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究竟是被冤枉的还是罪有应得?

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究竟是被冤枉的还是罪有应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85 更新时间:2024/2/9 1:53:33

1644年,崇祯皇帝杀死自己的亲人后逃往煤山自杀而亡,大明朝至此终结。但是关于明末的有些人,到底是忠,是奸?是功,是过?到现在都还争论不休,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袁崇焕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通过自荐镇守一方,虽有打败清廷的战功,但却始终不得魏忠贤的欢心,于是愤然辞官。后又得以明思宗朱由检的重用,他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本应有功无过,却不料遭到魏忠贤的弹劾和反间计,还碰上个容易猜忌的皇帝,最终被关押了八个月后被崇祯皇帝下诏凌迟处死,其家人也被流放。

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全过程:“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据说袁崇焕被割了整整3543刀,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就付一两银子,当作下酒,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惨不忍睹。

也许大多数人都以为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名是勾结满人,意图谋反,其实不然,在《崇祯实录——怀宗端皇帝崇祯三年》中这样记载:“癸亥,杀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处以殊死……谕曰袁崇焕托付不肖,专事欺隐,市粟谋款不战,遣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

还有《崇祯长编》上“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事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军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都并没有说袁崇焕通敌叛国。

袁崇焕有功吗?肯定有!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手握十三万兵力却败给了袁崇焕的一万多守军,最终郁郁而终。皇太极为了报仇,宁远、锦州久攻不下,最后被袁崇焕打得损兵折将,连夜溃逃。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的防线,从遵化长驱直入,直逼京师。袁崇焕领兵九千直追,在广渠门对抗皇太极的十万大军,最终护得京都安全。

但是往往被人们记住的总是不好的一面,不管你曾经多么努力,多么爱国,最终看得是结果。就像这次的解京都之围,当袁崇焕得知皇太极直逼京都就慌了神,带着自己的铁骑就追,一路上也没有设置任何阻击,从而丢掉了三河、香河、顺义等近郊县。这就相当于没有圣旨带兵入城,即便不是造反,也会被人拿来用作文章的。

还有就是袁崇焕当初夸下海口说自己可以五年复辽,并采用了守为正,攻为变,和为辅的策略,但是谈何容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元帅,即便是朝廷全方位支持,最后也不一定能成功。最关键的是他在没有权力的情况下杀了毛文龙,致使东江的兵大部分投靠了满清,其中出了著名的三顺王: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

既然祸根已经种下,就不能怪别人拿它们说事。先是大臣联合诽谤袁崇焕在京都战役中故意放清兵入关,再加上清军此刻的离间计,说袁崇焕与清军有秘密约定。本来就有疑心的朱由检,这下更相信了,于是将他入狱。而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他的老部下祖大寿带着辽东军跑路了。魏忠贤余党也在此时以擅自与清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条条罪状,直击袁崇焕,最终迎来最悲哀的一幕。说袁崇焕冤枉吗?其实也不冤!说不冤枉吗?其实又很冤!究竟怎样,都已淹没在历史中,我们要学的无非是多一些正面交流,少一些人身攻击,你们认为呢?

参考资料:《石匮书后集》《崇祯实录——怀宗端皇帝崇祯三年》《崇祯长编》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去拜佛,问“我需要下跪吗”方丈说了4字保住一寺上下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去寺庙跪拜,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片段,朱元璋当了皇帝到寺院磕头么

    就我们现代而言,国内地方都有着寺庙,而很多人也是信奉佛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简单,因此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帝王信奉佛教,经过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影响,以至于在如今,仍有很多人信奉佛教,在佛教信仰中,最出名的有2位帝王,除了我们熟知的李世民之外,另一个就是朱元璋,而关于佛教寺庙,在朱元璋身上也发

  • 中国古代四大阎王都有谁?包拯上榜,另一位被载入正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是十殿阎王之一吗,包拯和阎王谁更厉害,十殿阎王包拯排第几

    第一位:韩擒虎。韩擒虎原名韩擒豹,北周大将军韩雄之子。因为在十三岁时生擒一头猛虎,所以改名韩擒虎。韩擒虎在年少时便以胆识和谋略著称,体貌魁梧伟岸,又喜欢读书,所以为人所崇拜。在北周时期,韩擒虎官至合州刺史,随军平定北齐,击败陈朝的数次进攻。隋朝时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重地庐江。开皇八年,韩擒虎作为先锋

  • 东林党和魏忠贤谁对明朝的危害更大?分析之后,很多人忍不住想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魏忠贤打压东林,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魏忠贤对明朝有没有贡献

    其实论本事和智商,猪八戒一点也不比孙悟空差,只是当老猪看清了佛祖为他弟子精心策划的那场“镀金的游戏”之后,已经当过天庭大元帅,早已熟知官场游戏规则的他还会傻到像猴子那样一本正经吗?而对于我们这些喜欢历史的朋友,我们对历史了解的越多,看得越清楚,反而越感到无奈和压抑。初中时很喜欢东林党,那幅“国事家事

  • 万历为何30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出其“尸骨”后,揭开了历史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真实的万历,万历真的连续28年不上朝吗,历史上有真正的万历吗

    皇帝三十年不早朝,考古学者挖掘其陵墓探索真相唐玄宗虽然懈怠朝政,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的不管理朝政,明朝时期的第十三位皇帝就不一样了,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在10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明朝期间,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他却有30年的时间没有上过朝。唐玄宗虽然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是他

  • 一本明朝太监家谱揭破历史真相,专家无奈感叹:清朝篡改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太监家谱一览,明朝太监家谱真实历史,明代太监名录

    所谓“史书”如当年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一向以弑父霸母,荒淫无道的形象为人所熟知。不过据文献考证,隋炀帝不过是“背了锅”。在隋史中,隋炀帝真正的谥号为隋明帝,也曾有过绝世壮举,但由于手段过于激进,才令大隋基业不保。纵观历史,隋炀帝的高瞻远瞩对后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开凿的大运河至今仍在发挥它的作用。他固然

  • 一首三流唐诗,为何成为《全唐诗》开篇之作?因为作者身份太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诗十大巅峰之作,史上最全唐诗鉴赏大全,我国最著名的唐诗

    一提及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成就,人们的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出“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 苏轼极具禅意的一首七绝,远超诗佛王维,读完若有所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最有禅意的七言绝句,苏轼十首禅意诗,苏轼最好的七绝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词作《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可谓口口相传。他作词的水平毋庸置疑,绝对是词学史上金字塔尖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殊不知,他的诗也写得非常好。比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一生奸险权倾天下,身后谥号远超岳飞,竟穿着龙袍下葬的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比岳飞还冤的一代名相,韩世忠和岳飞谁的谥号高,历史上有谥号的奸臣

    然而千年史册当中,却有这样一个“贤臣”尽心尽力,深受器重,为一代“圣主”“鞠躬尽瘁”,结束了百年有余的天下纷争与割据,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崭新王朝。然而他却一生背负种种骂名,公然弑君、阴谋立储、跋扈揽权、曲意媚上、贪功恋名、投机专营、甩锅避责,甚至还有遗弃糟糠、惧内杀子等等,可谓罄竹难书,就连他自己临

  • 中国人什么都敢吃,为何却从来不吃猫肉?李时珍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时珍对猪肉的评价,山狸猫肉的药用,李时珍对猫的记载

    其实,国人也并不是什么都吃,有一种动物,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却没有一个人吃,这个动物就是猫。很多人认为,猫是宠物,自然没有人吃。但狗肉都经常上餐桌了,为何猫就无人问津呢?在千年前的古代,其实是有古人吃猫肉的,毕竟那会物资匮乏,要是赶上饥荒,甭管是猫肉,连树皮都要被人吃光。那为什么国人从古代进化到现代

  • 万历喜欢朱常洵有错吗?为何群臣坚持立朱常洛?郑贵妃其实很无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历和朱常洛关系,万历皇帝为什么选择朱常洛,万历对朱常洛的评价

    可是明朝这帮大臣非常迂腐,他们认为长子继位是传统,不管贤能与否,必须要长子继位。朱常洛就沾了长子这个身份的光,得到了群臣的庇佑。郑贵妃是朱常洵的生母,作为万历最宠爱的女人,她自然是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可惜一人之力无法与群臣抗衡,最终败下阵来。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被万历各种冷落,因为她是宫女出身,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