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这位隐士连唐文宗都“叫不动”,原因何在?

汉中这位隐士连唐文宗都“叫不动”,原因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79 更新时间:2024/1/27 8:59:13

近期,一组“现代终南山隐士访谈录”在网上火了。

随着系列视频作者的镜头,一位位各具特色和个性的隐士们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放弃家庭和事业,与天地共辉、偕让月同存,隐士们图个啥,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实际上,“隐士”古今中外皆有,指的是隐居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单纯隐居,让别人找不到自己只是遁世,对世界失望,甚至单纯是在哗众取宠,这不叫隐士。《南史 ·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 艺业 。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

历史上,辅助周文王、武王父子,诛暴伐无、将商纣王赶上露台自焚身死,建立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姜子牙,便是最古老、最“出名”的隐士。

躬耕在南阳,刘备也要三顾茅庐,终于使用“锦囊妙计”奠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诸葛亮,同样是隐士里的“高人”。

鉴于隐士自带神秘光环,吸引了求贤若渴者的注意力,一些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但又“正路走不上”者,也动了当“隐士”的念头。

这样的笑话还真不少。

比如,唐朝有个叫卢藏用 (664—713年)的官员,他就是一个假隐士。有两个成语和他有关,分别是“随驾隐士”和“终南捷径”。细细品,是不是充满了讽刺的味道?卢藏用这个名字便耐人寻味,“藏”加上“用”,“藏”起来,就是为了有人“用”他。如果说官至礼部侍郎的卢藏用只是靠冒充隐士暴得大名也是不公允的,他出身名门,是范阳卢氏一族。范阳卢氏是汉朝到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祖上是汉朝儒学大师卢植。出生在“一流门第”,学问自然没有话说, 卢藏用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 。唐中宗长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遗,因参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推翻武则天,迎回唐中宗有功,又进一步跃升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后来唐玄宗上位,嫌此人反复无常、品德败坏,将他流放到了岭南。

传说,卢藏用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书法精于草隶、大小篆、八分,会弹琴、能下棋,有远见,官场人士普遍赞赏他能力多多。

而卢藏用其父卢璥书写的神道碑虽然字迹已斑驳,目前保留的拓片仅有长132cm,宽82cm的一张纸大小,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卢进士依然是有真才实学的,其字笔画浑厚、刚柔相济,依然是研究唐代书法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相比之下,目前一些“隐士”的做法就让人侧目不已了:花大价钱买来山村居室,又请来拍摄团队将自己打水、练功、种菜表演一一拍摄上网,还时不时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纵论天下大事,希望有人“赏识”,给自己一个位置,最不济,也能靠网友打赏赚钱……

但是,这种“隐士”就如夜空中的流星,很快便沦为了网友们的笑柄。

至于真正的隐士有没有呢?其实唐代的汉中就有一位,他就是汉中城固(今城固县)的崔觐。

崔觐是在卢藏用诞生后近百年的人,是晚唐著名隐士,也是一位诗人,旧、新《唐书》尽管无他生卒年月,但《全唐诗》却有《兴元》、《句》、《骆谷》三首,其他假托崔觐的作品也在后代诗集里时常可见。

北宋时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的著名诗、画家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在路过城固时还著有长诗《崔觐诗》赞叹此人“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并爱屋及乌地赞叹城固“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直将崔觐和通西域的张骞、不肯立刘志(即汉桓帝)为帝而身死的太尉李固(字子坚)相提并论。

崔觐为何如此受人敬重呢?

还得从他的特立独行讲起。崔觐出身仕宦家庭,虽有学问却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而喜欢以种庄稼为生。到了老年,崔觐也没有一子半女,就将自己田地、房屋和全部家产分给仆人和丫鬟们,让他(她)们凭此成家立业,过自己的生活。他们老夫妇俩则选择本县南山天明镇大田村隐居下来。平时在大田村,夫妇俩除了种庄稼,就游山玩水吟咏山林,赋诗填词唱和自娱。他们高尚的隐士行为,传到了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余庆那里,节度使很欣赏崔觐的高尚品格,聘请他为节度使参谋,他婉言谢绝不就任。郑节度使又反复邀请,崔觐才去节度使府赴任。唐文宗太和八年,他的事迹又传到左补阙王直方那里,王直方就崔觐的事迹向文宗皇帝呈送奏折,赞赏他的高尚行为。文宗皇帝召见了他。文宗皇帝下诏书征召崔觐为起居郎,到朝廷做官。崔觐以自己身体有病,不能胜任为由没有赴任,终老于南山大田村。

崔觐的诗才从目前保留下来的《兴元》、《句》、《骆谷》三首可见一斑:

例如,《句》诗言道:“断烟横沔水,孤鹜入洋州。晚霭昏斜谷,晴阳灵斗山。江水不流廉节去,清名长解胜贪泉。岂知王子山前月,曾照曹刘夜战来。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全诗将汉中从汉到唐的各个典故串联一炉,却道破了自己看透尘世功名利禄后的逍遥自得。

也正是唐文宗都“叫不动”,但又在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余庆府中为开发汉中、改善民生、保境安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着与其美名和志向匹配的才学,崔觐作为真隐士的典型,为城固县乃至汉中市的传奇历史又增添了一抹文明的亮色。

参考资料:

1、崔觐的诗词全集、诗集(3首全)-国学荟

2、随驾隐士,爱走终南捷径,唐代文人卢藏用(萨培喇谈艺录)

3、崔觐诗-文同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一时震惊天下。玄武门之变后仅仅一个月,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颁布诏书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而,李渊虽然拱手让出军政大权,可他到底还是名义上的大唐之主。老于世故的李渊自然明白,自己坐着的这把龙椅摇摇欲坠

  • 为何唐玄宗喜欢用外国人当高级将领?四个原因埋下安史之乱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为什么唐玄宗会爆发安史之乱,正确评价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权力

    当时安禄山为三地节度使,中国东部、北部大片土地都在他的管辖内。唐代边防军队一共四十八万,而安禄山独自拥有十八万,可以说掌握了将近三分之一边防军力。而在安禄山手下也用的都是胡人番将。纵观中国历史,外患一直不绝,可唐玄宗为何如此放心将国防重任交在外国人手里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唐朝武力太盛。从唐

  • 为何唐朝广泛接纳外国留学生而不怕他们学走先进东西?唐朝赚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度,唐朝对外交流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唐朝对外交流的兴盛原因有哪些

    而大唐时期,我国曾经也是广收留学生。不过那个时候,唐朝不但不赔钱,还每年都能大赚、特赚一批。正是因为唐朝的包容和开放,才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我们至今还在国际上被老外称为“唐人”。唐朝是怎么操作的呢?不妨我们一起梦回大唐,看看那个时候的大唐风采! ·著名的阿倍仲麻侣(汉名晁衡) 如果真的能穿越,你有

  • 朱元璋毕生致力于加强皇权,但为何却坚持要分封诸子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对还是错,朱元璋强化皇权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既然能成就一番帝业,肯定也很善于借鉴历史。历史上分封制是有弊端的,因为它会造成中央集权被削弱,像西汉初年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引发了七国之乱,西晋年间诸王又引发了八国之乱,后来唐朝中后期又引发了藩镇割据。所以,说朱元璋不清楚分封诸王有问题,显然是低估了他。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分封

  • 从明朝的灭亡说起,一群人的阴谋盛宴,两位皇帝死的太过蹊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怎样灭亡的,明朝灭亡视频完整版,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明朝共传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这个年份放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国祚时间里比较算是长的,位列第三。秦朝十四年,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隋朝三十八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残缺不全的两宋合起来三百一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南宋一百五十二年),元朝九十八年,清朝二百六十

  •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到“靖康之耻”,看北宋命运多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称“始皇帝”开始帝位以来,皇位的承袭就一直变幻莫测,充满腥风血雨,加上后世的演义,更是云翳诡谲,北宋概莫能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北宋皇室皇帝们的那些事。一、“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后周皇帝柴荣因病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朝内对这种情形,忧心忡忡。这时内忧外患,辽国和北汉合军

  • 从少年天团到冷血特务,仪仗队成员怎么就成了刺探情报的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明朝特色制度之一,提到这个词我们会联想到神秘、特务、拷问等等不好的印象)说到锦衣卫我们会想到什么?飞鱼服,绣春刀,特务,严刑拷打.....在各种的影视剧和小说里,锦衣卫被刻画成了像克格勃、FBI那样的高级特务。作为君主的狗腿子,锦衣卫往往充当帮凶作恶,所以在文人们的笔下,锦衣卫们都是一些骄

  • 宋代建盏既然朝廷贡品,建窑却为何不是“官窑”?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代建窑建盏值多少钱,建窑建盏烧制工艺是哪个城市的,宋建盏是什么窑口

    因此,我们要从贡茶、贡盏这两点同步考虑。既然贡茶是朝廷监制的茶叶,那么肯定有与之配套的茶盏,不然没法体现其尊贵的皇家地位。那建盏身为朝廷贡品,建窑却为何不是官窑呢?官窑地位如何确立通常茶器在所处时代的地位,都是当时所流行的饮茶文化决定的,哪些茶盏适合这种饮茶文化,自然也就成为了主流。唐代越窑因煎茶法

  • 从唐朝到宋朝,人们的思想是如何从开放变为保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的思想特点是什么,宋朝有哪些思想是先进的,宋代的思想观念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唐宋两朝思想上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唐朝开放是可以肯定的。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它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原则,而最能体现唐朝开放特点的便是唐朝的服饰。唐朝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造型雍容华贵,装饰富丽堂皇,且风格开放而自由。唐朝女子喜欢着男装,穿胡服,

  • 为何说明朝是野蛮蒙元的延续?并从此改变了传统帝制的君臣模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蒙元战争,明朝驱逐蒙元的地方,明朝君臣礼仪

    虽然朱元璋当年打着“驱除鞑虏,恢复宋制”的旗号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但成功后的朱元璋不但没有选择他所承诺的“宋朝模式”,反而在野蛮蒙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史上最严的法家治国和特务统治的恐怖时代。朱元璋不但崇拜元朝的开拓者忽必烈,更在建国最初的十年间沿袭了元朝几乎所有的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