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何时灭亡?刘伯温写下4字,百年后字字应验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何时灭亡?刘伯温写下4字,百年后字字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57 更新时间:2024/2/5 16:33:31

——杨慎

古往今来,多少朝代,皆如潮水,兴衰往复,英雄辈出,而又销骨,天地悠悠,唯留青冢。但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而朱元璋刘伯温,必定是这些鸟里头最大的那几只。

朱元璋出身贫寒,小的时候先是做了放牛娃,被叫“朱重八”。好不容易长大一点,又死了父母兄长,从此只能乞讨为生流浪街头,为了糊口甚至还当了和尚,放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训诫。

但正是经历了苦中苦,朱元璋才能在加入郭子兴的队伍之后悍不畏死,屡建功勋,最终在1368年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治下的大一统王朝。而在这背后,刘基刘伯温则是功不可没的。

刘伯温常常被用来跟诸葛亮作比,不仅有着一国宰相之能,一国谋士之略,还在历法、堪舆等等玄术之上也颇有造诣,因此更为他添上了一股玄异色彩。

刘伯温出生于1311年,小的时候就有过目不忘之能,12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被邻里乡亲们称为“神童”。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神童,在1333年考中进士之时,却没有官做,只是因为元朝末期战乱连年,致使他得了进士,却只能赋闲家中整整三年。

好不容易在1336年做了官,想着在仕途上大展拳脚,为国为民做出一些好事来。但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横行,当他们发现在官场当中出了刘伯温这样一个秉公执法、清廉工整的“异类”的时候,就不断排挤陷害他,一怒之下,刘伯温辞官而去,开始寻其他的法子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在家中静心分析之后,“算出”大明气数已尽,而朱元璋富有“真龙之气”,将来必然要成为天子。而朱元璋也已经听闻了刘伯温大名,“两情相悦”之下,在1360年,二人就在南京“会师”了。

两个人方一见面,刘伯温就为当时的朱元璋制定了建国战略,为朱元璋指清了道路,建议朱元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以避免两方作战夜长梦多。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谏言,并且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的势力。

除此之外,刘伯温还不断贡献治军治国治臣之策,为朱元璋排忧解难,成为了朱元璋身后功劳最大的谋士贤相,让朱元璋最终得以成为一国之君。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就立即让刘伯温当了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成为了明朝朝堂大臣。

朱元璋素知刘伯温神算,便问刘伯温:“我大明能享多少年国祚啊?”刘伯温就回答了四个字:“遇顺即止。”在明朝时,“顺”即“順”也,拆开来看就是“川”“百”“八”三个字,朱元璋一看,也就是308年呗,这么一算比起唐宋都要长,也还算好了。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朱元璋的解法其实是错误的。这个“顺”指代的乃是三个人,一个值得是大西王张献忠,公元1644年攻下了四川,在成都称帝,国号就是“大顺”。

第二个是闯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建立“大顺”,明朝就此灭亡。

后来多尔衮进入了中原,建立了清朝,当时的皇帝就是顺治皇帝,这就是第三个“顺”。

而这三个“顺”合在了一起,最终明朝就这样覆灭了。而这一切,却在200多年前时,就已经被刘伯温料到了。而无论这是否是巧合,刘伯温的才能都是无可置疑的。但便是这样的人才,也只是如同夕阳一般红过一时,而历史如同青山一样永存世间,同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更多文章

  • 古代有四个人去世后成为阎王,一个是包拯,一个百姓说起来就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死后被封为阎王,一部剧里面有包拯和青阎王,包拯成为阎王电视剧

    也就是说在古人的观念里,人在去世以后并不是就此消散,而是依然有着一个神秘的地府阎罗,来判定自己的一生,所以也有很多类似于“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鬼神不可欺”之类的古语流传,古人们也以此来劝诫后辈们在日常行事中要遵守道德。由于阎王需要判定一个人生前功过,需要“断案判决”,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古

  • 朱元璋发明“酷刑”:一把梳子一壶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的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恢复酷刑,朱元璋时期有哪些酷刑,朱元璋设立酷刑

    在中国古代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经常会发明各种各样恐怖的刑罚来威慑众人,以此来强调政府的权威。这一做法很明显是残酷的,是不人道的,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最有力的手段。由于封建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所以历朝历代在刑罚的研究上,真可谓是百花齐放,门路众多。正如民间传说所说,到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所谓的十大酷刑,每一

  • 朱元璋吃饭时吃到一根头发,厨师情急生智回6字,成功活命还升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关于帝王的故事,通常少不了与美食相关,就好像是现在江南有很多美食都与乾隆皇帝有关一样,与朱元璋相关的食物故事也非常多,最有名的自然就是那一道“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以后,每天都是吃的山珍海味,但是日子久了就感觉并不好吃,特别怀念以前起义流浪那一段时间在一个农妇家吃过的一道菜,于

  • 南明两大民族英雄:李定国鞠躬尽瘁,郑成功却在两大利益之间摇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明郑成功与李定国,历史上李定国和郑成功谁厉害,郑成功的真实实力

    弘光朝仅存续一年,从1644年四月到1645年五月,这个以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为主的政权在史可法、马士英和江南四镇等人的主持下,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趁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战争之时恢复一寸土地,反而丢失了长江天险和江北土地,江南从南京到杭州一带也沦陷。1645年形势图随后建立的隆武朝也仅仅

  • 李自成进北京后, 崇祯朝大臣除了投降和殉国, 还有这类人很无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与崇祯和谈,李自成怎么对待崇祯的,崇祯15年的李自成

    李自成进京对于有些人来说,一臣不事二主,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们必须为大明效忠到死,所以他们选择为崇祯皇帝和大明殉难,做出这样选择的有二十多个,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进京后,为大明王朝死难的文臣有21人,勋臣(即功勋后代)3人,戚臣(皇亲国戚)1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很鼓舞人心。而

  • 李自成逼死崇祯, 明朝还封其老婆为一品夫人, 原因耻辱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崇祯与李自成,李自成搜出崇祯的金银财宝,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的尸首

    崇祯皇帝上吊高桂英,陕西米脂县壶芦山人,李自成年轻时做驿卒,后来遭遇崇祯皇帝裁撤驿站,李自成被裁员了。被裁之后的李自成到延安去学艺,结果与恶霸起了纠纷,失手打死对方后逃回米脂县。后来在被抓获,关进大狱,而监狱中有个狱卒叫高一功,高一功看出李自成非一般人,就将其私放出来,还带着李自成到自己老家壶芦山躲

  • 王阳明是否放了宁王给皇帝抓?他没照做却在别处满足皇帝的虚荣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阳明将宁王交给张永时说了什么,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哪一年,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用了哪些计策

    王守仁,又称王阳明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很多明朝的重臣,如徐阶、张居正、戚继光等人都是心学的传人,可以说王阳明的心学影响了明朝后期一大批文武人才的思想。而王阳明自身在文治武功上取得的成就也一点不差,他历任江西、福建等地地方官,官至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可谓封疆大吏。然而,这仅仅是王阳明的

  • 李自成宁武关大败, 觉得前途无望欲返陕西, 却因这些人改变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自成打宁武城,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后还有机会吗,李自成大败起义军

    宁武关于是,李自成召集手下各军头目商量对策,在会议上很多将领都建议返回陕西,毕竟现在还有几十万军队,如果退回陕西,还可以在大明内部形成割据之势,可以与明朝分庭抗礼,再作打算,这十分符合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小农意识。而李自成也觉得这些建议十分有道理,准备明天班师回朝。李自成如果后续发展真的如李自成设想的这

  • 张献忠围攻庐州, 明朝学政还来视察, 结果帮了张献忠一个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崇祯八年,混天王等农民军起义军头目最初攻打庐州,跟守城的官军打了七天都没有攻克。当时的庐州知府吴大朴带兵始终牢牢地保卫着庐州城,由于实在打不下来,所以农民军便撤退了。后来等到张献忠攻打庐州时,知道不能硬拼,便想着智取。张献忠听说明朝的学政将到达庐州视察工作,证实消息之后的张献忠,立马开始向城

  • 明朝侯爷逼巡抚一起造反, 屠戮南昌城, 百姓躲到衙门里被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疑似弘光帝画像其中,宁南侯左良玉兵力最多,多达数十万人,他在明末一直和李自成、张献忠作战,虽然互有胜负,但是左良玉却知道保存实力,到崇祯殉国的时候左良玉已经攒了数十万大军。当弘光帝即位后,左良玉对于这位新任的皇帝并不买账,一度连皇帝继位的诏书都不肯开读(意味着不想承认皇帝的合法性)。虽然后来在其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