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游:唐太宗幽冥界之行的隐秘与李渊之死

西游:唐太宗幽冥界之行的隐秘与李渊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46 更新时间:2024/2/11 1:52:00

01地府

这九年之间,李渊还为皇族的繁衍做出了贡献,给李世民添了一群皇弟皇妹,可在西游世界中却是另一番光景。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因为泾河龙王求救却没能完成救下泾河龙王的承诺,于是在泾河龙王的纠缠之下来到了幽冥界。此时距离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距离李渊离世已经过去了四年。可当李世民刚刚进入幽冥地府鬼门关这座城时,就看见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书中写道:

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我们发现,李渊竟然和李建成、李元吉在一起,看来李渊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还是耿耿于怀的。虽然他还是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但他还是对于李世民的政变行为怀有怨念。所以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冲上去抓住李世民索命的时候,李渊并没有上前劝解,而是在一旁默默地旁观。直到鬼使喝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也没有出面。

02枉死城

不知道李世民面对李渊时的心情怎样,但他面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时候只是躲闪而无力挣扎,可见李世民的内心也是有愧的。毕竟李建成才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李世民篡位的表现就是叛逆,在任何时候都是死罪,都是污点,很难在人前诉说的。可这里还是有一些事情比较奇怪。

李世民后面在枉死城里遇到了隋末群雄的冤魂,书中是这样描述他们相遇的场面的:

前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

可见这些人都是隋末英雄,但他们也并不不都是死于李世民之手。李世民再厉害能够杀几个人?他们大部分都是自相残杀而死,但在这个时候却都跑过来找李世民索命,委实有些过分。崔判官说他们因为是冤死,所以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需要李世民给些钱钞,崔判官才能相救李世民。

03疑团

这又有些奇怪了,难道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是冤死?他们怎么没在枉死城里,却跑到幽冥地府鬼门关去了?在枉死城里不能超生转世,李建成和李元吉可没有在枉死城里,十四年后他们怎么还没超生转世?如果凡是冤死的就不能超生转世,那地府可真就要人满为患了。妖怪们杀害的人可比李世民杀的多多了。

如果他们都不能超生转世,仙侠世界的人间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因果报应了。更奇怪的是李渊也没有超生转世,还在鬼门关城里晃悠,难道他也是不能转世的?所以李世民的地府之行处处透露着不一般,不正常。那该怎么解释这一切呢?

第一,李建成和李元吉应该是在枉死城的,所以他们能够跑到幽冥地府鬼门关应该是幽冥界的故意安排。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恐吓李世民,让他对于报应之事深信不疑,以便为释家的西游取经之事打下基础。

第二,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可能是幽冥界找人假扮的,李世民整个幽冥界之行都是一场骗局。这同样是释家的故意安排,而道家之所以同意这样做,很可能是因为道家也会分享西游取经之后最后的成果。否则道家是不会让释家如此大张旗鼓甚至踩着道家的脸面上位的。

第三,枉死城里的那些人可能会有几个死于李世民之手的,但大部分人应该也是释家的安排。目的也是为了坚定李世民对于未来西游取经的信心,为唐僧西天之行埋下伏笔。那些人之所以还要钱财更是幽冥界的故意安排,就是要让李世民还阳之后去还钱,以印证整个事件的真实性。

第四,李渊就更加令人疑惑了。李世民在这里见到李渊,而且还是和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一起,那说明在李世民的潜意识里,很可能是他动手加害了李渊。所以才会在幽冥界见到李渊,那是因为李世民心中有愧,他也不敢向李渊求救。李渊是做过皇帝的人,他总不会不得超生吧?仙侠世界里,人王和冥王可是平等的,总不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04尾声

西游世界里的李渊很可能是被李世民加害的,而李世民的幽冥地府之行很可能是释家制造的一个幻境。李世民在地府里的看到的一切并不是真实的,而只是释家利用李世民的潜意识制造的一个骗局。经历这场梦幻之旅后,李世民一心一意准备完成超度大事,所以西天取经才成了皇帝下旨必须完成的大事,而唐僧也才有了官家的身份,成为了御弟。

更多文章

  • 吕雉为何能获得与武则天相当的评价?有何过人之处,比刘邦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雉与武则天,武则天与吕雉历史功绩,武则天和吕雉谁更霸气

    在中国封建历史所承认的帝王当中只有一位女性帝王,她就是武则天,武则天的统治算是直接推翻了唐朝的统治,将“唐”的国号改为了“周”,并且直接登上了皇帝之位,行使了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帝才能够行使的巨大权利,这让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封建社会的女皇帝。武则天只是封建历史当中唯一有名有份的女皇

  • 隋唐第八杰:一生遭劫两次,首次收获两大义子,末次喜得十三太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十八杰排行榜,隋唐13太保都有谁,隋唐四杰简介

    而这段故事的前因后果,大家也比较熟悉了,那就是源自程咬金在尤俊达的撺掇下,劫了杨林的皇杠,打跑了罗方薛亮这两大太保,但在罗方他们逃跑的同时,程咬金为了炫耀自己,竟然主动报名,喊出了自己和尤俊达的名字。谁知罗方薛亮只顾逃命,没有听清,兼之还没有看到尤俊达,所以他俩以为劫自己的响马,名叫“程达尤金”,并

  • 差点被吃货毁掉的商代文明,甲骨文当初被磨成粉卖,每斤6文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甲骨文目前价值,顶级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珍贵图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华夏文明的见证,是价值连城的财富,却被村民吃掉,有没有搞错。国人确实没有把甲骨文所在的龟甲兽骨咯嘣咯嘣嚼碎了咽到肚子里,但是却有人在刚发现它们的时候,觉得这些写着各种符号、奇形怪状的甲骨是天书,是上天的恩赐,神秘而高贵,无所不能,能够治好多种疑难杂症。于是在清末年间,很多当

  • 姜子牙本应封神,却被他人盗窃神位,他如今属于什么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封神最好的神位,姜子牙神位安在哪里,姜子牙封神能力

    但是在影视里面却一直没有交代姜子牙到底是什么神。 传说姜子牙本来的身份应该是玉皇大帝,但是由于出了一些差错,导致他没有成为众神之首。周朝时期,最厉害的人当属姜子牙,而他也好不谦虚,想要自封玉皇大帝,但是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坐上这个宝座,只好装模作样地问谁要做玉皇大帝。想不到真的有人响应。当这个人说完这句

  • 纣王战败、商朝灭亡之谜,被铜簋铭文解开,专家:周武王和姜子牙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役也让中国古历史改朝换代,周武王推翻商朝最后的统治,开启800年周王朝。文献记载,牧野之战周军大约有4.5万人,战败了商纣王帝辛的17万军队,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典范。但是拨开历史迷雾,真相却并非如此。人数上,当时的周军确实较少,但是战斗力上,周军还是使用了诡谲之术,也有姜子牙坐镇。他们是早

  • 商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责任真的全在商纣王帝辛身上吗?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接下来,津城沐雨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其一,纣王帝辛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君王。 商纣王帝辛和他老爹帝乙相比,是个更聪慧的人,也是个强势的人。帝辛继位时,商朝已经面临着各种危机,一方面是商朝原来的属国经过发展有所壮大,商朝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是商朝的传统对手东夷也很强大,他们不断压缩商朝的生存

  • 夏朝,一个被质疑的王朝,如何让世人信服其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朝算不算真正的王朝,夏朝崛起的历史,夏朝这个朝代怎么被证实的

    夏代疆土夏朝的开国王是启,启是禅让制最后一位上古首领禹的儿子。禹终结了禅让制,传位给儿子启。从此,家天下开启了夏朝的序章。大禹像一、夏朝的存在遭到质疑第一,上古时期的黄帝、炎帝、尧舜禹等皆以神话形式流传于世,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神话加工,其真实性已难探究清楚。据传,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夏朝的存在与否

  • 陕西农民盖房,挖出一张“酒桌”,考古队:下面埋着姜子牙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子牙女儿,陕西考古队,农村人发现姜子牙的坟墓

    在石鼓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名叫石嘴头村,前几年的时候,一位村民在翻盖房屋时,工人意外在地下挖出了大量的青铜器。地下挖出青铜器在宝鸡市并不算什么大事,当地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刻派考古队前往现场清理和发掘。不过当考古队赶到现场之后,立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一个不大的地下土坑中,竟然堆满了造型精美的青

  • 远观不可亵玩的周朝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朝的历史特色,周朝文化习俗,周朝早期的主要文化

    周人有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把上古乃至三代以来的有些的文化进行了汇编更新。周公开启了周礼。这个周礼当然有着周人的独有特色,但是这个周礼如果说全部都是周人的创新也不全对。周人的文化体系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对殷商最终失败的反思。这种反思贯穿于整个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周人,不只天子和诸侯,哪怕是王朝中的那些贵族子

  • 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究竟是被冤枉的还是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杀袁崇焕真实原因,袁崇焕之死崇祯为什么处死袁崇焕,明朝将领袁崇焕是怎么被处死的

    1644年,崇祯皇帝杀死自己的亲人后逃往煤山自杀而亡,大明朝至此终结。但是关于明末的有些人,到底是忠,是奸?是功,是过?到现在都还争论不休,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通过自荐镇守一方,虽有打败清廷的战功,但却始终不得魏忠贤的欢心,于是愤然辞官。后又得以明思宗朱由检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