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朝老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极尽殊荣,最后为何却险被乾隆抄家?

三朝老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极尽殊荣,最后为何却险被乾隆抄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8 更新时间:2024/1/16 9:22:57

为了表彰他对大清的贡献,清廷领导人雍正在临死前下了遗旨,给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他也成为了整个清代唯一享有配享太庙待遇的汉臣。

什么是配享太庙?

说白了就是大臣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牌位放在供奉大清已故皇帝的太庙中。

在世的皇帝每逢重大节日举行祭祖仪式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进入太庙,给先帝和供奉在太庙的大臣磕头。

能进入太庙,就能享受后人包括皇帝的祭拜。

让皇帝给你磕头,堪称荣耀之至!

而且在整个清朝295年的历史中,能进入太庙的大臣屈指可数,可谓寥若晨星,一共才26人。

其中的13个是皇族成员,没有裙带关系的大臣只有13个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张廷玉是其中之一,能说他不是牛人吗?

但张廷玉在晚年受到了不公待遇,曾经被乾隆“抄家”。

其实乾隆并没有抄张廷玉的家,所以这个抄家是加引号的。

抄家是搜查并不由分说没收家产,大多是对待被剥夺免除职务的官员。

而乾隆让人去张廷玉家,只是让他把历年来皇帝赠给他的东西交出来。

关于这次“抄家”过程,《清史稿张廷玉传》只有14个字记载:

“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

乾隆为什么要抄张廷玉的家?是因为君臣二人闹别扭了。

雍正驾崩,乾隆刚登基的时候,君臣关系还是非常好的。

“高宗即位,命张廷玉总理事务”。

张廷玉也兢兢业业,继续为清廷服务。

可是到了乾隆十三年,张廷玉跟乾隆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甚至产生了矛盾。

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因为张廷玉想退居二线。

这时候张廷玉已经七十岁,体弱多病,他上班的时候需要儿子搀扶,颤颤巍巍,已经力不从心。

但是乾隆却不准张廷玉退休,让他继续发挥余热。

于是二人就产生了矛盾,还发生争执。

乾隆的意见:“既然先帝给了你配享太庙的荣誉,你就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小车不倒只管推,哪有退休的道理?”

“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

张廷玉反驳说,配享太庙也不是不能退休,前朝有这样的例子。而且七十岁退休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

乾隆不乐意了:“你不要光想着享清福,应该把自己当做主人公。为什么不向诸葛亮先生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廷玉拍马屁:“人家诸葛亮生在战争年代,内忧外患,身不由己,我生活在和平时期(这是您的功劳啊),不能相提并论。”

乾隆并没吃这一套,伤心地说:“我待你不薄啊,你为什么可以为我老爸工作,不能为我好好干,这不是显得我太没有亲和力了吗?”

见乾隆发火,张廷玉不再吭气了,没有再提退休的事。

但是乾隆的心也凉了,于是在第二年准许张廷玉告老还乡。

可是这时候,张廷玉做了一件事,让乾隆龙颜大怒。

张廷玉对乾隆说:雍正皇帝答应我配享太庙,如今我退休回乡,你要给我出个手续,我才放心。

张廷玉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魏征当初那么受唐太宗李世民重用,死后李世民还把墓碑给推倒。

既然君臣已经因为退休的事闹得不愉快,谁敢保证乾隆不会做李世民第二,取消他配享太庙待遇?

听到这话,乾隆心里不悦,但是依旧给他出了手续。

要说张廷玉这事办的的确有些过分了,可能是因为身体欠佳,他收到圣旨没有亲自去谢恩,而是让儿子代替自己去谢恩。

这下子乾隆非常生气,让军机处督促他本人亲自谢恩。

可是军机处还没有行动,张廷玉已经进殿谢恩了。

乾隆更生气了,怀疑军机处泄露机密,向张廷玉通风报信,大为恼怒,下旨剥夺了张廷玉的官爵,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其实乾隆最生气的是,张廷玉提出退休的时机不对。

乾隆十三年,正好乾隆的大儿子永璜死了,张廷玉作为永璜的老师自然是要参加葬礼的。

可就在葬礼结束不久,乾隆儿子尸骨未寒的时候,张廷玉竟然又上表给乾隆申请退休。

乾隆刚死了最宠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来说心情最糟糕,万分悲痛。可张廷玉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申请退休,这是对乾隆父子没感情的表现,太没有眼力价了。

这么多不满积攒到了一块,乾隆才剥夺了自己授给张廷玉的爵位。

但是乾隆的气并没有出够,还窝着一肚子气。

就在这时候,张廷玉的一个叫朱荃的儿女亲家出事了,所谓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原来朱荃在朝廷为官,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

封建社会的人重孝道,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当官的守孝就要在家待三年。

朱荃是京城的翰林,薪水不多,平时生活清贫。

但这时候有了个好差事,被调到下面当学政。当学政就是到某个省去主持考试,考上的考生总会给学政孝敬一些钱财,在学政的位置上就能多捞外快。

可正好这个时候老娘死了,按规矩来说,他要放弃学政的差事回家去守孝,可为了钱财,朱荃就把老娘死了的这个事情给瞒了下来。

此事发生后,乾隆一看机会来了,就借题发挥惩罚张廷玉。

张廷玉被“抄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但是所谓乾隆对张廷玉的抄家,仅仅是发泄怒气,向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以前我和我老爸送给你的东西,你给我吐出来。

乾隆为什么不真抄张廷玉的家?

首先,张廷玉的为大清作出了杰出贡献,是雍正皇帝树立的榜样,否定他,就是否定老爸雍正。

其次,张廷玉能在喜怒无常的雍正手下当了几十年大臣,始终受到重用,确实有过人之处,乾隆找不到他的大毛病,抓不住他有罪的把柄。

他屹立不倒的秘诀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翘尾巴。

比如雍正十一年的时候,他的儿子应考,高中一甲三名探花。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又不是高中状元。

但是张廷玉闻讯后又惊又怕,生怕招致大家反对,说他以权谋私、徇私舞弊。

张廷玉赶紧面见雍正,要求降低儿子的名字,还说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话:“天下人才很多,大家十年寒窗不容易,都想获得好名次,这个位置,咱们官宦子弟应该让出去,把机会给那些寒门子弟,有利于社会公义。”

张廷玉为官的第二个秘诀就是沉默是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他这样说并不是说要当庸才,而是多做事,少说话,不显摆。

雍正经常向张廷玉请教治国之道,但是张廷玉不向外透露一个字,把功劳永远归于领导,自己甘当幕后英雄。

皇帝跟大臣关系再好,在重大问题上不可能总是想到一块,如果大臣总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有可能冒犯皇帝,招来杀身之祸。比如英明伟大的汉武帝就连杀五个丞相,以至于很多大臣听到任命自己当宰相的时候,都有上刑场的感觉。

所以要坚持皇帝永远是正确的,就永远不会犯错,永远不会失宠。

张廷玉为官第三个秘诀就是谨慎小心。

每次他回家之后,就是把自己一天做的事回顾一下,梳理一遍,反思一下,看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好纠正过来。

张廷玉为官的最后一个秘诀是不拉帮结派,不谈论是非,永远超然世外。

他从不推荐官员,省的官员日后犯错了,自己被牵连。

他也不站队,不介入官场纠纷,以免得罪人。

“以退为进,以无求为求,以无私来营私”。

对于皇家的事,张廷玉也完全不表态。

比如康熙皇帝问他追缴国库欠款的事情谁去更合适,他笑着回答请皇帝乾纲独断,这样的回答就向皇帝表明了,我只忠于你,而且你家的事情我不会参与,不想参与,不能参与。

当然,张廷玉能当三朝元老,成为政坛不倒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清廉。

他从来不主动为自己谋取私利,朝廷上下一致认为他淡泊宁静,宛如“圣人”一样。

即便有人对张廷玉有意见,想责难他,但是从来没有人用“贪渎”来指控他。

越是清廉,皇帝也越不会让他吃亏,动不动就赏赐,器物不方便使用,直接赏上万两的银子给他。

除此之外,还送他豪宅几所。

雍正元年,恩赐府邸一所,雍正七年,又赐更大府第一所。雍正三年,以圆明园南面一座旧园赐之居住。

因为张廷玉是清官,家里最有价值的就是皇帝的赏赐,所以乾隆才耍赖,让张廷玉把御赐的东西交出来,这比抄家都要命。

这样一来,张廷玉一无所有,爵位没了,配享太庙也没了,最后财产也所剩无几。

忙碌了大半辈子,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朝了,到头了还是一无所有。

伴君如伴虎,此言不虚啊。

不过乾隆做事还没有那么绝,毕竟张廷玉也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八十四岁张廷玉与世长辞,乾隆帝没耍孩子气,最终仍遵清世宗遗诏,命配享太庙,还让其子张若霭袭封伯爵。

张廷玉的几个儿子也都在朝中做官,大都是省部级官员。

为大清奋斗终生的张廷玉,总算是得到了公正待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专家打开苏麻喇姑墓,进入墓中欣喜查探,却揭穿康熙百年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麻喇姑的陵墓,苏麻喇姑墓里的真实情况,苏麻喇姑墓发掘视频

    在电视剧的演绎当中,小时候的康熙得了天花,命悬一线,而苏麻喇姑小时候村里也爆发了天花,她也曾经得过,而且她还知道怎样可以治疗天花。她为康熙采来了草药,用过之后,康熙便神奇地痊愈了。虽然这只是电视剧的演绎,不过在历史当中,苏麻喇姑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她与康熙的关系也非常不一般。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苏麻

  • 她是康熙不起眼的女儿,却被雍正封固伦公主,孙子娶了乾隆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雍正乾隆是什么关系,康熙雍正乾隆的功绩对比,康熙最宠爱的两个女儿

    固伦纯悫公主生于康熙二十四年,生母为通嫔那拉氏。那拉氏原先只是康熙后宫的一名贵人,父亲常素保不过是七品的监生,不过,康熙朝妃嫔等级制度森严,妃嫔晋升要求极为苛刻,能够被封为贵人,对于那拉氏来说已属不易了。不过,根据那拉氏只生下一女的情况来看,她在康熙后宫也就是昙花一现,此后再也没能生育,终康熙一朝位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第一个投降?猪队友郑经在他背后扯后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耿精忠帮清廷平定郑经,三藩之乱中的耿精忠,耿精忠为何杀郑经

    耿仲明是毛文龙的养孙,袁崇焕诛灭毛文龙后,这小子就跑后金去了。随后成为了清朝的靖南王,坐镇福建。按理说耿仲明的小日子算是比较不错了,所以他也没有反叛之心。他儿子耿继茂继位以后,更是圈地大兴土木,建造了浩大的靖南王府,因此也不会有反叛之心。可是等到耿精忠上台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康熙要撤藩了!过去藩

  • 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农民精神”:土到极致的“学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藩最顶级的智慧,曾国藩的思想精髓

    对许多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朋友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本屈辱史,但真正读懂中国近代历史的朋友来说,近代清朝末年时期其实是人才辈出的开启。一想到清朝末年的统治,出现在大众脑海中的就是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懦弱,翻开历史这一页的背面我们会发现,藏在人物背后的不一样的光芒。在政府官员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近代政

  • 中国最早的文字并非甲骨文!甲骨文只是商朝的一种简体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商朝,甲骨文商朝,最早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吗

    文字在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那么中国文字到底是何时起源呢?今天有一种现象,为了证明中华文明有XX年历史,往往把一些不属于文字的符号认为是文字。文字是一种符号,但并非所有符号都是文字。裘锡圭先生认为文字是“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那么文字应该是社会发展到需要记录语言时,才从图像符号里脱

  • 古代赫赫有名的两地:周朝西岐商朝朝歌,现在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朝后期的西岐与朝歌谁大,商朝的都城朝歌是现在哪,商朝时期的朝歌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因为我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很多具有悠久历史背景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城市和地区。从这些地区遗留的古迹中,所蕴含的朝代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历史王朝的迁徙轨迹。其中,以位于中原的河南省和位于西北的陕西省,名气最大,传承最为悠久。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历史经过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关于商周的历史,大部分人从书籍

  • 读《出师表》发现问题:诸葛亮北伐成功,刘协和刘禅谁来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生卒同年,以至于有人怀疑诸葛亮就是金蝉脱壳的大汉天子刘协——我们只能说大汉天子,因为刘协并不知道有“汉献帝”这个谥号,他只知道刘备给他上的“孝愍皇帝”谥号,可惜没有人承认。诸葛亮就是大汉末代天子刘协,当然是不靠谱的说法,因为曹操不会把女儿嫁给假皇帝,刘备也不可能让真皇帝给自己打工,诸葛瑾更不敢管

  • 曹操在太行山道和汉中险途上,依然诗兴大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的生平事迹及名句,曹操北上太行山,曹操的才华简介

    曹操是三国时期开创了魏国基业的一代枭雄,其不仅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和一统北方的卓越军事才能闻名于世,也凭借出众的文学才华和传世的多篇名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建安文学时代。由于拥有军事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曹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描写其征战生涯的,其中有两首描写行军艰难的诗作非常经典。其一描写

  • 汉武帝为何废掉陈皇后?大概因为这些原因,不得不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与陈皇后的故事,汉武帝和陈皇后对比,陈皇后被打入冷宫

    金屋藏娇,立下婚约《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陈阿娇出身高贵,她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母亲是馆陶长公主,这样的出身背景,使得陈阿娇生来就与众不同,因此养成了娇惯的

  • 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死亡的真正原因,马踏飞燕和霍去病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战功,因此,霍去病以军功获封冠军侯。之后,他又多次出征匈奴,与其相关的封狼居胥,更是成为后世武将们的毕生追求。然而,如此一代天骄,却在二十三岁时猝然离世。这留给大汉王朝及后来人无尽的惋惜和感慨。在关于霍去病的史料记载中,对他生前的战功和逝后的哀荣,都极尽详细描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