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到“靖康之耻”,看北宋命运多舛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到“靖康之耻”,看北宋命运多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90 更新时间:2024/3/7 16:44:39

秦始皇称“始皇帝”开始帝位以来,皇位的承袭就一直变幻莫测,充满腥风血雨,加上后世的演义,更是云翳诡谲,北宋概莫能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北宋皇室皇帝们的那些事。

一、“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

后周皇帝柴荣因病去世,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朝内对这种情形,忧心忡忡。这时内忧外患,辽国和北汉合军来侵犯后周,形势危急。

符太后和众大臣商量御敌的良策,决定让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领兵抵御。可是赵匡胤说自己的将少兵寡,根本无法打败敌人。

宰相范质提议让赵匡胤带领所有的兵马出征,符太后同意了。毕竟大敌在前,御敌是最主要的。或许他们都没有考虑到赵匡胤会造反吧!

不知为何,赵匡胤刚领兵出发不久,就传出了“点检为天子”的流言。

第三天,将士们觉得自己此去生死未卜,给一个年幼的幼主卖命,还不如按照京城流出的流言,拥立点检为天子。当晚,赵匡胤也听到了议论,但是在国家前途未卜之前,他觉得这都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就睡了。第二天天刚亮,赵光义带着几个将士闯进了赵匡胤的房间,把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高呼万岁。

赵匡胤开始惊讶不已,说自己不敢妄自尊大,善行不义,赵普说这是人心所向。接下来,赵匡胤思索了一会,然后与将士们约法三章,善待周室皇族和大臣、爱护百姓和服从命令。

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的故事。

二、“烛影斧声”——宋太宗赵光义

公元976年10月,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在“烛影斧声”中登上皇位,是为宋太宗。

对于这件事情,一直扑朔迷离。大体有几种说法,一是太祖赵匡胤病危,召四子赵德芳进宫,结果没有传达到位,而告诉了其弟赵光义。于是赵光义进宫后,有人看见在烛光下赵光义离席,并听见吵闹声,有斧子落地的声音。

还有一说是杜太后在世时,就曾立下"金匮之盟",兄死弟及,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不存在谋逆一事。

但是事实是,赵匡胤死去,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三、“吕端大事不糊涂”——宋真宗赵恒

公元997年,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后,病危。此敏感时期,宰相吕端每天都陪着太宗第三子,即太子,后来的宋真宗到太宗的床前探望。

宦官王继恩串通皇后,暗中勾结了副宰相李昌龄等人,图谋拥立楚王赵元佐,也就是太宗的长子继位。

这事,吕端早有所耳闻了。太宗死后,皇后召吕端进宫。吕端设计把宦官王继恩召到了自己家中,并锁在书房中,严加看管。

吕端进宫后,坚决不同意皇后的要求,说太宗在位时,就立了太子,现在改立楚王,实在是没有道理。而此时宦官王继恩不在,皇后一时也没了主意。

吕端立即率领大臣共同保太子继位。真宗登基后当天,垂帘坐在大殿下,吕端要求把帘子卷起来,看清楚是真宗坐在那里,才安心叩拜。

吕端一生经历了三代帝王,他在大局、大节问题上毫不糊涂,但在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却能"糊涂"了事。

四、“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赵祯

“狸猫换太子”是《三侠五义》中的精彩故事情节:北宋宋真宗时期,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刘妃嫉妒李妃,就把早她生产的李妃生下的儿子让宫女换做是一剥了皮的狸猫。宫女不忍心弄死太子,辗转交给了八贤王处抚养。

真宗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将李妃打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则被册立为皇后。六年后,刘皇后所生的儿子病死了,无子的真宗把其皇兄八贤王之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也就是用狸猫换下来的李妃的儿子。

(赵祯)

后来,仁宗继位,知道真相后,把在外流落的母亲陈妃接进了宫中,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自抚养,后来在年幼时,仁宗即继承了皇位。

在李氏病危时,刘太后将刘氏晋级为宸妃,其死后,还按照皇后的规格把李宸妃埋葬。

五、“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大举来犯宋朝,攻破京城后,俘虏了及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其皇族、妃嫔、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并把皇室财物抢掠一空。

靖康之耻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

从“黄袍加身”、“烛影斧声”、“吕端大事不糊涂”、“狸猫换太子”、“靖康之耻”,宋朝一百年间,9位皇帝,皇帝继位时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注定了这个命运多舛的王朝是一个动荡不稳定的时期,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少年天团到冷血特务,仪仗队成员怎么就成了刺探情报的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明朝特色制度之一,提到这个词我们会联想到神秘、特务、拷问等等不好的印象)说到锦衣卫我们会想到什么?飞鱼服,绣春刀,特务,严刑拷打.....在各种的影视剧和小说里,锦衣卫被刻画成了像克格勃、FBI那样的高级特务。作为君主的狗腿子,锦衣卫往往充当帮凶作恶,所以在文人们的笔下,锦衣卫们都是一些骄

  • 宋代建盏既然朝廷贡品,建窑却为何不是“官窑”?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代建窑建盏值多少钱,建窑建盏烧制工艺是哪个城市的,宋建盏是什么窑口

    因此,我们要从贡茶、贡盏这两点同步考虑。既然贡茶是朝廷监制的茶叶,那么肯定有与之配套的茶盏,不然没法体现其尊贵的皇家地位。那建盏身为朝廷贡品,建窑却为何不是官窑呢?官窑地位如何确立通常茶器在所处时代的地位,都是当时所流行的饮茶文化决定的,哪些茶盏适合这种饮茶文化,自然也就成为了主流。唐代越窑因煎茶法

  • 从唐朝到宋朝,人们的思想是如何从开放变为保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的思想特点是什么,宋朝有哪些思想是先进的,宋代的思想观念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唐宋两朝思想上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唐朝开放是可以肯定的。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它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原则,而最能体现唐朝开放特点的便是唐朝的服饰。唐朝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造型雍容华贵,装饰富丽堂皇,且风格开放而自由。唐朝女子喜欢着男装,穿胡服,

  • 为何说明朝是野蛮蒙元的延续?并从此改变了传统帝制的君臣模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蒙元战争,明朝驱逐蒙元的地方,明朝君臣礼仪

    虽然朱元璋当年打着“驱除鞑虏,恢复宋制”的旗号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但成功后的朱元璋不但没有选择他所承诺的“宋朝模式”,反而在野蛮蒙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史上最严的法家治国和特务统治的恐怖时代。朱元璋不但崇拜元朝的开拓者忽必烈,更在建国最初的十年间沿袭了元朝几乎所有的制度。·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血腥

  • 他在位10个月,却是明朝为数不多的仁政之君,死后亦被后世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十大明君,明朝历史上难得的一代明君,明朝最得民心的皇帝

    说起大明王朝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了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朱元璋,或者是一生武功显赫的明成祖朱棣,又或者是嘉靖皇帝万历皇帝等等,很少有人在提起大明王朝的时候能够想到我们今天的主角明仁宗朱高炽。这个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仅仅十个月。但是,这位皇帝却是大明王朝为数不多的仁政知君,他开启了仁宣之治的

  • 云南独立六百多年,明朝都能收回,为何却收不回独立三百年的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先看一下云南的状况。秦朝的时候,在云南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之后一直到唐朝初期,云南都是处于中央政府统治之下。唐玄宗时期,公元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哀牢夷人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这时的云南菜正式出现割据政权。之后又出现其他独立政

  • 从朱允炆进行的削藩第一手,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允炆削藩的过程,建文帝削藩政策,朱允炆削藩有什么条件

    西汉、晋朝和明朝,无一例外地进行了分封藩王的行动,同时殊途同归地进行了削藩行动,当然也是成功,不过经历了不少的曲折。汉朝削藩,爆发过七国之乱,之后汉武帝刘彻即位实行推恩令;嗯,不对,晋朝并没有熬到削藩那一刻,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强制性地消灭了各地藩王;明朝削藩,出现过靖难之役,接盘的燕王朱棣摇身一变大

  • 他为岳飞彻底平反,北伐失败惨遭暗杀,被历史当成了千古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军事帅哥在南宋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声比岳飞差很多的抗金英雄。他是个很有争议的人,但他却为岳飞进一步平反,还取消秦桧爵位,并给了秦桧“谬丑”的谥号。为了收复失地,他积极组织北伐,却在北伐失败后被政敌残忍杀害。他就是宋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抗金英雄,北宋著名宰相韩琦的后代韩侂胄。韩侂胄的一生充满争议,但在

  •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较胖,而清朝皇帝大多偏瘦?真相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皇帝清朝皇帝对比,明代皇帝为什么那么胖,清朝vs明朝

    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距今最近的两个王朝,与这两个王朝相关的,有着大量的史料流传下来,而关于皇帝也是有着很多的画像流传下来,在那一些画像中,明朝的皇帝大多较胖,而清朝的皇帝则是大多较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清朝皇帝吃得不好吗?事实真相让人哭笑不得。决定一个人身材的几大因素,基本上就是他的饮食习惯与运动

  • 为什么明朝没有出现外戚专权?明朝的皇后选拔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佳丽三千,多为小家碧玉,严防外戚皇帝的后宫制度自周朝开始已经出现了明确的记载,在《礼记.昏义》中记载:“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明朝时,皇帝的后宫除了皇后以下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等等,其中按照地位高低来说,淑女是最末等的,只要被选入皇宫就是淑女。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