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后宫:虽然张皇后是一夫一妻,但晚景也很悲凉

明朝后宫:虽然张皇后是一夫一妻,但晚景也很悲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56 更新时间:2024/2/5 16:33:49

哪个朝代不是后宫佳丽三千,都围着皇帝邀宠呢。这是几千年的一夫多妻,皇权至高的结果。要说,也有例外,明孝宗朱佑樘,就是一个例外,他只取了一个老婆张皇后。古今中外,他算是最早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据说,明孝宗的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也有说她是专管皇帝小金库的女官,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而怀孕。

按说,这是乌鸦变凤凰的老套路了,小女官应该高兴死了。但偏偏临幸他的宪宗是个十足的妻奴,被宠妃万贵妃管得死死的。谁要敢跟皇帝有一腿,那就是死期到了。跋扈狠毒的万贵妃,自己生不出孩子,竟然也不让后宫其他嫔妃生孩子。

纪氏正在害怕有什么后果,没想到,肚子里竟然珠胎暗结了。那边厢,万贵妃气得发抖,果然派人来毒害她了。没想到,因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瘤子,不是怀孕,纪氏才得以偷生下后来的皇子朱佑樘。

纪氏胆子小,也没有依靠,怕一旦暴露孩子,母子俱亡,让门监张敏将孩子抱去溺死,张敏知道宪宗尚无子嗣,秘密哺养起来。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宪宗对镜长叹道:“老将至而无子。”感叹自己都快进坟墓了,居然没有一个孩子,说着,眼泪就快流出来了。

张敏连忙跪下来说:“死罪,万岁已有子。”纪氏生子哺养之事才为公开。此时男孩已五六岁了。当男孩被接到周太后仁寿宫,取名朱祐樘,册立为皇太子的同时,生母纪氏却在宫中暴卒,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这事谁干的,自不必说。

万贵妃哪能就此罢休,她心生一计,居然推着宪宗去后宫雨露均沾。后来,皇帝的儿子陆续诞生,选哪个当太子还不是万贵妃一句话的事儿。要说宪宗对万贵妃的话,从来言听计从,朱佑樘的太子之位差点被废。

这一次,是老天帮了朱佑樘,正当宫中为改易太子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泰山地区发生地震,当时的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征,奇异的天象一出,群臣立刻上奏“上天已经示警了,如果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笃信佛教的宪宗皇帝这次服软了,朱佑樘的地位也得以稳定下来。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朱佑樘成婚。当年,宪宗皇帝驾崩,朱佑樘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治元年。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总之,朱佑樘的这段经历,让他对后宫妇人为争宠而造成的血雨腥风战战兢兢,深恶痛绝。遭到宠妃迫害的境遇,从童年到青年,从来没有停止,他这种切肤之痛,成为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重要原因。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朱佑樘这样只宠一人的情形的确让人费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张皇后本人的性格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史称张皇后为“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第二,大臣谢迁的劝谏。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例如,成化朝,群臣因为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那么,谢迁为何多此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待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这样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明孝宗和张皇后是少年夫妻,也是患难之交。张皇后直接从太子妃升职为皇后,知道朱佑樘的经历,对他格外体贴珍惜。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另外,张皇后也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活泼开朗,行事果断,对于性格阴郁而内向的皇帝,很有吸引力。不但如此,张皇后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对朱佑樘有很强的约束力。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也绝非庸常之辈。

可惜的是,朱佑樘只活了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失去庇佑的张皇后,结局非常悲惨。她的儿子明武宗死后因为没有子嗣,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帝,史称明世宗。世宗对张太后的态度淡薄,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

终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八月崩。而她刚刚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处死了。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从《清平乐》看宋朝生活百态(1):宋朝官帽上的那一对“翅膀”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最突出的三个特点,从清平乐看宋朝的社会风情,宋朝历史上的趣事

    宋朝百官常朝视事所穿的朝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即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这里着重说一说幞头。幞头是由幅巾发展而来的。古时候,那些身份低贱的人是不能戴冠冕的,为了免除披头散发的现象,他们就以幅巾包头。李贤在《后汉书·鲍永传》中注:“幅巾,谓不着冠,但幅巾束首也。

  • 明朝的廷杖文字狱背后真相,竟是受这两个朝代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第一条恐怕很难被当事人承认。大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就传檄天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他还明确指出: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居中国而治天下,夷狄处外围而奉中国,没听说有夷狄可以替天行道,号称中国让四海臣服的。很显然,在这篇政治宣言中,未来的皇帝以中华文明的复兴者自

  • 武则天为什么是无字碑,是功过相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的无字碑为何无字,武则天为什么不立无字碑,武则天为啥给自己留下一个无字碑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传奇的女性。她经常在生死边缘挣扎。如果她不小心的话,就会掉进深渊的。据我们所知,她有多少次差点被李世民杀害。却总是奇迹式的生存了下来,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武则天在后宫之中有很多的敌人,这些人都想把她置于死地,因为他长得太漂亮了,那个古代皇室之中的贵族,他们不缺权利也

  • 武则天杀害亲女儿,绝对是伪历史,史料对比和政治斗争分析见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初唐历史,及武则天杀女事件,主要有四本史料可以参考,按成书时间先后,分别有《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对这四部史料,做一个简单分析。1.四部史料记载①《唐会要》《唐会要》是唐德宗时期的士曹参军苏冕的个人作品,新旧唐书中,都有苏冕个人传记,以表彰他的《唐会要》贡献。《唐会要》

  • 李世民下了地狱,为何反而增长了20年寿命?看看他的前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死后打入无间地狱是真的吗,李世民真实成长经历,真实李世民实力

    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古籍上有过记载,李世民曾经在30多岁的时候得过大病,哪怕把整个京城最好的郎中叫来也没有效果,最后竟然撒手人寰,去世了。后面这段就可以说是神话了,说的是李世民死后,和其他游魂一样,孤零零的走在黄泉路上。但是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拉住了他,这个人自称崔判官,是地府的

  • 诗圣杜甫的现实人生:盛世的红利与他无关,乱世的代价却由他分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甫是诗圣为什么他的诗成为诗史,诗圣杜甫的一生全在他的诗里,听完诗圣杜甫的一生感悟

    杜甫生长于中国古代少见的黄金时代。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同一年,大唐皇帝名义上易主:唐睿宗李旦把帝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下一年,李隆基通过政变清除太平公主、实质性掌控政权后,把年号改为“开元”,拉开了自己“开创新纪元”的序幕。因此,杜甫的成长期,正好与史上最为蓬勃向上、全面兴盛的辉煌年代——开元盛世

  • 武则天欲杀袁天罡,为了保命袁天罡说了8个字,岂料泄露了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时期,中国每一个开国皇帝的身上似乎都有说不尽的谜题,她们的出生在史书上始终带有着迷幻的色彩。传说记载刘邦是赤帝之子,斩白帝起义;朱元璋出生时整个屋子都大放光彩等等。他们用神秘为自己的君王权力添加看不见的威权,自称天之子。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这个女子身上也带有极为神秘的色彩,而

  • 唐朝是北方黄酒处在了酒历史的最繁荣的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黄酒,唐朝的酒多数是黄酒还是清酒,唐朝延续至今的酒

    (唐代版图示意图)现如今的西安城,就是历史上的长安城,是现代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在以唐文化为核心元素之一恢复再造城市的繁荣,唐元素的文化开发呈现一片繁荣。历史进入唐时期,也就进入了现代历史学家将其划分的“近古”阶段,北方黄酒北土近古正是取意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命名的北方黄酒高端品牌。(西安曲江大唐不

  • 武则天为什么杀死孙女,李仙蕙公主墓被挖,揭开唐朝皇室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和李仙蕙,武则天为啥要杀长子与二子,武则天杀唐宗室图片

    皇家总是会有很多的说不清楚的传闻,就像武则天杀了自己的亲孙女又是为了什么,这件皇室的丑闻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也有待我们去发现。这里说的武则天的亲孙女应该是他的儿子唐显宗生下的第七个女儿李仙蕙,她被称为永泰公主。在这个公主的坟墓被挖掘之后,然而并没有能够揭开皇室的丑闻,然而让这件事变得更难懂了因为永泰的

  • 唐朝河南籍名将刘仁轨:我也想低调,可是霓虹和百济,它不允许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刘仁轨实力,刘仁轨赵炳万,刘仁轨真人照片

    结果是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老刘(刘仁轨)是一个在历史里相对比较低调的汉子,以至于非常热爱唐朝历史的骆驼,都没怎么听过他。不过在翻看他的简历之后,骆驼认为,我今生有可能会忘记豆腐卤肉扣碗的味道,但是一定不会忘记老刘的名字,并且骆驼有理由相信,在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汉朝的国祚,绵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