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看看其为人,就知道了

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看看其为人,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43 更新时间:2024/2/6 15:20:47

历史就像一部宏大的百科全书,妄图通过只言片语去了解一个人,这种思想和做法是不成熟的,不仅不成熟,甚至还有些幼稚。参差不齐的军事战争,兴衰交替的江山社稷,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勾勒出一幅偌大的艺术绘画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呈现着一些说不清楚的神色。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需要全面透彻的审视,比如明朝的“救时宰相”张居正,一副赤胆忠臣的正义模样,可他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张居正联合宫内太监冯保,暗地里抓内阁首辅高拱的小辫子,从而谋取更尊贵的权势地位。诚然张居正在政治改革上做了一番不错的成绩,可他对待小皇帝的严苛以及妄自尊大的语气,丝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被骂作“大汉奸”的明朝降将吴三桂,有人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有人说他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之徒”。

作为明朝的重要边关守将,吴三桂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他没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能及时勤王。明朝覆灭后,吴三桂对关外的清军和关内的大顺军首鼠两端,迟迟不肯下决定,直到他听说父亲吴襄被抄家的消息后,才毅然决然转向清廷。清军的实际领导者是多尔衮,他自然明白吴三桂对战争局势的重要性,如果把现在的局面看作一盘棋,吴三桂就是最关键的那一步。昔日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摇身一变成为清朝的平西王,享尽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背尽天下骂名。

今天我们来了解的是晚年的吴三桂,他同样是那个置父母性命于不顾的不孝逆子,也同样是追杀故主子孙邀功的清廷走狗。

吴三桂是追寻着永历帝的脚步来的云南,明朝灭亡后,朱氏子孙没有放弃恢复故国的努力,他们一直想要日落西山的帝国命运转变为东山再起。南明政权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悄然建立,老百姓视清军是血腥虐杀的蛮夷兵,而南明军则是战无不胜的王师,希望南明可以重振旗鼓,最起码也要保住眼前的半壁江山。可惜即使是外敌犯境的危急时刻,南明朝廷依旧没有改变窝里斗的老毛病,文武大臣争权夺利,好不容易召集的士兵,却因指挥官的明争暗斗节节败退,清军的南下之路顺畅无阻。战争的不如意,南明军被清军追得东逃西窜,为此南明的永历帝整日饥肠辘辘,云南全境陷入清军的包围圈。

走投无路的永历帝逃入气候炎热的缅甸,侥幸逃过一命,没有落得个悲惨下场。这个结局让以顺治帝为首的满洲贵族喜出望外,认为抗清势力已经回天乏术,不能再与清朝对抗了。可吴三桂却不那么想,他有着降臣的尴尬身份,很容易造成君臣相疑的局面,吴三桂认为只有擒杀永历帝,才能证明自己对新王朝的忠心。永历帝对吴三桂来说,是一件能够证明自己没有二心的物件,作为昔日的明朝重臣,他对永历帝也并非没有恻隐之心,可他不能有任何的同情和袒护。

明朝没有任何对不起吴三桂的地方,甚至吴三桂的辽东总兵都是明朝所赐,他没能及时勤王,崇祯帝在北京城自缢身亡。吴三桂前半生的功名地位都是明朝给的,可现在他要用明朝帝王后裔的头颅,去向投奔的新主表忠心。吴三桂三番两次上书,要求亲自率军进入缅甸,扫除南明残余势力,顺治帝认为没有必要,南明失去抗衡的实力,让它自生自灭就好。然而顺治帝说得越是轻松,吴三桂越是认为必须要擒杀永历帝,才能表示自己的忠心,吴三桂几次言辞恳切的上疏,说动了顺治帝的心。

就这样吴三桂带着自己的军马,再一次踏上为清廷效命的路程,永历帝得知后专门写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信,信中提到明朝对吴三桂的恩情,又对吴三桂委婉哀求,还是没有打动吴三桂想要献媚清廷的心。缅甸在清军的压力下,不得不献出永历帝以求自保,这时的吴三桂早已失去君臣人伦,他硬起心肠向清军下达命令:处死南明余孽。

满洲人对吴三桂失去信任,也就是从吴三桂亲身进入缅甸擒杀永历帝开始,顺治帝可以理解吴三桂在时势的压迫下苟且偷生、邀宠献媚,也可以带着欣赏和蔑视的眼光看着吴三桂拼尽全力为清廷卖命。但是当吴三桂为讨好新朝廷,执意要将无力回天的南明剿杀时,顺治帝不由地对吴三桂产生一种厌恶情绪,今天能够为新主杀旧主,无异于吴起的“为求功名不惜杀妻”。当吴三桂从缅甸回来时,他又开始全力镇压云南全境此起彼伏的叛乱,在顺治帝代表的清廷时期,吴三桂的王爷生活过得舒适且有趣。

1661年,8岁的康熙帝即位,比起那些在白山黑水崛起的祖先,康熙帝自幼接受的是传统汉族教育,学的是天人感应和君为臣纲的道理。康熙帝对吴三桂当初的投奔态度异常反感,汉族士大夫的守节在吴三桂身上荡然无存,康熙帝丝毫不感谢吴三桂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的汗马功劳,在他看来即使没有吴三桂,还是会有李三桂、孙三桂。最让康熙帝震惊的是,吴三桂厚颜无耻的卖主求荣,连身为主子的他都有些不可思议了,忠心表的太过分反倒适得其反。亲政后的康熙帝对困扰已久的三藩问题十分不满,在他看来降臣可用但不可重用,镇守清朝边疆的不是哪位满洲勇士,而是有过叛降前科的汉臣。康熙帝不想让三藩成为影响帝国安宁的变乱因素,他开始着手处理撤藩事宜,康熙帝的理解很简单,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

1673年,康熙帝亲自盖章的撤藩诏书送到云南,对于吴三桂来说,这的确是个让他意料不到的结果,一个刚刚上位的青年皇帝,竟敢对劳苦功高的实权王爷下手。云南是他苦心经营想要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家业,他自认为给清朝打下了大半个天下,要一块云南的封地无可厚非,况且顺治帝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份封赏。半辈子的出生入死,换回一块不大不小的封地,吴三桂觉得自己够低调的了,没想到现在康熙帝还要收缴自己的兵权。

吴三桂早在降清的那一刻,就站在君臣道义的对立面,汉人百姓无不对他恨之入骨,在清朝官场上吴三桂结交了很多朋友,但也不可避免地竖立了许多敌人,交出兵权的结果,吴三桂的一家老小势必会受到威胁。史学家把三藩之乱的罪责归结在吴三桂的身上,这是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评价,吴三桂早年的叛明降清让他多了一顶图谋不轨、野心勃勃的帽子。如果不是想要做出一番业绩的康熙帝对吴三桂步步紧逼,这场叛乱本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吴三桂都是六十二岁的年纪,他就是想造反也没这个心思了。

康熙帝大可以等吴三桂寿终正寝后,对云南平西王府快准狠地下手,这样的处理结果对百姓的震动会小很多,可年轻气盛的康熙帝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他将吴三桂视作扎在心里的刺。撤藩诏令一次又一次的下达,宣诏使臣的催促,让吴三桂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将整个天下送给别人,云南之地是我用血换来的,现在小孩贪图此地,不允许我居住了吗?”六十二岁的吴三桂再一次披挂上阵,带着数十年积攒的二十万人马北上,吴三桂的部将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亲手训练出的精锐,转眼间半壁江山已在吴三桂的手中。然而吴三桂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止步在长江以南,他派出使者向朝廷议和,表示自己不是真的反叛,只是希望保住自己的那份家业。

吴三桂本以为自己这一路的摧枯拉朽,足以让年少的康熙帝心急如焚,没想到康熙帝对吴三桂的议和明确拒绝,纵横大半生的吴三桂远不如康熙帝坚强。对待吴三桂滞留在北京的子孙,康熙帝毫不手软地处死,吴三桂突然意识到局势不可挽回,他冒险再一次渡江,却终究错过时机。康熙帝早已调集全部清军,举全国之力对吴军进行反扑,屡战屡胜的吴军第一次品尝失败的苦头,随后不断地向后败退,局势由最初的一片大好转变为节节败退。

吴三桂驻足长江多达数月,由此错失良机,满盘皆输,许多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但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吴三桂之前的战争就明白了,他只适合为主卖命,而不适合做主子。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永远不会坐在自己的身上,吴三桂的战略眼光良好,他可以做一个顺应时势的投机者,却做不了掌控全局的实施者。对此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中提及了关于“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

而吴三桂则就是地地道道的小人,急功近利,失去人心也就大势已去,1678年,起兵五年的吴三桂在绝境中痛苦离去,三年后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参考资料:《清史稿》、《资治通鉴》等

更多文章

  • 三朝老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极尽殊荣,最后为何却险被乾隆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表彰他对大清的贡献,清廷领导人雍正在临死前下了遗旨,给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他也成为了整个清代唯一享有配享太庙待遇的汉臣。什么是配享太庙?说白了就是大臣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牌位放在供奉大清已故皇帝的太庙中。在世的皇帝每逢重大节日举行祭祖仪式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进入太庙,给先帝和供奉在太庙的大臣磕头。能

  • 专家打开苏麻喇姑墓,进入墓中欣喜查探,却揭穿康熙百年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麻喇姑的陵墓,苏麻喇姑墓里的真实情况,苏麻喇姑墓发掘视频

    在电视剧的演绎当中,小时候的康熙得了天花,命悬一线,而苏麻喇姑小时候村里也爆发了天花,她也曾经得过,而且她还知道怎样可以治疗天花。她为康熙采来了草药,用过之后,康熙便神奇地痊愈了。虽然这只是电视剧的演绎,不过在历史当中,苏麻喇姑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她与康熙的关系也非常不一般。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苏麻

  • 她是康熙不起眼的女儿,却被雍正封固伦公主,孙子娶了乾隆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雍正乾隆是什么关系,康熙雍正乾隆的功绩对比,康熙最宠爱的两个女儿

    固伦纯悫公主生于康熙二十四年,生母为通嫔那拉氏。那拉氏原先只是康熙后宫的一名贵人,父亲常素保不过是七品的监生,不过,康熙朝妃嫔等级制度森严,妃嫔晋升要求极为苛刻,能够被封为贵人,对于那拉氏来说已属不易了。不过,根据那拉氏只生下一女的情况来看,她在康熙后宫也就是昙花一现,此后再也没能生育,终康熙一朝位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第一个投降?猪队友郑经在他背后扯后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耿精忠帮清廷平定郑经,三藩之乱中的耿精忠,耿精忠为何杀郑经

    耿仲明是毛文龙的养孙,袁崇焕诛灭毛文龙后,这小子就跑后金去了。随后成为了清朝的靖南王,坐镇福建。按理说耿仲明的小日子算是比较不错了,所以他也没有反叛之心。他儿子耿继茂继位以后,更是圈地大兴土木,建造了浩大的靖南王府,因此也不会有反叛之心。可是等到耿精忠上台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康熙要撤藩了!过去藩

  • 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农民精神”:土到极致的“学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国藩最顶级的智慧,曾国藩的思想精髓

    对许多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朋友来说,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本屈辱史,但真正读懂中国近代历史的朋友来说,近代清朝末年时期其实是人才辈出的开启。一想到清朝末年的统治,出现在大众脑海中的就是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懦弱,翻开历史这一页的背面我们会发现,藏在人物背后的不一样的光芒。在政府官员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近代政

  • 中国最早的文字并非甲骨文!甲骨文只是商朝的一种简体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商朝,甲骨文商朝,最早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吗

    文字在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那么中国文字到底是何时起源呢?今天有一种现象,为了证明中华文明有XX年历史,往往把一些不属于文字的符号认为是文字。文字是一种符号,但并非所有符号都是文字。裘锡圭先生认为文字是“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那么文字应该是社会发展到需要记录语言时,才从图像符号里脱

  • 古代赫赫有名的两地:周朝西岐商朝朝歌,现在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朝后期的西岐与朝歌谁大,商朝的都城朝歌是现在哪,商朝时期的朝歌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因为我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很多具有悠久历史背景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城市和地区。从这些地区遗留的古迹中,所蕴含的朝代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历史王朝的迁徙轨迹。其中,以位于中原的河南省和位于西北的陕西省,名气最大,传承最为悠久。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历史经过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关于商周的历史,大部分人从书籍

  • 读《出师表》发现问题:诸葛亮北伐成功,刘协和刘禅谁来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生卒同年,以至于有人怀疑诸葛亮就是金蝉脱壳的大汉天子刘协——我们只能说大汉天子,因为刘协并不知道有“汉献帝”这个谥号,他只知道刘备给他上的“孝愍皇帝”谥号,可惜没有人承认。诸葛亮就是大汉末代天子刘协,当然是不靠谱的说法,因为曹操不会把女儿嫁给假皇帝,刘备也不可能让真皇帝给自己打工,诸葛瑾更不敢管

  • 曹操在太行山道和汉中险途上,依然诗兴大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的生平事迹及名句,曹操北上太行山,曹操的才华简介

    曹操是三国时期开创了魏国基业的一代枭雄,其不仅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和一统北方的卓越军事才能闻名于世,也凭借出众的文学才华和传世的多篇名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建安文学时代。由于拥有军事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曹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描写其征战生涯的,其中有两首描写行军艰难的诗作非常经典。其一描写

  • 汉武帝为何废掉陈皇后?大概因为这些原因,不得不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武帝与陈皇后的故事,汉武帝和陈皇后对比,陈皇后被打入冷宫

    金屋藏娇,立下婚约《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陈阿娇出身高贵,她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母亲是馆陶长公主,这样的出身背景,使得陈阿娇生来就与众不同,因此养成了娇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