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加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的方法,在学成出山之后,便创造了连横这一外交策略,想要联合六国一起。后来得到秦惠王的赏识,被封为相国,负责出使其他国家,用横的方法来破纵。使得其他国家纷纷改善与秦国之间的关系,这也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等到秦惠王去世之后,秦武王继位,或许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在秦惠王时期颇受重用的张仪在此失去宠幸,无奈只好出逃,最终逃到魏国。
[var1]
这张仪本来是魏国人,当初曾经和另一著名谋略家苏秦一起跟随鬼谷子先生学习,学习游说的方法。张仪在这上面颇有才华,就连苏秦也自认为学识比不上张仪,等到他们二人完成学业之后就外出巡游,说服其他诸侯王。后来苏秦说服了赵国,于是便开始去游说其他国家,共同实行合纵的联盟,但他却担心秦国趁此机会攻打其他国家,此盟约还没有结成就遭到破坏。
[var1]
在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他实在是找不出一位合适的人选前往秦国拖延时间,于是他就派人去劝谏张仪投奔他。张仪听从了他的意见,只身前往赵国请求会见苏秦,但是这苏秦却对张仪的态度始终不理不睬,甚至在款待他的时候也用仆人吃的饭来侮辱他。张仪十分的愤怒,他本来以为这次前来面见苏秦两人有师兄弟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些好处,谁知道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就觉得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的地位,于是便前往秦国。熟知这一切只不过是苏秦的计谋罢了,等到张仪离去之后,他就暗中派人资助张仪,最终使得张仪成功到达秦国,见到了秦惠王。
[var1]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派遣张仪带兵围攻魏国,这张仪本就对谋算颇为了解,因此很快便成功,张仪还趁此机会劝说秦惠王把濮阳归还给魏国,并且派遣国内一公子到魏国去当作人质。
与此同时,他又趁机劝谏魏王说:“秦国如此对待魏国,这样的宽厚难道魏国不应该以礼相报吗?”魏国国君也很是感动,就主动将十五座城池献给了秦国,用来感谢秦惠王。
[var1]
就这样,张仪不动声色地为秦国争取到了十五座城池,秦惠王为了感谢他,就将他任命为相,位居百官中的第一位,开始参与朝中事物的处理。后来魏国和韩国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便联合起来,秦惠王便连忙派遣张仪为将领前往讨伐。等到张仪到了之后,在适当的谋略下,最终占领了魏国的一部分领土,凯旋而归。
秦惠王三年,为了让秦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张仪被迫去魏国担任国相一职,打算让魏国首先向秦国低头,而使其他国家效仿。却没想到魏惠王根本就不听从张仪的建议,秦惠王大怒之下立马发动军队进攻魏国的领土,并暗中给予张仪更高的待遇。张仪却觉得自己没有完成秦王交给的任务,很是惭愧,总是想要回报秦王。
[var1]
在魏惠王去世之后,魏襄王继承了王位,张仪又劝说魏襄王,没想到魏襄王也不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张仪便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魏国又怎么能和秦国这种虎狼之国交战呢?果不其然交战的结果是魏国战败。或许是这些国家意识到了秦国的强大,于是便联合起来共同进攻秦国,却没想到秦国不仅打败了联军,就连匈奴这种少数民族也没有放过,损失极为惨重。之后张仪再次出使六国,想要劝说他们退出合纵盟约,或许是被秦国的力量所震慑了,这次他们纷纷答应了秦国的条件,合纵就这样被张仪拆散了。
[var1]
左思曾这样评价张仪:四海齐锋,一口所敌,张仪、张禄亦足云也。这张仪实在是一位有大智慧之人。
与苏秦相同,他们都是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放弃自我的人。从秦国到魏国,再从魏国到秦国,不管侍奉的君主如何变化,张仪始终居于高位,他的才华始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凭借着一己之力破坏了合纵盟约,使得六国之间牢不可摧的联盟关系被破坏,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