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群雄中的第一猛将?横行宇内无对手,二十殒命天下惜

隋唐群雄中的第一猛将?横行宇内无对手,二十殒命天下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2 更新时间:2024/2/3 21:32:02

罗士信与名将秦琼是同乡。隋唐类小说中的罗成的原型就是罗士信,当然,历史上的罗士信和秦琼也并不是姑表兄弟,两人最初也并不相识。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打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军征讨。当时,罗士信年仅十四岁,请求从军征战。张须陀看他还只是个孩子,认为他连穿盔甲都成问题,何况上阵呢?罗士信人小志气高,他看主帅小瞧自己,马上来证明:他迅速穿上两副盔甲,悬挂两壶箭支,飞身上马。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战。

罗士信随张须陀在潍水与贼军交战。贼军刚刚列阵,罗士信便驰马冲入贼阵,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人的首级,抛向空中,再用长矛接住,在阵前巡走。贼军惊呆,都不敢逼近。张须陀乘势进攻,大破贼军。罗士信追击,每杀一人就割下鼻子藏好,回军后以鼻子的数量报功。14岁的罗士信表现出了无人能及的勇猛,张须陀对他赞叹有加,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

此后罗士信跟随张须陀东征西讨,每次作战张须陀先登陷阵,罗士信跟随。罗士信的大名,甚至传到了皇帝杨广耳中,隋炀帝杨广差遣宫廷画师来绘其图像,进献于长安朝廷。在当时众多的隋军将领中,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十五岁的罗士信随张须陀前往征讨。张须陀部共万余人,无法与卢明月军匹敌,在叛军营外六七里下寨,与其对峙数十日后粮草亦将耗尽,形势十分不利。张须陀打算出奇计取胜,需要人去袭取敌人的大营。没有人敢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于是张须陀先率领人马假装撤退,吸引卢明月全军出动追击。而罗士信和秦琼率领伏兵突袭敌军的大营,营门紧闭,罗士信和秦琼跃上敌军的望楼,各杀敌数人,敌营大乱。两人打开营门,率领部队突入大营攻击,纵火焚毁了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烟火冲天。卢明月率部驰返大营,张须陀回军追击,打败贼军,卢明月仅率几百名骑兵逃走,斩获的贼兵无数。此战之后,秦琼才开始和罗士信一样开始以勇武之名闻于远近。

此时,瓦岗军四处攻城略地,声势浩大,引起隋炀帝杨广的重视,杨广命令张须陀领军荡平瓦岗军。张须陀带领罗士信与秦叔宝连战连捷,前后三十余战,每战都击败瓦岗军, 瓦岗另一首领李密建议翟让用巧计取胜,即引诱隋军深入,然后重兵包围将其歼灭。翟让、李密与叛军将领徐世勣、王伯当将隋军合围。张须陀战死, 罗士信与秦琼率隋军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的裴仁基。后来,隋炀帝命令裴仁基镇压瓦岗军,但裴仁基遭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的构陷,遂率领部队向瓦岗军投降,至此,罗士信和秦琼正式成为瓦岗军将领。

瓦岗军内讧,李密杀掉翟让,成为瓦岗军实际头领后,手下更是猛将如云,比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单雄信、徐懋功等等。颇有才能李密快速壮大瓦岗军,在鼎盛的时候曾经以“四海盟主”之名, 这个盟主之名还是连占据了隋朝首都大兴城的李渊带头推戴, 但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开始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府库中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打了胜仗李密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 贾闰甫、徐世勣、裴仁基相劝遭到李密的疏远;李密反而对贪财的邴元真言听计从。最终与王世充决战战败,罗士信、秦琼、程咬金、裴仁基父子等人全被王世充俘虏,先后归附了王世充,王世充知道罗士信骁勇善战,对他封赏深厚,还与他同吃同睡.王世充击败李密,得到邴元真等将领,都拜为将军,从此不再唯独重视罗士信,罗士信以此为耻。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王世充命罗士信攻打谷州,罗士信趁机率部千余人归降唐朝,在秦王李世民账下听命。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罗士信屡立战功,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

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李世民征讨刘黑闼,命王君廓戍守洺水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所阻击,不能前进。李世民恐怕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撑,罗士信主动请缨,请求接替王君廓。李世民登上洺水城西南方的高坡,以旗语招引王君廓,王君廓率军力战,突围而出。罗士信趁机率二百人入城,代替王君廓守城。此时,天降大雪,刘黑闼昼夜攻城,唐军也无法增援。八日后,洺水城破,罗士信竭力奋战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刘黑闼与罗士信等人一样,也是瓦岗军旧部,深知罗士信乃当世猛将,就亲自劝降,罗士信面对刘黑闼的招降,宁死不屈,最终遭到杀害,年仅二十三岁。李世民得知后非常悲伤,以重金赎回他的遗体,将他安葬,并赐谥号为勇。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但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为了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恩威并施,这个时候的罗士信早已阵亡多年,假如罗士信没有阵亡于唐朝的统一战争中,能够再能为唐朝多建立一些功勋,肯定可以进入凌烟阁,为后人所敬仰。

更多文章

  • 东晋为何能够偏安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晋为什么能在江左偏安,东晋为什么是偏安王朝,东晋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420年被刘裕所建的刘宋取代,享国103年。同时在北方与东晋并存的政权为“五胡十六国”,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他们自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汉国(后改为赵)开始,到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在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建立的十六个主要政权

  • 大唐王朝脆弱的盛世告诉我们,工业革命才是历史轮回消失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唐全部历史,曾经的大唐是什么样子,大唐王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此可见,其实盛世的标准可谓非常底,低到不过三餐温饱,衣物遮体,一房容身。而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至于那荒诞的土豆番薯盛世,康乾盛世就更不不值一提!如果问,在古典中国所有盛世之中,唯一被无数文学家心心念的,最强盛世为何。(多少盛世风雨间)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

  • 唐朝最“呆”的一位诗人,3年才想出2句诗,流传至今成了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最著名的诗人,唐朝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人,唐朝最有名的二十二位诗人

    文学上有种现象叫“咬文嚼字”,作诗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常见。如果我们把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换成“到”、把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换成“盛”,是不是就缺了那种天然的生动感了?所以诗人们在写诗的时候,往往都仔细推敲了很久一句诗中用哪个字最好。说到“推敲”,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主

  • 于万军之中生擒敌将,比李白还硬核,历史上的辛弃疾到底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提起古代的硬核文人,许多人都会想到诗仙李白。历史上的李白,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一名剑客。李白的剑术,师从裴旻。要知道这个裴旻可大有来头,他乃大唐第一剑客,人称“剑圣”。所谓“唐代三绝”,有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以及他裴旻的剑舞。《新唐书》有载,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而《李翰林集序》中的

  • 汉中这位隐士连唐文宗都“叫不动”,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最著名的隐士,汉中隐士,唐德宗与汉中的关系

    近期,一组“现代终南山隐士访谈录”在网上火了。随着系列视频作者的镜头,一位位各具特色和个性的隐士们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放弃家庭和事业,与天地共辉、偕让月同存,隐士们图个啥,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实际上,“隐士”古今中外皆有,指的是隐居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单纯隐居,让别人找不到自己只是遁世,对世界失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一时震惊天下。玄武门之变后仅仅一个月,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颁布诏书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而,李渊虽然拱手让出军政大权,可他到底还是名义上的大唐之主。老于世故的李渊自然明白,自己坐着的这把龙椅摇摇欲坠

  • 为何唐玄宗喜欢用外国人当高级将领?四个原因埋下安史之乱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为什么唐玄宗会爆发安史之乱,正确评价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权力

    当时安禄山为三地节度使,中国东部、北部大片土地都在他的管辖内。唐代边防军队一共四十八万,而安禄山独自拥有十八万,可以说掌握了将近三分之一边防军力。而在安禄山手下也用的都是胡人番将。纵观中国历史,外患一直不绝,可唐玄宗为何如此放心将国防重任交在外国人手里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唐朝武力太盛。从唐

  • 为何唐朝广泛接纳外国留学生而不怕他们学走先进东西?唐朝赚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度,唐朝对外交流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唐朝对外交流的兴盛原因有哪些

    而大唐时期,我国曾经也是广收留学生。不过那个时候,唐朝不但不赔钱,还每年都能大赚、特赚一批。正是因为唐朝的包容和开放,才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我们至今还在国际上被老外称为“唐人”。唐朝是怎么操作的呢?不妨我们一起梦回大唐,看看那个时候的大唐风采! ·著名的阿倍仲麻侣(汉名晁衡) 如果真的能穿越,你有

  • 朱元璋毕生致力于加强皇权,但为何却坚持要分封诸子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对还是错,朱元璋强化皇权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既然能成就一番帝业,肯定也很善于借鉴历史。历史上分封制是有弊端的,因为它会造成中央集权被削弱,像西汉初年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引发了七国之乱,西晋年间诸王又引发了八国之乱,后来唐朝中后期又引发了藩镇割据。所以,说朱元璋不清楚分封诸王有问题,显然是低估了他。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分封

  • 从明朝的灭亡说起,一群人的阴谋盛宴,两位皇帝死的太过蹊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怎样灭亡的,明朝灭亡视频完整版,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明朝共传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这个年份放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国祚时间里比较算是长的,位列第三。秦朝十四年,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隋朝三十八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残缺不全的两宋合起来三百一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南宋一百五十二年),元朝九十八年,清朝二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