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州犁的祖籍在晋国。他父亲伯宗是一位很正直的晋国大夫,受到迫害被杀。他则被父母寄养到楚国贵族家得以避免灾难。但是,人们发现,他和他老爸判若两人。
楚国攻打郑国,郑国的大将皇颉守城。皇颉出城与楚军作战,被楚军打得大败。楚国大夫穿封戌俘虏了皇颉。在这混乱的时候,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想抢来皇颉作为自己的战功,他与穿封戌争执起来,众人不敢做出决断。
伯州犁已是楚国大夫,楚康王让他断定是非。伯州犁说:“战俘皇颉是郑国有身份的人,他自己能知道是谁俘虏了他。”于是他让皇颉站在庭中,让公子围和穿封戌站在皇颉对面。
本来应该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结果,但他的暗示诱导让皇颉作出了虚假的决断。伯州犁先把手抬起来对俘虏介绍说:“这位是公子围,我们国君尊贵的弟弟。”然后又放手向下介绍说:“这人是穿封戌,是偏远地方城外的县级干部。现在,你说到底是谁擒获了你?”
皇颉见状,赶忙回答说:“我是被公子围擒获的。”
穿封戌听了非常恼火,无奈把火气都撒到公子围身上,拿起武器就追打他。而皇颉因为很会配合领导工作,不久即被释放归国。
“上下其手”从此就成了暗中操纵、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的比喻。
[var1]
典故来源:
郑皇颉(jié)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围,弗及。楚人以皇颉归。(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一晃二十余年,成为躬耕的”卧槽马‘’,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