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关东六国还有机会阻止秦国的大一统吗?答案显而易见

长平之战后,关东六国还有机会阻止秦国的大一统吗?答案显而易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19 更新时间:2024/1/21 23:48:05

[var1]

为什么是长平之战?因为那时,齐魏早就被打残,燕国仅在乐毅时期昙花一现,韩国一直是弱国从未改变,唯一有实力的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后,国力也失去了和秦国扳手腕的资本。但即便是这样,秦国的统一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秦国后来伐赵被李牧歼灭了20万人,用离间计除掉李牧后才灭了赵国,伐楚李信也丧师20万,后来举全国之兵60万,由一代名将王翦带领之下才灭楚基本完成了统一之路。

[var1]

秦国大势已成,赵国攻打燕国,不是说赵国实力已经可以争霸了,而是意识到必须扩张领土和人口才有可能跟秦国一较高下了,当时燕、韩、魏都已经废了,齐国半废了,也就楚国和赵国还有实力对抗秦国,而赵国唯一的出路就是抓住机会率先灭其余几国以扩大自己的疆域。但事实上,秦国花了百余年才做到的事,赵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只能被秦国抓住机会灭掉。

[var1]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虽然下降,但显而易见的是,仍有力东进打邯郸,虽然打不赢,但能出兵攻打邯郸本身就已经是实力碾压的体现。即使秦不灭韩、魏,赵国也不能灭韩、魏(因为随时可以向秦国求援),秦国便只需要面对分裂的三晋,赵国的国土和人口就无法扩展,等于锁死了赵国发展上限。如此到了嬴政时期,赵国便是从长平之战中恢复过来,国力也非常有限,而秦国在从长平之战后缓过气来,其统治的人口和土地将战争潜力变现后,就是席卷天下之势已成了。

[var1]

秦始皇扫六合的时候,恰好山东六国当中最强的几个都处于一个低潮,魏安釐王一通瞎整,把魏国给整的国力大伤,赵王迁得位不正,让赵国处于无止尽的内耗中,后来又倒霉的碰上大地震加灾荒,关键时刻赵王迁干掉了李牧。齐国在五国伐齐之后就一直处于打酱油状态,韩国燕国这两弱鸡就不说了,也就楚国还比较正常,可惜楚国的战力在六国里一向不是顶尖,就连打败李信都要靠昌平君反水。

[var1]

秦始皇开了统一的先河,这既是秦国的幸运,也是民族的幸运。要是不统一,中国早在一波波草原民族的南下中灭亡了。往上说,战国七雄大家都是炎黄子孙,根子都是一样的,夏商周至春秋战国,还是同一民族在往外扩张过程中人心离散,形成各自的习俗,秦的统一正是文明的统一、文明的进步,正是有着秦的统一,中华文明才能领先世界两千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不要割裂他们,他们的文化早就融于中华文化。秦并不代表野蛮,在那个时代,秦恰恰是进步的体现,应该是先进的制度代替了旧的制度、是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六国的抵抗。自秦之后,封建时代大一统的中国百姓,绝对比那些四分五裂的欧洲百姓活的好。

更多文章

  • 春秋五霸之中,最具含金量的两位霸主,都和姜子牙存在血缘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霸主排名,春秋五霸的十大特征,春秋五霸谁的成就最高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var1]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春秋五霸之中,齐桓公和晋文公无疑是最具含金量的两位霸主。相对于其他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不仅拥有强大的实力基础,更获得了周王室的支持和认可,

  • 在夷陵之战过后,吴国国力要超过蜀国,为什么却从来不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夷陵之战对吴国的影响,吴国夷陵之战有谁参加,夷陵之战后吴国对蜀国态度

    [var1]第一,东吴没有匡扶汉室的梦想。蜀汉北伐,有一个理由就是诸葛亮要匡扶汉室,这也源于开国皇帝刘备的身份,他是刘皇叔,常年打着这个旗号,他也把这个当成了必胜的信念。既然要匡扶汉室,那么就要北伐,不然偏安一隅怎么可能。可东吴不同,东吴的统治者压根没有这个想法,倒也并非没有野心,只是与匡扶汉室没有

  • 刘邦派俩团队去攻占齐国,俩团队都成功了,齐国却跟汉杠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攻打齐国是哪一年,刘邦攻打齐国,刘邦怎么灭齐国的

    于是,怪事发生了:韩信带兵尚未渡河,听到消息说郦食其已经完成说服工作,齐国不战而降,目标达成。韩信立刻急了。[var1]郦食其只是一个书生,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齐国70多处城池降汉,将军的功劳,反而赶不上一个小小书生?于是韩信继续进兵,趁齐兵因为郦食其忽悠的缘故放松了警惕,轻松地攻了进去,很快打到

  • 孟尝君田文:明明是齐国宗室,为何要组织五国伐齐,灭亡母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后人,田文为什么称孟尝君,孟尝君田文是怎样死的

    田文是战国后期的齐国名士,曾经多次担任齐国宰相,也曾被秦昭襄王看中,到秦国担任宰相。孟尝君出身齐国宗室,晚年却鼓动五国伐齐,差点消灭母国。那孟尝君度过了怎样的一生,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巧言难父[var1]孟尝君田文是靖郭君田婴之子,属于齐国的宗室。田文出生于五月初五,田婴认为不吉,命田文之母将他扔

  • 魏国是战国首强,还是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国扩张史简介,魏国崛起史,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

    在君权时代,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魏国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被称为“四战之地”。东有齐国,南与楚国相邻,西边有秦国,魏国原本还是由晋国分出来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些客观条件,魏国不可能称为霸主,但是遇到了好的君主魏文侯,魏国变得强大了起来。[var1]魏国被称为战国时期人才的摇

  • 千古奇才孙宾的名字为何被老师改为孙膑,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膑庞涓和鬼谷子的关系,孙膑之死鬼谷子为何下山救孙膑,庞涓孙膑

    战国的历史始终离不开“战”,这也是对这个伟大时代最贴切而又生动的描述,既然“战”是主旋律,那么打仗就是家常便饭了,据不完全统计,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战争就发生过二百三十余次。根据这个数字平均下来,我们会发现战国的二百多年里年年都会有战争,这也是西汉刘向编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起名《战国策》最根本的原因

  • 勇略兼备的周瑜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和周瑜哪个强,周瑜军事能力能超过诸葛亮吗,周瑜可比诸葛亮厉害吗

    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率领孙瑜等江东将领出兵麻、保二屯,讨伐发动叛乱的山越少数民族。在周瑜的带领之下,战事进展顺利,不但斩杀了叛军渠帅,而且还俘获一万多人,为稳定江东地区内部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割据荆州的刘表派出大将黄祖及邓龙进犯柴桑等地,周瑜率部打败敌

  • 三国最悲壮的一战,主将杀妾供士兵充饥,士兵无一人叛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最惨烈的战役,三国中最绝望的一战,三国最激烈的战役是什么

    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让百姓苦不堪言。不可否认的是,魏蜀吴的出现给后世的三国演义提供了素材。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描写,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情节。整个三国时期,出现了最为悲壮的一战。曹操大军打败吕布,并且收复兖州。吕布根本不是曹操的对

  • 三国英雄周公瑾:英雄出少年,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演义周公瑾,周公瑾的经典语录,三国演义周公瑾人物解析

    说到周瑜,其实又有几人识他为英雄,借用诸葛一句话,周郎辈止一能也。周瑜临死长叹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多少人认为是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结果。可见罗老先生误人之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虽是江东水军都督,统领江东六郡人马,可是没有做出几件光彩的事情来,好象周瑜的出场只是为了反衬诸葛的雄才大略,其实何止

  • 司马徽为何只推荐卧龙凤雏,而没有推荐司马懿?8个字说明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正史中司马徽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懿与司马徽,司马徽为何举荐卧龙凤雏

    导语:看过三国的朋友想必都会记得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这是刘备拜访司马徽时司马徽说的,这里的卧龙就是诸葛亮、而凤雏就是庞统,他们两人是司马徽的得意门生,司马徽也知道他们的能耐所以和刘备推荐。刘备明白这两人的重要性,当他请诸葛亮出山后诸葛亮帮他谋划得到荆州,当他到庞统之后也按照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