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待土地兼并的态度,造就了东晋、南宋和南明的不同结局

对待土地兼并的态度,造就了东晋、南宋和南明的不同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07 更新时间:2024/1/23 9:32:47

中国封建社会总会进入一种周期性的循环,从土地兼并到农民起义再到改朝换代,也正如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论中一致从繁荣到危机,萧条,经济改革实现再分配,然后复苏繁荣。而关于这种周期性的规律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体现。但作为统治者,自然而然的要对这种矛盾进行调节,进而能够维持统治。

土地兼并

当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封建土地所有制,战国确立。而作为三种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成为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归属表现。

而作为统治者与统治阶级,随着社会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在经济上的优势,也使得土地兼并会进一步加深,而这种兼并的加深导致农民土地所有制下自耕农经济的破产,进而或者依附于地主,成为佃户,或者成为无地的流民,而导致农民起义,危机统治,而统治者此时需要做出的反应是,抑制兼并,或者听之任之。这种周期性的矛盾并不能够根治,东晋、南宋和南明又是这种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兼并下矛盾的反映。

谢安剧照

东晋,作为衣冠南渡政权,存在土地兼并的矛盾吗?显然是存在的。面对这种土地兼并以及导致的农民土地所有制被进一步压缩,而作为统治者,东晋也实行了轻徭薄赋的税收政策。

晋成帝咸康二年(336年)下令:“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然而“民俗相因,替而不奉,炮山封水,保家为利。”

六月癸巳,初税田,亩三升。(晋哀帝)隆和元年春正月壬子,大赦,改元。甲寅,减田税,亩收二升。

而在东晋门阀士族更是为了保护自耕农的利益确保国力,王导桓温、谢安等人对户籍的清查,并且对于王公贵族也实行征缴,也正是如此的方法面对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利益,才使得东晋的庄园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更是能够有力量北伐。

王安石剧照

宋朝则实行了“不抑兼并,田制不立”的土地制度。而这种制度也导致了北宋时期的社会危机“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面对此种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但也只是暂时的抑制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而在这种制度之下,小农家庭只能竭力开垦劳作才能保证自己获得经济利益,而两税法对于“唯以资产为宗”“认田不认人”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种种的做法,也使得自耕农制度,个体农民逐渐“破产”,而租佃制度也逐步的推广开来。

南宋对外贸易

得益于宋朝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统治阶级对于工商业的支持,海外贸易的繁荣,这种土地兼并也在很长时间里事实上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变相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将土地兼并下农民失去生产资料的矛盾遮盖。但在宋理宗时期,这种土地兼并导致的阶层矛盾也日渐激化,民众更是无以为生,最终南宋也在封建社会的周期性中被元朝攻灭。

“豪强兼并之患,至今日而极”,“弱之肉,强之食,兼并寖盛,民无以遂其生。”(方叔上宋理宗奏折)

张居正剧照

明朝在建立之后,便推行了以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为结合的制度,虽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随着我们上文所提及的封建社会周期性问题的演进,土地兼并、赋役沉重也使得明朝中后期各地暴乱不断,而作为明政府的改变,张居正提出了一条鞭法,也正式的实现了以户丁收税向以田亩收取赋税的转变,无疑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而也促进了工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这种土地制度,土地兼并之下统治者、统治阶级对社会现实的反馈。

张居正画像

但是,张居正变法虽然''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功绩斐然,其死后变法措施却被大量摒弃,伴随而来的便是明朝土地兼并的日渐加深,佃农面对地主阶级的盘剥,自耕农经济的崩溃,年景好时,尚能温饱,一旦遇到天灾,而更结合明朝后期的昏聩之君,不理朝政,官员摊派,也导致这一重要的群体成为流民。

李自成画像

而流民的结局就是明朝末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的一呼百应,也正是在这种不自知的面对土地兼并这种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矛盾的不作为,导致明朝亡于农民起义,而作为继任者,南明更是延续并全盘接受了这种矛盾。短期内统治者的不作为,以及各个宗室之间对皇权的争夺,而土地作为封建社会的国家基础,也只能眼见其崩盘。最终成为了清朝这个历史上最大的捡漏王。

参考资料:《晋书》、《宋史》、《明史》、《南明史》等

更多文章

  • 老子英雄儿好汉,曹操儿子很能干,曹丕做了他父亲不敢做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丕被曹操罚跪挨打,曹操父子的故事,曹操教育曹丕视频

    东汉政权也随着曹丕的称帝灰飞烟灭。曹丕的父亲曹操当年也曾叱咤沙场,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万般恶事都做尽,但是他也没敢去废掉天子自己称帝,为什么他的儿子曹丕敢于这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其实要说曹操当时想要废帝自立,那就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然而他之所以没这么做,是经过他考量许久才做的

  • 情同手足的兄弟,割袍断义的劲敌,袁绍和曹操的一步步决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绍跟曹操是什么关系,袁绍是怎么败给了曹操的,曹操和袁绍年轻时关系有多好

    曾经称兄道弟的两个人在这次的战场上却要一分高下了。其实对他们从好伙伴到盟友再到现在的敌对双方,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在利益面前很多时候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考验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曹操和袁绍是怎么一步步从莫逆之交走向你死我活的。袁绍出生在汝南的一个袁氏望族家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妥妥的富

  • 百战百胜的诸葛亮最大弱点是什么?司马懿说了18个字,字字精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17个字评价诸葛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正史评价,司马懿和诸葛亮谁的智慧更深

    不过诸葛亮虽然聪明过人,但也存在一定的弱点。这也是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第二句评价,即:“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简单的解释,就是说诸葛亮太过优柔寡断,不懂得变通!事实上,第二句才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更全面的评价,也道出了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因为不管历史上再怎么吹嘘诸葛亮,神化诸葛亮,

  • 诸葛亮为何能入选武庙十哲,在三国中,诸葛亮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在武庙十哲的地位,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身份地位,诸葛亮在军事上有多大能耐

    古法八阵详解:八卦阵在三国演义里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84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说的是东吴名将陆逊,在火烧刘备700里连营之后,被诸葛亮摆的几堆石头给困住了的故事,当然那几堆石头也不是随便摆放,按书中诸葛亮的岳父说法:“……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

  • 蜀汉覆灭后,关羽被灭门,为何张飞家族却没事?也不看他妻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张飞死于蜀汉建立前吗,张飞和关羽的真实关系,张飞关羽刘备搞笑结拜

    自古以来争夺天下都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情,就好像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失败的那一方往往会付出极为惨烈的代价,并不仅仅局限于首领,麾下那一些付出大力的追随者也得不到什么太好的结果,如三国时期的蜀汉覆灭以后,作为蜀汉先主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便是迎来了一个满门被灭的惨烈结局。然而同样是刘备结义兄弟的张飞,其家

  • 三国时期,对外战争的最大胜利,白狼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最激烈的一场战役,三国最大的三场战争,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吓得屁滚尿流,没日没夜地逃到柳城(今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家台子村附近),投靠了乌桓。袁绍曾与乌桓关系密切,两个儿子跑去和他们一勾结,迟早是个大祸患,怎可不除?曹操决定北伐乌桓!谁知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不少将领的反对,他们都认为袁尚、袁熙已经是力穷势孤,不足为虑

  • 三国最悲情的人物,魏延赶跑夏侯霸,却不知诸葛亮下了怎样的吩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评价魏延,魏延如何得罪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被谁杀的

    姜维拔剑欲杀魏延,被诸葛亮止住,说道:这是司马懿来刺探我是否已死,你可以领兵去打退,司马懿就不敢再来犯了。魏延于是领兵,追赶夏侯霸,延奋赶二十余里方回!《三国演义》里只有这一句描写,但从这一句里,也能看出很多事情来。其中一个字是“奋”,勤奋,威奋,魏延在追赶夏侯霸的时候,心里想的没有太多,只是想把他

  • 曹操设计吕布,就连陈宫也未能识破,导致吕布战败落荒而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布和陈宫,曹操和吕布的真实关系,曹操与吕布关系

    曹操命令军队全部割麦子吃,以填饱肚子,准备迎战。而吕布这边有探子来报,说曹操这边缺乏粮草,在距城池四十里外割麦子为食。吕布听完大喜,即刻带军前来。就快要走到曹操军营的时候,吕布看前方有一篇茂密的丛林,怕是曹操在里边埋有伏兵,然后掉头往回走。曹操这边知道吕布带军撤退,便交代手下说:“吕布怀疑林中有埋伏

  • 曹操还没压制住司马懿就去世,曹丕放任司马懿,司马家果然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什么时候开始跟曹操,曹操何时开始重用司马懿,司马懿和曹操谁先死的

    按理说,早在三年前被封为魏公时,曹操就该立世子,可是他没有。现在封王,更应该指定太子,可是,他还是没有。夜长梦多,一件事情迟迟不做,那就会发生改变。在当时,没儿子是个很大的麻烦事,但是曹操的麻烦却是能干的儿子太多。太后卞氏生子三人:曹丕、曹植、曹彰。曹丕最迟在十一岁时就随父出征,经历生死之战,积累了

  •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还向曹操称臣,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和孙权赤壁大战,赤壁之战曹操和孙权有多少士兵,赤壁之战中孙权有什么优势

    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郡,建安二十年又从刘备手中夺回了江南三郡。同年,孙权在濡须又没让曹操占到便宜。就是在这样一种各方面都有利的形势下,孙权在建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