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明朝的灭亡说起,一群人的阴谋盛宴,两位皇帝死的太过蹊跷

从明朝的灭亡说起,一群人的阴谋盛宴,两位皇帝死的太过蹊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1 更新时间:2024/1/16 18:46:58

明朝共传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这个年份放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国祚时间里比较算是长的,位列第三。秦朝十四年,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隋朝三十八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残缺不全的两宋合起来三百一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南宋一百五十二年),元朝九十八年,清朝二百六十八年。

明朝历史有点乱,参杂着无数看得清、看不清的阴谋诡计,英雄一世、一朝无小人的朱元璋,他的子孙后代却出了不小另类奇葩,小人横行,阴谋肆虐。朱元璋在世时,有感前朝宦官干政的恶习,特立一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放置于宫殿大门,警示后世子孙。

这皇帝都不敢碰不敢改的东西,却被一个名叫王振的大太监给摘了下来,第二天满朝文武上朝,发现太祖所留的铁牌不见了,面不改色的什么都没有说。明朝的衰亡,可能从这时候就开始了,满朝大臣没有一位能担大任,没有一位能为了大明江山舍生忘死。

明朝的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看起来挺长的,位列前茅,占据很长一段历史,然而它的国祚明明能更长,能突破到三百年,创造一个奇迹,但偏偏不随人愿,出乎意料的早夭了,仿佛被人硬生生的掐断斩去了一部分,促使着它提前灭亡。

正常情况下,也就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清等朝代,把他们的灭亡比作寿终正寝的话,那明朝的灭亡就是突然长逝。其他封建王朝的末年,大都是君主昏庸,地方势力抬头,农民起义,中央权威不足,军队孱弱无法内扫家贼外荡敌酋等问题。拿东汉来举例子,东汉王朝被宦官和外戚弄得不堪重负,焦头烂额,统治基石的士大夫们被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帝国最高统治者汉灵帝、汉桓帝贪图享乐、卖官鬻爵,把这个天下弄得越来越糟,昏招更是频出,什么允许豪强地主和州郡长官自行招募军队平乱、州牧制度、想废长立幼等等,深得人心的东汉王朝就这样被一根根纤细的稻草压垮了。

明朝的亡国因素有很多,错综复杂交叉在一起,似乎逼着其他势力灭亡明朝。历经多重苦难登临帝位的明光宗朱常洛,本该大有一番作为,登基后第十天,一病不起,还被人哄骗吃下泻药,一天一夜的时间连泻三四十次。后来朝臣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给他服下“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的红丸仙丹,顷刻暴毙。在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明光宗两次各发出一百万两银子犒劳边防的将士,并罢免矿税、榷税等,任用贤臣等。史书上说朱常洛的死是因为“沉湎酒色,纵欲淫乐”,但是他在没登基前身体很棒,也没有不良习惯。

明熹宗朱由校,大明在他的统治下一步步强大繁荣起来,却因落水生病,连续服用所谓的“仙药”得了肿胀病,卧床病逝。这两位死要说没有别人的阴谋在,恐怕傻子才相信。大明皇帝,至高无上的人物,死的如此蹊跷,竟没有引起满朝轰动和“大清洗”,奇怪,太奇怪了。

明思宗朱由检刚即位的时候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他的担心不是无端放矢,而是大明最高统治者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话说的简单,实则很难做到。恰恰朱由检做不到这件事,他只会相信一个人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充满猜疑和忌惮。

前面两位皇帝的倒台,仿佛是为朱由检的登位做铺垫,为大明集团的破产注射一剂强心剂。作为大明中枢首脑的朱由检在决策方面昏招百出,例如先消除阉党,废除工商税,让东林党上台,发现东林党也不好,再扶持宦官大臣对抗。朱由检的执政毫无章法可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国家朝政和抵御外敌方面没有一点好起色。

崇祯初心是好的,希望明朝越来越好,局势向好的方面转变,但他连最基本的为君之道的御下之术都不会,或者是不熟练,怎么能治理好诺大的帝国,斗得过东林党那些老油条。这里说的单纯是皇帝方面,还有天灾人祸。

明朝军队是有使用火器的,即将进入火器时代的明军,为什么会打不过刚从荒蛮时代走出的后金八旗?让人匪夷所思。好比晚清时候的清军遇上八国联军,再多人来也是送菜,只要列强军队好阵型,弹药充足。

明朝末年的天灾尤为严重,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王恭厂大爆炸等交替出现,不是水灾就是旱灾,之后又来蝗灾等等。农民不造反,哪有饭吃,迟早会饿死在家里。上面的赈灾粮食还没到达赈灾地,就被官吏们上下其手拿走了大部分。

明帝国被整垮了,被隐藏在暗处的一群人整垮了(毒杀皇帝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接二连三的重击,让明朝一步步临近深渊,万劫不复。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上,风雨飘摇的大明天下寄托在南方的士人、豪绅、军阀、起义军和百姓手上。

后话:封建王朝的宿命论,在明朝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真应验了那句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更多文章

  •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到“靖康之耻”,看北宋命运多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称“始皇帝”开始帝位以来,皇位的承袭就一直变幻莫测,充满腥风血雨,加上后世的演义,更是云翳诡谲,北宋概莫能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北宋皇室皇帝们的那些事。一、“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后周皇帝柴荣因病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朝内对这种情形,忧心忡忡。这时内忧外患,辽国和北汉合军

  • 从少年天团到冷血特务,仪仗队成员怎么就成了刺探情报的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明朝特色制度之一,提到这个词我们会联想到神秘、特务、拷问等等不好的印象)说到锦衣卫我们会想到什么?飞鱼服,绣春刀,特务,严刑拷打.....在各种的影视剧和小说里,锦衣卫被刻画成了像克格勃、FBI那样的高级特务。作为君主的狗腿子,锦衣卫往往充当帮凶作恶,所以在文人们的笔下,锦衣卫们都是一些骄

  • 宋代建盏既然朝廷贡品,建窑却为何不是“官窑”?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代建窑建盏值多少钱,建窑建盏烧制工艺是哪个城市的,宋建盏是什么窑口

    因此,我们要从贡茶、贡盏这两点同步考虑。既然贡茶是朝廷监制的茶叶,那么肯定有与之配套的茶盏,不然没法体现其尊贵的皇家地位。那建盏身为朝廷贡品,建窑却为何不是官窑呢?官窑地位如何确立通常茶器在所处时代的地位,都是当时所流行的饮茶文化决定的,哪些茶盏适合这种饮茶文化,自然也就成为了主流。唐代越窑因煎茶法

  • 从唐朝到宋朝,人们的思想是如何从开放变为保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的思想特点是什么,宋朝有哪些思想是先进的,宋代的思想观念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唐宋两朝思想上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唐朝开放是可以肯定的。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它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原则,而最能体现唐朝开放特点的便是唐朝的服饰。唐朝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造型雍容华贵,装饰富丽堂皇,且风格开放而自由。唐朝女子喜欢着男装,穿胡服,

  • 为何说明朝是野蛮蒙元的延续?并从此改变了传统帝制的君臣模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蒙元战争,明朝驱逐蒙元的地方,明朝君臣礼仪

    虽然朱元璋当年打着“驱除鞑虏,恢复宋制”的旗号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但成功后的朱元璋不但没有选择他所承诺的“宋朝模式”,反而在野蛮蒙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史上最严的法家治国和特务统治的恐怖时代。朱元璋不但崇拜元朝的开拓者忽必烈,更在建国最初的十年间沿袭了元朝几乎所有的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血腥

  • 他在位10个月,却是明朝为数不多的仁政之君,死后亦被后世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十大明君,明朝历史上难得的一代明君,明朝最得民心的皇帝

    说起大明王朝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了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朱元璋,或者是一生武功显赫的明成祖朱棣,又或者是嘉靖皇帝万历皇帝等等,很少有人在提起大明王朝的时候能够想到我们今天的主角明仁宗朱高炽。这个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仅仅十个月。但是,这位皇帝却是大明王朝为数不多的仁政知君,他开启了仁宣之治的

  • 云南独立六百多年,明朝都能收回,为何却收不回独立三百年的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先看一下云南的状况。秦朝的时候,在云南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之后一直到唐朝初期,云南都是处于中央政府统治之下。唐玄宗时期,公元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哀牢夷人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这时的云南菜正式出现割据政权。之后又出现其他独立政

  • 从朱允炆进行的削藩第一手,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允炆削藩的过程,建文帝削藩政策,朱允炆削藩有什么条件

    西汉、晋朝和明朝,无一例外地进行了分封藩王的行动,同时殊途同归地进行了削藩行动,当然也是成功,不过经历了不少的曲折。汉朝削藩,爆发过七国之乱,之后汉武帝刘彻即位实行推恩令;嗯,不对,晋朝并没有熬到削藩那一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强制性地消灭了各地藩王;明朝削藩,出现过靖难之役,接盘的燕王朱棣摇身一变大

  • 他为岳飞彻底平反,北伐失败惨遭暗杀,被历史当成了千古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军事帅哥在南宋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声比岳飞差很多的抗金英雄。他是个很有争议的人,但他却为岳飞进一步平反,还取消秦桧爵位,并给了秦桧“谬丑”的谥号。为了收复失地,他积极组织北伐,却在北伐失败后被政敌残忍杀害。他就是宋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抗金英雄,北宋著名宰相韩琦的后代韩侂胄。韩侂胄的一生充满争议,但在

  •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较胖,而清朝皇帝大多偏瘦?真相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皇帝清朝皇帝对比,明代皇帝为什么那么胖,清朝vs明朝

    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距今最近的两个王朝,与这两个王朝相关的,有着大量的史料流传下来,而关于皇帝也是有着很多的画像流传下来,在那一些画像中,明朝的皇帝大多较胖,而清朝的皇帝则是大多较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清朝皇帝吃得不好吗?事实真相让人哭笑不得。决定一个人身材的几大因素,基本上就是他的饮食习惯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