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传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这个年份放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国祚时间里比较算是长的,位列第三。秦朝十四年,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隋朝三十八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残缺不全的两宋合起来三百一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南宋一百五十二年),元朝九十八年,清朝二百六十八年。
明朝历史有点乱,参杂着无数看得清、看不清的阴谋诡计,英雄一世、一朝无小人的朱元璋,他的子孙后代却出了不小另类奇葩,小人横行,阴谋肆虐。朱元璋在世时,有感前朝宦官干政的恶习,特立一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放置于宫殿大门,警示后世子孙。
这皇帝都不敢碰不敢改的东西,却被一个名叫王振的大太监给摘了下来,第二天满朝文武上朝,发现太祖所留的铁牌不见了,面不改色的什么都没有说。明朝的衰亡,可能从这时候就开始了,满朝大臣没有一位能担大任,没有一位能为了大明江山舍生忘死。
明朝的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看起来挺长的,位列前茅,占据很长一段历史,然而它的国祚明明能更长,能突破到三百年,创造一个奇迹,但偏偏不随人愿,出乎意料的早夭了,仿佛被人硬生生的掐断斩去了一部分,促使着它提前灭亡。
正常情况下,也就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清等朝代,把他们的灭亡比作寿终正寝的话,那明朝的灭亡就是突然长逝。其他封建王朝的末年,大都是君主昏庸,地方势力抬头,农民起义,中央权威不足,军队孱弱无法内扫家贼外荡敌酋等问题。拿东汉来举例子,东汉王朝被宦官和外戚弄得不堪重负,焦头烂额,统治基石的士大夫们被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帝国最高统治者汉灵帝、汉桓帝贪图享乐、卖官鬻爵,把这个天下弄得越来越糟,昏招更是频出,什么允许豪强地主和州郡长官自行招募军队平乱、州牧制度、想废长立幼等等,深得人心的东汉王朝就这样被一根根纤细的稻草压垮了。
明朝的亡国因素有很多,错综复杂交叉在一起,似乎逼着其他势力灭亡明朝。历经多重苦难登临帝位的明光宗朱常洛,本该大有一番作为,登基后第十天,一病不起,还被人哄骗吃下泻药,一天一夜的时间连泻三四十次。后来朝臣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给他服下“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的红丸仙丹,顷刻暴毙。在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明光宗两次各发出一百万两银子犒劳边防的将士,并罢免矿税、榷税等,任用贤臣等。史书上说朱常洛的死是因为“沉湎酒色,纵欲淫乐”,但是他在没登基前身体很棒,也没有不良习惯。
明熹宗朱由校,大明在他的统治下一步步强大繁荣起来,却因落水生病,连续服用所谓的“仙药”得了肿胀病,卧床病逝。这两位死要说没有别人的阴谋在,恐怕傻子才相信。大明皇帝,至高无上的人物,死的如此蹊跷,竟没有引起满朝轰动和“大清洗”,奇怪,太奇怪了。
明思宗朱由检刚即位的时候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他的担心不是无端放矢,而是大明最高统治者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话说的简单,实则很难做到。恰恰朱由检做不到这件事,他只会相信一个人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充满猜疑和忌惮。
前面两位皇帝的倒台,仿佛是为朱由检的登位做铺垫,为大明集团的破产注射一剂强心剂。作为大明中枢首脑的朱由检在决策方面昏招百出,例如先消除阉党,废除工商税,让东林党上台,发现东林党也不好,再扶持宦官大臣对抗。朱由检的执政毫无章法可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国家朝政和抵御外敌方面没有一点好起色。
崇祯初心是好的,希望明朝越来越好,局势向好的方面转变,但他连最基本的为君之道的御下之术都不会,或者是不熟练,怎么能治理好诺大的帝国,斗得过东林党那些老油条。这里说的单纯是皇帝方面,还有天灾人祸。
明朝军队是有使用火器的,即将进入火器时代的明军,为什么会打不过刚从荒蛮时代走出的后金八旗?让人匪夷所思。好比晚清时候的清军遇上八国联军,再多人来也是送菜,只要列强军队好阵型,弹药充足。
明朝末年的天灾尤为严重,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王恭厂大爆炸等交替出现,不是水灾就是旱灾,之后又来蝗灾等等。农民不造反,哪有饭吃,迟早会饿死在家里。上面的赈灾粮食还没到达赈灾地,就被官吏们上下其手拿走了大部分。
明帝国被整垮了,被隐藏在暗处的一群人整垮了(毒杀皇帝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接二连三的重击,让明朝一步步临近深渊,万劫不复。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上,风雨飘摇的大明天下寄托在南方的士人、豪绅、军阀、起义军和百姓手上。
后话:封建王朝的宿命论,在明朝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真应验了那句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