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作为对手的皇太极和吴三桂之间是没有什么瓜葛的,但是随着双方交战的不断进行,有很多明朝的将领投降了清朝,而这些人中有几位比较重要的人物,就成了皇太极和吴三桂之间的桥梁,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原明朝总兵祖大寿,他是吴三桂的舅舅。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崇祯元年因为坚守宁远城、获得“宁远大捷”而被晋升为前锋总兵官,之后奉命镇守锦州。而后,他两次投降清朝,最终死心塌地地为清朝效力。除了祖大寿之外,吴三桂还有亲戚投降了清朝,这个人就是吴三桂的大哥吴三凤,舅舅和大哥先后投降清朝,也让吴三桂和清朝之间早就多了几分暧昧。
祖大寿像
而皇太极也早就想招揽吴三桂,时任辽东总兵的吴三桂不过三十岁,他镇守着明朝在辽东的最后一片土地,手上也掌握着明朝战斗力最为强大的关辽铁骑,是皇太极征服明朝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如果能够将吴三桂收为己用,不仅可以拆掉最后一块绊脚石,还为自己征服明朝增添了助力。而自己手上已经有了与吴三桂关系密切的祖大寿和吴三凤,皇太极自然要好好地加以利用。
辽东形势图
1642年,皇太极让吴三凤和祖大寿等人写信给吴三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吴三桂能够投降清朝,祖大寿在信中写道:“贤甥当世豪杰,岂智不及此耶?再观大清规模形势,将来必成大事……若率城来归,定有分茅裂土之封,功名富贵,不待言也。”但是对于这些信件,吴三桂均不为所动。
最后,皇太极亲自上阵,十月,皇太极亲自致信吴三桂:“今者明祚衰微,将军已洞悉矣。将军与朕,素无仇隙,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相时度势,早为之计可也。”皇太极表示,你的亲戚、同僚都已经在我这里了,明朝已经衰微,你要赶紧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但是吴三桂没有给皇太极回信,因为这样太敏感了。
皇太极
最终,吴三桂选择给舅舅祖大寿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吴三桂表示自己仍然“犹豫未决”。其实,这四个字完美地描述了吴三桂此时的心理活动,投降清朝并非自己所愿,毕竟清朝是异族,贸然投降肯定要背负汉奸骂名。但是,明朝又在内忧外患中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自己也要找一条出路,所以此时的吴三桂真的是犹豫未决,他在等待形势发展,以在这乱世之中获取最大的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南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