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鸭绿江发现蔺相如戈,揭秦国灭赵缺失真相,专家:重大历史课题

鸭绿江发现蔺相如戈,揭秦国灭赵缺失真相,专家:重大历史课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30 更新时间:2024/2/5 5:31:28

在韩国覆灭后第二年,秦军在王翦统率下向赵国发起猛攻,最终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但赵公子嘉却率其宗数百人逃亡代地,被立为代王。

[var1]

所以,赵国虽然是秦灭韩后第二个进攻目标,但直到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秦将王贲“还攻代,虏代王嘉”,赵国的残余军事力量才算彻底覆灭。

因此,司马迁明确将“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视作赵国正式灭亡。

那么赵嘉称王的代国在哪里呢?

[var1]

代国原为赵国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赵武灵王在位时,曾一度想从赵国中分出一个代国,立长子赵章为代王,但未能成行。此后,赵国对代郡采取了封君制的治理方式,代地封君地位仅次于国君,俨然成为一处高度自治的国中之国。

所以,虽然赵军主力尽数覆灭于邯郸,但代地却给了公子嘉延续赵国宗庙的希望。

[var1]

然而,随公子嘉逃亡代地的毕竟只有数百人,加上代地原有的赵国驻军,其实力也远远无法抗衡强大的秦军,与燕国联合成为赵嘉的唯一选择。

代国位于燕国以西,秦军如果要攻打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代国是首当其冲的。所以,燕赵联军在蓟城以西的上谷(今河北怀来)集结,凭借易水长城抵御秦军。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失败,秦王震怒,诏王翦军以伐燕,燕赵联军在易水以西惨败。公元前226年,王翦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穷追猛打。

燕王喜惊慌失措之下,杀太子丹献秦,秦国这才退兵,转而去攻打魏、楚两国,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将王贲再次统率秦军攻打燕赵残军。

[var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代”既可以指代国,也可以指代(赵)军,而“还”既有返回的意思,也有进一步的意思。

在燕王“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的情况下,公子嘉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退出联军,回归代地,孤军抗秦,坐以待毙;二是放弃代地,率全部军队与燕军一道退守辽东,或有复国希望。

[var1]

如果秦军是在辽东作战完成后回师河北再灭代国,显然有违军事常理。上文已述,代国地处燕国以西,在秦军攻占辽西以后,代国刚好位于秦军腹背之处,王贲会放任一支敌军在自己后方而坐视不理吗?毕竟,三年前李信伐楚大败的主因就是被潜伏在后方的楚军袭击所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燕秦汉辽东长城田野考古调查研究”的专家在做相关研究时提出:秦军是在辽东亡燕后回攻中原代郡,还是继而在辽东攻代虏代王嘉的,这是道亟需破解的重大历史课题。因记载过于简略,秦国灭赵的真相缺失了。

那么秦赵的最后一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

[var1]

鸭绿江一带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开了谜团。在长白县葫芦套遗址中,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了刻有“廿十年丞蔺相如”的青铜戈,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而出土地不在赵国故地,却在鸭绿江中段的燕国辽东一带。

此后,鸭绿江沿线又先后出土了赵国“左鍀工”兵器、“元年丞相李斯”戈以及大量赵国铁挺铜镞和燕国“衍”字款矛,在长白县干沟子还发现了战国晚期的赵人积石墓群。显然,在战国晚期,辽东的鸭绿江一带,发生过秦和燕赵联军的大战,辽东才是虏代王嘉处。

[var1]

而从出土遗迹判断,赵军遗迹多位于鸭绿江中上游,这也符合王贲由西向东攻伐时,首先消灭的下游一带的燕军,继而向东北方向挺近,灭残余赵军,掳代王嘉的记载。

在长平之战过后,赵国实力被大大削弱。但就是这样一个丁壮战死40万的国家,却与秦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上演了战国时代最为悲壮的一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最终一统三国的司马懿,在三国前期谋略值能排多少,在魏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十大谋略,司马懿是怎么样统一三国的,司马懿谋略到底多厉害

    [var1] 司马懿是非常特殊的人,至少在曹魏阵营中他比较特殊。爱读三国的朋友能够发现,在鼎立的三国时代,魏蜀吴三方的风格迥异:曹魏出将才,经常涌现出那些即能冲锋陷阵,又能领兵攻守的人物,比如张辽、曹仁、张郃、夏侯渊这些人;东吴出帅才,阵前厮杀的不多,但运筹帷幄的不少,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

  • 最终“灭六国”彻底实现华夏统一,是汉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秦始皇灭六国真实案例,秦始皇统治六国是哪几个国家

    很明显,所谓的“六国”根本没有被消灭。“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的复辟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极为顽强,实际成为了华夏统一进程的对抗者和颠覆者。也就是说,只有从根源上消灭六国的复辟力量,才能谈得上华夏的真正统一。这不仅包括版图形式,也包括古代国民的国族认同。[var1] 秦始皇的统一,一度遭到破坏 从战国后

  • 魏国谋士献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了蜀吴,如今却成美国“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蜀吴谋士大比拼,魏国的谋士有多厉害,魏国的重要谋士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当今宜先文后武。”贾诩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位鬼才,人称“毒士”,以算无遗策著称,听贾诩话的人,无往不利;不听贾诩话的人,往往要吃大亏。贾诩谋略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背着沉重的责任,做事免不了瞻前顾后;但贾诩始终冷眼旁观,以最清醒的姿态为主公献计。[va

  • 韩非为什么得不到秦王嬴政的重用?是谁害死了他 是不是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非之死是李斯所害吗,韩非是什么时候进入秦国的,历史上的韩非和嬴政是什么关系

    [var1]郑国渠疲秦的计划,韩王派了一位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然后劝说秦王嬴政兴修水利,让秦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渠,然后就无力东出了。秦王嬴政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阴谋,就把郑国给抓起来了,秦王大怒要杀死郑国。郑国却不慌不忙的对秦王嬴政说:“大王,兴修水利虽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水利工程修好后,会

  • 魏国李悝变法:真正意义上的法家文明肇始!战国首强的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时期李悝变法主要内容,魏国李悝变法哪一年,李悝变法的原因和效果

    不论是文化作者还是历史作者,都会给出各自的答案。但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中华文明的变法文明和求变图强的潮流,四大文明古国当中绝无仅有。其实一提到新政变法,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商鞅变法以及封建时代的正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等。但是若论过去,恐怕连夏商周时期的禹刑,汤刑,礼乐制度的构建,管仲改革,其实都

  • 雍正王朝:臣子们为何不愿臣服雍正?管仲的这句话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管仲对雍正的评价,雍正王朝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雍正王朝的成功之谜

    [var1]皇子时代,反对他的人已经不少胤禛一登场,就展现出铁面无私的个性,还被人冠以“冷面王”的称号。人都愿意与热情的人打成一片,就是像老八那种,但会对胤禛那种敬而远之。胤禛也不怕得罪人,黄河发大水,他跑到户部去清查账底。户部在胤禩的管理下,钱被百官给借走,账本就乱得一塌糊涂,你胤禛一查,不是揭了

  • 魏国人才培训基地-西河学派:承于儒家,如何助魏国成战国首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河学派位置,战国时期魏国西河学堂,战国七雄魏国的人才

    魏文侯春秋战国乱悠悠,皇图霸业几时休,谈及春秋战国,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一个字“乱”。天下征战,生灵涂炭是诗句之乱,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是秩序之乱,百家争鸣,学派纷纭是思想之乱。大乱世必有大霸业,无论是战国七雄亦或是春秋五霸,都是一时之赢家。今天谈一谈战国七雄当中魏国人才培训基地——西河学派,如何助魏

  • 韩国学者晒出3大证据,扬言孔子是韩国人,网友看后笑出了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国说孔子是韩国的是真的吗,韩国人对孔子有什么评价,韩国专家谈孔子

    孔子,山东曲阜人,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在生前曾熟读百家经史,后来又周游列国看遍天下风貌,将读万卷书跟行万里路相结合,最终创立了儒家学说。而儒家自汉代以后,就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思想,对我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孔子也被后人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得到了无数中国人的敬仰

  • 魏国昌:通晓中西医的潜伏者,32岁牺牲于苏联,牺牲46年公布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烈士遗孤晚年一身伤病,生活艰难。董洪泽告诉表哥,他现在正在争取让舅舅魏国昌烈士"魂归故里",在康平县烈士名录上写上"魏国昌"的名字。而魏宗久却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件事他可能终其一生都看不到了。当年魏国昌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严格按照党组织的规定,没有告诉父母和妻儿,只有少数几位领导人知道。从事秘密工作

  •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为何说是宋国的至暗时刻?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的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靖康之耻有哪些影响,靖康之耻主要发生了什么

    后妃、公主、宫女都被当做阶下囚,大宋至暗时刻彻底来临,而这个时候并没有骑着白马的王子拯救宋帝国。宋帝国的皇帝、皇族、嫔妃、大臣接近3000余人被金人掳掠,京城的各类财宝洗劫一空。此外,我们需要给靖康之耻贴上三个标签,分别是带来沉重灾难、宋王朝的百年国耻、汉族历史上的一次大劫。[var1]靖康之耻的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