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20年11月2日,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
杨勇喊冤、杨广偷笑,隋文帝“良深喟叹”。
隋文帝晚年为什么“废长立幼”?小编列举有代表性的三个原因和您共同探讨:
第一,杨勇自身习性差。
整天花天酒地、生性好色、奢靡无度,这些都是杨勇的标签。
而隋文帝杨坚是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之一。
所以,他看不惯杨勇,认为他的所作所为缺乏帝王风范。
第二,杨勇自穿法服,接受百官朝贺。
作为太子,当皇帝还在世时,是没有权利接受百官朝贺的。
历史上太子僭越都视同“逼宫”。
这件事着实让隋文帝异常震怒。
而杨勇所有这些不靠谱的举动,包括伪君子杨广处心积虑的陷害,都没有让隋文帝真正下定决心废长立幼,直到一件事让隋文帝不再犹豫。
当杨勇已经听到风声说杨坚打算废了他改立杨广,他慌不择路找来一个“神人”,其实是个江湖术士。
术士说了个办法:
首先,用铜铁五兵铸造许多“厌胜” 埋于东宫各个角落;
然后,在后园建一庶民所住的房屋,自己要住在里面穿粗衣、睡草席。
“厌胜”指古代的一种巫蛊之术。
愚蠢的杨勇想借用巫蛊之术咒杨广死,从而保住太子之位。
这就是第三个,而且至关重要的原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隋文帝心中的天平彻底倾翻了,他毫不犹豫地废掉了杨勇。
隋文帝如此厌恶“巫蛊之术”,
而且中国历朝历代对“巫蛊”都深恶痛绝,甚至明文规定“巫蛊之术犯法”,这是为什么?
悠悠古国,人们崇拜大自然,对一切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都视作鬼神作怪。
而“巫蛊之术”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这要放在当代,就是“胡说”,但是古人却不这么认为。
早在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就曾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因为“巫蛊”,大臣们相互构陷,一时间,不仅朝堂上,就连市井之中也人人自危。
于是,汉代律令规定,“如果某个人家里饲养的蛊虫并且致人死亡要处以死刑,家人则流放三千里。”
可“巫蛊之风”并没有被遏制住。
到了隋朝,“巫蛊”之说又衍生出“猫鬼”之说,《诸病源候论》有记载:"猫鬼者,云是老狸野物之 精,变为鬼域,而依附于人.人畜事之犹如事蛊, 以毒害人.其病状,心腹刺痛,食人府藏.吐血利血而死."
害人害己、引发祸乱的“巫蛊之术”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一直延续到清朝。
“巫蛊之术”之所以能绵延两千年,是因为人们“迷信”它确实能害人,各朝各代与其说是“厌恶”倒不如说是“惧怕”,而且有心人最喜欢拿它做文章,如此一来,巫蛊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心中之蛊”啊!
【参考资料:《诸病源候论》《隋书》《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