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白帝城风光
自从刘备称帝以来这三年,诸葛亮在成都担任丞相并录尚书事,又领司隶校尉,集行政、监察大权于一身,同时还要负责刘禅同学的教育工作(注1),简直是忙得不行,而刘备都在前线打仗,诸葛亮在后方监国,其实已把帝相的活儿都给干了。如今刘备惨败于夷陵,不久一病不起,只得将尚书令刘巴召至白帝城(见《三国志 马忠传》),助刘备处理前方政务与善后事宜,刘巴去世后,刘备又将辅汉将军李严召来继任此职,并让诸葛亮在成都南北郊修筑祭坛,并代自己在冬至日举行祭天仪式(注2)。春秋时卫献公曾对权臣宁喜说:“政由宁氏,祭则寡人。”没想到在这非常时期,诸葛亮连祭祀的活儿也要帮着干。
而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刘备的病势更加沉重,于是准备向诸葛亮和李严托付后事,诸葛亮的能力与忠诚自不必说了,李严在这两方面历史上提及的比较少,但从有限的资料来看,李严恐怕是当时剩下的这帮蜀汉文武之中除诸葛亮外对刘备最忠诚也最有能力的一位。
李严,自正方,荆州南阳人,是刘璋手下第一个投降刘备的大将,所以被刘备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此将军名号很有深意)。刘备与曹魏鏖战汉中期间,益州豪强蠢蠢欲动,刘备最终能耗到曹操撤走,这多亏诸葛亮镇守后方足兵足食,另外也多亏李严率兵四处平定叛乱,尤其是马秦、高胜聚众叛乱达数万人,李严却没向刘备诸葛亮要一个兵,自己带着五千民团(郡士)就轻松搞定了。自此,李严得到了刘备的青眼相看,又被拜为辅汉将军(此将军名号更有深意)。
而关于忠诚,李严也是益州旧臣中少有的坚决拥刘派,《三国志 先主传》中的群臣劝进表所言“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以及《华阳国志 蜀志》中说的“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蜀以刘氏瑞应。”恐怕就是犍为太守李严所整出来的把戏,因为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正是犍为郡的郡治。而根据宋代洪适《隶续》记载,李严还曾在武阳的赤水河边留下证据,立《黄龙甘露之碑》,“碑侧题太守李严、并丞、令二人姓名。”
为什么要特意提到李严的忠诚呢,因为当时在蜀汉,对刘备仍然忠诚的臣子还真的不多了。最早跟随刘备一起走南闯北的老兄弟们已大多故去,如今只剩了翊军将军赵云和固陵太守刘琰两人而已;荆州派倒也可以倚仗,但夷陵惨败又损失了过半。
更重要的是,刘备不像孙权曹操,他孤微起家,辗转一生,无兄弟子侄可以屏藩,无宗族乡党可以倚托。而且我们前面几篇也分析过,自建安二十年刘备不去打汉中,而跑去与孙权争夺荆州南三郡,刘备的政治威望就开始逐年下降。益州名士、号称李氏三龙之一的李邈就当面责问刘备说:“邈以将军之取鄙州,甚为不宜也。”(见《华阳国志》)甚至就连刘备的嫡系、侍中廖立后来也忍不住批评刘备说:“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来过了三年,已错过最佳时机的刘备却又想打汉中了,很多蜀中名士表示反对(注3),结果刘备果然得地不得人,但他不思教训,反不顾诸葛亮求情硬杀了蜀中名士张裕,更导致刘备政治威望大损。
而我们前面的篇章还分析了,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又犯了一系列人事安排上的错误,不仅害死了关羽,还害死了刘封,逼走了孟达,让蜀汉政权遭受重创,不仅丢失了近半国土,还损失了关羽数万水军与吴蜀之间三峡地区数万汉夷军队(注4)。所以廖立又批评刘备说:“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
基于此等原因,刘备称帝之时,虽已做足准备,但仍有不少人反对,其中不乏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如前部司马费诗,尚书令刘巴与主簿雍茂。其中刘巴是朝廷重臣且是诸葛亮的老友,后来又在刘备登基过程中刻意表现,亲自书写了所有的诏书文告,刘备这才没动他;可其他两位就没那好命了,最终费诗被贬到蛮夷之地永昌郡(今云南西部与缅甸东部一带)担任从事,雍茂则因他事被借故杀害(注5)。而刘巴经此事后也郁郁不欢,一年多后在白帝城病逝,死时年仅39岁。
而刘备称帝之后,本想用亲征孙权来挽回威望并巩固统治,不料竟被陆逊、孙桓等一干小辈打败,刘备不仅损失惨重,而且颜面俱失,竟而恨声说:“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邪!”跟项羽那样将自己的失败推脱为天意。又说:"吾昔初至京城,(孙)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此也!"(见《三国志 陆逊传》与《吴书 宗室传》)
其实这也难怪刘备接受不了;根据我们前面一篇的而分析,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又损兵近十万,并损失文武重臣十余人,包括镇北将军黄权,荆州治中庞林、领南郡太守史郃,侍中马良,前部将军张南,护军冯习,别督赵融、傅肜,从事祭酒程畿,荆州议曹从事王甫,将军杜路、刘宁等,再加上这两年集中病逝的刘备集团老人,包括黄忠、法正、董和,霍峻、许靖、马超、刘巴、糜竺、孙乾、简雍、习祯、邓方、益州别驾从事李朝等人,再再加上前几年战死及投降的大将,包括关羽、关平、赵累、郝普、潘濬、樊伷、习珍、糜芳、士仁、陈凤、文布、邓凯、张飞、孟达、申耽、申仪等人。也就是说,蜀汉在短短两三年内,竟然被刘备败掉了近半国土,近二十万大军(注6),并损失了四十多员文武重臣,这对于一个地方性政权来说不亚于一场瘫痪性打击。
另外,也正因为如此,在刘备病居白帝城的这段时间,蜀汉内部也正不断地发生叛乱,事实上,诸葛亮前脚刚离开成都前往白帝城,汉嘉(今四川雅安一带)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竟举郡反,烧临邛城。”与此同时,南中三郡也脱离了蜀汉的控制,联结东吴,闹起了独立。建宁大族雍闿甚至嚣张大呼:"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不仅投降东吴,杀害蜀汉了派过来的建宁太守正昂,并且绑架了再派过来的益州太守张裔,送给东吴做礼物,张裔半路逃跑,流落街头,那是相当的惨(注7)。
我想,在大家了解了我给大家分析的这些背景之后,你们应该不会再认为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所说的那句话(注8)是一种试探了,哪里有什么搞笑的刀斧手(从该观点的盛行,可知当今国人对权谋心术的沉迷),这分明就是一种哀求。刘备入蜀以来屡屡刚愎自用,终于把号给练废了,结果两腿一蹬,却要诸葛亮替他儿子来收拾这内忧外患的烂摊子,不说点好话求求诸葛亮那脸皮就真太厚了。要换作是司马懿孙权这样的老狐狸接受刘备这托孤,恐怕转手就会把益州这不良资产给打包卖掉,免得砸在手里烂掉。
图:白帝城风光
事实上,曹魏有很多所谓世族名士都不理解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他们不懂得诸葛亮到底在坚持些什么,为何要死守着那一州之地的小国与中原抗争,这实在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注9)。甚至就连刘备给诸葛亮安排的副手李严也不懂诸葛亮,他觉得诸葛亮这么大威望这么大功劳,为何不取刘氏而代之呢(注10)?正如刘备所言,诸葛亮之才何止曹丕十倍,就算代汉而立,那也是众望所归。相信如果诸葛亮松口,李严会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可得拥立头功(注11)。至于那些益州豪强大姓,恐怕就更无所谓了,因为随着时代的流转,秦汉时的忠君观念早已消淡(可见《后汉书 汝阴老父传》以及阮籍和鲍敬言的“无君论”),士族们的主要诉求就是土地钱粮、政治地位与家族利益,至于老板是谁并不重要,管他是刘老板曹老板诸葛老板司马老板,乃至后来的两晋成汉宋齐梁陈,反正城头变换大王旗,换个招牌一样吃饭,几百年就这么混过去了,何必那么认真呢?
总之,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刘备此时话语并没有试探震慑,只有苦苦哀求,所以诸葛亮在听到刘备这句话后的反应也不是惶恐,而是涕泣。
没错,诸葛亮并没有像评书演义和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跪下连连磕头,汗流浃背,惶恐不敢受,而是非常伤心地哭了(注12)。
图:老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托孤时被吓得汗流浃背
诸葛亮哭,是因为他与刘备二十年君臣,性情相契(注13),相知甚深。他非常清楚刘备的个性。刘备此人,外柔内刚,折而不挠,是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牛脾气,是个宁折不弯的犟脾气,是个孤注一掷不服输的狠脾气。可没想到在这最后时刻,刘备竟然会如此的哀求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
看来,刘备不愧是刘备,果然通透,虽然他有太多的缺点,但仍可以算是千古帝王中最可爱的一位。他甚至还在遗诏中要求后主刘禅要好好做人,坚守良心,孝顺诸葛亮,至于雄才大略,刘备根本不敢奢望(注14);而其中那句“汝父德薄,勿效之”,更是尽显刘备一生悔恨,是他没能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行事,结果导致了如今的危局,千错万错,刘禅不能再重蹈覆辙。另外,刘备知道诸葛亮还没有儿子,只从哥哥诸葛瑾那里过继的一个养子诸葛乔,而诸葛亮已经43岁了,可能以后都不会有亲生儿子了(诸葛亮47岁才有了诸葛瞻),那就让失去父亲的刘禅、刘永、刘理三兄弟,来做诸葛亮的儿子吧(注15)。如果三子都不肖,刘备宁愿让诸葛亮来做皇帝,以保住蜀汉基业与刘家子孙。诸葛亮也是少年丧父,他应最能了解刘禅三兄弟的孤苦与无助。
所以诸葛亮哭了,其实诸葛亮此人,颇为淡泊宁静,很少硬争强求,甚少大悲大喜(注16)。但刘备的三顾茅庐与临终话语最终改变了诸葛亮,让诸葛亮成为了一个“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人,他是这么承诺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从此,“夙夜忧叹”、“夙兴夜寐”、“忧恚呕血”成了诸葛亮的常态。就算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诸葛亮都没有一刻想过放弃,司马懿在参观了蜀汉军营后称赞诸葛亮说"天下奇才也!"但恐怕他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天下奇才,为何要将这一生奉献给一个没有希望的小国,正如他永远也不会懂得忠诚与信念的力量。
其实魏明帝曹睿在临终前也曾托孤于司马懿,而且情深意切,其哀恳与刘备不遑多让,史书记载他紧紧握住司马懿的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还让将要即位的齐王曹芳上前亲热的抱住司马懿的脖子,将这小孩郑重其事的托付给了司马懿。司马懿感动的连连磕头,并哭着说:“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
但事实证明,曹睿与司马懿上演的这出八点档一点儿都不让人感动,反而有点恶心。仅仅十年后,司马懿就干了三件大事。第一,在曹魏的首都洛阳修建司马氏的祖庙。第二,自己不上朝了,有大事反而让皇帝到他府邸办公。第三,把曹魏宗室软禁在邺城,并派人监视。而到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上位,立刻就非常痛快的废掉了曹芳,撕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给大家布置个作业,请看完《三国志 诸葛亮传》再看一遍《晋书 宣帝纪》,大有催泪与催吐之功效,实乃居家旅行,提神解酒之必备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