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远观不可亵玩的周朝文化

远观不可亵玩的周朝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4/1/13 23:46:50

周人有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把上古乃至三代以来的有些的文化进行了汇编更新。

周公了周礼。这个周礼当然有着周人的独有特色,但是这个周礼如果说全部都是周人的创新也不全对。

周人的文化体系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对殷商最终失败的反思。这种反思贯穿于整个时代。

一代又一代的周人,不只天子和诸侯,哪怕是王朝中的那些贵族子弟们,甚至王朝之中的庶民们,都在不断的延续着一种对文化的尊重和革新。

有人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事实上,所谓的思想解放并非是解放,而是周人一代又一代的梳理和汇总所形成的。

孔子从来不说自己是思想革新,孔子从来都是说的是“克己复礼”。还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孙武子等等,他们所汲取的文化营养,全部都是来自上古乃至三代以来的那些人和事。

春秋战国的纷争,只是加剧了周人对于自然、对于政治和社会等事情的思考。

文化有一种奇怪的修复力,越是国家和社会处于分裂状态,越是纷争战乱的年代,原来千百年所累积下来的一些文化就会由某些人所发声。

现代人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似乎有一种奇怪的陌生感。有时候这种陌生感,就如同高远的朝堂,可远观不可亵玩,是一种具有庄严感和神圣感的文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三代以前,学不在民间,即是只有贵族阶层才有学习文化的权力,庶民子弟是不能进入学堂的。

春秋之时,如孔子这样的学者们,开始大面积的收徒授课,把原有的贵族阶层所学内容传达到民间。

当时只有孔子如此吗?当然不是,孔子的政敌少正卯据说也在收徒,而且孔子的很多学生就背弃孔子跑到了少正卯的门下。

这就说明,有一种可能,不是孔子把学堂带到了民间。孔子只是把原来贵族们学的那些东西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

孔子讲正,就是人应该学什么样的文化,其实孔子还是有垄断意识的。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民间原来延续的那些文化,很可能就成了下里巴人,逐渐的就不被主流社会所接纳。

只是,春秋战国以后,列国原有的那些诸侯和贵族们,逐渐的没落了,就连周天子最后也被秦国人所灭了。

后来,孔子所提倡的那些文化,就是学贵族的文化这些东西,反而最后不是原有的贵族所掌握,而是掌权的贵族所拥有。

于是,孔子以后乃至战国中后期,诸子百家们很多都认同了一个观点,就是礼崩乐坏。这反而是成了主流社会的共识。

其后的人们,便是不断的追寻着孔子的足迹,去寻找原有的贵族文化。而那个时代民间的文化,就渐趋遥远,最后就消散殆尽,不为人们所知。

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孙武子、韩非子们,或曾是原有的旧贵族,或是原有旧贵族们的座上宾,他们所代表的也多是那些旧有王朝的利益。他们的言论,利于朝堂,不利于百姓。

或许,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是国进民退的。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究竟是被冤枉的还是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杀袁崇焕真实原因,袁崇焕之死崇祯为什么处死袁崇焕,明朝将领袁崇焕是怎么被处死的

    1644年,崇祯皇帝杀死自己的亲人后逃往煤山自杀而亡,大明朝至此终结。但是关于明末的有些人,到底是忠,是奸?是功,是过?到现在都还争论不休,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通过自荐镇守一方,虽有打败清廷的战功,但却始终不得魏忠贤的欢心,于是愤然辞官。后又得以明思宗朱由检的重

  • 朱元璋去拜佛,问“我需要下跪吗”方丈说了4字保住一寺上下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去寺庙跪拜,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片段,朱元璋当了皇帝到寺院磕头么

    就我们现代而言,国内地方都有着寺庙,而很多人也是信奉佛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简单,因此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帝王信奉佛教,经过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影响,以至于在如今,仍有很多人信奉佛教,在佛教信仰中,最出名的有2位帝王,除了我们熟知的李世民之外,另一个就是朱元璋,而关于佛教寺庙,在朱元璋身上也发

  • 中国古代四大阎王都有谁?包拯上榜,另一位被载入正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是十殿阎王之一吗,包拯和阎王谁更厉害,十殿阎王包拯排第几

    第一位:韩擒虎。韩擒虎原名韩擒豹,北周大将军韩雄之子。因为在十三岁时生擒一头猛虎,所以改名韩擒虎。韩擒虎在年少时便以胆识和谋略著称,体貌魁梧伟岸,又喜欢读书,所以为人所崇拜。在北周时期,韩擒虎官至合州刺史,随军平定北齐,击败陈朝的数次进攻。隋朝时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重地庐江。开皇八年,韩擒虎作为先锋

  • 东林党和魏忠贤谁对明朝的危害更大?分析之后,很多人忍不住想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魏忠贤打压东林,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魏忠贤对明朝有没有贡献

    其实论本事和智商,猪八戒一点也不比孙悟空差,只是当老猪看清了佛祖为他弟子精心策划的那场“镀金的游戏”之后,已经当过天庭大元帅,早已熟知官场游戏规则的他还会傻到像猴子那样一本正经吗?而对于我们这些喜欢历史的朋友,我们对历史了解的越多,看得越清楚,反而越感到无奈和压抑。初中时很喜欢东林党,那幅“国事家事

  • 万历为何30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出其“尸骨”后,揭开了历史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真实的万历,万历真的连续28年不上朝吗,历史上有真正的万历吗

    皇帝三十年不早朝,考古学者挖掘其陵墓探索真相唐玄宗虽然懈怠朝政,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的不管理朝政,明朝时期的第十三位皇帝就不一样了,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在1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明朝期间,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他却有30年的时间没有上过朝。唐玄宗虽然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他

  • 一本明朝太监家谱揭破历史真相,专家无奈感叹:清朝篡改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太监家谱一览,明朝太监家谱真实历史,明代太监名录

    所谓“史书”如当年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一向以弑父霸母,荒淫无道的形象为人所熟知。不过据文献考证,隋炀帝不过是“背了锅”。在隋史中,隋炀帝真正的谥号为隋明帝,也曾有过绝世壮举,但由于手段过于激进,才令大隋基业不保。纵观历史,隋炀帝的高瞻远瞩对后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凿的大运河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他固然

  • 一首三流唐诗,为何成为《全唐诗》开篇之作?因为作者身份太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诗十大巅峰之作,史上最全唐诗鉴赏大全,我国最著名的唐诗

    一提及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成就,人们的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出“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 苏轼极具禅意的一首七绝,远超诗佛王维,读完若有所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最有禅意的七言绝句,苏轼十首禅意诗,苏轼最好的七绝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词作《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可谓口口相传。他作词的水平毋庸置疑,绝对是词学史上金字塔尖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殊不知,他的诗也写得非常好。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一生奸险权倾天下,身后谥号远超岳飞,竟穿着龙袍下葬的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比岳飞还冤的一代名相,韩世忠和岳飞谁的谥号高,历史上有谥号的奸臣

    然而千年史册当中,却有这样一个“贤臣”尽心尽力,深受器重,为一代“圣主”“鞠躬尽瘁”,结束了百年有余的天下纷争与割据,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崭新王朝。然而他却一生背负种种骂名,公然弑君、阴谋立储、跋扈揽权、曲意媚上、贪功恋名、投机专营、甩锅避责,甚至还有遗弃糟糠、惧内杀子等等,可谓罄竹难书,就连他自己临

  • 中国人什么都敢吃,为何却从来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时珍对猪肉的评价,山狸猫肉的药用,李时珍对猫的记载

    其实,国人也并不是什么都吃,有一种动物,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却没有一个人吃,这个动物就是猫。很多人认为,猫是宠物,自然没有人吃。但狗肉都经常上餐桌了,为何猫就无人问津呢?在千年前的古代,其实是有古人吃猫肉的,毕竟那会物资匮乏,要是赶上饥荒,甭管是猫肉,连树皮都要被人吃光。那为什么国人从古代进化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