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投降清朝开始,关宁铁骑就只忠于吴三桂,这成了康熙的心病

从投降清朝开始,关宁铁骑就只忠于吴三桂,这成了康熙的心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4/1/3 5:09:23

在山海关之战中,吴三桂因为不敌李自成的起义军,最后选择了向清朝投降。投降清朝的时候,明朝硕果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精锐边军部队,关宁铁骑也跟着他一起投降了清军。

一般认为,关宁铁骑在投降清军的时候,兵力大约在3万到5万人之间。这个部队也是吴三桂在投降清朝之后南征北战,追杀明朝残部一直追到滇缅边境的老本钱。因为清朝在渡过黄河之后,八旗兵就已经不够使用了,之后作战的主力一直都是绿营兵。吴三桂的部队是其中最大的一支,而且还一直在z战争中不断扩张。

南明灭亡之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他的关宁铁骑也跟着他,驻扎在西南边陲地区。除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也是同样的情况。 康熙熙之所以对三藩感到如芒刺在背,就是因为三藩始终掌握着自己的军队。他们的军队的骨干长期跟随着他们,只忠于他们个人,处在朝廷的军队管理体系之外。并且,他们也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逐步的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这样的势力就是在王朝末期的分裂混战过程中形成的军阀势力。虽然他们名义上也是清军,和清军穿一样的衣服,但一样的旗帜,使用同样的武器,但清朝之所以能够指挥他们,是因为他们的首领听命于清朝。如果他们的首领决心背叛清朝,那么他们也会跟着一起背叛和反对清朝。也就是说,三藩的军队本身有很强的私人性。

吴三桂之所以能够指挥他自己麾下的军队,并不是因为他有清朝给予的平西王或者平西大将军的职位,而是因为这支军队本身就是他的。清朝之所以能够利用和控制这支军队,完全是因为吴三桂在利益上和清朝有一致性,愿意听命于清朝。清朝不断的给吴三桂加官进爵,就是希望能够稳住吴三桂和他的这支军队,并且利用这支军队来消灭其他的敌对势力。而当其他敌对势力都被消灭了的时候,这支势力本身就会成为清朝的敌对势力。

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三藩这样的武装势力,虽然在清朝的实际控制能力之外,但毕竟他们在为清朝打天下,他们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所以清朝能够容忍他们存在。而到康熙继位的时候,全国已经基本上都稳定下来了,明末以来的全国大动荡已经基本结束,三藩本身就成了对清朝的潜在威胁,是必须要消灭的。

对任何一个统一的王朝来说,都不会允许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外存在强大的军事势力。这样的势力的存在本身就是潜在的威胁,就像是随时都有可能会爆炸的定时炸弹。所以从维持全国统一的政治秩序的角度来说,朝廷都会采取各种方式来下面这样的军事势力。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当然最好,和平的方式解决不了,那就必须通过战争。

在康熙即位之后,三藩就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只是在于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还是武力的方式。在一开始,康熙实际上也曾经试图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采取各种方式来分化瓦解和收买拉拢,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些方式都已经失效之后,最终才又走向了战争,而且还是吴三桂首先发动叛乱。

为了控制吴三桂,清朝唯独要求吴三桂把他的儿子吴应熊派到京城,名义上是给他加官进爵,实际上是充当人质,也就是质子。所以这一点无论是吴三桂还是康熙,心里都非常清楚。吴三桂之所以同意,就是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反叛清朝的准备。等到他真的做好了准备,就算是吴应熊还在京城,朝廷对吴三桂无可奈何。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非常普遍,经常会出现。比如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就曾经要求一些藩镇遣子入侍,《三国演义》里更是有马腾自己入朝,把军队留给儿子马超继续带领的故事。但这种都是常规操作,很少出现最后能够真正化解危机,成功拆散这种军阀集团的例子,多数最终都会演变为战争。除非有些人能够认清大势所趋,主动放弃自己的军队,束身入朝,解除对朝廷的威胁,才能保全身家。而那些贪恋权位,不愿意主动放弃的人,就会演变为叛乱。

更多文章

  • 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女儿,15岁嫁和珅独生子,皇帝亲赐5240个护身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最疼爱的两个女儿,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的照片,乾隆最宠爱的人是谁

    这个十公主可不是娇滴滴的模样,身上没有那些皇宫贵胄的娇气。因为从小就接受皇家良好的教育,所以这个十公主识文断字,很是有才能,还很勤勉能干。与众不同,精灵古怪的小丫头,自然是让人喜欢。十公主被封为固伦公主,世人称其为固伦和孝公主。要知道,在清朝,固伦公主不是谁都可以封的,而是只有皇后的嫡出女儿才能是被

  •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西方多国领事特备西餐,宴请林则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林则徐禁烟视频,英国人对林则徐的评价,林则徐何时到任广州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县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有一年大旱,米价暴涨,两湖一带出现饥荒。林则徐于是倡议全体公职人员捐米,以接济受灾的老百姓。结果谁都不愿捐献,林则徐便贴出告示

  • 敢称乾隆为“老头子”,纪晓岚真是胆大,但他的解释让皇上满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纪晓岚为什么要称乾隆老头子,乾隆对纪晓岚的真实态度,纪晓岚怎么和乾隆解释老头子

    从纪晓岚一生的经历来看,他被乾隆所看中的也是文才。乾隆帝好风雅,纪晓岚又是百科全书,两人在一起经常吟诗作赋,还时不时的碰撞出一些趣闻轶事来。纪晓岚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后任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贵州都匀府知府。乾隆认为纪晓岚学问优长,到外地做官不能发挥他的特长,特下谕旨

  • 清朝有个段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铁面无私辨忠奸完整版,铁面无私辨忠奸说的是什么人物,清朝的忠臣和奸臣

    段光清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清官,以善于断案而著称于世。道光十五年(1835年),段光清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朝廷任命为知县,此后八年时间,历任建德、慈溪等地的县令。道光后期,段光清升任宁波知府、西防同知,其盛誉远播四方。咸丰四年(1854年)开始,段光清历任杭嘉湖兵备道、浙江按察使、浙

  • 和珅依仗乾隆权力虽大,但对这3人却不敢冒犯,有一人还是真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对和珅的评价,乾隆时期和珅的权力最大吗,乾隆王朝对和珅的评价是真实的吗

    虽然当时他有乾隆的保护,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皇帝在背后给他撑腰,但是皇帝也会有死的一天,这个时候就该轮到他倒霉了。不过和珅虽然是一个位高权重的朝廷官员,但是他也是无所畏惧的,再厉害的人都会有一个让他打不过的对手,而对于和珅来说也是一样的。他这一辈子有三个让他害怕的对手,每个人都能够降得住和珅这个雷厉

  • 东周末期为什么会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初中学习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应该背诵过这样一句话:“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对此,很多人就很好奇,为什么东周这段历史要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部分呢?尤其是这两个部分的历史为什么要被称之为“春秋”和“战国”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其实,东周这段历史之所以会被后世人们称之为“春

  • 当年的成吉思汗所向无敌,为什么到了印度就撤兵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蒙古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后来闻名天下的称号,而他的本名叫铁木真。当时的蒙古人,还处于强大的金国统治之下,铁木真的祖先就曾经被金人杀害过。因为金国的暗中操纵,蒙古内部各部落争权夺势,战乱不休,无法统一起来对抗金的暴政。铁木真虽然一直记着祖先的仇恨,但无奈年幼的自己太过弱小,只能跟随在父亲身旁学习骑术和领兵。不久后,

  • 魏武卒战斗力如此强悍,为何战国后期魏国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国武卒为什么厉害,历史上的魏武卒,魏国后期还有武卒吗

    [var1]魏武卒选拔标准,超高的战斗力!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观众都知道,秦献公亲率20万秦军大战魏武卒,结果战败割地赔款,最终含恨而终!这还不是魏武卒战斗力最强悍时期。公元前398的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刚练成新军魏武卒,击败秦国50万之众,创造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魏武卒是那个时代的

  • 樗里疾“智囊”这个称号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战国的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樗里疾封号,樗里疾历史地位,秦国名将樗里疾

    春秋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群雄争霸,各个流派的学说代表,游说列国,造就了春秋与战国那个时代的璀璨文明,在众多的诸子百家人物中,有一个出身贵族,不紧擅长政治,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名将,那就是绰号“智囊”的秦国名将樗里疾,樗里疾的绰号“智囊”是如何得来的?樗里疾又是如何成为大秦的一代名将与相国。本期贝勒给大

  • 其实无论谁是秦王,白起都难逃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是跟随哪个秦王的,秦王白起的下场,秦王为什么打败白起

    [var1]白起是魏冉的余党,秦王要用白起时,一切好说,一旦白起不再听从君令,就会立即被清算。说的有道理,可是为什么白起必须得死呢?白起受范睢陷害,被谗言攻陷,被秦王厌恶。也对,可是为什么秦王已经把白起贬为庶民,还要追赐佩剑?要说明白起为什么必须死,还得从白起的性格说起。[var1]白起性格果敢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