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顺治禁止八旗圈地说起,清初一系列发展措施,为何成效不大?

从顺治禁止八旗圈地说起,清初一系列发展措施,为何成效不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39 更新时间:2024/1/25 6:04:38

禁止八旗子弟圈地顺治一再下令不允许八旗子弟圈占土地。满族是游牧民族。一度争相圈占土地。清初人关后,更是把京畿地区大量土地划分给八旗,以维护其利益。但恶果很快就显露出来:圈地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社会秩序也动荡不安。有些耕地变成牧场,致使良田荒芜,土地萧条。失去土地的农民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不时起来进行反抗。而且当时的汉族地主因土地也被圈占,与清廷的关系变得紧张。

顺治四年,多尔衮曾经下令禁止圈地,大规模的圈地被停止,但仍然有零散的圈地在继续。顺治亲政后,下令户部迅速行地方官吏,“将前圈土地尽数退还原主”。第二年又调,“民地被圈者,该管官即照数拨补,勿令失业。以后仍遵前旨,永不许圈占民间房地”。这样一来,既稳定了民心,又扩大了耕地使用面积。

大力推行屯田垦荒政策顺治认为,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封建社会的统治,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可耕地面积的多少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使大量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和耕种,顺治于十年以后推行屯田垦荒政策,以扩大辖区,增加正额田赋盐科和关税。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四川及北方各省,由政府发给牛具种子,招民开星,实行三年免税。十四年夏,他还颁布劝惩条例,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吏的标准。

对隐匿无主荒地者,顺治采取宽大政策,下令:“有隐漏田粮以熟做荒者,许自行出首,尽有免罪,其出首地亩,即以当年起科,以前隐漏钱粮概不追究。”这一政策公布后,出首报垦者开始大量增加。对“为豪强侵占,以熟作荒”散在各地的原明代田,顺治令地方官彻底清查后,实行“房屋应行变价,地土照旧招佃"的办法,因而做到"粮租兼收"。

这些土地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效。清入关之初,虽然公布以明朝会计录征收赋税,但由于连年征战,弊政累累,地荒丁逃,赋无所出。再加上兵饷、官俸、王禄、大工、贩济、宫费等大量开支,使国库如洗,入不敷出,财政严重困难。五大弊政的实行,使得百姓流离,田园荒芜,社会动荡,百业凋敝,经济停滞。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数量都有了增长,顺治十八年民田增至549万顷,比10年前增加了将近一倍,对困敝不堪的社会经济起到了一些复苏的作用。

裁减冗员,免收赋税然而,既要改善百姓生活,又要稳定国库收入,那么仅仅调整土地政策是不够的,还要实施一些其他措施。对于朝廷内部,顺治采取的措施有减少军费、节约公费,主要是裁减冗兵、冗官、冗费及不急之需。顺治九年四月,户部上奏,建议江宁、杭州、西安、汉中驻防满洲汉军兵丁,除草料口粮照例支出,每年多支米石应裁。十一年六月,户部又上奏建议将州县官员衙役及各省兵马道之官员钱粮酌量裁减。十三年六月,顺治下旨“裁汰”各部“文职冗员"。十三年九月,议政王达成遵旨会议裁减地方存留银两。

由于清初战乱,户口、土地册籍荡然无存,征粮无据,贪官污吏趁机上下其手,大肆敲诈,额外勒索,百姓苦不堪言。为了规范赋税,减轻百姓负担,顺治帝于十二年四月命户部左侍郎王弘祚编成《赋役全书》,以规范收税、降低赋税,限制苛敛。

顺治常能体会到民力艰难,他决定永远不再江南征收橘子,以示不因“口腹之微”而骚扰百姓;他永免江西进贡龙碗、四川进贡扇柄等,不以皇家所需“苦累小民”;他决定修造宫殿就地取材,不再用山东临清烧造的城砖,以减轻百姓的运输之苦。

顺治还一再免受灾地区的钱粮,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另外,顺治更是一再通过亲政大典、上圣母尊号等大喜时日,颁发恩诏,大赦天下,龋免积欠钱粮和部分州县额赋,或革除某些非法科派。

顺治的这些措施,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民困至极的恶劣局面,但也可略苏其闲,为减轻黎民痛苦,改善艰窘处境,促进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起到了一定作用。

批准包衣“逃人法”,极大影响了社会稳定顺治为改革清初的弊政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很不够。譬如防止奴仆逃走的逃人法(即禁止旗下包衣逃亡及对窝藏逃人之窝主的惩罪律例),在他亲政后虽然做过一些调整,但是不仅没有废除,反而对窝主处罚得越来越严。满洲汗、贝勒、台吉、大臣、官将及富裕之家,一向是役使包衣(亦称“庄丁")耕种己田,收取租谷租银,摊派各种差役。包衣就是奴仆,家主可以打骂、买卖、赠送和遗传与子女,但不能无故处死,可以说“满洲籍家仆资生”。由于家主的任情拷打和严重剥削,包衣无法忍受,不断地大批逃亡。

为了禁止包衣逃走,保证庄园劳动人手,维护封建庄园,顺治继承祖、父的政策,并批准设立督捕衙门;顺治十一年九月批准“逃人法”,严惩窝主,“隐匿逃人者正法,家产人官”;惩处逃人,“初逃、二逃者,鞭一百,归还本主;第三次逃者,正法。”对建议修改逃人法的汉官祸、魏稷珀等处以革职、流放。但是,因包衣主对包衣“任情困辱,非刑拷打”,包衣仍然不断的逃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更多文章

  • 小说中的姜太公上山学道四十年,现实中却是在躲在这里避战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太公多少岁学道,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姜子牙上山学道前是做什么的

    这位能人是谁,笔者也无需卖关子,毕竟几乎无人不知他的大名,他便是鼎鼎大名的太公姜子牙。姜子牙,吕氏姜姓名尚,又一名望,字子牙,号飞熊,在《史记》中记载他为“东海上人”,具体在今天的何处众说纷纭,笔者仅为各位闲叙历史故事,不愿卷入属地纷争,故在这里不做讨论。“东海上人”太公姜子牙一听姜太公的姓,便知他

  • 关于夏文化、夏朝国都研究标准的答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的主要文化,夏朝文化深度解析,夏朝时的国都

    “赵辉要点脸好不好,你比徐旭生还棒,比碳十四还牛逼,中科院的所有考古专家都让你给否了,你自费考古挖了几片陶片就给夏都给定了,考古是一个系统的科学,除了历史记载以外,还要结合现场发发掘,测绘,天文,气象,音乐,文学,等等,还有科学仪器鉴定,就算是二里头出土了3900青铜器,绿松石的龙饰和宫殿规模基础,

  • 曹洪升官!曹操遭遇首场惨败,被曹洪舍命搭救,曹操羞愧交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洪丢失城池曹操直接要斩杀曹洪,三国时期曹洪简历,曹操与曹洪谁厉害

    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带水而走。这是《三国演义》第六回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至今仍让人一吟三叹。可是,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对曹操,罗贯中极尽挪

  • 曹操为什么愚蠢的杀掉“神医华佗”?其实很简单,华佗太不明智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华佗给曹操医病了吗,曹操杀华佗视频片段,曹操斩杀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手中权力很大,因为疑心很重,所以军事政务大都亲自操劳,因而积劳成疾,到了晚年的时候病情就越发严重,尤其是头痛的症状,让他忍受不了。因为军中的医师对此无能为力,于是他就在民间四处找寻名医,就这样,华佗被曹操请到了军中,作为一名医生,华佗对于每一位病人都是平等对待,医者父母心,

  • 秦始皇叫嬴政,为何现代却很少见姓嬴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嬴政原本姓什么,秦始皇嬴政姓嬴为什么他儿子姓胡,秦始皇到底姓嬴还是赵

    那就是作为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大一统皇帝秦始皇,名字叫做嬴政,但是为何嬴姓在后来却很少出现,而现代社会更是很少有看到姓嬴的人呢?要知道在明朝之前,朱姓的人口数量并不多,但是到明朝灭亡的时,朱姓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将近千万的样子,可见能否出现皇帝,对于一个姓氏的人口数量,是有着重大影响的。按照这个

  • 曹魏国力远超吴、蜀,为何一直防守,很少发起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三国战争首先,我们来统计一下从曹操到曹奂时期,曹魏主动对吴、蜀发起的军事行动。赤壁之战后,曹操主动发起的进攻有四次,主要是针对孙权的,即所谓的“四越巢湖”。曹丕在位时期,先后三次对东吴用兵。魏明帝曹叡时期,对蜀汉发起过一次进攻。曹芳在位时期,曹爽主持过一次伐蜀行动,司马师派司马昭伐吴。曹魏的最后

  • 赵高真能一封矫诏就致蒙恬自尽吗?不全是,另外一大助力至关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高蒙恬简介,赵高和蒙恬什么关系,蒙恬的实力能打过赵高吗

    前言就在始皇帝于沙丘弥留之际,他终于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一切长生不老,东海仙岛皆是幻想。于是把遗诏托给他最信任的两个人——李斯与赵高。谁知就在他驾崩不久后,赵高因与本该继位的扶苏不和,于是密谋李斯,私自更改诏书,立胡亥为帝。胡亥继位以后,赵高担心夜长梦多,于是怂恿昏庸的胡亥赐死自己的长兄扶苏,扶苏也误

  • 袁术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感觉自己很牛却又证明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文:硕鹤君(读史专栏作者)提起三国袁术,第一个映入脑海的词,恐怕就是奇葩。他祖上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他哥哥是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他自己却是个像“愣头青”一样的长不大的孩子,毛病很多,奢侈、多疑、狭隘、脆弱,还心中没数、过早称帝,被别人打到满地找牙。可是他最大的缺点和软肋,或者说一切问题的根

  • 秦军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军则不行,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军能战胜匈奴吗,当年秦军是怎么打匈奴,匈奴和秦军谁厉害

    匈奴之崛起及同秦朝的对抗然而,匈奴之崛起并非一帆风顺。战国时期,匈奴毗邻赵国,经常滋扰对方。后来,名将李牧用计于雁门关围歼10万匈奴骑兵,致使其一蹶不振,数十年没有南下。秦始皇吞并六国的时候,匈奴再次崛起,并诞生了第一位单于“头曼”。头曼单于有称“撑犁孤涂单于”,喻意为天子,可同秦始皇比肩。但是头曼

  • 看腹黑汉文帝如何玩死亲弟弟淮南王刘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淮南王刘长与刘安的关系,刘长后代,西汉淮南王简介

    文:有疾(读史专栏作者)淮南王刘长虽然是刘邦的儿子,但他却有一个凄惨的身世。刘长的母亲赵姬原本是刘邦女婿张敖的姬妾,一次刘邦去张敖那,张敖知道这个老丈人好色,就让貌美的赵姬伺候刘邦,从而怀孕。怀了龙种,是好事啊。赵姬去找刘邦,结果被吕雉知道了,把大肚子的赵姬关进了监狱。之后赵姬生下刘长,愤恨自杀。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