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寺古墓发现“殖民”证据,揭开尧帝黑历史,夏朝建立实属意外

陶寺古墓发现“殖民”证据,揭开尧帝黑历史,夏朝建立实属意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96 更新时间:2024/1/3 11:36:49

但是,陶寺文化却和庙底沟二期文化不存在直接的继承关系。

首先是庙底沟二期文化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现过任何城址,而陶寺文化却以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著称于世。考古发掘中也没有找到庙底沟晚期和陶寺早期有明显承继关系的遗存。

其次,陶寺文化早中期流行猪骨随葬,在贵族墓葬中往往会出土猪下颌甚至整猪骨架。但整个晋南地区在陶寺文化兴起之前的2000多年时间里都没有该墓葬习俗。反倒是千里之外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陶寺文化有着共同的猪骨随葬习俗。

很显然,陶寺文化在晋南地区显得“格格不入”,庙底沟二期文化更像是被陶寺文化推翻或驱逐了。

那么陶寺是上古时期哪位人物的聚落呢?

《帝王世纪》记载:“初封唐,在中山唐县。后徙晋阳,及为天子居平阳”。《山西通志》记载:“尧受封于陶,年十五改国于唐,故又号陶唐氏”。《诗经》也提到“成王封母弟叔于尧之故墟,曰唐侯”。

众多文献记载虽有所差异,但对尧都平阳(临汾古称)都是确凿无疑的。不仅如此,带有明显陶寺早期文化特征的高领折肩壶、折腹盆在晋中地区和山东日照尧王城遗址中都有体现。以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为首的专家学者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最终认定:陶寺是帝尧的都城。

但同时,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考古发掘,也都证实陶寺并非尧部族的发源地。也就是说,尧是以外来“殖民”者的身份驱逐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后,占据平阳的。

这个结论也得到了DNA和牙釉质锶同位素研究的验证。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通过对比陶寺早、中晚期墓葬出土人骨和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对比,得出了同一个结论:陶寺早期人群和中晚期人群来自不同的族源。

上文已提到,考古发掘中没有找到庙底沟二期晚期和陶寺早期有明显承继关系的遗存,这表明:尧帝并非是和平迁居到陶寺的,而是采取了暴力手段,强行占据了这里,修筑城邑、宫殿。尧帝的这段黑历史显然跟儒家所宣扬的上古圣王形象差异很大。

那么被尧帝推翻的又是谁呢?

《逸周书》有如下记载:“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脩,武士无位,……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

这段记载透露了两条关键信息:一是被陶唐氏灭掉的是西边的夏部落;二是夏部落并不擅长武力,甚至不修城邑。如果尧帝被证实是陶寺古城的创始者的话,那么《逸周书》记载的“西夏”很显然就是被尧帝驱逐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族群,事实上,庙底沟二期文化也的确没有发现城邑。

而这个“西夏”也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建立夏王朝的夏后氏部落。

在陶寺一带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消失后,豫西地区出现了庙底沟二期谷水河类型,此后又形成了王湾三期文化,也就是夏文化。

如果我们结合史书记载,就会梳理出这样一段脉络:最早生活在陶寺一带的是夏为首的夏部落,他们在晋南地区创造了庙底沟二期文化。长期安逸的环境导致夏部落“城郭不脩,武士无位”,结果被外来的尧帝武装灭国驱逐。

此后,夏鲧被迫带领族人逃亡豫西,建立崇国,并向尧帝臣服,获封“崇伯”。但舜帝继位后,借口夏鲧治水无功,将其流放羽山身亡。

鲧死后,其子大禹一改夏族群性仁非兵的性格,以韬光养晦的姿态,让夏部落的实力和声誉达到了无可撼动的程度,最终通过逼舜禅位、杀防风氏、征三苗等一系列军事活动,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

可以说,如果不是尧帝强占晋南,夏部落恐怕还会在表里山河中尽享安逸,不修武备,也就不会向河南迁徙,更不会有后来的夏朝了。夏朝的建立,实属意外。

更多文章

  • 闻太师天眼早已看出妲己身份,为何却没有诛杀她?原来他另有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闻太师天眼看得出妲己吗,妲己为什么不敢诛杀闻太师,闻太师用天眼照妲己

    说到妲己是狐妖的身份,一开始还是有个人知道的,这个人就是云中子。当时他在山上采药,看见朝歌王宫中妖气冲天,想着君王有危险,就下山打算除妖。因为云中子也进不了宫,他就面见了纣王,告诉他王宫中有妖怪,让他小心防备。最后还给了他一把桃木剑,可以除妖的,但是纣王太窝囊,最后将桃木剑用火烧了,根本没有除去妲己

  • 长平之战,40万赵军为何宁被坑杀也不反抗?471年后曹操透露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40万赵军被杀是怎么杀的,长平之战赵军被围在什么地方,长平之战赵军有突围之力吗

    据《史记》记载:“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长平之战3年后,白起被秦昭王赐死,在临死前,白起曾感叹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司马迁父子生活的年代距长平之战仅仅过去100多年,可以见到西汉官方收藏的先秦史料,所以,后世在记述长平之战时,都以司

  • 那些不可思议的历史冷知识:纣王并非暴君,被做成腌肉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纣王真是暴君吗,历史上的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历史上最真实的纣王

    一、被鼎砸死的秦武王大家印象里的皇帝都是怎么死的?老死的?征战到时候在战场上死的?还是权谋中让自己的妻子儿子害死的?这些都十分有可能,大家也在各种影视剧中见识过了,然而,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居然是被鼎砸死的,他就是秦武王嬴荡。秦武王伐周时,看见周王室里有九个鼎,听说有鼎以来就没有人举得动过。好胜的吾

  • 都知道扫帚星晦气,为何姜子牙偏偏封给了妻子?他就这么恨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扫帚星女人的表现,姜子牙和扫把星的典故,姜子牙媳妇为什么被封为扫把星

    众所周知,众神名单的配额已经设定,共有35位神。姜子牙本来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但是武成王黄飞虎巧妙地拖到了最后,姜子牙别无选择,只能将自己的那个让给黄飞虎。最终导致姜子牙自己没了位置。但好在元始天尊感念其功劳。让他当了个灯头神,无论他走到哪里,众神都必须暂时让位于他,贡品让他先享有。姜子牙之所以将妻

  • 新诸侯国们的江湖,跟燕哀侯无关,跟燕国也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哀侯女儿跟姬牢啥关系,姬牢为什么害燕哀侯,燕哀侯女儿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燕哀侯。故事发生的时代大约是春秋伊始,在这个时代里当年西方的虢、虞等国相继没落,诸侯政治迎来东方的黄金期,周天子的迁都洛邑为东方诸侯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个时期开始成为“纷争时代”。周天子无法干预诸侯政治,政治动乱似乎找到了一片沃土。最早开垦这片沃土的正是郑国,只可惜当年的齐

  • 齐桓公的大国战略,不灭一国而制衡天下,多像今天的美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的称霸之路图片,齐桓公到底有多强大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81年,齐国在柯之盟彻底让鲁国归服后,曹国和卫国也纷纷跟随大势,投入了强大齐国的怀抱,现在只有宋国和郑国两个中原大国没进入齐联盟体系了,宋国实力与齐国相差无几,自然不肯轻易就范,而郑国在强大楚国北进的压力下,不得已归服了楚国,自然也不肯给齐国好脸色。毕竟楚国距离更近,这是近在咫尺

  • 韩魏未曾支援长平之战,可为何在邯郸之战中展现出极高的积极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迁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是秦昭襄王中后期对赵国发动的重大军事行动,而秦国也正是通过这两场战争的推行而彻底的击垮了赵国,虽然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并没有取得成功,长平之战中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只能以惨胜来形容。但是哪怕如此,这两场战争却并没有伤到秦国的发展核心,后来吕不韦入秦推行新政,秦国用了

  • 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为何魏国后期就不能再次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国武卒为什么厉害,历史上的魏武卒,魏国武卒视频

    这支强军,诞生于前422年,也就是“变法”之时。彼时,魏国初立,与韩、赵三家分晋,魏分得河东郡、半个河西郡、上洛之地和东郡等地。咋看下,魏与韩、赵两国分晋时,在领土上似乎并未吃亏,毕竟原晋国最富庶的河东郡,及战略位置最重要的上洛之地,都在魏国的手中。但是,若我们从地图上看魏所处的位置,我们就会发现魏

  • 难为神医扁鹊了: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两个“齐桓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扁鹊医治过齐桓公吗,扁鹊为什么不救齐桓公,齐桓公跟扁鹊有关系吗

    [var1]西周灭商之后,周武王将开国第一功臣姜太公封在齐地,是为姜姓齐国。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代子孙、姜姓齐国的第十六代国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var1]齐国虽然在齐桓公去世后失去霸主之位,但依然还是春秋一等大国。然而与很多诸侯一样,齐国在春秋后期也出现

  • 闽南地区:居民至今留战国习俗,方言被美国带入太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闽南方言常用语300句,闽南方言及其研究概说,闽南方言文化概述

    他完成了自己的目标,结束了战国时期分乱的局面,不过,有一个地方他却没有攻打下来,可此地在如今所代表的中国独特方言,也被美国旅行者号带上了太空。[var1]秦王未征服的领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不过秦始皇一统六合的强大气魄已被彻底展现。不过,在历史上还有一处地方并没有被秦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