握让这些昔日的有功下属听从自己后代的号令。

另外,在这些帮助李世民完成霸业的开国功臣中,除了尉迟恭以外,其余人大多数都具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李世民登基之初朝纲并不稳固,各方势力林立,武德旧臣、太子余党等也是虎视眈眈,见缝插针都想左右朝中局势,仅凭如此错综复杂的大背景,李世民就不可能对这些有功之臣下手,毕竟玄武门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功臣们的助力外,其身后的世家也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如果此时翻脸,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别无二致。

不过李世民虽不杀功臣,却也并非代表着他可以自由放任功臣们在朝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为了削弱或者限制他们的权力,李世民也是使用了不少的手段。对待尉迟恭,李世民以谈心的方式先是引出刘邦登基后大杀功臣,诚心表示自己并不认可这样的做法,因为要“有福同享”,随后又暗示说自己最怕的就是有人会做出过分之举,毕竟万事都要适度。彼时的尉迟恭已经有一些居功自傲的张扬,他当即读懂了李世民的点到为止,最终呈上了一封离职书请求告老还乡。

除此之外,李世民登基之后也并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对旧将委以重用,而是适当提拔一些新臣,由此便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原本掌握在秦琼、尉迟恭等人手中的权力过渡到了李靖等人手中,将原本有些倾斜的朝中势力划分在了一个彼此制衡又能够相安无事的范围之中。

李世民的一生都十分精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秦琼、尉迟恭等人的功绩除了他看在眼里,天下的黎民百姓和军中的将士更是都看在眼里,因此如果在登基后便贸然不顾旧情将他们屠杀殆尽,除了于心不忍之外,李世民最看重的民心也会所剩无几,所以李世民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屠杀旧臣,一方面是自己的私心,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稳固大唐未来的江山。

更多文章

  • 为何明朝以来不再定都长安?若此子不死,西安可能会取代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何唐朝之后不再定都西安,明朝不迁都南京吗,明朝在西安建都了吗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然而,元明清三朝统治者均迁都北京,虽偶有变动,但时至今日依然是全国政治经济文

  • 为什么强盛的明朝,打不过一个小小的部落,还导致自己的皇帝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明英宗却和祖宗们不一样,十分大意。他认为明朝是天朝上国,对进贡者的赏赐非常丰厚。蒙古的一支部落——瓦剌,他们的太师就利用明英宗这点,用贡品骗取明朝的赏赐。同时瓦剌还利用这些财物,为入侵明朝做准备。公元1449年,瓦剌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论国力,明朝比瓦剌强,为什么

  • 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何秦始皇不杀功臣,刘邦,朱元璋却诛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跟朱元璋谁更厉害,朱元璋有没有评价过秦始皇,秦始皇和朱元璋刘邦

    不过同样是开国皇帝,对待功臣却大不一样。秦始皇虽然有些暴政的倾向,动不动就杀人,而且还是一杀一大片。但是秦始皇却很少诛杀功臣,甚至可以说没有。尉缭子曾表示秦始皇是一朝得志,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换做其他皇帝早就处死了。然而秦始皇在把人追回来的时候,依旧让其做官,而且还是原封不动的把官位给他。而刘邦和朱元

  • 为什么宋朝的书院那么兴盛,只是因为重文轻武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著名的六个书院,宋朝书院的性质,宋朝书院发展原因

    原来,他上的是湖南大学,前身为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确乎也有千余年历史了。现代大学校史溯及到古代书院是否合理?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由此可见,书院作为旧时教育机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程朱理学靠书院传承发扬、陆王心学依托书院开花结果,明代士人还以书院为根基,组建东林党,左右朝

  •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为何大明能不费一兵一卒统辖西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朝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西藏是怎样纳入元朝,明朝是怎样灭亡元朝的

    自秦以降,虽然郡县制已成主流,而历代王朝仍有分封,尤其是汉初刘邦实行郡国并行体制、明初朱元璋大封同姓藩王之举。这些分封大致出现在王朝初期,究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另一方面却是极其狭隘和自私的,即为了确保皇权永远不流落于外姓人手中。对于藏族地方而言,历代中央王朝对藏封赐的最根本的历史基础就

  • 他是继朱元璋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因一致命弱点,皇位生生被人夺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允熥向朱元璋要皇位,还有比朱元璋开头更惨的皇帝吗,朱元璋死后的下一位皇帝是谁

    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将这种共性表现到极致的一个皇帝。对于曾经与其并肩作战的各位兄弟,甚至是后来对他忠心耿耿的臣民们,他也没有手软过。然而身为一个从他人手中夺来江山社稷,而又心怀慌乱生怕被人再次抢走的皇帝,他不得不这么做。冷酷这个词汇就是朱元璋身上的一个深刻的钢印。做这些事的时候只顾心中的恐惧,害怕自己

  • 他是明朝首富,每日三班艺伎演奏开宴会,修筑长城的资金由其赞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防卫的壕堑是人工修筑的吗,明朝全国的城墙什么时间修筑,明朝两个富豪请客吃饭的故事

    沈富作为明朝的首富,世人俗称沈万三,单从名字上看就觉得贵气十足,一个“富”字是他的底气,更是他能载入史册的资本。作为明朝首富的沈富,首先就是田产非常多,多到什么地步呢?基本上全国范围内都有沈富的田产,丰富的田产在握,想不发家都难。外界对于这个神秘的首富页充满了探索欲,更编造了这样的传说,认为沈富有一

  • 他受朱元璋遗诏,辅佐建文帝,因身份特殊,朱棣为杀他煞费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与建文,朱棣杀朱元璋的主要原因,朱元璋死后朱棣的野心

    而在洪武末年,朱元璋经过数次的清洗,蓝玉、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被诛戮殆尽,而皇太孙朱允炆年幼,一如燕王朱棣等藩王又手握重兵,时局颇有隐患,而朱元璋在为孙子朱允炆留下善于防守的耿炳文之后,还在弥留之际托孤留下密诏,以梅殷辅助朱允炆,胆敢有违者,为朕伐之。而当建文帝登基之后,采纳了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

  • 为何说“靖难之役”的元凶是朱元璋,而非朱允炆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靖难18名将,朱元璋杀功臣害了朱允炆吗

    为什么说靖难之役的元凶是朱元璋而不是朱允炆呢?第一、藩王实力都很强大,给朱允炆留下后患。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害怕儿子危及到他的地位,就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离皇宫都比较远,朱元璋根本控制不了他们,所以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等朱元璋驾崩后,藩王的实力特别是燕王朱棣的实力最为强大。中国历代的君位继承

  • 元顺帝真的是朱棣的亲生父亲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顺帝是朱棣的亲生父亲吗,元顺帝与朱棣关系,朱棣是陈友谅亲生的吗

    具体的说法就是,当年徐达率军攻了大都,元顺帝仓皇北朝,所以元朝就此灭亡。但正因为元顺帝逃的比较仓促,所以有很多东西都没有来得及带走,其中就包括一些美丽的妃子。其中有一位妃子洪吉喇氏,非常美貌,所以一下子被明太祖朱元璋看中,纳入后宫,封为碽妃。正是因为在元顺帝逃走的时候,这位妃子已经怀孕,所以后来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