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纣王战败、商朝灭亡之谜,被铜簋铭文解开,专家:周武王和姜子牙太狠了

纣王战败、商朝灭亡之谜,被铜簋铭文解开,专家:周武王和姜子牙太狠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52 更新时间:2024/1/23 4:48:13

这场战役也让中国古历史改朝换代,周武王推翻商朝最后的统治,开800年周王朝。

文献记载,牧野之战周军大约有4.5万人,战败了商纣王帝辛的17万军队,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典范。但是拨开历史迷雾,真相却并非如此。

人数上,当时的周军确实较少,但是战斗力上,周军还是使用了诡谲之术,也有姜子牙坐镇。他们是早有预谋的,给商纣王来了个措手不及。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历史大环境。

众所周知,商周时期国家的统治和治理,实施的是“分封制”。那时候在有效的管辖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几百个方国。即便到了春秋时期,并存的还有200多个方国。

商朝统治时期,商朝是国家的政治中心,那时候的周国不过是西陲方向的一个小方国,大致位置和战国时期的秦国位置差不多。

商朝经过600年的发展,内外部都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最后一任君王商纣王帝辛,生活极度奢靡,后来又有妲己魅惑,商纣王沉沦不拔,最后灭国。

传统文学论述中,对商纣王的评价非常低。如: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 。但实际并非如此,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已出土的甲骨文里,可以得见这样的记载:

1、癸亥王卜…? 才( 在) 九月。王正( 征) 人方, 才( 在) 雇。

2、王卜, 貞: 旬亡? 王…, 隹( 惟) 王來正( 征) 人方。

3、亥王卜, 貞: 旬亡? [王]…月。甲子, 妹工典其… , 王正( 征) 人方。

上述甲骨文可见,纣王时期,商朝曾屡次出征,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最终击败对手,虏获大量奴隶。由此可见,纣王并非无能之辈。论行军作战,周武王和姜子牙未必是他的对手。

商朝末期,纣王的多次用兵,多半是为了镇压管辖区内其他方国的造反。这本就分封制的弊端。当商朝强盛的时候,大家都很臣服;当逐渐式微的时候,又都开始想着推翻他,取代他。

周方国也是其中之一。它地处西陲,天高皇帝远,早就有了推翻商朝的计划了。他们在谋划牧野之战之前,已经悄悄地征服了它们周边的几个小方国,甚至切断了西方方国和商王朝之间的联系。同时还伙同其他方国一起造反,推翻商朝。

当时商纣王时期,内忧外患,商朝核心的军队基本上天天都在外征战。至少在发生牧野之战的时候,周王朝朝歌的守军很少,也不是精锐,还有很多是臣服过来的奴隶。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商纣王迎来了最憋屈、最无力,也最无奈的牧野之战。

大约公元1046年2月的一天,商纣王从喊杀中惊醒。4.5万人的周军已经整齐划一的列队在宫城之外。不到半个时辰,甚至天还没亮,商朝的政治中心已经沦陷,商纣王自杀身亡。

这一切,都记载于一尊铜簋的铭文里。

1976年,陕西省临潼镇零口镇出土了一尊铜簋,名曰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从做工与材质来看,属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令学者们惊奇的是,器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3字,简单记述了牧野之战的经过:

“武征商, 唯甲子朝, 岁鼎克。闻( 昏) 夙又( 有) 商。”

意思是说,武王讨伐商朝,在甲子之日早上, 天还没有太亮的时候就把商灭了。

另外,《国语·周语》中也记载:“王以二月癸亥夜陈未毕而雨。”,也就是说,周军在发动进攻的前一天晚上已经开始布阵了,还没布阵完毕,就下雨了。

《尚书·牧誓》中记载:“时甲子昧爽,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乃誓。”说的是周军到达朝歌郊外,布阵完毕后,在进攻之前,也开了誓师大会。

这么大的动静商纣王竟然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当时的精锐部队都被派出去镇压方国去了,整个朝歌城中空虚,给了武王和姜子牙的周军一个可乘之机。

还有学者考究过资料说,牧野之战可以说是周军的出奇制胜,根本不是商朝的真正实力。表面上看以少胜多,其实不过是乘人之危,偷袭而成的。

当时纣王看到兵临城下,匆忙间集结部队,大约17万人,可都是乌合之众,很多都是奴隶和百姓,根本没有战斗力。周军一鼓作气,一下子商军就溃不成军,四散逃窜了。

商纣王一看大势已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的牧野之战”,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责任真的全在商纣王帝辛身上吗?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接下来,津城沐雨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其一,纣王帝辛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君王。 商纣王帝辛和他老爹帝乙相比,是个更聪慧的人,也是个强势的人。帝辛继位时,商朝已经面临着各种危机,一方面是商朝原来的属国经过发展有所壮大,商朝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是商朝的传统对手东夷也很强大,他们不断压缩商朝的生存

  • 夏朝,一个被质疑的王朝,如何让世人信服其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朝算不算真正的王朝,夏朝崛起的历史,夏朝这个朝代怎么被证实的

    夏代疆土夏朝的开国王是启,启是禅让制最后一位上古首领禹的儿子。禹终结了禅让制,传位给儿子启。从此,家天下开启了夏朝的序章。大禹像一、夏朝的存在遭到质疑第一,上古时期的黄帝、炎帝、尧舜禹等皆以神话形式流传于世,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神话加工,其真实性已难探究清楚。据传,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夏朝的存在与否

  • 陕西农民盖房,挖出一张“酒桌”,考古队:下面埋着姜子牙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子牙女儿,陕西考古队,农村人发现姜子牙的坟墓

    在石鼓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名叫石嘴头村,前几年的时候,一位村民在翻盖房屋时,工人意外在地下挖出了大量的青铜器。地下挖出青铜器在宝鸡市并不算什么大事,当地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刻派考古队前往现场清理和发掘。不过当考古队赶到现场之后,立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一个不大的地下土坑中,竟然堆满了造型精美的青

  • 远观不可亵玩的周朝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朝的历史特色,周朝文化习俗,周朝早期的主要文化

    周人有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把上古乃至三代以来的有些的文化进行了汇编更新。周公开启了周礼。这个周礼当然有着周人的独有特色,但是这个周礼如果说全部都是周人的创新也不全对。周人的文化体系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对殷商最终失败的反思。这种反思贯穿于整个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周人,不只天子和诸侯,哪怕是王朝中的那些贵族子

  • 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究竟是被冤枉的还是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杀袁崇焕真实原因,袁崇焕之死崇祯为什么处死袁崇焕,明朝将领袁崇焕是怎么被处死的

    1644年,崇祯皇帝杀死自己的亲人后逃往煤山自杀而亡,大明朝至此终结。但是关于明末的有些人,到底是忠,是奸?是功,是过?到现在都还争论不休,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通过自荐镇守一方,虽有打败清廷的战功,但却始终不得魏忠贤的欢心,于是愤然辞官。后又得以明思宗朱由检的重

  • 朱元璋去拜佛,问“我需要下跪吗”方丈说了4字保住一寺上下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去寺庙跪拜,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片段,朱元璋当了皇帝到寺院磕头么

    就我们现代而言,国内地方都有着寺庙,而很多人也是信奉佛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简单,因此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帝王信奉佛教,经过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影响,以至于在如今,仍有很多人信奉佛教,在佛教信仰中,最出名的有2位帝王,除了我们熟知的李世民之外,另一个就是朱元璋,而关于佛教寺庙,在朱元璋身上也发

  • 中国古代四大阎王都有谁?包拯上榜,另一位被载入正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是十殿阎王之一吗,包拯和阎王谁更厉害,十殿阎王包拯排第几

    第一位:韩擒虎。韩擒虎原名韩擒豹,北周大将军韩雄之子。因为在十三岁时生擒一头猛虎,所以改名韩擒虎。韩擒虎在年少时便以胆识和谋略著称,体貌魁梧伟岸,又喜欢读书,所以为人所崇拜。在北周时期,韩擒虎官至合州刺史,随军平定北齐,击败陈朝的数次进攻。隋朝时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重地庐江。开皇八年,韩擒虎作为先锋

  • 东林党和魏忠贤谁对明朝的危害更大?分析之后,很多人忍不住想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魏忠贤打压东林,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魏忠贤对明朝有没有贡献

    其实论本事和智商,猪八戒一点也不比孙悟空差,只是当老猪看清了佛祖为他弟子精心策划的那场“镀金的游戏”之后,已经当过天庭大元帅,早已熟知官场游戏规则的他还会傻到像猴子那样一本正经吗?而对于我们这些喜欢历史的朋友,我们对历史了解的越多,看得越清楚,反而越感到无奈和压抑。初中时很喜欢东林党,那幅“国事家事

  • 万历为何30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出其“尸骨”后,揭开了历史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真实的万历,万历真的连续28年不上朝吗,历史上有真正的万历吗

    皇帝三十年不早朝,考古学者挖掘其陵墓探索真相唐玄宗虽然懈怠朝政,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的不管理朝政,明朝时期的第十三位皇帝就不一样了,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在1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明朝期间,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他却有30年的时间没有上过朝。唐玄宗虽然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他

  • 一本明朝太监家谱揭破历史真相,专家无奈感叹:清朝篡改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太监家谱一览,明朝太监家谱真实历史,明代太监名录

    所谓“史书”如当年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一向以弑父霸母,荒淫无道的形象为人所熟知。不过据文献考证,隋炀帝不过是“背了锅”。在隋史中,隋炀帝真正的谥号为隋明帝,也曾有过绝世壮举,但由于手段过于激进,才令大隋基业不保。纵观历史,隋炀帝的高瞻远瞩对后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凿的大运河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他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