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西方多国领事特备西餐,宴请林则徐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西方多国领事特备西餐,宴请林则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4/2/24 15:50:38

林则,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县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有一年大旱,米价暴涨,两湖一带出现饥荒。林则徐于是倡议全体公职人员捐米,以接济受灾的老百姓。结果谁都不愿捐献,林则徐便贴出告示,定于某日某时在郊外祭坛集体祈雨,规定自抚司以下到牧令的大小官员,届时都要提前斋戒沐浴,以示虔诚。到了祈雨这天,林则徐既不骑马也不坐轿,步行前往祭坛,下属官员见长官如此,也只得紧随其后,接踵而至。一番焚香拜天的仪式之后,林则徐没有立刻打道回府,而是与各位官员席地而坐。林则徐语重心长地说:“咱们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根本不能体会民间的疾苦,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当时,烈日当空,既无遮阳之物,也无茶水供应,众官员都穿着官服,汗流浃背,苦不堪言。等坐到三炷香的功夫,林则徐命人上茶水,众官员都渴急了,争先恐后一通牛饮。不一会,林则徐便大吐起来,继而众官员也开始大吐,林则徐吐完,方才慢条斯理地说:“现在咱们可以检验检验咱们的心肠了。”于是,命人挨个检查众人的呕吐之物,并让随从人员做好记录。最后检验结果:众官员所吐无不是腥荤之物,只有林则徐吐的是粗饭。林则徐霍然起身,勃然作色道:“我们今天是为民请命而来,应该诚心诚意,斋戒沐浴,你们这样岂不是视民命如草芥吗。”众官员羞愧难当,又害怕林则徐借机弹劾,纷纷表示愿意捐米给老百姓,两湖的饥荒问题由此得到缓解。

林则徐心思缜密,其有四本人名册,名为《千古江山》,即凡是姓氏第一笔为撇的,入“千”字簿;第一笔为横的,入“古”字簿;第一笔为点的,入“江”字簿;第一笔为竖的,入“山”字簿。每个人名的下面都按有籍、年龄及一些基本情况介绍,翻阅起来极为方便。

林则徐小时候与同学一块游玩,看见前面一个老汉拿着一吊钱,因为穿钱的绳子磨损断折,铜钱撒了一地,林则徐和同学上前一块帮着捡。捡着捡着,林则徐无意间瞥见同学悄悄用脚踩住了一枚,然后,趁老汉不注意装在了兜里,林心中不快,但也没说破。后来,林则徐当了两广总督,这个同学正好以知县的身份来广东候缺。同学觉得和林则徐有旧,认为一定会得到妥善安排的,孰料过了好长时间也没动静,不得已,同学托亲朋好友去询问,林则徐给来人讲了儿时的故事,并说:“儿时心术如此,为官决难廉正。”同学知道在这没戏了,便改到别省任职,后来,他果然因为贪污入了狱。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西方多国领事特备西餐宴请林则徐。在吃冰激凌时,因为冒着气,林大人以为很烫,便张嘴吹了吹才放进口中,遭到西人耻笑。事后,林盛宴回请,几道凉菜过后,端上来芋泥(闽菜中一种甜食),芋泥颜色灰暗,不冒热气,乍看犹如凉菜,实则烫舌。果然众领事一见佳肴,纷纷舀起就吃,满嘴粘着,烫得唔唔直叫。

鸦片战争之前,许多人认为洋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而不化,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林则徐刚到广州时,断定英人不敢轻易开战,否则,中国只要禁运茶叶、大黄,英人定会大便干燥、不战而降。

《清代之竹头木屑》中说:林则徐禁烟,烧的鸦片不是无偿收缴来的,而是以一箱茶叶换一箱鸦片得来的。茶叶是由林则徐手下的胥吏操办的,里面夹杂了许多砂石。茶叶运到欧洲后卖不出去,又给运了回来,由此洋商赔钱无数,最后终于酿成衅端。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清政府为了进剿太平军,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的军务。林在赴任途中,暴毙于潮州普宁县的行馆,终年六十六岁。当时有传闻说,林则徐是被人毒死的。而具体怎么下的毒,却有两种说法。清人伯元在《南亭笔记》中说,是有人在林则徐乘坐的轿子里面的扶手板上,涂抹了毒药,因当时正值盛夏天气,毒气弥散,直入口鼻,所以,事后看不出丝毫异样。而廷式在《知过轩随笔》中则说,是伍崇曜买通了林则徐的家人,然后将毒药研成沫放在了蜡烛中,林则徐每晚都要秉烛夜读大量公文,时间一久,毒烟浸入脏腑,不出十天便暴毙身亡了。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敢称乾隆为“老头子”,纪晓岚真是胆大,但他的解释让皇上满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纪晓岚为什么要称乾隆老头子,乾隆对纪晓岚的真实态度,纪晓岚怎么和乾隆解释老头子

    从纪晓岚一生的经历来看,他被乾隆所看中的也是文才。乾隆帝好风雅,纪晓岚又是百科全书,两人在一起经常吟诗作赋,还时不时的碰撞出一些趣闻轶事来。纪晓岚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后任日讲起居注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贵州都匀府知府。乾隆认为纪晓岚学问优长,到外地做官不能发挥他的特长,特下谕旨

  • 清朝有个段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铁面无私辨忠奸完整版,铁面无私辨忠奸说的是什么人物,清朝的忠臣和奸臣

    段光清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清官,以善于断案而著称于世。道光十五年(1835年),段光清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朝廷任命为知县,此后八年时间,历任建德、慈溪等地的县令。道光后期,段光清升任宁波知府、西防同知,其盛誉远播四方。咸丰四年(1854年)开始,段光清历任杭嘉湖兵备道、浙江按察使、浙

  • 和珅依仗乾隆权力虽大,但对这3人却不敢冒犯,有一人还是真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对和珅的评价,乾隆时期和珅的权力最大吗,乾隆王朝对和珅的评价是真实的吗

    虽然当时他有乾隆的保护,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皇帝在背后给他撑腰,但是皇帝也会有死的一天,这个时候就该轮到他倒霉了。不过和珅虽然是一个位高权重的朝廷官员,但是他也是无所畏惧的,再厉害的人都会有一个让他打不过的对手,而对于和珅来说也是一样的。他这一辈子有三个让他害怕的对手,每个人都能够降得住和珅这个雷厉

  • 东周末期为什么会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初中学习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应该背诵过这样一句话:“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对此,很多人就很好奇,为什么东周这段历史要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部分呢?尤其是这两个部分的历史为什么要被称之为“春秋”和“战国”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其实,东周这段历史之所以会被后世人们称之为“春

  • 当年的成吉思汗所向无敌,为什么到了印度就撤兵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蒙古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后来闻名天下的称号,而他的本名叫铁木真。当时的蒙古人,还处于强大的金国统治之下,铁木真的祖先就曾经被金人杀害过。因为金国的暗中操纵,蒙古内部各部落争权夺势,战乱不休,无法统一起来对抗金的暴政。铁木真虽然一直记着祖先的仇恨,但无奈年幼的自己太过弱小,只能跟随在父亲身旁学习骑术和领兵。不久后,

  • 魏武卒战斗力如此强悍,为何战国后期魏国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国武卒为什么厉害,历史上的魏武卒,魏国后期还有武卒吗

    [var1]魏武卒选拔标准,超高的战斗力!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观众都知道,秦献公亲率20万秦军大战魏武卒,结果战败割地赔款,最终含恨而终!这还不是魏武卒战斗力最强悍时期。公元前398的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刚练成新军魏武卒,击败秦国50万之众,创造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魏武卒是那个时代的

  • 樗里疾“智囊”这个称号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战国的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樗里疾封号,樗里疾历史地位,秦国名将樗里疾

    春秋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群雄争霸,各个流派的学说代表,游说列国,造就了春秋与战国那个时代的璀璨文明,在众多的诸子百家人物中,有一个出身贵族,不紧擅长政治,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名将,那就是绰号“智囊”的秦国名将樗里疾,樗里疾的绰号“智囊”是如何得来的?樗里疾又是如何成为大秦的一代名将与相国。本期贝勒给大

  • 其实无论谁是秦王,白起都难逃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起是跟随哪个秦王的,秦王白起的下场,秦王为什么打败白起

    [var1]白起是魏冉的余党,秦王要用白起时,一切好说,一旦白起不再听从君令,就会立即被清算。说的有道理,可是为什么白起必须得死呢?白起受范睢陷害,被谗言攻陷,被秦王厌恶。也对,可是为什么秦王已经把白起贬为庶民,还要追赐佩剑?要说明白起为什么必须死,还得从白起的性格说起。[var1]白起性格果敢坚毅

  • 荆轲刺秦王:原来最初的刺杀人选不是荆轲,荆轲还是靠他推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荆轲刺秦王荆轲是个怎样的人,荆轲刺秦王荆轲的真实年龄,历史上荆轲怎么刺秦的

    荆轲接受了任务,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前往秦国。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荆轲到底有没有成功呢?听榴莲历史通慢慢道来。[var1]燕、赵两个诸侯国是近邻。公元前222年,强大的赵国被秦将王翦带兵所灭。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被扫清,之后的进程势如破竹。秦军很快北上逼近燕国,燕国岌岌可危。燕太子丹觉得燕

  • “上下其手”的伯州犁——春秋精美故事之(75)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伯州犁的祖籍在晋国。他父亲伯宗是一位很正直的晋国大夫,受到迫害被杀。他则被父母寄养到楚国贵族家得以避免灾难。但是,人们发现,他和他老爸判若两人。楚国攻打郑国,郑国的大将皇颉守城。皇颉出城与楚军作战,被楚军打得大败。楚国大夫穿封戌俘虏了皇颉。在这混乱的时候,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想抢来皇颉作为自己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