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平息农民起义, 崇祯按田亩加税, 看似公平实则保护了富人

为平息农民起义, 崇祯按田亩加税, 看似公平实则保护了富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566 更新时间:2024/1/15 23:19:53

崇祯皇帝

我们都知道,明末农民起义很多都是因为农民无法生活下去了才迫不得已地起义,而之后崇祯皇帝为了“剿贼”不断加饷,农民负担更加大,更多的人又加入了农民军,于是形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其实,原本有大臣崇祯皇帝建言了一种加饷的办法,可以避免激化这种矛盾,但是崇祯皇帝却没有采纳。

自成

崇祯十年,兵部尚书嗣昌提出“四正六隅”的计划,准备对农民军来个彻底的“围剿”,但是在杨嗣昌的这个计划中需要增兵十二万,而要多养这些兵员就必须增加饷银280万两,而这些钱无疑只能从百姓头上出。

杨嗣昌

之前卢象升建议采取“因粮”加派,所谓“因粮”是指根据原本纳粮的多少再进行加派,即缴纳税银达到五两以上的人家需要再次加派,而原本纳粮在五两以下的人家则不需要再行加派。也就是说田地多的人家才需要加税,而原本田地较少的农民不需要加税,而当时能够缴纳五两以上税银的人家很少,所以卢象升的这种加派方法影响的农民比较少,这样的做法无疑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但是,上述的加税办法能够征收到的税银肯定不多,要实现280万两的加派任务比较艰难,杨嗣昌自然不赞同这种办法,他建议“均输”,即按照田亩进行加派,有几亩地就加征几亩地的税银,这种办法无疑来钱快,但是影响面很大,很多原本就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农民很有可能因为这次加派而变得无法生存,生活不下去的农民很有可能就成了农民军的兵源所在。

明末农民战争

虽然知道“均输”加派的恶劣影响,但是急需用钱的崇祯皇帝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毕竟筹钱才是第一要务。于是,崇祯十年闰四月,崇祯皇帝下诏加税:“廷议改因粮为均输,暂累吾民一年,除此心腹大患。”

果然,经此加派之后,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被明朝政府赶到了农民军一边,明朝政府越加饷,农民军就越来越多,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而这一恶果在几年之后得到了显现,从崇祯十三年起,明朝的官军已经无法对抗农民军了,到最后连首都都保不住了。

参考献:《明末农民战争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明朝大臣敢“怼”皇帝,而清朝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就不一样了,大臣可以和皇帝促膝聊天,上朝也不用跪着,看皇帝不爽了,还可以把皇帝“怼”一顿,下了朝再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今天我又怼皇帝老儿了,看着他的脸憋得像拉不出粑粑的样子,我就很开心”。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李善长可以坐在朱元璋对面,俩人像老哥俩一样聊天,聊得不愉快了,李善长还敢骂朱元璋

  • 人们常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小冰河期有多可怕,明朝末期有多冷,明朝为什么没有小冰河时期

    当然了,这很有可能和温室效应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个不可逆的大趋势。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在短短十年间我们就已经感觉身处地方变暖那么多,那么远在几百年前的古代岂不是相当寒冷?这个猜测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是肯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暂且不论,光是中国的古代就比现代不仅是凉爽可言,甚至可以说是严寒。有专家

  • 为了对付一位普通民间女子,司马光等了17年,直到当上宰相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光真实故事,司马光一生的经历,司马光背后的真正故事

    这件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就是,登州当时有一个叫做阿云的女子,她幼时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也去世。阿云的叔叔在阿云在给母亲服丧的时候,强迫阿云嫁给了一个韦姓大龄光棍。这个韦姓光棍长相奇丑,阿云对这个男子并不满意。为了能够从这段被强迫的婚姻中挣脱出来,阿云在韦姓光棍睡觉的时候,用刀砍了他十几刀,这个韦姓光棍

  • 从治国理政角度来看,朱祁镇和朱祁钰对比,谁更适合皇帝的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宣宗朱瞻基死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只有八岁,还好老爹给他留了很多贤臣辅佐,比如原来的三杨内阁悉数留了下来。那是的朱祁钰被哥哥朱祁镇封为郕王,但是并不让他就藩自己的藩地,一直把他留在北京,哥俩儿的关系非常的好。朱祁镇是为传奇皇帝,在明朝两百多年时间里,唯一一个两次登基的皇帝,第一次当皇帝期间,他宠信

  • 为什么有些人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依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君王守国门天子死社稷,明朝君王守社稷,明朝是怎么一步步灭亡的

    名句出处谣言之《皇明祖训》有心的同学在网上搜一搜这句话的出处就会发现,一部分人说这句话出自大明祖训。所谓的大明祖训就是指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首先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朱元璋不像刘伯温一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他的儿子朱棣会篡位,还把国都迁到北京,更加不知道自己的后代崇祯皇帝会

  • 什么是土司制度?元朝为什么要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土司制度一览表,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土司制度哪年结束的

    忽必烈攻灭大理国后,在云南及附近地区设置“五城”和19个万户府。《元史·世祖三》说:至元四年(1338),世祖遣云南王忽哥赤镇大理、鄯阐、茶罕章、赤秃哥儿、金齿等处,设19个万户府,分别在大理、威楚、善阐、阳城堡等处。“五城”和19个万户府由驻大理的云南王所统辖。至元八年(1271),元朝又分大理国

  • 人性经得起考验吗?明代“婆奸媳”案,荒谬无比,人性间毫无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寡妇案真相,明清奇案妻子貌美引来灭门惨案,明朝杀妻案纪实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我国历史上家事是最难断定的。因为一个家的生活方式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家独特存在的证据,或许稍一不慎没有考量清楚一个和睦的家庭就这样被拆散了。而在这许多中关系中,我国自古以来最难得就是解决“婆媳关系”了,这也让人们形成了婆媳本就不和睦的固定印象,但明朝发生的这件奇案就有些匪

  • 于谦之死是一种必然,朱祁镇也无力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于谦和朱祁镇的故事,朱祁镇怎么对待于谦的后代,朱祁镇知道于谦是忠臣吗

    于谦 (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人,他是明朝著名的铮臣,还是一个民族英雄。当时的朱皇帝是朱祁镇,大明第六位皇帝。在杨士奇和杨溥等人辅佐的时候,这个小皇帝说了也不算,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政绩”还算不错,说白了,是那几个老头子干的不错。等轮到这个朱皇帝能拍板决策时,他很

  • 为什么很少有人拍元朝的电视剧?不是不拍,而是不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何不敢拍元朝电视剧,元朝电视剧大全排行榜,元朝灭亡电视剧大全

    既然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社会背景如此强大,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影视剧导演或者编剧并不愿意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元朝的社会背景上呢?是因为现代人对于元朝统治者们所建立的功勋并不是太了解,还是有其他原因?1271年,元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1次以少数民族统一全中国的朝代,所以对于后代人的历史学

  • 为什么宋真宗之后再无帝王“封禅”?连乾隆帝都特别强调只是祭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怎么描述宋真宗封禅大典,宋真宗凭什么泰山封禅,宋真宗最后一次封禅

    洗刷耻辱,真宗封禅其实封禅是一种神圣的祭祀活动,这项活动的起源非常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不过史料明确有关封禅最早的记载是秦始皇,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举行了次封禅大典,至此以后,这项祭祀活动就被视作了古代帝王最高的荣誉奖,也因此封禅被历代帝王所喜,秦始皇之后,封禅的帝王有汉武帝等等,最后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