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死后到底安葬在何处?又有什么样的解释?

诸葛亮死后到底安葬在何处?又有什么样的解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4/1/22 23:01:45

神机妙算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为了蜀汉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死于建兴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从诸葛亮对自己死后如何下葬的安排上,可以看出诸葛亮聪明在哪里?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因为积劳成疾,诸葛亮病死在了这里,终年五十四岁。《三国志 诸葛亮传》: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诸葛亮临死之前,不仅安排了蜀汉大军撤退的方案,还安排了自己葬在哪里?怎么下葬?都做了详细交代。

《三国志 诸葛亮传》: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说的很明确,首先,安葬地点,要葬在定军山,因山为坟,墓穴只容下棺材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诸葛亮要求葬在定军山,不运回成都,定军山是北伐前线,他要激励将士们继续北伐,不要忘记北伐。

其次,诸葛亮要求,安葬时,就穿他平时穿的那些衣服,也不用陪葬什么物品。也就是说,诸葛亮要求薄葬,不要厚葬,诸葛亮之所以要求薄葬,不陪葬任何物品,为的是防止后来有人来盗墓,挖他的坟。而选择不陪葬任何物品,就不会引来盗墓贼,坟墓里什么都没有,盗墓贼没有必要来盗墓。这正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那么诸葛亮到底葬于何处呢?

第一种说法,都知道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生前神前算,功劳赫赫。公元234年10月,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可是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终年54岁。据史记载,诸葛亮在临终之时嘱托刘禅,在他死后,一不要发丧,二不要葬礼,三不要车马运棺,只要四位兵卒绳系棺木,抬着棺材步行一直向南,并且强调路途之中绳断之处就是安葬之地,话说四个兵卒抬着棺材进了定军山,一直往前走,走了三天三夜,一个个累的筋疲力尽,实在是走不动了,可是绳子毫无断裂的迹象。于是,这四个人商议之后,决定割断绳子,将棺木就地掩埋,这四个人回去之后,复命刘报告说已将丞相棺木掩埋于绳断之处,刘禅听了之后,感到疑惑,怎么短短几天这绳子就断了呢?于是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个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认,刘禅听后大怒,以欺君之罪,将此四人杀死并且满门抄斩,可是刘禅事后大为后悔,因为没有问清丞相到底安葬在何等方位和地点,而无法为丞相树碑立撰,因此定军山的武侯墓,是有碑而无墓,诸葛亮到底安葬何处却是世间的一个谜。后人为了渲染诸葛亮的才智,认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所料之中,因为诸葛亮早已料到在自己死后蜀国必定被司马氏所灭,而蜀国灭亡之后司马氏一定会来挖他的坟,所以在他死后,上演了这出戏。以保证自己死后的安宁。

定军山武侯墓地点

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当时蜀国连年出兵北伐曹魏,民贫国虚,内讧不断,又因诸葛亮死时的遗命之故,武候墓仅植柏树五十四株,无其他纪念性建筑。经过1500多年后,武候墓出现了“前墓”和“后墓”、“真坟”和“假坟”之争,给后人留下一个又一个难解的迷团? 那么诸葛亮究竟葬在哪里? 民间传说,诸葛亮葬在太白山下的方才关。 据《太白县志》载,“方才关,汉时地其东西两塬设有军营寨栅,中间一沟为行人必经之路。其口为一关卡,便称‘双寨关,’后相传为‘诸葛亮发丧时放棺处’,传而年久又演义为‘放材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放,安放,搁的意思。”其意是诸葛亮的棺木曾放置、安葬在这个地方。

诸葛亮像

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安葬在太白山下的方才关呢?说来民间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 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劳累过度一病不起,自感不久于人世,而蜀汉后主刘禅又是个扶不起的昏君,日后必为曹魏所灭。自己和曹魏打了半辈子仗,死后遗体运回成都,绝对得不到安宁。再者秦岭崎岖、蜀栈道艰险,心中不忍,自己淡泊、宁静一生,灵魂应回归大自然,实现其“生当兴刘扶汉室,死亦借地葬曹魏(借地寄封)”的宿愿。于是他就给后主刘禅上了道“葬汉中定军山”的遗命后,密购薄棺两口,给跟随自己多年的两个心腹老卒面授机宜。让哑巴老卒在自己死后简敛薄棺,连夜放置到回蜀汉之龟川坝至咀头一古庙;同时将日常征战所阅之兵书战策及所用衣物等假作尸体,放入另一棺木随大队运回汉中。让另一能说会道的心腹拿九锭银两、九匹蜀锦,寻十个贪婪凶残之徒(其中一人会做饭),把龟川坝咀头镇古庙中之薄棺依山深埋。然后给长史杨仪,司马费、护军姜维密授二锦囊妙计:一是计退司马懿追兵,二是计斩魏延。随后就人事不醒。 当晚,蜀军表面平静,其实在作秘密退兵准备。哑巴心腹依计而行,能说会道的心腹依言办事。第二天,诸葛亮便安卧在太白山下这静谧绿坝之间,魂归大自然,而埋葬诸葛亮棺木的十个贪婪凶残之徒也都一命呜呼了。 原来,九个依山打墓的贪婪凶残之徒并不知晓薄棺中所葬何人。他们打好墓穴埋葬好棺木,在返回古庙途中,就商量着如何把作饭的人杀死,好一人分得一锭银子、一匹蜀锦。回到古庙,看见做饭的笑容满面,主动迎出庙门,他们不由分说,合伙把做饭的人杀死,打墓者每人分得一锭银子、一匹蜀锦。然后九个人看见桌子上早已摆好的酒肉,就大吃大喝起来。谁知还未吃完,个个口鼻流血,死于古庙,他们哪知作饭的人比他们还贪婪凶狠,想一个人独吞九锭银两、九匹蜀锦,于是在买来的酒肉中作了手脚,下了巨毒。后来,蜀国撤退的队伍路过此地,发现了十个人的尸体和银两、蜀锦。他们把拿有蜀锦、银两的九个人埋在一起,状似一个大罐;另一个未拿蜀锦、银两的人单独草草埋葬,状似一个小罐,然后就地发丧,抬着装有诸葛亮衣冠的棺木回到了汉中,遵遗命葬于定军山。

更多文章

  • 刘肥:汉高祖长子,为何没能成为太子,又为何认亲妹鲁元公主为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的长子刘肥,刘肥和汉武帝关系,汉鲁元

    汉惠帝二年 (前193年),齐王刘肥前去长安朝拜弟弟汉惠帝。但刘肥在长安不但差点丢掉性命,还被迫认了亲妹妹鲁元公主为干妈。为何刘肥要“认妹为母”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刘邦长子刘肥刘肥出身微寒,为泗水亭长刘邦与外妇曹氏之子,因此他一出生就是私生子,过着贫寒的生活。后来曹氏早逝,刘肥只得跟着父亲刘邦

  • 刘备错过的一位谋士,辅佐曹丕即位,在曹魏官至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的曹丕和刘备,正史刘备最重要的谋士,刘备一生的五大谋士

    再比如徐州牧陶谦手下的陈登,也曾辅佐过刘备。不过,对于徐庶、陈登等谋士,最终都投奔了曹操,成为曹魏的臣子。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陈群,同样属于这一情况。当然,唯一不同的是,陈群在曹魏的贡献更大,地位更大,甚至可以说在魏国官至宰相了。一首先,就陈登来说,在曹魏官至伏波将军、广陵太守,也即最高的官职只是一个

  • 诸葛亮比徐庶更厉害,为何关羽和张飞服徐庶,却对诸葛亮不屑一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徐庶跟诸葛亮是什么关系,三国徐庶和诸葛亮谁更厉害,历史上的徐庶和诸葛亮谁厉害

    大家可能觉得,也许是因为诸葛亮刚加入刘备军团,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所以关羽、张飞才对诸葛亮很不顺眼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诸葛亮不是唯一一个加入刘备阵营的谋士,徐庶也是其一。但是关、张二人却没有反感徐庶,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分析一下诸葛亮和徐庶的背景和气质。先说徐庶,他原本是一个江湖剑客,爱打抱不平,

  • 诸葛亮死后,蜀国靠这4人的尽忠,才得以延缓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死后蜀国走向,诸葛亮死后蜀国还能维持多少年,诸葛亮死后蜀国是怎样灭亡的

    蒋琬,作为诸葛亮的接替者,零陵湘乡人。有一次诸葛亮对刘禅说道:如果臣要是牺牲了的话,希望以后就由蒋琬代替我的位置!蒋琬当年跟着刘备进蜀地,一开始就在广都做着一个小小的县令。在一次刘备微服出巡视察的时候,发现蒋琬当时对于自己的工作非常不尽职。每天是一酒度日,每天都是醉醺醺。这就让当时的刘备非常的生气,

  • 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都战死沙场,为何在城破之时,让士兵站在沟里把腿埋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儿子孙子战死,诸葛亮的后代都在哪,诸葛亮有的儿子是不是战死在沙场

    如果直译的话,“埋人脚步而战”可以理解成题目所说的那样“诸葛瞻命令士兵把脚埋起来作战”。不过细想想,这样理解明显是不对的。诸葛瞻即便再没有实战经验,也不会蠢到让士兵像木棍一样插在地上让魏军当活靶子砍杀。所以我认为“埋人脚步而战”这句话中“埋人脚步”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指的是蜀汉士兵在战场上坚守不退,

  • 诸葛亮死后,留下4位人才,成功延续了蜀国30多年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死后蜀国为什么能坚持30年,诸葛亮死后蜀国还有哪些老臣,诸葛亮死后蜀国还存在了多少年

    第一位人才是姜维。姜维能文能武,原本是曹魏的一个小官,但诸葛亮很欣赏他的才干,大力提拔他。姜维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诸葛亮的赏识。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蜀汉的最高军事长官,他是北伐的坚定支持者和执行者。他平定了国内的叛乱,还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军事才能十分出色。他对蜀汉也十分忠心,甚至在亡国

  • 他是唐朝最容易被低估的诗人,与李商隐比拼诗词,千年来不分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商隐评价唐朝的诗,李商隐最厉害的一首诗,李商隐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吗

    李商隐和罗隐,这是两个怎么看都不搭边的诗人,但是他们却很神奇的因为一首诗有了交集,或者是,是因为一个诗名。李商隐是非常著名的风流才子,作品大多都是唯美浪漫,而罗隐的诗文就如同他的人生,参加了10次科举都以失败告终,作品也就显得"尖酸辛辣"。然而,就是这样两个风格完全迥异的诗人,却都写下了一首名为《筹

  • 武则天建立了大周王朝,为何最终还是把江山还给李家?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的大周王朝版图,武则天的大周扩大了疆域吗,武则天为什么会把江山给李家

    虽然李显懦弱,但这时他也知道了一个事实,如果不除掉张氏兄弟,那么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子之位,也会随时失去。于是,李显联合李姓子孙和朝中重臣,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李显对自己的太子之位十分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武则天在选择立太子的时候,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犹豫。李显之所以能重新当

  • 杜甫做客将军府,写下一首诗,后2句如今成夸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杜甫的诗被后人如何称赞,有关杜甫的七言绝句,杜甫都写了哪几首绝句

    这从后来杜甫给李白写的10多首诗中,如《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等…能够感受得到,杜甫对李白的崇拜和对他的影响。杜甫后来能够成为和李白并驾齐驱的大诗人,一方面跟他写诗的量有非常大的关系,杜甫57岁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写了将近1500多首诗歌,当然这并不是杜甫成名的主要原因,清朝的乾隆

  • 堪比杨贵妃的美人赵飞燕,仗着皇上恩宠,居然敢在宫中与男子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赵飞燕天生丽质却出身贫寒,父亲重男轻女听说皇宫招宫女,就把她送进了宫,之后她被分配到阳阿公主府做了舞女,每天学习唱歌跳舞,由于她的天赋异禀,很快她就自创了掌上舞,同时她动人的歌声更是勾人心弦!很快赵飞燕的名气就传开了,不少达官显贵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赵飞燕的风采,不久后皇上穿便装到公主府玩乐,阳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