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杀害亲女儿,绝对是伪历史,史料对比和政治斗争分析见真相

武则天杀害亲女儿,绝对是伪历史,史料对比和政治斗争分析见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11 更新时间:2024/1/19 19:13:00

初唐历史,及武则天杀女事件,主要有四本史料可以参考,按成书时间先后,分别有《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我们对这四部史料,做一个简单分析。

1.四部史料记载

①《唐会要》

《唐会要》是唐德宗时期的士曹参军苏冕的个人作品,新旧唐书中,都有苏冕个人传记,以表彰他的《唐会要》贡献。

《唐会要》记载了从唐高祖至唐德宗,九朝的历史,以典章制度的变革为主轴,是历代史学家研究唐朝历史的珍贵史料。此后,《唐会要》又经扩编,涵盖整个全唐史。

关于武则天杀女事件,《唐会要》的记载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意思是安定公主是暴卒,并未说武则天杀女,但是武则天却拿女儿之死做文章,诬陷王皇后,导致高宗李治有了废后之意。

②《旧唐书》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由晋高祖石敬瑭下令,翰林学士刘昫、赵莹编著,是唐朝的第一部官修朝代史。很遗憾,《旧唐书》对此事不着一字,一片空白。

③《新唐书》

《新唐书》是宋仁宗年间,由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人合编的一部唐朝官修国史。我们今天将后晋时期编撰的唐史叫《旧唐书》,其实它成书时就叫《唐书》,只是由于该书编撰仓促,出现大量不如人意之处,所以宋仁宗下令重修《唐书》,这就有了新旧版本。

《新唐书》对这段历史的记载是:

这个记载,就是今天大多数人笃信的历史。

④《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成书略晚于《新唐书》,他是司马光的个人著作。不过,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资治通鉴》不是历史,它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立足点放在评价历代政治得失,阅读对象是皇帝。也就是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初衷,是通过对政治得失分析,给后世君王治国提供一面镜子。

《资治通鉴》的记载是:

2.四部史料记载辨析

首先,从文字内容看,《资治通鉴》基本采用了《新唐书》的记载,只是措辞稍有不同,将武则天杀女,由含糊的“毙”,改成了更具体的“扼杀”。另外,基于《资治通鉴》的性质,可以不对它作讨论。

从成书时间上看,《旧唐书》比《唐会要》晚一百多年,《新唐书》又比《旧唐书》晚一百多年。这个事件差很重要,因为年代越久,史料缺失就越严重,史料辨析就越困难。

《唐会要》是本朝人依据《实录》编写,无疑可信度最高。《旧唐书》成书于战乱时期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实录》出现大量遗失。所以,后唐、后梁都曾经悬赏征集唐朝史料。

所以,《旧唐书》几经增补,杂入了一些遗文和故旧传闻,其可信度明显不如《唐会要》。

《新唐书》成书于五代之乱后的北宋,以《旧唐书》为蓝本,杂合民间个人笔记等,由宋祁和欧阳修,分两个阶段编撰而成。从体例和内容完备度,要比《旧唐书》高几个档次,但其真实性远不如《旧唐书》。

最可信的《唐会要》,记录是安定公主暴卒,武则天借题发挥,《旧唐书》则一字不提。假如武则天亲手杀女,这条信息的份量,《旧唐书》怎么会不记载?假如《旧唐书》编撰时没看到这份资料,请问年代久远的《新唐书》从哪儿来的资料?又为何不见资料来源的任何其它旁证?

所以,从史料考证看,《唐会要》记载更可信。

如果王皇后没有杀害安定公主,她为何被废呢?《新唐书》记载:

《旧唐书》的记载,“稍有”差别:

两本史料的差异看似不大,其实不小:

1.巫祝的性质不同

按《新唐书》说法,王皇后没有施巫祝,是武则天陷害。《旧唐书》则说,王皇后确实施巫祝了,而且是和她母亲柳氏共同作案。

2.废后的根源不同

《新唐书》说,因为王皇后被强加了巫祝,因此被废后。《旧唐书》则说,巫祝事件后,由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废后被阻止,最终促使王皇后被废,是李义府的推动。

这两个记载,其实同时推翻了武则天杀女栽赃王皇后的可能性。试想一下,按《新唐书》的记载,皇后杀公主,这该是多大的罪?怎会不了了之?

安定公主死于永徽五年五月,王皇后被废是永徽六年十月,一年多的时间,“案犯”逍遥法外,连皇帝都无可奈何,这事可能吗?

真相应该是《旧唐书》所写,王皇后由于巫祝事件,在废与不废两派争执不下的时候,李义府起了决定性作用。

李义府时任中书舍人,由于得罪了长孙无忌,被贬壁州司马。就在诏书下发前,李义府提前得知信息,他与王德俭密谋,当夜觐见高宗李治,陈述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立场:

因为这个建议,李治大喜,不光停发贬黜李义府的诏书,还按照他的建议,废了王皇后,改立武则天。此后不久,李义府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了宰相。

李义府哪来这么大能耐,竟然几句话就能翻云覆雨?太夸张了吧?

一点不夸张,因为李治一直苦苦等待的,就是李义府这种人的出现。因为他要与长孙无忌等,掣肘皇权的门阀势力决裂,他需要帮手,李义府为代表的寒门士族,让李治找到了依靠。

不光李义府与长孙无忌是寒门与门阀之争,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之争,也是寒门与门阀之争。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是关陇门阀集团家族,本质上他们与皇权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从唐朝建立之初,皇权与门阀之间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而武则天出身于寒门之家,她的家族从其父武士彟开始,才步入贵族圈,唐初编制的《氏族志》,武氏根本没资格入选。

所以,李治废王立武,跟爱情无关,他们就是政治联盟,为了共同对付门阀士族。李义府的进谏,让李治意识到,他依赖的寒门士族其实力量并不弱,坚定了他与门阀斗争的信心。

李义府说话管用的蹊跷,就在这里!

也就是说,王皇后被废,其实跟安定公主之死没有一毛钱关系!其背后是政治利益的刀光剑影!

我们还发现一个记载,多年后,武则天登基前夕,徐敬业从扬州起兵,宣布讨伐武则天。他让大才子骆宾王起草了一份《讨武曌檄》,其中有一句:“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所谓“弑君鸩母”纯属没边的胡说八道,怎么不把她杀女写进去?这个情节不够分量吗?这也从侧面证明,武则天杀女就是后人的编造,当时根本没这种说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得出结论:所谓武则天杀女事件,就是段伪历史,虽然《新唐书》黑纸白字写在那里,根本不可信!

我分析得应该算比较清楚了,把政治背景都交代了,但是我相信依然会有人指责我:你这是在为武则天翻案!

呵呵,我凭什么为武则天翻案?她能给我一块钱,还是能给我点个赞?

读历史要有冷静的思维,和客观的角度,要学会脱离古人的视角局限性,这样我们才能看清全貌,不会陷于盲目相信。

比如,《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为何污贬武则天?很简单嘛,女主不符合儒家尊卑思想,武则天篡唐更违背了忠君思想,嫁于父子两代人,更是被儒家思想所不齿。唐朝不大好贬低武则天,毕竟她是李唐祖先,宋人没有这个忌讳,必须一脚踩死!

其实武则天的命运还算好的,像她这种被历史误解,刻意污损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王莽隋炀帝秦始皇等等。

几千年儒家思想,就这么都信了,连我们今人很多都被误导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下了地狱,为何反而增长了20年寿命?看看他的前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死后打入无间地狱是真的吗,李世民真实成长经历,真实李世民实力

    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古籍上有过记载,李世民曾经在30多岁的时候得过大病,哪怕把整个京城最好的郎中叫来也没有效果,最后竟然撒手人寰,去世了。后面这段就可以说是神话了,说的是李世民死后,和其他游魂一样,孤零零的走在黄泉路上。但是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拉住了他,这个人自称崔判官,是地府的

  • 诗圣杜甫的现实人生:盛世的红利与他无关,乱世的代价却由他分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甫是诗圣为什么他的诗成为诗史,诗圣杜甫的一生全在他的诗里,听完诗圣杜甫的一生感悟

    杜甫生长于中国古代少见的黄金时代。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同一年,大唐皇帝名义上易主:唐睿宗李旦把帝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下一年,李隆基通过政变清除太平公主、实质性掌控政权后,把年号改为“开元”,拉开了自己“开创新纪元”的序幕。因此,杜甫的成长期,正好与史上最为蓬勃向上、全面兴盛的辉煌年代——开元盛世

  • 武则天欲杀袁天罡,为了保命袁天罡说了8个字,岂料泄露了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时期,中国每一个开国皇帝的身上似乎都有说不尽的谜题,她们的出生在史书上始终带有着迷幻的色彩。传说记载刘邦是赤帝之子,斩白帝起义;朱元璋出生时整个屋子都大放光彩等等。他们用神秘为自己的君王权力添加看不见的威权,自称天之子。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这个女子身上也带有极为神秘的色彩,而

  • 唐朝是北方黄酒处在了酒历史的最繁荣的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黄酒,唐朝的酒多数是黄酒还是清酒,唐朝延续至今的酒

    (唐代版图示意图)现如今的西安城,就是历史上的长安城,是现代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在以唐文化为核心元素之一恢复再造城市的繁荣,唐元素的文化开发呈现一片繁荣。历史进入唐时期,也就进入了现代历史学家将其划分的“近古”阶段,北方黄酒北土近古正是取意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命名的北方黄酒高端品牌。(西安曲江大唐不

  • 武则天为什么杀死孙女,李仙蕙公主墓被挖,揭开唐朝皇室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和李仙蕙,武则天为啥要杀长子与二子,武则天杀唐宗室图片

    皇家总是会有很多的说不清楚的传闻,就像武则天杀了自己的亲孙女又是为了什么,这件皇室的丑闻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也有待我们去发现。这里说的武则天的亲孙女应该是他的儿子唐显宗生下的第七个女儿李仙蕙,她被称为永泰公主。在这个公主的坟墓被挖掘之后,然而并没有能够揭开皇室的丑闻,然而让这件事变得更难懂了因为永泰的

  • 唐朝河南籍名将刘仁轨:我也想低调,可是霓虹和百济,它不允许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刘仁轨实力,刘仁轨赵炳万,刘仁轨真人照片

    结果是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老刘(刘仁轨)是一个在历史里相对比较低调的汉子,以至于非常热爱唐朝历史的骆驼,都没怎么听过他。不过在翻看他的简历之后,骆驼认为,我今生有可能会忘记豆腐卤肉扣碗的味道,但是一定不会忘记老刘的名字,并且骆驼有理由相信,在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汉朝的国祚,绵延了

  • 太平公主帮李隆基登上皇位,为何他即位后第一时间要除掉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李隆基个人简历,太平公主真的要毒死李隆基么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繁容和辉煌的一个时代,自然也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看看唐朝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人物,太平公主。她有着绝对的皇室血统和政治权利,并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根据史书爆料,当时的人们称太平公主为拥有一切的女人。据野史记载,得出太平公主的原名为李令月。权力越大的人,越想要

  • 张皇后:改变唐玄宗一生的女人,杨贵妃死后,将玄宗折磨到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贵妃死后和玄宗相见,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结局,唐玄宗与杨贵妃历史评价

    李旦初名李旭轮,是唐朝第五位皇帝,敏而好学,精通书法,在他年轻之时,纳表妹窦氏为妾,为自己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对这第三个儿子,母亲武则天打他心眼里就喜欢,认为三郎走路行事颇有帝王之风,还为他取名李隆基。李隆基从小就备受皇太后的宠爱,加上自己是母亲窦氏的第一个儿子,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日子过的是相当的

  • 此人的治国才能胜过武则天,若非英年早逝,女皇帝可能就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的治国之道,谁预言了武则天能成帝,武则天治国措施和影响

    于是就召来房玄龄的妻子房夫人,指着面前的两杯“毒酒”说:“要么让你丈夫纳妾,要么你就这毒酒给喝掉!”房夫人面不改色地将“毒酒”一饮而尽,却原来是两杯陈醋,李世民看得目瞪口呆,在无奈之中又有几分好笑,在礼送房夫人出门之后,就对房玄龄大笑:“我终于明白你为何如此怕老婆了!”李世民一生之中纵横战场,经常亲

  • 洛阳出土隋唐时期粮仓,储粮250吨,粮食存放千年还可以发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洛阳发现隋唐粮仓视频,隋唐粮仓保存多少年,河南出土粮仓图片

    古时候既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自然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李绅在 《悯农》 中写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一首诗词,则显示出粮食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古人也非常注重储存粮食,拥有不少知名粮仓,洛阳就曾出土过隋唐时期粮仓,这粮仓的储量可达到250吨,粮食存放千年还可以发芽,让后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