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为岳飞彻底平反,北伐失败惨遭暗杀,被历史当成了千古奸臣

他为岳飞彻底平反,北伐失败惨遭暗杀,被历史当成了千古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14 更新时间:2024/1/24 23:01:46

文:军事帅哥

在南宋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声比岳飞差很多的抗金英雄。他是个很有争议的人,但他却为岳飞进一步平反,还取消秦桧爵位,并给了秦桧“谬丑”的谥号。为了收复失地,他积极组织北伐,却在北伐失败后被政敌残忍杀害。他就是宋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抗金英雄,北宋著名宰相韩琦的后代韩侂胄。韩侂胄的一生充满争议,但在国家利益上,韩侂胄没有任何退缩!尽管他组织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仍然是一位铁骨铮铮的铁血男子汉!

然而,令很多历史爱好者感到非常疑惑的是,为岳飞平反,取消秦桧爵位,又积极组织北伐的韩侂胄,为何会在死后被写入宋史的《奸臣传》,和南宋真正的大奸臣秦桧并列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韩侂胄所做的一件事情——庆元党禁开始说起。

01

公元1194年6月,南宋第2个皇帝宋孝宗因病去世,已经登基多年的宋光宗拒绝参加太上皇的丧礼。这一不孝之举很快引起了朝野大臣的反感。赵汝愚、韩侂胄等一帮大臣商议,决定采取宫廷政变的方式逼迫宋光宗退位,拥立宋光宗的儿子赵扩登基。这年7月,吴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宣布宋光宗退位做太上皇,赵扩正式登基,这就是南宋历史上的第4个皇帝宋宁宗。

韩侂胄在拥立宋宁宗的政变中立了大功,他希望能掌握朝政大权。但另一位拥立宋宁宗的宰相赵汝愚却认为,韩侂胄是所谓的“外戚”,不能掌握朝政大权。在赵汝愚的怂恿下,韩侂胄官职升了一级,只升任为宜州观察使,这让韩侂胄对赵汝愚心怀仇恨。最后,韩侂胄拉拢朝政的部分大臣,对赵汝愚展开政治攻击。

通过努力,韩侂胄掌握了军政大权,赵汝愚被罢相,支持赵汝愚的一批官员要么获罪,要么被罢免。当时,理学大师朱熹、彭龟年、杨简等人也因为攻击韩侂胄而获罪,先后有数十名官员被韩侂胄治罪。

为了进一步掌握大权,韩侂胄定朱熹的理学为“伪学”,宋宁宗和韩侂胄将59人列为所谓的伪学逆党,这里面有的人被罢去官职,有的人充军,还有的人被迫害致死。韩侂胄的庆元党禁达到了高潮。

从影响上看,庆元党禁对南宋的脆弱的政治风气是一次相当严重的打击。南宋建立后,宋高宗默许秦桧一手遮天排除异己。直至宋孝宗上台,南宋的政治风气才有所好转。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宋光宗时期没有变化。但宋光宗赵惇被政变赶下台后,韩侂胄借拥立宋宁宗和庆元党禁掌握朝政大权,控制监督体制台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南宋刚刚恢复的政治风气又被破坏了。

02

然而,有的学者认为,朱熹提倡的程朱理学在后期成为了统治阶层奴役人民的思想,程朱理学在客观上对中国发展起到了反面作用。因此,韩侂胄打击程朱理学,在当时有利于南宋的北伐。换句话说,韩侂胄的庆元党禁是南宋北伐前的一次思想统一,它在客观上对南宋北伐是有利的。

不管庆元党禁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点成为了韩侂胄一生中最有争议的事情!正是韩侂胄的行为得罪了拥护朱熹的大批儒家知识分子,因此,在元朝建立后,编写《宋史》的儒家知识分子就把韩侂胄列为“奸臣”。但公允而论,韩侂胄的庆元党禁仅仅是南宋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斗争。这样的事情在北宋也长期存在。党争固然有危害性,但它的危害性要比秦桧和赵构冤杀岳飞小得多。换句话说,庆元党禁和岳飞冤案压根不是一个性质的事情。

韩侂胄因庆元党禁固然饱受非议,但他本人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上是毫不含糊的。韩侂胄很想北伐。为了北伐取得成功,韩侂胄还做了一系列准备:

第一,重用主战派官员。韩侂胄提拔了一大批敢于主战的官员,比如陈贾担任兵部侍郎,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担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为岳飞进一步平反,削去秦桧的谥号。宋孝宗登基后,这位充满爱国心的皇帝为岳飞冤案平反昭雪。但我们必须看到,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是一次不彻底的平反,因为杀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的谥号“忠献”没有被取消。到了宋宁宗登基后,宋高宗已经去世多年,这是为岳飞进一步平反的机会。此时的韩侂胄顺应民心,将岳飞封为“鄂王”,给岳飞上谥号为“武穆”。岳飞被称“岳武穆”由此而来。此举大快人心!随后,韩侂胄又干了一件更加大快人心的好事——他上书宋宁宗将秦桧的爵位削掉,又将谥号“忠献”改为“缪丑”。韩侂胄表彰岳飞抨击秦桧,这是他对投降派的沉重打击,对于主战派也是一种鼓舞。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宋军就开始了收复失地的开禧北伐。宋军将领毕再遇等人领导了这次北伐!然而,由于宋军准备不足和韩侂胄用人失当,这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宋军在战场上全线溃败。金朝和宋朝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议和条件。

03

面对金朝苛刻的议和条件,韩侂胄并不买账。因为他知道,他将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个人生命都押在了这次北伐上。朝中的主和派已经对自己展开政治攻击,他只能胜利不能失败。韩侂胄让宋军继续和金军打下去,但是,朝廷的主和派已经形成强大的势力,以礼部侍郎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官员对韩侂胄怀恨在心,他们联合杨皇后决心除掉韩侂胄。他们通过皇子向宋宁宗表示“韩侂胄再战端,危害社稷。”宋宁宗很难拿定主意。看到宋宁宗对除掉韩侂胄的态度犹犹豫豫,史弥远决定先下手为强。1207年11月,韩侂胄被史弥远派出的杀手暗杀在玉津园,韩侂胄被杀害后,史弥远将韩侂胄遇害的消息告诉金国,并将韩侂胄的头颅装进盒子内送给了金国。而韩侂胄的死就是金国和宋朝的议和条件之一。

1208年,宋朝和金朝签订嘉定和议,嘉定和议比隆兴和议更加耻辱。韩侂胄为了国家利益被妥协派残忍杀害,又成为妥协派妥协的筹码,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扼腕叹息。

这就是颇受争议的民族英雄韩侂胄。他和岳飞一样都爱国,他和岳飞一样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浴血奋战!岳飞流芳千古,为岳飞平反并削掉秦桧爵位谥号,组织北伐的韩侂胄却因为颇受争议的庆元党禁而同秦桧并列,这确实是历史的不公!而且,和金朝妥协,给秦桧恢复谥号的史弥远也没有进入《奸臣传》,或许,史弥远没有进入《奸臣传》另有原因,但历史欠韩侂胄一个公正的评价。

参考资料:《宋史》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军事帅哥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较胖,而清朝皇帝大多偏瘦?真相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皇帝清朝皇帝对比,明代皇帝为什么那么胖,清朝vs明朝

    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距今最近的两个王朝,与这两个王朝相关的,有着大量的史料流传下来,而关于皇帝也是有着很多的画像流传下来,在那一些画像中,明朝的皇帝大多较胖,而清朝的皇帝则是大多较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清朝皇帝吃得不好吗?事实真相让人哭笑不得。决定一个人身材的几大因素,基本上就是他的饮食习惯与运动

  • 为什么明朝没有出现外戚专权?明朝的皇后选拔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佳丽三千,多为小家碧玉,严防外戚皇帝的后宫制度自周朝开始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记载,在《礼记.昏义》中记载:“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明朝时,皇帝的后宫除了皇后以下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等等,其中按照地位高低来说,淑女是最末等的,只要被选入皇宫就是淑女。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

  • 他为救朱元璋身中九箭,朱元璋允诺:永不负卿,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身中九箭的人,历史上谁为朱元璋挡了九箭,为救朱元璋大臣身中九箭

    陈德,字至善,与朱元璋是老乡,安徽濠州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元至正十三年,投奔了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至正十四年,随军攻克了全椒、滁州等地,升任万户,由此可见他能力之强。之后,他又跟随朱元璋南渡长江,攻克太平;跟随胡大海攻克婺州;跟随常遇春攻克衢[qú]州;由帐前都先锋升任帐前大元帅。至正

  • 为平息农民起义, 崇祯按田亩加税, 看似公平实则保护了富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时期的田亩税收制度,崇祯为何不向富人收税,崇祯时期的赋税

    崇祯皇帝我们都知道,明末农民起义很多都是因为农民无法生活下去了才迫不得已地起义,而之后崇祯皇帝为了“剿贼”不断加饷,农民负担更加大,更多的人又加入了农民军,于是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其实,原本有大臣向崇祯皇帝建言了一种加饷的办法,可以避免激化这种矛盾,但是崇祯皇帝却没有采纳。李自成崇祯十年,兵部尚书

  • 为什么明朝大臣敢“怼”皇帝,而清朝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就不一样了,大臣可以和皇帝促膝聊天,上朝也不用跪着,看皇帝不爽了,还可以把皇帝“怼”一顿,下了朝再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今天我又怼皇帝老儿了,看着他的脸憋得像拉不出粑粑的样子,我就很开心”。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李善长可以坐在朱元璋对面,俩人像老哥俩一样聊天,聊得不愉快了,李善长还敢骂朱元璋

  • 人们常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小冰河期有多可怕,明朝末期有多冷,明朝为什么没有小冰河时期

    当然了,这很有可能和温室效应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个不可逆的大趋势。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在短短十年间我们就已经感觉身处地方变暖那么多,那么远在几百年前的古代岂不是相当寒冷?这个猜测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是肯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暂且不论,光是中国的古代就比现代不仅是凉爽可言,甚至可以说是严寒。有专家

  • 为了对付一位普通民间女子,司马光等了17年,直到当上宰相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光真实故事,司马光一生的经历,司马光背后的真正故事

    这件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就是,登州当时有一个叫做阿云的女子,她幼时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也去世。阿云的叔叔在阿云在给母亲服丧的时候,强迫阿云嫁给了一个韦姓大龄光棍。这个韦姓光棍长相奇丑,阿云对这个男子并不满意。为了能够从这段被强迫的婚姻中挣脱出来,阿云在韦姓光棍睡觉的时候,用刀砍了他十几刀,这个韦姓光棍

  • 从治国理政角度来看,朱祁镇和朱祁钰对比,谁更适合皇帝的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宣宗朱瞻基死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只有八岁,还好老爹给他留了很多贤臣辅佐,比如原来的三杨内阁悉数留了下来。那是的朱祁钰被哥哥朱祁镇封为郕王,但是并不让他就藩自己的藩地,一直把他留在北京,哥俩儿的关系非常的好。朱祁镇是为传奇皇帝,在明朝两百多年时间里,唯一一个两次登基的皇帝,第一次当皇帝期间,他宠信

  • 为什么有些人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依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君王守国门天子死社稷,明朝君王守社稷,明朝是怎么一步步灭亡的

    名句出处谣言之《皇明祖训》有心的同学在网上搜一搜这句话的出处就会发现,一部分人说这句话出自大明祖训。所谓的大明祖训就是指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首先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朱元璋不像刘伯温一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他的儿子朱棣会篡位,还把国都迁到北京,更加不知道自己的后代崇祯皇帝会

  • 什么是土司制度?元朝为什么要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土司制度一览表,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土司制度哪年结束的

    忽必烈攻灭大理国后,在云南及附近地区设置“五城”和19个万户府。《元史·世祖三》说:至元四年(1338),世祖遣云南王忽哥赤镇大理、鄯阐、茶罕章、赤秃哥儿、金齿等处,设19个万户府,分别在大理、威楚、善阐、阳城堡等处。“五城”和19个万户府由驻大理的云南王所统辖。至元八年(1271),元朝又分大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