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要点脸好不好,你比徐旭生还棒,比碳十四还牛逼,中科院的所有考古专家都让你给否了,你自费考古挖了几片陶片就给夏都给定了,考古是一个系统的科学,除了历史记载以外,还要结合现场发发掘,测绘,天文,气象,音乐,文学,等等,还有科学仪器鉴定,就算是二里头出土了3900青铜器,绿松石的龙饰和宫殿规模基础,因为缺少文字的佐证,国家还没敢把二里头定为夏都,你不是不懂,还是别有用心,”(某读者)
1、赵辉要点脸好不好? 中国名字叫赵辉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加前缀定语,这是把全部叫赵辉的人都骂了,太不严谨!你会得罪很多人的,建议加上特指前缀。笔者在此也向所有同名者表示道歉,让你们受牵连了。
2、你比徐旭生还棒? 比碳十四还牛逼? 徐旭生(1888~1976),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活动家。1959年夏,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徐旭生先生在71岁高龄情况下的这种身体力行精神让人感动,笔者也深深敬佩!我们两者没有可比性,只是对同一问题,夏文化中心夏朝国都在不同研究阶段的不同看法,孰对孰错还无结果。分出对错也无谁棒谁不棒的问题,重要的是真正能解决华夏民族起源的问题。至于碳十四,只是一个技术指标,在夏文化研究中,不能把所有碳十四检测在4000年前-3600年前范围的物品,都认为是夏文化下的文化遗存。简单的比喻埃及金字塔旁的4000年前-3600年的物品,就完全不可能是中国夏朝夏文化遗存。
3、中科院的所有考古专家都让你给否了! 中科院的考古专家历史上有很多人,真正专业从事夏文化研究的也就几个人,笔者哪有这个能力否定所有各个研究不同时期的考古专家?笔者只是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观点,并得出一些关于夏朝国都的结论。因此你的猜想看法是不成立的。大家对一个夏文化问题提出不同观点结论,是活跃夏文化研究中的正常状态。
4、你自费考古挖了几片陶片就给夏都给定了!? 笔者当然不是根据几片夏朝时期的陶片就确定夏朝国都在四方湖古城,看过笔者所有文章的读者,会看到笔者的多方面的证据,为专业部门的最终考古发掘指明确切的方向,避免前期研究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利国利民。一叶知秋、见滴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冷,这是所有领域研究者的基本素质!以此观点要抬杠的话,那就只能各自表述了。
5、考古是一个系统的科学,除了历史记载以外,还要结合现场发发掘,测绘,天文,气象,音乐,文学,等等,还有科学仪器鉴定! 在夏文化研究中,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思路。具体到尧都、舜都、夏都的研究上,目前来看相关研究完全没有进行天文,气象,音乐,文学等等方面的论证工作。夏朝国都是华夏文化文明的源头,在二里头遗址的夏都研讨中,笔者丝毫没有看到华夏文化特征的在地理环境、自然气候、舞蹈、音乐、文学、历史方面传承的合理解释与论证。而四方湖古城遗址,笔者已经通过文字、花鼓灯舞蹈、花鼓灯音乐、花鼓灯服饰道具、四方湖古城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作物的沿袭、历史记载、历史神话、历史传说、历史遗存、文化遗存、《诗经》文化传承等等,方方面面论证了四方湖古城为夏朝国都的唯一指向。请问,二里头遗址在这些方面能找到华夏文化传承吗?
6、就算是二里头出土了3900青铜器,绿松石的龙饰和宫殿规模基础,因为缺少文字的佐证,国家还没敢把二里头定为夏都。 二里头遗址60年的考古发掘,集国家之人力、财力、物力,没有任何一位专家个人实名证实肯定二里头的夏都地位,这还不是结论吗?殷商中期成熟的甲骨文,不可能在相隔仅一二百年的二里头时期没有丝毫发现文字证据。没有发现文字只能说明二里头遗址与当时的文明中心夏朝国都、商朝国都毫不相干。在各方压力下,相关学者以文字来证实二里头夏都或商都地位,也只是一种严谨的学术素养。
7、你不是不懂,还是别有用心? 懂与不懂夏文化,目前还是夏文化研究学者正在进行探讨的问题,是主流学者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只要有1%的读者能读懂笔者的文章,认可笔者的观点结论,在目前情况下,笔者已相当满意了。谩骂与诋毁,自会在深入研究中,烟消云散。笔者也确实是别有用心,希望事关华夏文明、华夏民族起源的历史问题早日解决,以令人信服的夏朝国都遗址,向世界证实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延绵不断,而不是孤立的几个考古文化遗址的简单拼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