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掏心之战”后屈原抱石沉江,白起、公子兰究竟谁才是“真凶”?

“掏心之战”后屈原抱石沉江,白起、公子兰究竟谁才是“真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42 更新时间:2024/1/27 16:10:11

[var1]

然而关于屈原其人的事迹记载,至今为止居然都没有在秦汉以前的史书中有所发现,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当中首次假借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年间,大才子贾谊之口提到了屈原。但司马迁的笔下也并没有述说屈原与端午节有任何联系。

直到东汉孝灵皇帝刘宏年间,应劭所著《风俗通》中才见到屈原与端午相关的叙述,而后南梁王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出现了端午祭屈原的的说法。

[var1]

而在江浙一带,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端午实则是为了纪念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为吴国尽忠殉节的国相楚人伍子胥。有人指出,端者“开始也”,午者就是“伍”,也就是伍子胥,且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其实就是隐喻纪念这位爱恨分明的“忠义反臣”伍子胥,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

今天小编则还是要为看官们讲一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中,屈大夫的生平事迹,看一看这位先秦古贤名士给我们后人所传承的是怎样的一种可贵精神与高尚情怀。

[var1]

屈原,也叫屈平,他是周朝时楚国大王的同姓亲戚,也就是说屈原在当时真正的姓应该是芈姓,芈姓是楚王熊氏与宗族昭氏、景氏、屈氏共同的姓。屈原当时是楚怀王熊槐的左徒大人,相当于令尹的副官,楚国的令尹和中原诸国的丞相相似,左徒可能与御史大夫类似。

屈原学识非常渊博,记忆力超群,对治理国中的乱象很有策略,又非常擅长制订法令和外交,他进入王宫则与楚怀王一起商议国事,走出朝廷便可代表大王对军民发号施令,以及接待四方诸侯派来的宾客,应对各大诸侯的对楚战略,因此深得楚怀王的器重。

[var1]

当时有个上官大夫与屈原同朝为臣,但他却非常嫉妒屈原在楚王面前得宠,并极为害怕屈原的才能,楚怀王让屈原专门制定楚国的宪令大法,屈原还没有完全定稿,上官大夫却想将他的初稿夺走,屈原不肯给他,于是上官大夫向楚王进谗言道:“大王让屈原颁布法令,众人都不知道,可每一道王令输出,屈原都说是自己替大王所设定,并直言不是我的话,大王哪能做出这样英明的决定!”楚怀王听了之后,震怒不已,从此便疏远了屈原。

屈原得知之后,也非常难受楚怀王轻信谗言,不能做出圣明的判断,而使正气不容于朝堂,邪媚却横行于大王左右,于是忧愁幽思之下写下了千古名篇《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被疏离后产生了忧虑,而发出了痛心的牢骚。史书上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劳苦倦极,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疾痛惨怛,能无怨乎?”

[var1]

屈原被楚怀王疏远后,当时的秦国想要讨伐齐国,齐国就赶紧与楚国“合纵”联盟,秦惠文王大为忧虑,于是派出名相张仪假装背离秦国,来到楚国,给楚王献上了许多贵重的礼品,请求到楚国托身,并言道:“我在秦国时素知秦王非常憎恨齐国,特别是齐国与楚国亲近合纵,楚国要是能与齐国绝交,秦王必定会拿出商、於之间六百里的土地来交好楚国的!”

楚怀王听了之后,为贪图这片沃土,便信任张仪,决定与齐国绝交,并派特使和他一同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可张仪回到秦国后,却对楚国使臣言道:“臣张仪与楚王相约六里之地,不曾听说秦王要给予六百里之广土啊!”楚使恼怒而去,回到楚国报告了楚王。

[var1]

楚怀王震怒之下,大举楚师伐秦。秦国也发兵迎战,结果在丹、淅二地大破楚军,斩首八万人,并活捉了楚国大将屈匄,进而吞并了楚国汉中之地。楚怀王这时太不甘心了,于是将楚国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北上,准备深入到秦国腹地进行超大规模军事打击,于是秦楚两国在蓝田展开了殊死大战。

可不想这时魏国听说秦楚胶着于苦战,于是派出精兵突袭了楚国的邓地,楚军因魏军趁虚而入,而心生惧意,于是无心与秦国恋战,只好铩羽而归。而这时齐国也因楚国主动与他绝交,怒而拒绝派兵援救楚国,楚国因此受到秦魏两国的巨大威胁,在战国七雄当中大为困窘。

[var1]

第二年,秦国又突然要将之前攻占的汉中之地割还给楚国以求和,楚怀王顿时被整懵了,便对秦国使臣说道:“寡人不要汉中之地,只要张仪这奸贼人头才得以甘心!”张仪听闻之后,冷笑着对秦王说道:“以我小小的张仪来换汉中之地,臣非常愿落入楚王手中!”于是他便奉秦王命前往楚国。

到了楚国他又事先拿出珍宝厚币买通了当时楚怀王最宠信的大臣靳尚,从而使得怀王宠姬郑袖在御前替张仪说好话,怀王竟听信了郑袖的鬼话,将张仪放回了秦国。当时屈原不在朝廷,而是被派往出使齐国,等到他回到楚国,得知秦楚之事,于是对楚怀王直言道:“大王难道忘记商於之耻,丹淅之辱,蓝田之恨了吗?”楚怀王大叫道“寡人何敢忘哉!”屈原又冷笑道:“何不杀张仪?”楚怀王于是非常后悔放走了张仪,震怒之下赶紧派兵追杀,可张仪早已走远,怀王气得骂天骂地。

[var1]

不久之后,天下诸侯共同发兵攻打楚国,楚国不能抵挡,因此惨败,大将唐眜被斩。这时,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在位,他的亲妈妈就是著名的楚国宗女宣太后芈八子,他的王后也是楚宗女叶阳后,他的女儿也嫁给了楚怀王的孙子,也就是后来楚顷襄王的儿子考烈王熊完。因此秦楚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和。

秦昭襄王派使臣前往楚国对怀王说:“先父惠文王是俺们秦国的第一代王,由于初称王,不得不采取威逼关东六国的架势,以彰显秦国的实力,来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后来我亲哥哥武王嬴荡神勇好武,酷爱举鼎,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他自然不会放过与任何强国一决高下的机会,楚国地方千里,号称第一强国,武王在位时与楚为敌,也在情理之中,寡人德薄,在宣太后芈八子,与舅舅穰侯魏冉(宣太后异父同母弟)的辅佐下,才登上王位,寡人自然对楚人感恩戴德,因此也很想与大王您来一次极为友好的会晤,以促成秦楚两国永结盟好!”

[var1]

楚怀王听了之后,就很想去秦国与秦昭襄王会面,屈原立马进谏道:“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信,大王千万不要去!”可怀王的幼儿公子子兰却不怀好意地劝亲爸爸出国,并说道:“好不容易有一个肯亲近俺们楚国的秦王在位,奈何绝秦之欢耶?”

楚怀王于是强行程,进入了秦国武关的时候,秦国的伏兵突然杀出,切断了楚怀王返回的归路,并当场活捉了怀王,同时要求楚国割让大片土地来做交换。楚怀王震怒不已,决不答应秦国的无理索求,于是强闯关防,逃到了赵国境内,可赵王认为与楚国相隔千里,没必要因为接纳楚王而得罪强秦,于是又把怀王赶入了秦国境内,最后楚怀王居然被秦人幽禁,三年后客死在了咸阳,才得以归葬楚国。

[var1]

楚怀王被滞留在秦国,他的长子熊横本来在齐国做质子,而齐国为了得到楚国的支持,立马放归熊横,即位为楚顷襄王。公子熊子兰本以为父兄皆不在,楚国的天下就是他的了,不想长兄回来即位,气得他骂天骂地。然而由于上官大夫等朝臣都是子兰的拥护者,楚顷襄王一时不敢得罪这个弟弟,于是任命他为楚国的百官之首令尹大人。子兰又恨屈原,接着又和上官大夫合谋进谗言,使得楚顷襄王将屈原流放到了长沙。

可楚人却非常憎恨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返,后来由于民愤极大,楚顷襄王害怕激起变故,便罢黜了子兰的相位,让另一位公子子椒接替了他的相位。而这时屈原虽然惨遭流放,心中却万分悲愤,时刻都想回到国都,进入新朝廷效力。史书说上他“冀幸君之一悟”,也就是希望新上任的楚顷襄王会幡然醒悟,然后像周文王迎接姜子牙一样,将他迎回国都,来兴国安邦,可这个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他也回不去了。

[var1]

楚怀王分不清忠臣和奸臣,所以才会内惑于宠姬郑袖的枕边之风,外受欺于奸徒张仪的狡诈之言,接着他又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人、公子子兰这样的自私小人,最终兵败割地,丧失六郡之土,客死于暴秦,为天下所笑耳!而子兰也非常痛恨屈原说他导致怀王被囚秦国,于是怒而向顷襄王告状说了屈原很多坏话,新楚王这才将屈原放逐到了江南偏远之地。

在北魏末年,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还记载说“屈原有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也就是如今秭归这个地名的来由。

[var1]

被流放后的屈原于是披头散发走在沼泽之畔吟颂他的诗篇,他面色极为憔悴,身形也像枯槁一样消瘦,有一个渔翁见到他问道:“你不就是当年的三闾大夫吗?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诚不知这个渔翁怎么认出他来的?)屈原冷笑着答道:“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才被放逐至此!”

渔翁又说道:“想成为圣人,就不应凝滞于物,而能与世间万事万物相融洽,举世皆浊,何不随波逐流,与众人皆醉呢?吃他们剩下来的酒糟,舔食他们杯子里残存的薄酿也可以嘛!何必怀瑾握瑜,把自己当洁白无瑕的碧玉一样,而使得遭罪流放呢?”

[var1]

屈原极为不屑地冷笑道:“我听说,刚洗过头发的人,都会弹冠而使帽子上没有灰尘,刚洗完澡的人,也都会抖动衣裳来避免衣服上沾染尘埃,一个人怎会愿意让自己的洁净之身而受外物的污浊不堪呢?我宁愿跳进清澈的河流,葬身于鱼腹之中,也不能让自己皓皓之白,而蒙受世间蠖蛾蚊蝇的肮脏与纷扰。”于是又写下了一篇《怀沙》之赋。

再后来他听说秦国战神大将军武安君白起带领精锐之师,深入楚国千里腹地,直接攻陷了楚国首府郢都,把楚顷襄王赶到陈县去了,又一把火将楚国历代先王在夷陵的坟墓全部焚毁。(秦昭襄王二十九年,楚顷襄王十九年,著名鄢郢之战,又称对楚“掏心之战”)

[var1]

屈原因此感觉整个楚国都要天塌地陷了,于是在悲愤绝望之下抱着大石投入汨罗江而死,而实际上楚国还是继续顽强不屈地硬抗了强秦五十五年后,才彻底灭亡的。

屈原死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大才子,都是很会说话,且文章写得极好之辈,他们都效仿屈原的文才而受到了楚顷襄王的优待,然而却不敢再学屈原对君王犯颜直谏,后来楚国的土地被秦国越割越少,最后终究被秦所灭。

[var1]

屈原沉江之后一百余年,汉朝初年有一个长沙王太傅贾谊,在路过湘江时,写了几篇好文章投入江中以凭吊屈原,而汉武帝年间的太史公司马迁也说,以屈原之才随便投靠哪个诸侯,何国不容呢?而却非要自投江水,了却残生。

当他再读到贾谊的《鵩鸟赋》时,又觉得生与死对这些高尚之士而言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非常看轻自己的去就处境,而庸俗平凡之人反而在尘世的纷纷扰扰之中,只会感无所适从,茫然自失矣!

[var1]

“草莽权臣”兄弟权倾东吴,为何无法复制司马氏昆仲的宏图霸业?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关东六国还有机会阻止秦国的大一统吗?答案显而易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拿到长平后对赵国有哪些威胁,长平之战赢了秦国还能统一吗,长平之战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

    [var1]为什么是长平之战?因为那时,齐魏早就被打残,燕国仅在乐毅时期昙花一现,韩国一直是弱国从未改变,唯一有实力的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后,国力也失去了和秦国扳手腕的资本。但即便是这样,秦国的统一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秦国后来伐赵被李牧歼灭了20万人,用离间计除掉李牧后才灭了赵国,伐楚李信也丧师20万

  • 春秋五霸之中,最具含金量的两位霸主,都和姜子牙存在血缘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霸主排名,春秋五霸的十大特征,春秋五霸谁的成就最高

    《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var1]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春秋五霸之中,齐桓公和晋文公无疑是最具含金量的两位霸主。相对于其他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不仅拥有强大的实力基础,更获得了周王室的支持和认可,

  • 在夷陵之战过后,吴国国力要超过蜀国,为什么却从来不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夷陵之战对吴国的影响,吴国夷陵之战有谁参加,夷陵之战后吴国对蜀国态度

    [var1]第一,东吴没有匡扶汉室的梦想。蜀汉北伐,有一个理由就是诸葛亮要匡扶汉室,这也源于开国皇帝刘备的身份,他是刘皇叔,常年打着这个旗号,他也把这个当成了必胜的信念。既然要匡扶汉室,那么就要北伐,不然偏安一隅怎么可能。可东吴不同,东吴的统治者压根没有这个想法,倒也并非没有野心,只是与匡扶汉室没有

  • 刘邦派俩团队去攻占齐国,俩团队都成功了,齐国却跟汉杠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攻打齐国是哪一年,刘邦攻打齐国,刘邦怎么灭齐国的

    于是,怪事发生了:韩信带兵尚未渡河,听到消息说郦食其已经完成说服工作,齐国不战而降,目标达成。韩信立刻急了。[var1]郦食其只是一个书生,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齐国70多处城池降汉,将军的功劳,反而赶不上一个小小书生?于是韩信继续进兵,趁齐兵因为郦食其忽悠的缘故放松了警惕,轻松地攻了进去,很快打到

  • 孟尝君田文:明明是齐国宗室,为何要组织五国伐齐,灭亡母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后人,田文为什么称孟尝君,孟尝君田文是怎样死的

    田文是战国后期的齐国名士,曾经多次担任齐国宰相,也曾被秦昭襄王看中,到秦国担任宰相。孟尝君出身齐国宗室,晚年却鼓动五国伐齐,差点消灭母国。那孟尝君度过了怎样的一生,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巧言难父[var1]孟尝君田文是靖郭君田婴之子,属于齐国的宗室。田文出生于五月初五,田婴认为不吉,命田文之母将他扔

  • 魏国是战国首强,还是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国扩张史简介,魏国崛起史,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

    在君权时代,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魏国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被称为“四战之地”。东有齐国,南与楚国相邻,西边有秦国,魏国原本还是由晋国分出来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些客观条件,魏国不可能称为霸主,但是遇到了好的君主魏文侯,魏国变得强大了起来。[var1]魏国被称为战国时期人才的摇

  • 千古奇才孙宾的名字为何被老师改为孙膑,只因鬼谷子早已看透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膑庞涓和鬼谷子的关系,孙膑之死鬼谷子为何下山救孙膑,庞涓孙膑

    战国的历史始终离不开“战”,这也是对这个伟大时代最贴切而又生动的描述,既然“战”是主旋律,那么打仗就是家常便饭了,据不完全统计,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战争就发生过二百三十余次。根据这个数字平均下来,我们会发现战国的二百多年里年年都会有战争,这也是西汉刘向编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起名《战国策》最根本的原因

  • 勇略兼备的周瑜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和周瑜哪个强,周瑜军事能力能超过诸葛亮吗,周瑜可比诸葛亮厉害吗

    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率领孙瑜等江东将领出兵麻、保二屯,讨伐发动叛乱的山越少数民族。在周瑜的带领之下,战事进展顺利,不但斩杀了叛军渠帅,而且还俘获一万多人,为稳定江东地区内部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割据荆州的刘表派出大将黄祖及邓龙进犯柴桑等地,周瑜率部打败敌

  • 三国最悲壮的一战,主将杀妾供士兵充饥,士兵无一人叛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最惨烈的战役,三国中最绝望的一战,三国最激烈的战役是什么

    三国时期无疑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让百姓苦不堪言。不可否认的是,魏蜀吴的出现给后世的三国演义提供了素材。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描写,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情节。整个三国时期,出现了最为悲壮的一战。曹操大军打败吕布,并且收复兖州。吕布根本不是曹操的对

  • 三国英雄周公瑾:英雄出少年,为吴国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演义周公瑾,周公瑾的经典语录,三国演义周公瑾人物解析

    说到周瑜,其实又有几人识他为英雄,借用诸葛一句话,周郎辈止一能也。周瑜临死长叹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多少人认为是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结果。可见罗老先生误人之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虽是江东水军都督,统领江东六郡人马,可是没有做出几件光彩的事情来,好象周瑜的出场只是为了反衬诸葛的雄才大略,其实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