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的赵军,真是毁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专家:我们错怪他千年

长平之战的赵军,真是毁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专家:我们错怪他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4/2/5 5:30:31

[var1]

长平之战的失策,真的是毁在纸上谈兵的赵括手上吗?也有专家表示,其实我们错怪了他千年,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原因。

首先,“纸上谈兵”不应该成为一个黑点。至少赵括熟读兵书,总比没有任何经验的大老粗要强,而过去的名将,韩信霍去病,同样是年轻时期,没有任何经验,却能够大破敌军,也能说明一个问题。

而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但看战场上的计谋,比拼的,同样是两个国家的实力,先不妨来看下两个国家的综合底蕴。

[var1]

公元前350年,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国力大幅度的加强,秦昭王期间,加强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伊阙之战,横扫韩魏两国,华阳之战,再次攻破了魏国主力。兼并巴蜀的秦国,不再拘泥于西北边陲,而是有了丰富的土地和人口。

再说赵国,三家分晋之后,赵国也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走向强大,公元305年,赵武灵王完成胡服骑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多次击败他国,攻城略地。有着仅次于秦国的强大实力。这自然也成为了秦国想要东进的眼中钉。

[var1]

然而赵国比起秦国,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农业薄弱。秦国的土地,大部分处于平原,丰硕肥沃,物资充足,而且商鞅变法的改革,辐射到了整个产业,奖励耕战,更是加强了生产力的集中,赵国呢?他们地广人稀,耕地比起秦国要少了很多,《史记·货殖列传》也记载,赵国人“地边胡,数被寇,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而且到了赵武灵王期间更是变本加厉。可以说,秦赵两国有点像冷战期间的美苏,赵国虽然实力强大,然而基础工业偏弱,粮草恰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var1]

公元前262年,因为上党地区的争端,秦昭王正式命令60万大军,进攻赵国。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军的人口数量在600万左右,可以说这次是倾国之兵,明显是打算和赵国决一死战,彻底剿灭这个强敌,而赵国当时的人口在350万左右,也组织起45万大军进行迎敌。或者大家会对军队数量感到吃惊,其实他们的大军当中也包括了运粮的民夫,但是不管怎么说,两国的壮劳力都空前动员起来。赵国的参战比例甚至还要高于秦,耕地也就没人种,麦子也没有人收。

[var1]

尽管是秦国发起的进攻,然而最先熬不住的是赵国,根据典籍记载,赵国先是找到齐国借粮,然后魏楚纷纷找了一通,可是,没有人愿意把粮食借给赵国,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秦国的准备工作做得好,长平之战前期,迫于压力赵孝成王派遣使臣去求和,结果秦国热情招待,同时邀请各国在秦国的大使作陪,对于五国而言,他们自然认为秦赵会停兵,在这个时候借粮草给赵国,反而得罪了秦,而秦转过背,又在暗地拒绝了和谈。第二个原因,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秦国野心很大,赵国同样是一个刺头,为何不让他们两强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呢?

[var1]

因此在长平之战,五国始终没有给赵相对应的支援。而廉颇也在这种情况下,带兵出征了,他其实心里也明白,最好速战速决,于是主动出击打了几场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当年4月,秦赵交战,秦国侦察兵斩杀了赵军裨将茄,6月,秦将王龁率军进攻,攻破赵军阵地,击败赵将廉颇,斩杀赵军四名都尉,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7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应战。于是,秦国军队发起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斩杀赵军两名都尉。

[var1]

经过这几场交锋,廉颇彻彻底底明白,再跟秦国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条,随即坚守不出,然而后面的赵王也着急啊!大伙都在前线打仗,粮草就要吃光了!于是愈发催促廉颇出战。另外一边,秦军也不太愿意等,他们没有赵国难受,同样也不轻松,在赵国国内散发留言,就这样,赵王索性死马当活马医,换上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括,看能不能打破目前的绝境。

[var1]

而赵括倒也忠实履行了赵孝成王的话,坚决出击,从而掉入了白起的圈套。最终赵括率领勇士突围不果,从而用生命的代价承担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而秦军也伤亡惨重(损失20万人),多少还是能看出赵括一些实力的,坦率的说,这场战争,赵括要承担主要责任,然而将全部责任丢给他,那也赵括也有点太冤枉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白起放掉了赵国240名童子军,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孝成王担心接收上党会招致秦国的不满,于是就又问道:“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白起是秦国第一名将,连攻韩、魏、楚,打得三国胆颤心惊,赵王一想到白起心里就打哆嗦。赵胜安慰他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 郭开:赵国第一“内奸”,逼走廉颇,害死李牧,将赵国拱手送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特别是郭开作为赵国最后一任相国,赵国为秦所灭,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剧中一样,历史上的郭开作为赵偃的伴读,与赵偃朝夕相伴,形影不离;赵偃对其甚是亲切。在赵偃成为新任赵王之后,郭开也水涨船高成为了赵国的新一任相国。郭开,此人并没有啥真才实学,最大的本事便是溜须拍马,讨好主子,这也是他历经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军30万,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有40万军队吗,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没有胜算吗,长平之战后赵国怎么还没灭

    长平之战的关键人物有白起、范睢、廉颇和赵括。秦国之所以能赢,一方面是秦军有能征善战的战神白起领军,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孝成王赵丹的昏聩,中了秦相范雎的离间计,阵前换帅,启用了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替代了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说到这里,插个曲,知道范睢的人并不多,但如果说起成语“睚眦必报”,知道的人肯定多,

  • 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为何司马迁将吴越争霸放到战国史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越王勾践最后灭了吴国吗,吴越和勾践谁厉害,越王勾践靠谁打败了吴国

    然而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到底是什么,一直有争论,通常史学家会以公元前475年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假如告诉大家,越王勾践灭亡是发生在公元前473年,大家可能会震惊的发现,难道春秋五霸中的吴越争霸是发生在战国时期?[var1]就这个问题,纵横跟大家探讨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期问题,春秋和战国到底应

  • 都知道廉颇是赵国名将,可你知道后来他叛变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国名将廉颇图片,赵国名将廉颇被谁换下来,廉颇对于赵国的贡献

    说起廉颇,我们就能想起“将相和”这个典故,廉颇成了历史上知错能改的代名词,大家似乎都忘了这件事是廉颇犯错在先了。廉颇的能力我们就不用多说了,终赵惠文王一朝,廉颇所受到了十分的尊崇,地位仅次于蔺相如一人而已。赵惠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孝成王赵丹当上了国君,虽然廉颇的地位没有动摇,但是君臣之间已经产生裂痕了

  • 赵韩魏三家当初能够一起对付智氏,后来为何不能一起对付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韩联合能打过秦国吗,赵韩魏和秦国的关系如何,赵韩魏三家是如何崛起的

    在《六国论》中,苏洵详细论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也详细阐明了其余六国失败的原因。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被秦国吞并,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团结在一起,抵御秦国的侵略,而是争先恐后的贿赂秦国。最终使得秦国越来越强,自己的国家却越来越弱。[var1]而所谓的贿赂秦国,其本质就是六国没有很好的同心协力,一起

  • 贾诩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懿贾诩能搭配吗,贾诩和司马懿谁的爆发高,司马懿有没有贾诩厉害

    司马懿和贾诩最大的交集,就是在216年以后,这时候两人都在朝堂为官,而且在立太子的事情上,贾诩的一句话,成就了曹丕,使得曹丕被立为太子。这一利益上,司马懿要感谢贾诩。司马懿是担任过曹丕的黄门侍郎,自然是想拥立曹丕的。但是曹植更受曹操青睐,想立曹植。贾诩的一句话,也算是帮了司马懿一个大忙。公元220年

  • 谨慎的诸葛亮深得刘备父子信赖,仍有两件事让人怀疑其有不臣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聪明如诸葛亮,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会徒增别人猜忌,甚至可以说是授人以话柄,那他为何还要如此做呢?难道他真的有心称帝?诸葛亮深谙君臣之礼,却仍掌控朝堂迟迟不交权,其实这其中大有深意。首先,刘禅继位时年仅十七岁,而在此之前一直是由刘备掌控大局。刘禅虽然已经学过《六韬》《韩非子》等治国之书,也曾习武,但毕

  • 诸葛瑾被孙权骂作蠢驴,其子灵机一动,顿时为父亲找回颜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一共三兄弟,他自己跟随刘备,他哥诸葛瑾跟随孙权,他还有个弟弟诸葛均,后来也在刘备麾下任职,虽说三人都是同一个父亲,但母亲却不同,诸葛亮和诸葛均是同母兄弟,额诸葛瑾的母亲去世得很早,或许他的母亲长相比较普通,所以跟诸葛亮比起来,诸葛瑾长相也非常一般,甚至是比较丑。根据史料的记载,诸葛亮是长得很帅

  • 说张飞才是蜀汉最有权利的人?这到底有何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飞在蜀汉的地位,历史上刘备对张飞的评价,张飞真的有谋略吗

    很多人都觉得蜀汉是诸葛亮说的算,刘备去世之后尤为更甚,那个傻傻的刘禅根本没有一点话语权,其实不是这样,整个蜀汉后期,或者说中期开始,张飞就是最有权力的人。这其中还有不少的隐秘事情。张飞给大家的印象莫过于虎将一员,并且行事作,雷厉风行大大咧咧、勇冠三军,历史上张飞可是一位文武双全,并且文大于武,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