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知县送礼误送到慈禧娘家,想要回时遭劝阻,14年后与李鸿章并列

知县送礼误送到慈禧娘家,想要回时遭劝阻,14年后与李鸿章并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4/2/8 9:31:52

那是在1853年的夏天,清河县(今淮阴)的淮河中停泊着一艘丧船,所谓丧船就是停灵奔丧的船只,这艘船上停放着的是叶赫那拉·惠征的灵柩。惠征原本是满洲镶蓝旗出身,虽然没有参加科举(或者是没有通过),但因为监生的身份而能够入朝为官,不过那年头世道不太平。

惠征虽然从基层干起,始终兢兢业业一直干到了正四品的官员,于1852年出任安徽宁池广太道的道员,但是上任没多久就遇到太平军打过来了,惠征也没有太多与国家效死的意识,一听到太平军来了就直接跑路,跑到了江苏镇江以避太平军的锋芒。

等到皇帝知道这个事情以后,惠征就因为“擅离职守”的罪名而被革职,其实与过失相比,这个处罚并不算是很重,然而惠征却在羞愧气急之中,每天抑郁不舒,没多久就郁郁而亡,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处理后事,带着灵柩回到家乡,古时候交通不甚发达,尤其是携有笨重的灵柩,两个少女就只能选择坐船从淮河回返家乡。

然而等到船只行进到清河县的时候,两个少女就开始发现身上所携带的盘缠,似乎已经不足以支撑走完全程,正在两人忧急惶恐之际,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叫她们的名字,详细问了“是不是从南方来的道台的家属”,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以后,就赠送给了她们三百两银子,并且说这是自家老爷也就是当地清河知县的一点小心意,明天一大早老爷还会过来祭祀故友。

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清朝的官员基本都是人走茶就凉,而惠征人都已经去世了,生前很多的好友也已经不再往来,而这个清河知县竟然会在惠征已经去世的情况下,还给他的两个孤女送来大笔银子,这让两个少女大为感动,发誓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个恩人。

第二天一大早清河县令也确实是来了,在船上郑重其事地祭奠了惠征,并且对于惠征的两个女儿进行了一番勉励后才离去,两少女望着清河知县的背影感动得泪如泉涌。然而这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乌龙事件,此时的清河知县就是吴棠,他派人送“奠仪”也就是丧礼的时候,是想要送给另一位姓刘的道员。

然而吴棠的下属没有见过太多的世面,再加上清河地方本来就很少有高官路过,所以一问到惠征是“从南方来的道员大人”,就立刻把这个奠仪给了,而刘道员的灵柩其实是在另一条船上,吴棠知道下属送错礼以后也很不悦,本来想把那三百两银子要回来,但是却遭到了妻子“这是天意,不如就修个阴德”的劝阻,于是他也就假戏真做,解了惠征两个女儿的燃眉之急。

惠征的长女后来成为了满清朝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在掌权后便开始特意关照这个当年特意送奠仪的恩人吴棠,让吴棠的仕途十分顺利,等到同治六年(1867年)的时候,吴棠已经成为了从一品的四川总督,是与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并列的封疆大吏。

参考资料:《崇陵传信录》

更多文章

  • 她已经134岁,清朝光绪年间出生,最爱吃的东西一般人都吃不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对于长寿的追求并不亚于古代时期,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地提高,世界各地中新闻所报道的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有好些长寿的老人超过百岁的高龄,用来祝福他人长寿的“长命百岁”在这些老人的身上不再适用,那么人到底能够活到多少岁呢?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关于寿命的奇迹却在不断地发生。在我国也

  • 李自成东征吴三桂前, 五天内干了这几件事, 迅速丢掉了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自成和吴三桂决一死战在哪里,吴三桂提到李自成,李自成与吴三桂的矛盾

    李自成进京据史料记载记载:“初十,贼盘禄米仓,并大通桥光禄寺等仓,凡积米俱见数造册。”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初十,李自成率军抢夺、准备东征前打仗所需的粮草,他将北京大通桥、光禄寺等地的官府米仓霸占并将其记录成册,充作军粮。第二天,由于之前吴三桂率军准备进京勤王,并打算邀请清军入关的消息传到北京

  • 清朝267年, 只有一个半太子, 而且他们都没有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历经12帝共设了几位太子,清朝末期皇帝排名,清朝末年各个皇帝之间的人物关系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从秦到明,基本都有立太子的习惯,唯独清朝例外,清朝从入关到溥仪逊位共267年,但是在这267年里,清朝一共只立了一个半太子,而且他们都没有登上皇位。清朝是一个游牧部落建立的政权,所以前几任的最高领导者大汗或者皇帝由推举得来,能力强者得,之后清朝正式建立,特别是入关之后清朝照搬了明朝

  • 李莲英上色照曝光:一脸脓包,一看就是个狠人,为何独受慈禧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莲英为何受慈禧宠爱,李莲英死时的秘密,慈禧为何独宠李莲英53年

    自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皇帝成为全天下最有权力之人。而如此尊贵的身份,自然少不了奴仆伺候。为此统治者征召了许多宫女宦官进宫,所谓宦官便是人们常说的太监。虽然由于身份他们经常为人所不齿,然而在历史上混出名堂的太监却也不少,人们熟知的秦国的赵高,唐朝的高力士还有清朝的安德海,李莲

  • 明朝大臣出使清朝, 被多尔衮处死, 后来乾隆却为其钦定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多尔衮是不是康熙杀的,乾隆恢复多尔衮庙号,乾隆的谥号是什么

    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城,吴三桂领清兵入关,击败了李自成,一时间中原大地形成了清朝、大顺和南明并列的“三国演义”。南明拥立了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继位,史称弘光帝。弘光帝即位后,并没有以收复失地为首要任务,而是在想着怎么去讨好清朝,让清兵不要南下攻打自己。1644年四月形势图弘光帝于五月登基,登

  • 辅佐顺治称帝的孝庄到底长啥样?样貌复原后,像极现代一女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孝庄太后,本名为布木布泰,这是满语的音译,翻译过来就是天降贵人,是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其实那一个时候的满清由于尚且处于半游牧阶段,所以文化不是很发达,在取名这一方面也不是很注意,像后世大名鼎鼎的多尔衮,翻译过来其实就是狗獾,是一种性情凶猛的孝心动物。与多尔衮想必,孝庄的这个名字虽然不够含蓄,但是却也有

  • 吴三桂造反失败后自知必死,下达一密令,让他子孙又多活了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李自成此时虽然已经进入北京,但是并没有真正一统天下,地方上还有着很多强大的势力存在,如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此时吴三桂坐拥精兵,并且占据要地坚城,是大顺与大清政权都极力拉拢的对象,他原本想要投降李自成,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是“华夏之后,勿为蛮夷所虏”,同时他定居在北京城中的爸妈一大家子都被李自

  • 整个清朝只有五个汉人被封王, 功高如曾国藩者都没能享受如此殊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代汉人有封王的吗,曾国藩在清朝哪年权力最大,曾国藩在清朝的地位

    孔有德——恭顺王,定南王孔有德原是皮岛总兵毛文龙的部下,跟随毛文龙以皮岛为基地,不断侵扰后金的后方,后毛文龙被袁崇焕诛杀,派总兵黄龙任前去接受毛部,但是孔有德、耿仲明不愿意接受黄龙的领导,二人前去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1632年,孔有德奉命前去增援被围困的祖大寿,但是半路上士兵发生哗变,孔有德趁机发动

  • 皇太极致书吴三桂:你舅你哥都在这儿呢,吴三桂表示:等等再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三桂和皇太极见过面吗,皇太极对吴三桂的态度,吴三桂 皇太极

    ‍原本,作为对手的皇太极和吴三桂之间是没有什么瓜葛的,但是随着双方交战的不断进行,有很多明朝的将领投降了清朝,而这些人中有几位比较重要的人物,就成了皇太极和吴三桂之间的桥梁,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原明朝总兵祖大寿,他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崇祯元年因为坚守宁远城、获得“宁远大捷”而被

  • 顺治二年五月清朝双管齐下, 李自成的大顺和南明弘光政权同时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顺治皇帝是李自成吗,李自成与顺治皇帝有什么关系,弘光墓

    南明版“三国演义”虽然清朝的八旗军队是当时东亚最强的军队,但是满洲毕竟人口有限,八旗军队数量有限,要同时应对数量庞大的大顺军和南明军队,显然还是比较吃力的。1644年十月,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曾命令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兵分两路同时征讨李自成和南明,但是很快清军就被大顺军在河南怀庆地区击败,多尔衮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