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王朝脆弱的盛世告诉我们,工业革命才是历史轮回消失的开始

大唐王朝脆弱的盛世告诉我们,工业革命才是历史轮回消失的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47 更新时间:2024/2/26 4:06:21

由此可见,其实盛世的标准可谓非常底,低到不过三餐温饱,衣物遮体,一房容身。

而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至于那荒诞的土豆番薯盛世,康乾盛世就更不不值一提!

如果问,在古典中国所有盛世之中,唯一被无数文学家心心念的,最强盛世为何。

(多少盛世风雨间)

杜甫诗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萧何律。

可惜这开元盛世在哪百年之后不过昙花一现,最后杜甫也在后半段,愤恨的书写如下词句!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李白杜甫之情怀如浮云过目)

乱久思治,杜甫将开元盛世之场景和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做了一番对比 ,然后言辞恳切的希望今日是帝王,能如那周宣王一样,中兴周朝恢复江山社稷。

唐朝的盛世,让人心心念,也是中国历史上盛世的最高峰,一个小城就有万户人口,一个小家庭就能日日白米饭,国库私库都丰足,政治清明,贪官也少。

(大唐版图)

为何会如此脆弱,不过是生产方式决定而已,如果说人类数千年文明史,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从不是千年来的任何大事要事,而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成了人类历史的跨越式发展,在工业革命以前,地球上的人类无论东西,不分种族,其实都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水平中进行无数次循环,高峰期就是盛世,低谷期就是乱世。

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之下,时代的变化往往是随手翻转,一个盛世被打落不过数年光景就足够!也许一场大规模天灾,也许一场大规模叛乱,所有的胜景就会烟消云散。

(战乱后盛世如浮云)

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之下,盛世如瓷器,看上去漂亮坚固,其实一碰就碎。

杜甫记忆中所说的盛世就是如此!

在美洲高产作物进入之前,这几乎就是中原王朝人口数目的最高点,也是盛世人口剧增的最高峰,可是安史之乱的飓风所过,这人口就出现了急剧变动。

五年后的唐肃宗干元三年(公元760年)唐朝的人口就从鼎盛时期的5292万,锐减到不足1700万,五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3600万人口消失了!

(不过五年人口损失大半)

战乱而死不会太多,大多数都是战乱引发的瘟疫还有农业产出底下,最后病死饿死的。

而这一切的成因不过是农业生产被破坏而已!

按照《旧唐书》记载!

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而其中最大的打击不是他杀了多少人,而是对农业的破坏,良田成荒地直接结果就是人口十不存一,大规模战争带来的生产力破坏,让无数农田荒芜的同时也间接饿死了无数人。

剩下的无处吃喝,只能逃荒,当无数人为了乞讨成为流民的时候,曾经繁盛的中原故地,变成了了无人烟的无人区,变成了豹狼的家园。

(白骨露于野,流民无所依)

一个万邦来朝的时代,一个兵峰直抵葱岭以西的帝国,一个和阿拉伯帝国争锋的世界霸主,仅仅因为野心家的兵乱就土崩瓦解,这样的事情,不在那个时代的我们如何能理解!

但真相就是如此残酷和难以置信。

3700万人口消亡,不过史书上的一段文字,今日读来不过寥寥几眼。

而造成这一切的,除了安史之乱的暴徒,还有那唐王朝自身和历史的制约!

安史叛军从不是好人,他们无恶不作,男的拉去做苦力,女的拉去奸淫,无用的老弱就地杀死。

贼每破一城,城中人衣服、财贿、妇人皆为所掠。男子,壮者使之负担,羸、病、老、幼皆以刀槊戏杀之-《资治通鉴》思明兵所向,纵其下椎剽,淫夺人妻女,以是士最奋。是时,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新唐书·逆臣传》

无数大唐官兵们其实霍霍起百姓来也不遑多让,就连大唐皇帝唐肃宗李亨,也做出了历史上让人无言的决定。

为了酬谢帮助他平定叛乱的回纥人,他居然用洛阳城作为答谢,让洛阳城的无数子民,成了他恢复江山的赏赐。

(马前悬人头,马后载妇孺)

唐朝用洛阳城为抵押,恢复江山,宋朝用无数女人为抵押,期望敌人退兵(靖康之耻)。

这怎么看都不算伟光正吧。

当万民成为皇权的私产,当国家成为皇权的筹码,无论多无耻,皇权都不会放任自己成为虚无,这就是封建王朝时代的悲剧。

我们歌颂的盛世,在战乱面前一击即碎,我们歌颂的朝代,在权利面前毫无底线。

(祸水何辜)

反而为其找无数借口。

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胡人敌仇成了替罪羊,马嵬坡前香消玉损的杨贵妃成了替罪羊。

但是这一切,真正该怪的是他们吗?

如不是唐玄宗李隆基,中年之后宠信奸佞安于享受,这一切会发生吗?

如不是唐肃宗李亨,昏聩无能,以私信谋私利,屡次错过平叛良机,让战乱持续进而遗留下藩镇百年之祸这一切会发生吗?

(唐玄宗)

留下的仅仅是安史叛军的罪恶,和杨贵妃的红颜祸水!

这一切貌似并不公平!

对人民而言,那是一个做犬而不得的时代,是一个野心和私欲战胜万民的时代,是一个沦为血食的时代。

睢阳保卫战无数人说,这是大唐风骨的象征,可是这象征却是用民众的血肉组成的。

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失德,换来了最后的胜利,留下地狱一样的场景,最后在文人笔墨之中被不段歌颂,成了历史的音符,谁又真的记得他们?

人间日暮一浮沉,一日天堂,一日地狱。

血食坚城换故土,一日生人,一日白骨。

守得云开见往西,白骨无声诉过往,谁云天下兵火平,道尽人间苦沉浮。

轮回转世万民哭,开元康乾若浮云。

盛世不过如此,还是感谢工业革命吧,要不轮回依旧太平犬。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唐朝最“呆”的一位诗人,3年才想出2句诗,流传至今成了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最著名的诗人,唐朝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诗人,唐朝最有名的二十二位诗人

    文学上有种现象叫“咬文嚼字”,作诗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常见。如果我们把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换成“到”、把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换成“盛”,是不是就缺了那种天然的生动感了?所以诗人们在写诗的时候,往往都仔细推敲了很久一句诗中用哪个字最好。说到“推敲”,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主

  • 于万军之中生擒敌将,比李白还硬核,历史上的辛弃疾到底有多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提起古代的硬核文人,许多人都会想到诗仙李白。历史上的李白,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一名剑客。李白的剑术,师从裴旻。要知道这个裴旻可大有来头,他乃大唐第一剑客,人称“剑圣”。所谓“唐代三绝”,有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以及他裴旻的剑舞。《新唐书》有载,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而《李翰林集序》中的

  • 汉中这位隐士连唐文宗都“叫不动”,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最著名的隐士,汉中隐士,唐德宗与汉中的关系

    近期,一组“现代终南山隐士访谈录”在网上火了。随着系列视频作者的镜头,一位位各具特色和个性的隐士们走进了大家的视野。放弃家庭和事业,与天地共辉、偕让月同存,隐士们图个啥,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实际上,“隐士”古今中外皆有,指的是隐居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单纯隐居,让别人找不到自己只是遁世,对世界失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一时震惊天下。玄武门之变后仅仅一个月,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颁布诏书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而,李渊虽然拱手让出军政大权,可他到底还是名义上的大唐之主。老于世故的李渊自然明白,自己坐着的这把龙椅摇摇欲坠

  • 为何唐玄宗喜欢用外国人当高级将领?四个原因埋下安史之乱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为什么唐玄宗会爆发安史之乱,正确评价唐玄宗,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权力

    当时安禄山为三地节度使,中国东部、北部大片土地都在他的管辖内。唐代边防军队一共四十八万,而安禄山独自拥有十八万,可以说掌握了将近三分之一边防军力。而在安禄山手下也用的都是胡人番将。纵观中国历史,外患一直不绝,可唐玄宗为何如此放心将国防重任交在外国人手里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唐朝武力太盛。从唐

  • 为何唐朝广泛接纳外国留学生而不怕他们学走先进东西?唐朝赚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度,唐朝对外交流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唐朝对外交流的兴盛原因有哪些

    而大唐时期,我国曾经也是广收留学生。不过那个时候,唐朝不但不赔钱,还每年都能大赚、特赚一批。正是因为唐朝的包容和开放,才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我们至今还在国际上被老外称为“唐人”。唐朝是怎么操作的呢?不妨我们一起梦回大唐,看看那个时候的大唐风采! ·著名的阿倍仲麻侣(汉名晁衡) 如果真的能穿越,你有

  • 朱元璋毕生致力于加强皇权,但为何却坚持要分封诸子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是对还是错,朱元璋强化皇权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原因

    朱元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既然能成就一番帝业,肯定也很善于借鉴历史。历史上分封制是有弊端的,因为它会造成中央集权被削弱,像西汉初年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引发了七国之乱,西晋年间诸王又引发了八国之乱,后来唐朝中后期又引发了藩镇割据。所以,说朱元璋不清楚分封诸王有问题,显然是低估了他。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分封

  • 从明朝的灭亡说起,一群人的阴谋盛宴,两位皇帝死的太过蹊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怎样灭亡的,明朝灭亡视频完整版,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明朝共传十六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这个年份放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国祚时间里比较算是长的,位列第三。秦朝十四年,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隋朝三十八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残缺不全的两宋合起来三百一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南宋一百五十二年),元朝九十八年,清朝二百六十

  •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到“靖康之耻”,看北宋命运多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称“始皇帝”开始帝位以来,皇位的承袭就一直变幻莫测,充满腥风血雨,加上后世的演义,更是云翳诡谲,北宋概莫能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北宋皇室皇帝们的那些事。一、“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后周皇帝柴荣因病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朝内对这种情形,忧心忡忡。这时内忧外患,辽国和北汉合军

  • 从少年天团到冷血特务,仪仗队成员怎么就成了刺探情报的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明朝特色制度之一,提到这个词我们会联想到神秘、特务、拷问等等不好的印象)说到锦衣卫我们会想到什么?飞鱼服,绣春刀,特务,严刑拷打.....在各种的影视剧和小说里,锦衣卫被刻画成了像克格勃、FBI那样的高级特务。作为君主的狗腿子,锦衣卫往往充当帮凶作恶,所以在文人们的笔下,锦衣卫们都是一些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