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权时代,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魏国地理位置不是特别好,被称为“四战之地”。东有齐国,南与楚国相邻,西边有秦国,魏国原本还是由晋国分出来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些客观条件,魏国不可能称为霸主,但是遇到了好的君主魏文侯,魏国变得强大了起来。
[var1]
魏国被称为战国时期人才的摇篮,商鞅、吴起还有庞涓,范雎,西门豹,张仪……都和魏国有着不解之缘,吴起创立了“魏武卒”,这是战国时期非常厉害的一支常备精锐部队,打遍战国无敌手;西门豹是管理小能手,破除封建迷信(西门豹治邺),促进农业生产;再有像商鞅、张仪还有范雎这些人更不必说了。
魏国培养了很多人才,除了少数用到的,很多人才都成了别国的嫁衣。如果能够重用商鞅,变法的就是魏国;如果不是魏相谋害范雎,对方也不至于隐姓埋名最终跑到了秦国,帮助秦国成就霸业。魏国原本具有很多优势,最终没有机会一统天下还是因为国君不行。魏国自从魏文侯挂了以后,继任的魏武侯还有魏惠王,把魏国搞得一团糟。
[var1]
魏武侯时期韩赵魏三家联盟开始破裂,魏惠王时期先是放走了商鞅,促使秦国变得强大。后来和韩赵两国成了死敌,马陵之战还有桂陵之战一开始其实是魏国对韩赵两国的侵略。虽然说战国时期原本不存在永远的盟友,但是韩赵魏三家出身晋国,算是同根同源,由晋国分成三个国家原本实力弱小,如果互相攻伐只会更加衰弱。
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导致魏国元气大伤,除了腹背受敌,还有和齐国的交恶。齐国重用孙子的后人孙膑为军师,两次击败魏国,并消灭魏国的主力,而孙膑原本也曾经为魏国效力。战国时期的人才并没有后世王朝“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他们奉行的是良禽择木而栖,魏国不行,留不住人才,从而导致国家的衰落。
[var1]
冯小刚一部电影提到;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这句话适用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拥有人才使得魏国由一个小国家变成了战国首强,失去人才魏国迅速被打回原形。对于君权国家来讲,所谓的人才不仅仅是手底下做事的人,还有治理国家的君主,国君不贤明,人才得不到重用,好的制度得不到实施,在战国这样的时代,结局只能是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