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终一统三国的司马懿,在三国前期谋略值能排多少,在魏国呢?

最终一统三国的司马懿,在三国前期谋略值能排多少,在魏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55 更新时间:2024/1/26 8:04:14

[var1]

司马懿是非常特殊的人,至少在曹魏阵营中他比较特殊。爱读三国的朋友能够发现,在鼎立的三国时代,魏蜀吴三方的风格迥异:曹魏出将才,经常涌现出那些即能冲锋陷阵,又能领兵攻守的人物,比如张辽、曹仁张郃、夏侯渊这些人;东吴出帅才,阵前厮杀的不多,但运筹帷幄的不少,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蜀汉出猛汉,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赵云、黄忠也挺能打,动手能力很强。

曹操麾下谋士和武将之间似乎有个比较明显的界定。出谋划策的就是谋士,更趋向于战略指导,从来不领兵战斗;领兵打仗的那就是武将的事,用计用谋也是战术方面的。

[var1]

这个司马懿确实比较另类,谋臣挂帅,既有战略,也精通战术,他还很懂政治和经济。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司马懿其实在战术上从来就没有赢过一把,靠的都是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

蜀魏两军对垒,蜀汉从整体实力上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诸葛亮是个战术大师,他能很敏锐的地发现,敌人军队调度和运动时瞬息之间暴露出来的漏洞,而给予致命的打击。如果双方斗战术,司马懿肯定不是对手,但他聪明之处就是不给诸葛亮这个机会。不取即不失,不得即不舍。

[var1]

那司马懿的战术水平如何呢?当然是很厉害的。新城平孟达,辽东征公孙渊,都是长途奔袭,出敌不意,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地解决问题。有人说司马懿善守不善攻,那是胡说,司马懿非常擅长进攻。他只是遇到诸葛亮以后才守的,那也是没办法,搞不过人家。

所以要分析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咱们得从战术水平和战略头脑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主要以他的战役表现为依据。

[var1]

一、抗关羽

关羽北征,夺取襄阳,兵围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司马懿为曹操献计,派使臣过江东说服孙权起兵偷袭荆州,关羽败亡,樊城围解。

[var1]

二、袭孟达

降将孟达在新城谋叛,司马懿率兵远行千里之遥,昼夜兼程,突然杀至新城,迅速攻破毫无防备的新城,“斩达,传其首”。

[var1]

三、退诸葛

诸葛亮趁着曹魏大司马曹真病故,率兵突袭天水,司马懿奉命率兵“拒之”,通过四个月的僵持,“以亮退走”。

四、平匈奴

匈奴的胡薄居姿发动叛乱,司马懿派遣部将胡遵率兵“追讨”,很快就“破降之”。

[var1]

五、败南围

诸葛亮再次北伐,司马懿派张郃攻南围,自率兵马远袭诸葛亮主力,被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还保营”。

[var1]

六、失张郃

诸葛亮亮退军,司马懿“使合追之”,被诸葛亮设下埋伏,“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合髀”,一代名将张郃殒命沙场。

七、退蜀军

诸葛亮再次北征,“出斜谷,屯渭南”,司马懿率诸兵拒守,“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诸葛亮五丈原病逝,其军退还。

[var1]

八、定辽东

辽东公孙渊谋叛,“帅众讨辽东”,奇师远袭,突然杀至,将公孙渊围于襄平,“大破之,传渊首于京都”。

我们发现,司马懿还是很善于奇师远袭的,迅如雷霆,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战斗,非常麻利。但一遇到诸葛亮就缚手缚脚,完全发挥不出来,即使在兵力和后勤都完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仍然被全面压制。

所以,要论战术水平的话,司马懿并不能算是多么出类拔萃。比起算无遗策的诸葛亮、精明剔透的周瑜、诡计百端的庞统、灵动深长的陆逊来都要逊色不少。

[var1]

要论战略头脑,在曹魏阵营中,郭嘉是首席谋士,屡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以弱胜强,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吕布,破袁绍,定四州,“辽东遗计”更是精彩绝伦;其次是荀彧,是曹魏阵营的定海神针,大略小计,面面俱到;再次有贾诩,这是三国中的“西毒”式的人物,把天下豪杰都玩弄于股掌之中;再次还有程昱,也是智谋深长,心细如发,有极强的辨识力。

但司马懿有他自己的独特之处:综合能力强。战略头脑、战术意识、政治认知、经济管理、协调能力各个方面都没有短板,最重要的一点——司马懿没有政治包袱。

[var1]

没有了政治包袱,这人就可怕了。在那个时代,政治包袱压倒了很多英才俊杰。荀彧和荀攸够精明,但因为有了政治包袱,就坠入了漩涡。诸葛亮也是因为存在政治包袱,至使多次在战术占优的大好形势下,战略失败,功败垂成。

三国“毒士”贾诩就是个没有政治包袱的人,够可怕不?整个三国的乱局就是他一手造成的,几代英雄豪杰的共同努力都解决不了他出的难题。为什么他厉害,一旦丢掉了政治包袱,他所有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获取实利,什么招数都能够使出来,不惜代价,不计后果,不择手段。

[var1]

要单独论某个方面的智谋,司马懿并不算很突出,战略头脑比他强的有很多,战术水平比他高的也有很多,政治眼光深远的也有很多人比他强,搞经济、外交、人事、管理各方面都有很多人比他强的。但要论综合能力,那除了曹操、刘备这几个大boss,还真没几个比他厉害的。

咱们经常说到某些枭雄,喜欢用一个词――“雄才大略”。一是雄才,二是大略,同时具备这两点的太稀少了。很多诸侯级别的人是有大略而无雄才,或者有雄才而无大略。司马懿是两样兼备。更恐怖的是,司马懿还有个好身体,钢铁般的意志,能熬到所有方面比他强的人全都死翘翘了,任何一方面都没有人再能够威胁到他,一出手就扫平了所有的障碍。

[var1]

所以说,最终司马氏能夺取天下,确实是因为司马懿的能力强。虽然我对这个司马老儿很不喜欢,但不能不承认,他的综合能力确实是非常非常强的。

三分归一对于司马家族来说确实是个好事,当皇帝了嘛。但对于整个天下来说,却是日趋消弱了。大家可以发现,汉末三分,中原地区都乱成那样了,匈奴、鲜卑、羯羝,羌族、南蛮这些人敢惹汉朝吗?仍然不敢。曹操一句话,左贤王就得老老实实交出老婆;孙权还极力向南扩张,他的地盘上都能搞到大象;诸葛亮也压得蛮王服服贴贴。

[var1]

司马家当了皇帝,整个国家三分归一,反而更虚弱了。大家知道,在历史上,晋朝几乎是个最没有存在感的朝代,治理水平不堪一提,那是真的孱弱窝囊得够可以的。

更多文章

  • 最终“灭六国”彻底实现华夏统一,是汉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秦始皇灭六国真实案例,秦始皇统治六国是哪几个国家

    很明显,所谓的“六国”根本没有被消灭。“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复辟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极为顽强,实际成为了华夏统一进程的对抗者和颠覆者。也就是说,只有从根源上消灭六国的复辟力量,才能谈得上华夏的真正统一。这不仅包括版图形式,也包括古代国民的国族认同。[var1] 秦始皇的统一,一度遭到破坏 从战国后

  • 魏国谋士献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了蜀吴,如今却成美国“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蜀吴谋士大比拼,魏国的谋士有多厉害,魏国的重要谋士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当今宜先文后武。”贾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鬼才,人称“毒士”,以算无遗策著称,听贾诩话的人,无往不利;不听贾诩话的人,往往要吃大亏。贾诩谋略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背着沉重的责任,做事免不了瞻前顾后;但贾诩始终冷眼旁观,以最清醒的姿态为主公献计。[va

  • 韩非为什么得不到秦王嬴政的重用?是谁害死了他 是不是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非之死是李斯所害吗,韩非是什么时候进入秦国的,历史上的韩非和嬴政是什么关系

    [var1]郑国渠疲秦的计划,韩王派了一位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然后劝说秦王嬴政兴修水利,让秦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渠,然后就无力东出了。秦王嬴政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阴谋,就把郑国给抓起来了,秦王大怒要杀死郑国。郑国却不慌不忙的对秦王嬴政说:“大王,兴修水利虽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水利工程修好后,会

  • 魏国李悝变法:真正意义上的法家文明肇始!战国首强的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李悝变法主要内容,魏国李悝变法哪一年,李悝变法的原因和效果

    不论是文化作者还是历史作者,都会给出各自的答案。但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变法文明和求变图强的潮流,四大文明古国当中绝无仅有。其实一提到新政变法,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商鞅变法以及封建时代的正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等。但是若论过去,恐怕连夏商周时期的禹刑,汤刑,礼乐制度的构建,管仲改革,其实都

  • 雍正王朝:臣子们为何不愿臣服雍正?管仲的这句话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管仲对雍正的评价,雍正王朝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雍正王朝的成功之谜

    [var1]皇子时代,反对他的人已经不少胤禛一登场,就展现出铁面无私的个性,还被人冠以“冷面王”的称号。人都愿意与热情的人打成一片,就是像老八那种,但会对胤禛那种敬而远之。胤禛也不怕得罪人,黄河发大水,他跑到户部去清查账底。户部在胤禩的管理下,钱被百官给借走,账本就乱得一塌糊涂,你胤禛一查,不是揭了

  • 魏国人才培训基地-西河学派:承于儒家,如何助魏国成战国首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河学派位置,战国时期魏国西河学堂,战国七雄魏国的人才

    魏文侯春秋战国乱悠悠,皇图霸业几时休,谈及春秋战国,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一个字“乱”。天下征战,生灵涂炭是诗句之乱,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是秩序之乱,百家争鸣,学派纷纭是思想之乱。大乱世必有大霸业,无论是战国七雄亦或是春秋五霸,都是一时之赢家。今天谈一谈战国七雄当中魏国人才培训基地——西河学派,如何助魏

  • 韩国学者晒出3大证据,扬言孔子是韩国人,网友看后笑出了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国说孔子是韩国的是真的吗,韩国人对孔子有什么评价,韩国专家谈孔子

    孔子,山东曲阜人,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在生前曾熟读百家经史,后来又周游列国看遍天下风貌,将读万卷书跟行万里路相结合,最终创立了儒家学说。而儒家自汉代以后,就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思想,对我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孔子也被后人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得到了无数中国人的敬仰

  • 魏国昌:通晓中西医的潜伏者,32岁牺牲于苏联,牺牲46年公布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烈士遗孤晚年一身伤病,生活艰难。董洪泽告诉表哥,他现在正在争取让舅舅魏国昌烈士"魂归故里",在康平县烈士名录上写上"魏国昌"的名字。而魏宗久却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件事他可能终其一生都看不到了。当年魏国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严格按照党组织的规定,没有告诉父母和妻儿,只有少数几位领导人知道。从事秘密工作

  •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为何说是宋国的至暗时刻?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的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靖康之耻有哪些影响,靖康之耻主要发生了什么

    后妃、公主、宫女都被当做阶下囚,大宋至暗时刻彻底来临,而这个时候并没有骑着白马的王子拯救宋帝国。宋帝国的皇帝、皇族、嫔妃、大臣接近3000余人被金人掳掠,京城的各类财宝洗劫一空。此外,我们需要给靖康之耻贴上三个标签,分别是带来沉重灾难、宋王朝的百年国耻、汉族历史上的一次大劫。[var1]靖康之耻的持

  • 赢政只是下令让吕不韦迁到巴蜀,为何吕不韦收到信之后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嬴政与吕不韦真实历史,吕不韦为啥不杀嬴政,吕不韦对嬴政的影响

    [var1]秦王嬴政确实没有下令让吕不韦去死,但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仅仅25个字,没一个字含有让吕不韦自杀的意思,但是字字如刀,杀气重重!以吕不韦之精明何须明示?以秦王嬴政之精明岂会让自己背负刻薄寡恩的骂名?这就是高手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