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统一六国的第二战场:间谍战花三十万金,仅十年灭六国

秦统一六国的第二战场:间谍战花三十万金,仅十年灭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91 更新时间:2024/2/18 17:13:49

引言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自东周以来,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大一统的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功绩甚大,被称为“千古一帝”,可见评价之高。那他是如何在自己亲政以后,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亡,而没有出现六国再次联盟的阻力呢?

又为何能够放心去逐一攻打其他国家,直至六国被一个一个歼灭,六国还是无动于衷。其实这里面也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秦灭六国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其中也充满着各种变数。只是秦始皇在秦军原有实力基础上,又采用尉缭的计策,大力使用另一方面的力量,成功达到战场征战所没有取到的成果,最终鲸吞六国,威震天下。

[var1]

秦国战争准备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争的性质发生变化。春秋时期还将就周礼义战,彼此都懂得克制,所以规模并不大。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这一过渡阶段,道义已经无用,兼并战争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原有的秩序结构被打破,战争进入终极阶段。

其中50多个诸侯国被兼并为7个大国,其三家分晋成为赵魏韩,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成为最后的割据状态。中原六国前期虽有发展与强势,却在逐步变革中没有进行彻底革新,最终在争霸序列中逐步处于劣势。

反观秦国则有不同,之所以被世人称为虎狼之国,也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秦国的文化与其余六国格格不入。又因为其强悍的武力让六国感到忌惮,对此他是既不屑又害怕。

秦国立国本就是在边患不断的基础上成长的,不仅西边的犬戎威胁其安全,就连北部的匈奴也在威胁他的发展与安全。可以说这是在危难之中时刻应对危机而成长,一步走错,就有亡国之祸。

[var1]

六世奋斗未能尽全功

秦国因为特殊的危机,就不得不时刻准备战斗,其战斗力历经秦国历代君主,血性一直在传承。在关东六国沉迷祖业的安稳中享乐时,秦国不得不时刻面临西北两面的异族,进行浴血奋战而求存。

可以说没有成势之前的秦国不仅面临西北两面的问题,还有东部的六国侵占的问题,三面受敌。使得秦国不得不进行变革,经历魏国伐秦的惨败,秦国痛定思痛,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最终使得秦国国力开始逐步上升,最终赢得争霸的独角戏。

自变法之后,秦国开始收复河东失地,北击匈奴,西伐犬戎,西南吞巴蜀,南下并汉中,东出函谷关,进击三晋之地注意蚕食。取得最大的战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奋六世之余烈,取得无数战果,甚至击败几次六国联军,但还是未能灭掉其中任一大国,只是将其打残,而难以灭其国。更不要说一统天下的夙愿,但六世奋斗却也积累雄厚的资本,为统一奠定基础。

[var1]

秦始皇终于完成夙愿

直到秦始皇嬴政接过接力棒后,才最终以一己之力攻灭六国,一统天下,结束乱世局面。他不仅固守老秦人的基本盘,还重用山东六国的贤臣名士,其中就有蒙氏兄弟,李斯、尉缭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并中断秦国一直以来杂乱无章的攻势,开始有计划性的进行统一战争。定下远交近攻的国策,先易后难的吞并方式,进行重点打击的策略,令其首尾不能兼顾的疲态,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一击一国,进行兼并战争。

这一计划使得秦国的攻击有目的性,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给予敌人重创。最后先吞韩国,再灭赵国,夹击魏国后,集中全力拿下楚国,再偏师伐燕,最后南北吞并齐国,天下终于一统。秦始皇也成为秦国历代君主的夙愿。

[var1]

统一成功的关键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有其他方面的成功,才有最后的成就。灭国之战比拼的是国力,消耗的是战争潜力。是全方面的竞争。从其灭六国的进程中,韩国是最不敢抵抗也是最容易屈服的。

赵国是在进行抵抗,只是不坚决。魏国直到都城被围,才拼死抵抗,最终被水淹城池而败。楚国倒是全力抵抗,奈何国土纵深也挽救不了秦国举国之力的攻伐。

燕国是实力最弱的,难以上牌面。齐国压根就没有抵抗,和平改编。可见这场战争秦国出尽全力,而六国却用力程度不一。这就说到战争的关键,山东六国根本就没有激发自身的国力进行全面对抗,最终被武力征服。是什么让六国如此大意,而秦国能够从容面对,赢得胜利。

[var1]

明战与暗战同步进行

这就是秦国的高明之处,如果正大光明的进行军事战争,则难免还是要进入消耗战,拼国力秦国只能灭亡一两国,但后果就是其他几国的全力反抗与抵制,秦国一时也是难以快速解决问题。所以明面战斗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战争只是为政治目标服务,有目的性的军事打击,比堂堂正正的战场对阵要有效率得多。明暗两方面的战斗配合才是最佳的组合方案。这也是秦军后期之所以能够行险一搏,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

重用尉缭的策略

暗战用间谍的计策,古已有之,但并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尉缭向始皇帝提出这一策略,就是要上升到战略高度,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不止局限于军事战争,还有政治层面的合纵连横方针。核心就是“金钱连横”,以巨额资金培养敌国秦奸,或者重金收买敌国重臣与名士为我所用。

[var1]

离间六国关系与敌国内部的关系,使得六国联盟无法施展,而六国自身内部也由于政见不一,难以形成合力,有效对抗我军的攻伐。这就是尉缭策略的重点。秦始皇一听到这一建议,当即大赞这一计策很好。

虽然耗资巨大,但成效也很大,减少秦军不必要的伤亡。同时尉缭提出的计策解决了当前秦军的隐患与问题,那就是七国之中唯有秦国最强,却还是惧怕六国真正的联合一体,抵抗秦军的灭国之战。无论是兵力对比,还是国力资本,以及国土面积,秦国并不占优势。一旦稍有差错,秦国可能提前被踢出争霸序列。

而耗资30万金就能达成目的,所取得的的收益,远比战争伤亡要好得多。秦国制霸天下的资本就是秦军的武力,一旦损耗过大,即使成功灭掉六国,也难以维持统治,还是有失败的风险。

能用金钱收买敌国对手为我所用,成功之后,金钱还是会回到自己手中,这只不过是暂借而已。所以在兼并战争中,秦始皇不惜血本,利用间谍的反间计,取得多次灭国之战胜利的辉煌成果。

[var1]

“第五纵队”威名

那么这一计策到底威力有多大?其实间谍在七国多有使用,只是并不完善。秦国之前也是用过,并成功三次离间敌国的对手,减除秦国的威胁。真正大规模运用并成熟的就是秦始皇时期,其中著名的“黑冰台”组织就是其中的代表,为秦国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称之为中国最早的“第五纵队”。且看他战绩都有哪些。

灭赵之战

秦国在战国后期最大的对手就是赵国,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骑兵成为七国第一。成为秦国东出灭六国的最大障碍。秦国为灭赵国共进行7次的战争,胜少败多。唯一成功的“长平之战”,并不是军事指挥的成功,而是用间把廉颇调离,最终才赢得胜利,让赵国元气大伤。

但赵国虽然失去争霸天下的资本,自保还是有余。秦始皇时,派王翦攻伐赵国,却还是被赵国名将李牧成功阻击,让秦军进退两难,陷入困境。这时还是间谍成功把赵国权相这个重臣收买,离间李牧与赵王的关系。最终李牧惨死,赵国灭亡。可见暗战的破坏力比战争还有杀伤力,秦军也因此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

[var1]

灭齐之战

齐国是战国后期最有实力的一国,但却没有危机感,秦国兵出齐国边境时,齐国都没有进行反抗,坐等投降。在秦国一一攻伐周边五国时,也见死不救。即使山东六国仅剩自己一国时,也没有作出反制措施。

这也是间谍的功劳,尤其是齐国重臣后胜被收买,以及齐国的御用宾客也被秦国收买,导致齐国高层出现误判,错失良机。又因为地处最东方,难以与秦国有直接接触。齐国内部也被秦国渗透,使得兵力基本没有损耗就成功灭一大国。

离间其余四国之力

反间计不止是在以上两国发挥威力,他是贯穿大秦一统天下的始终。韩国就是被渗透的方方面面,即使想反抗也反抗不了,可以说是和平接收。魏国就是因为间谍的离间,把抗秦的中坚力量都给驱除,导致对抗秦国时,实力发挥失常。燕国更是因为间谍的收买,坐视他国覆灭而自亡。

[var1]

楚国更惨,从一开始就被秦国折腾够呛,从其手里丢失要地,都城一直不断东迁,直到撤无可撤,最终亡国。开始楚国也因为间谍的离间并没有重视秦国,直到都城丢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君臣上下齐心,进行最后一搏。可是那时已经太晚,靠剩余残军只不过是最后的挣扎。

结语

秦始皇的成功,既在于继承秦军已有的武力优势,又制定明确的灭国次序方针,能够集中优势兵力专攻一点,逐次进行灭国。最重要的是采纳尉缭的金钱连横策略,以小失换大得,终是用30万金,历时十年灭掉六国。

[var1]

其中多次破坏麻痹六国的联盟,使得秦军不用腹背受敌。又在军事打击受到阻击时,用重金收买的敌国重臣陷害敌军主将,为秦军军事胜利立下功劳,减少损失。最终秦国始终保持优势兵力,征战剩余的国家,终成大业。

更多文章

  • 罗布泊的那些干尸,能否证明,《山海经》中记载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干尸里的欧洲人是怎么来的呢?会不会与楼兰的灭亡有关联呢?据史料记载,罗布泊所在区域,当年曾存在着一个名叫楼兰的古王国。它具体建国的日期已不可考,但至少在公元前176时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到了公元630年时却又离奇消失了。[var1]据专家判断,楼兰古国之所以灭亡主要源于恶

  • 纵横家张仪,如何以一己之力破坏六国合纵,逆转秦国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仪怎么打破六国合纵的,纵横家张仪的资料,大秦帝国张仪合纵之论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加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的方法,在学成出山之后,便创造了连横这一外交策略,想要联合六国一起。后来得到秦惠王的赏识,被封为相国,负责出使其他国家,用横的方法来破纵。使得其他国家纷纷改善与秦国之间的关系,这也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等到秦惠王去世之后,秦武王继位,或许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 秦孝文王为何只做了三天的秦王,就突然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孝文王简介,秦孝文王和秦昭襄王是什么关系,秦孝文王之死的真相

    [var1]我们先来看一下秦昭襄王嬴稷是如何成为秦王的。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之子,他的生母便是宣太后羋八子,即电视剧《芈月传》中羋月的历史原型。秦惠文王嬴驷在公元前311年去世,他与王后惠文后所生的嫡子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对于秦武王,我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就那位嗜好比气力,因举鼎而折断胫骨,气绝而

  • 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什么白起被秦王赐死,秦应侯赐死白起,大秦帝国白起被赐死

    很多人都觉得那时候的白起是在忏悔,可实际上,白起说这话可能自嘲的意味更多一些。他为秦王四处征战,最后却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他的内心自然是非常悲凉的,他的自杀不是因为秦王要他死他才死,更多的是因为他心寒。[var1]确实,白起贵为一代名将,他一生征战沙场,为大秦开疆拓土,立下无数功劳,即便是屠杀

  • 秦孝公重用商鞅、扭转国运,为何谥号却“平“平无奇,“配“不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孝公任用商鞅在哪年,秦孝公临死前真的想传位给商鞅吗,秦孝公怎么收服商鞅的

    [var1](一)、自孝公起,变法图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秦国相对来说有些劣势。公元前三百六十一年,秦孝公继位。因为前几任的君主,推行政策朝令夕改,所以君王的威信并不高。不论是在朝野之上,还是底层百姓对于诏令,都不敢相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秦国的积贫积弱。1. 徙木立信,商君变法“孝公用商鞅之法,

  • 芈月传:芈姝写信向楚国求救,为啥郑袖拦着不让?其实另有内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芈月传芈姝出嫁之时拜别楚国,芈月传芈姝求救楚国,芈月传芈姝在楚国的发饰

    芈月传中,有一段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当时,芈月带着先王的遗诏,在樗里子等人的拥护下,扶公子稷登基,觊觎权利的芈姝所有的如意算盘全部都白打了,可她并不死心,偷跑出宫,到了雍城和公子华一党达成共识,企图谋权篡位,但他们的力量毕竟还是弱小的,面对自己这样的处境,芈姝曾经向自己的母国楚国写了好多封求救信,可没

  • 秦王忘恩,逼死吕不韦,当秦末1个女人的出现,让我对此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王最后是否杀了吕不韦,秦王为什么杀吕不韦,秦王和吕不韦的关系

    《史记》: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秦始皇因为恐惧吕不韦集团,在东方六国的诱导下造反,亡了大秦的河山,用一封信将吕不韦对秦国以及对自己的帮助,贬低的

  • 罗布泊发现3400年前的古尸,鉴定为混血人,山海经所写是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楼兰古尸的真实照片,新疆古尸真实存在吗,考古挖掘出来的古尸

    原来在2005年,一只前往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队伍无意之中在罗布泊的荒漠之中发现了数百具保存完好的古尸,由于当地的风力因素影响,这些尸体都早已经被风干,保存十分完好。据当地老人回忆,在科考队到来之前,这里的荒漠之中曾经有上千具干尸,但是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只剩下了几百具,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 秦灭六国第一功臣:自己灭三国,儿子灭两国,后代曾与皇帝共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灭六国将领一览表,秦灭六国的功臣排名,秦灭六国功劳最大的是谁

    [var1]不过,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并不是蒙氏家族,而是大秦的另一名将世家——王翦家族。在最近热播的《大秦帝国》系列第四部——《大秦赋》中,随着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攻秦,一代名将王翦也终于登场了,一开始王翦只不过是一介副将,但他一番破合纵的策略,虽被吕不韦否决,但却让雄心勃勃的嬴政记住了他,

  • 脸上刺字膝盖骨被挖的孙膑,复仇庞涓时有多狠?简直不敢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视频,庞涓与孙膑的典故,孙膑庞涓鬼谷子

    [var1]孙膑庞涓的往事纠纷根据《史记》记载,孙膑和庞娟曾一起学习兵法,而在一些野史中,我们得知他二人的老师,是有名的高人鬼谷子。[var1]庞涓比孙膑幸运,他在魏国当了将军,而此时的孙膑却还飘摇不定。但是庞涓知道孙膑富有才华,害怕有一天孙膑出风头,自己的饭碗被孙膑砸了,于是他假情假意的邀请孙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