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借地安葬父母,一人嘲讽一人帮忙,最后二人结局却出奇一致

朱元璋借地安葬父母,一人嘲讽一人帮忙,最后二人结局却出奇一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294 更新时间:2024/2/5 16:33:32

韩信知道自己的出境寡不敌众,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不得不受胯下之辱。后来的韩信大家都知道了,平定魏赵燕齐四国,击退项羽,逼霸王乌江自刎。项羽富贵之后又找到了那个屠夫,屠夫看见他怕得要死,以为韩信要杀他,没想到的是韩信大人有大量不仅原谅屠夫,还封他做护军卫。

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韩信受得了奇耻大辱也有能耐打天下,历史上很多伟人都跟韩信一样被人瞧不起,最后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当初看不起自己的人后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这样的例子。

朱元璋出生在1328年9月18日,据说他出生这天茅草屋冒出一道强烈的红光,周围的邻居还以为他家着火了,提着水桶就来,可一到他家才知道是朱元璋出生了。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父亲朱世珍勉强让他读了几个月私塾就供不起了,让他去地主刘德家当放牛娃。

1343年,朱元璋的家乡濠州发生大旱和蝗灾,很多人都被饿得死在路边,朱元璋你家里也死伤严重,他的父母和大哥都被饿死。朱元璋没有钱给父母准备后事,他和二哥去刘德跪在他面前,希望他能借一块地安葬父母。

刘德家的产业也是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朱元璋此时比韩信还要穷,刘德哪敢轻易把地借给他,不停地嘲讽他,说他的家人死了跟他没关系,不要挡在门口碍事。朱元璋没办法只好跟着二哥到处问有没有好心人借他们一块地安葬家人,朱元璋都问过一圈了,一个好心人也没有,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刘德的族兄刘继祖出来了。

刘继祖被朱元璋兄弟两的孝心感动,把属于自己的一块地借给他们安葬父母,朱元璋左一句谢谢右一句谢谢,最后把家人安葬。朱元璋安葬完父母后也没继续在刘德家当放牛娃,去过皇觉寺当和尚,又因为收到发小汤和的信加入红头军,凭借过人的胆识和灵活的头脑得到郭子仪的赏识。郭子兴死后,大部分红头军都因为朱元璋治军严明、体察民情听命于他,朱元璋大获人心,在1368年建立明朝。

朱元璋登基之后将自己还活着的亲戚都封王,那个和他一起安葬父母的二哥,还有还未结婚就死了的三哥没等他当上皇帝就死了,朱元璋就追封他为为盱眙王、临淮王。朱元璋的孩子们也被封王,并且分了土地给他们,最疼爱的长子朱标被封为太子,朱元璋原本是希望朱标继承皇位的,但朱标在明朝成立的24年后去世。最后朱元璋将功臣论功行赏,活着的二十四将被封为侯。

1378年,朱元璋想衣锦还乡回乡祭祖,濠州百姓都走出家门恭候这个草根皇帝,刘德也来了但躲在人群中不敢抬起头看朱元璋,朱元璋一下就看到了唯唯诺诺的刘德,刘德被吓得以为朱元璋要杀他,岂料朱元璋说:“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朱元璋认为他穷的时候,刘德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皇帝,也就没有责怪他还奖赏了他20顷地,免除5年的徭役赋税。朱元璋在人群里没看见刘继祖,就问他去哪了,周围了人都小声告诉朱元璋刘继祖早已去世,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他的子子孙孙都可以继承这个侯位享受荣华富贵。

朱元璋和韩信的人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你站在地处不要眼巴巴的羡慕上面的人,你迟早会上去;当你站在高处也不要小瞧地处的人,你迟早会下来。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何时灭亡?刘伯温写下4字,百年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留下的四件事,刘伯温临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的话

    ——杨慎古往今来,多少朝代,皆如潮水,兴衰往复,英雄辈出,而又销骨,天地悠悠,唯留青冢。但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而朱元璋与刘伯温,必定是这些鸟里头最大的那几只。朱元璋出身贫寒,小的时候先是做了放牛娃,被叫“朱重八”。好不容易长大一点,又死了父母兄长,从此只能乞讨为生

  • 古代有四个人去世后成为阎王,一个是包拯,一个百姓说起来就发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死后被封为阎王,一部剧里面有包拯和青阎王,包拯成为阎王电视剧

    也就是说在古人的观念里,人在去世以后并不是就此消散,而是依然有着一个神秘的地府阎罗,来判定自己的一生,所以也有很多类似于“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鬼神不可欺”之类的古语流传,古人们也以此来劝诫后辈们在日常行事中要遵守道德。由于阎王需要判定一个人生前功过,需要“断案判决”,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古

  • 朱元璋发明“酷刑”:一把梳子一壶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的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恢复酷刑,朱元璋时期有哪些酷刑,朱元璋设立酷刑

    在中国古代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经常会发明各种各样恐怖的刑罚来威慑众人,以此来强调政府的权威。这一做法很明显是残酷的,是不人道的,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最有力的手段。由于封建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所以历朝历代在刑罚的研究上,真可谓是百花齐放,门路众多。正如民间传说所说,到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所谓的十大酷刑,每一

  • 朱元璋吃饭时吃到一根头发,厨师情急生智回6字,成功活命还升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关于帝王的故事,通常少不了与美食相关,就好像是现在江南有很多美食都与乾隆皇帝有关一样,与朱元璋相关的食物故事也非常多,最有名的自然就是那一道“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以后,每天都是吃的山珍海味,但是日子久了就感觉并不好吃,特别怀念以前起义流浪那一段时间在一个农妇家吃过的一道菜,于

  • 南明两大民族英雄:李定国鞠躬尽瘁,郑成功却在两大利益之间摇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明郑成功与李定国,历史上李定国和郑成功谁厉害,郑成功的真实实力

    弘光朝仅存续一年,从1644年四月到1645年五月,这个以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为主的政权在史可法、马士英和江南四镇等人的主持下,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趁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战争之时恢复一寸土地,反而丢失了长江天险和江北土地,江南从南京到杭州一带也沦陷。1645年形势图随后建立的隆武朝也仅仅

  • 李自成进北京后, 崇祯朝大臣除了投降和殉国, 还有这类人很无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与崇祯和谈,李自成怎么对待崇祯的,崇祯15年的李自成

    李自成进京对于有些人来说,一臣不事二主,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们必须为大明效忠到死,所以他们选择为崇祯皇帝和大明殉难,做出这样选择的有二十多个,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进京后,为大明王朝死难的文臣有21人,勋臣(即功勋后代)3人,戚臣(皇亲国戚)1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很鼓舞人心。而

  • 李自成逼死崇祯, 明朝还封其老婆为一品夫人, 原因耻辱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崇祯与李自成,李自成搜出崇祯的金银财宝,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的尸首

    崇祯皇帝上吊高桂英,陕西米脂县壶芦山人,李自成年轻时做驿卒,后来遭遇崇祯皇帝裁撤驿站,李自成被裁员了。被裁之后的李自成到延安去学艺,结果与恶霸起了纠纷,失手打死对方后逃回米脂县。后来在被抓获,关进大狱,而监狱中有个狱卒叫高一功,高一功看出李自成非一般人,就将其私放出来,还带着李自成到自己老家壶芦山躲

  • 王阳明是否放了宁王给皇帝抓?他没照做却在别处满足皇帝的虚荣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阳明将宁王交给张永时说了什么,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哪一年,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用了哪些计策

    王守仁,又称王阳明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很多明朝的重臣,如徐阶、张居正、戚继光等人都是心学的传人,可以说王阳明的心学影响了明朝后期一大批文武人才的思想。而王阳明自身在文治武功上取得的成就也一点不差,他历任江西、福建等地地方官,官至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可谓封疆大吏。然而,这仅仅是王阳明的

  • 李自成宁武关大败, 觉得前途无望欲返陕西, 却因这些人改变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自成打宁武城,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后还有机会吗,李自成大败起义军

    宁武关于是,李自成召集手下各军头目商量对策,在会议上很多将领都建议返回陕西,毕竟现在还有几十万军队,如果退回陕西,还可以在大明内部形成割据之势,可以与明朝分庭抗礼,再作打算,这十分符合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小农意识。而李自成也觉得这些建议十分有道理,准备明天班师回朝。李自成如果后续发展真的如李自成设想的这

  • 张献忠围攻庐州, 明朝学政还来视察, 结果帮了张献忠一个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崇祯八年,混天王等农民军起义军头目最初攻打庐州,跟守城的官军打了七天都没有攻克。当时的庐州知府吴大朴带兵始终牢牢地保卫着庐州城,由于实在打不下来,所以农民军便撤退了。后来等到张献忠攻打庐州时,知道不能硬拼,便想着智取。张献忠听说明朝的学政将到达庐州视察工作,证实消息之后的张献忠,立马开始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