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曾经说过的几句话,一句被后世黑道奉为准则,一句被收入教材

刘备曾经说过的几句话,一句被后世黑道奉为准则,一句被收入教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4/2/6 12:27:11

话说,关于三国的故事桥段可谓令后人所津津乐道,同时,随着新旧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使得小说演义中经典的故事被形象地刻画,让那些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更深入人心。

三国影视剧让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物变得非常熟悉,甚至,有的时候人们还误将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与事件当成真正的历史来看。例如,我们最喜欢诸葛亮以及奸雄曹操等,他们都各具特色。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比较“尊刘贬曹”,对于刘备塑造成了一种“仁义之君”的形象,不过,有的时候刘备也是非常的腹黑。

说到这里关于刘备这个人,小编不得不说几句,他曾经还说过不少的经典名句,其中,很多都流传于后世,有几句还被后世的黑道视为座右铭,甚至还有几句改变了无数人的思想。

刘备出身于落魄贵族,早年与老母以织席贩履为生,后来黄巾作乱各地诸侯争霸天下,他应势投靠多个诸侯想要成就霸业。

到了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手共抗曹操,趁势拿下了荆州,之后又西进取得益州。

到了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为蜀汉,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评曾这样评价过刘备,机权、干略等不及曹操,但以其宽宏仁义,知人待士,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终成帝业。

刘备最令后人所感动的则是对关、张二兄弟的不离不弃,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成功塑造桃园三结义的桥段深入人心。

在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之时,刘备曾说过一席话:我等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此桥段虽为小说演义所杜撰,但引领者后面的故事,使其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甚至,一度令后人认为桃园三结义是正史。

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早年刘备与关、张二人每天睡在一张床上,就像亲兄弟一般,即使在外面有很多人,关张都很恭顺地站在刘备的身边,多年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刘备各种周旋,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

从正史中就能够说明,刘、关、张三兄弟的关系异常亲密,比亲兄弟还要亲。但是,在史料中却无三人的“结义”之说,客观来看,刘、关、张三人当年是否在桃园结义,是否掏心窝子的盟誓过,这些都已不重要。

至于后世,经过后人的口口相传以及小说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桃园结义”更是成为了后人效仿的经典与楷模,同时也当局也大肆宣扬,令“义”深入到社会各界。

再到后来,刘备的这句:“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逐渐演变成了“黑道”的行事准则与座右铭。

还有一句刘备的经典话,是在刘备蜀汉称帝后,为了给二弟关羽报杀身之仇东征孙吴时惨败于夷陵在白帝城托孤是对刘禅所说的话,在遗诏中,刘备对后主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此话的目的就是劝诫刘禅的为人处世之道与进德修业,希望他有所作为。不要因为一个“好事”太小而故意不去为之,更不能因为某个“坏事”太小而故意去做。

小善积多,就能够成为有利于天下的大善,同样,小恶积累的太多,则早晚会生出大祸,甚至足以乱天下。

刘备托孤的这句话,着实值得后世之人铭记于心,因为经典且很有教育意义,一度被收入到了中学的教材中,从而改变了无数人的认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本文参考资料:《品三国》,《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演义》,《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三国演义,刘备传,刘备名言等》

更多文章

  • 他是三国一流武将,与许褚争锋,战平关羽,却被孟达一招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和许褚谁厉害,许褚与关羽对决,三国许褚打得过关羽吗

    在《三国演义》中,徐晃有多次群战,比如演义第二十四回,联手乐进围攻张飞;演义第二十五回,联合许褚围攻关羽;演义的第二十六回,携手张辽大战文丑等。另外也有多次以寡敌众,比如第七十二回,赵云和黄忠围攻徐晃等。不过这个问题既然问的是谁能二十回合单挑胜徐晃,那我们就先看看徐晃的单挑能力。在小说中徐晃一共有九

  • 曹操求贤若渴,麾下谋士近百位,为什么没有人向他推荐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谋士评价诸葛亮,曹操求贤若渴为什么看不上诸葛亮,曹操的谋士为何斗不过诸葛亮

    话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一流人才奔曹操,二流人才投孙权,混不下去找刘备”,所以说在人才方面,曹魏势力的人才是最多的。武将咱先不说,来说说谋士吧,魏蜀吴三个势力,曹操的“智囊团”应该是最庞大的,根据文献记载,其智囊团人数百余位,可以说曹操势力聚集了三国时期最强的谋士。例如,郭嘉、贾诩、荀彧、

  • 关羽杀个于禁,斩个庞德而已,为何就说威震中原?曹操吓得迁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关羽为什么擒于禁斩庞德,关羽杀于禁还是庞德

    但是杀掉于禁和庞德带来的效果却非常震撼,这说明关羽极有可能打下襄樊,进而染指中原,所以当时曹操直接想到迁都,以避免关羽的锋芒。可见这些都是事实,并非是关羽粉的吹嘘之言。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三国志》当时关羽的前锋部队已经攻至颍川郡的郏县附近,严重威胁到了许都安危。汉末三国

  • 帝国专制主义?秦朝的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经历何种发展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和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最突出的特点,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有哪些

    首先帝国(Empire)属于外来词,中国只有王朝,从未使用过帝国。尽管从狭义上来说,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都符合“帝国”的标准,但后续就有点乱,因为派生了一个词汇“帝国主义”。列宁老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可见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紧密相连的,由于明清两朝对商业不太重视,所以中国从

  • 曹操明明有病,他却杀了神医华佗,原来真相竟然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佗如果给曹操治病曹操能死吗,正史上曹操到底杀没杀华佗,曹操是被谁杀的

    我们都知道伴随了曹操一生的病,就是痛风病。他这个病会反复的复发,一旦病痛复发,就会痛得死去活来。不过还好,他的身边有一个神医,这个神医就是鼎鼎大名的华佗。因为华佗的存在,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病痛对曹操的折磨。但是,曹操对于这一现状并不满意。他觉得以神医华佗的医术,彻底的把他给治愈好应该不成问题的。

  • 荀彧到底是怎么想的?既然是曹操的幕僚,为何又要反对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荀彧是怎么跟上曹操的,曹操荀彧对话完整版,曹操与荀彧的关系如何

    你说这个荀彧究竟是怎么想的?笔者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荀彧的想法。从史料记载来看,荀彧是汉室的忠臣,但他并非愚忠之人,他扶保汉献帝政治目的是恢复汉朝开国之初的政治形态,即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荀彧一生的奋斗,既是为汉室,也是在为士族争取利益。董卓乱政时,荀彧当时没有以身殉职,没有管汉献帝的死活,而

  • 袁绍为何不顾朝中袁氏的安危,也要反抗董卓?体现他何种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何进掌权时,袁绍希望谋求在朝廷中的更大权力,但以失败告终十常侍之乱中,袁绍极力怂恿何进诛杀宦官,以图大事,这时候的袁绍野心很大。他看清皇帝的怯弱无能,也看清了宦官们狐假虎威的专权,同时也认识到何进才是真正掌握力量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时候的何进手中握有兵权。所以袁绍在反复掂量三方的权力以后,决

  • 张飞醉酒丢徐州,刘备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被后世男人们奉为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二次失徐州张飞去哪了,新三国张飞丢了徐州刘备哭了,张飞醉酒失徐州告诉了我们什么

    话说,对三国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应该对刘备这个角色已经很熟悉了,至于这个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很有争议,褒贬不一,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原著作者“尊刘贬曹”,更是将刘备的“仁义”刻画的淋漓尽致。刘备出身“贵族”,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家族落魄,不得不以织席贩履为生计。大家都知道,刘备的前半生可谓颠沛流

  • 刘备称帝之后成了一国皇帝,为什么不给关羽张飞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称帝在关羽死前还是死后,刘备是靠什么当上蜀国皇帝的,历史上刘备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刘备称帝的时间为章武元年(221年),而关羽则在前一年就已经在荆州被杀,那个时候刘备根本就还没有称帝。也同样是在这一年,曹丕取代汉献帝正式建立魏国,刘备见汉献帝已经被取代,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次年就跟着在成都称帝了。有的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刘备不把汉献帝接到成都来呢?其实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首先汉

  • 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何马谡失了街亭而项羽韩信却打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说说马谡为什么会失掉街亭,三国马谡兵败街亭,马谡是如何自毁前程的

    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一下韩信和项羽的策略背景,就能看出马谡的失败之处了。破釜沉舟的项羽项羽为什么要选择破釜沉舟呢?因为当时情况已经非常的紧急和危险,巨鹿被40万秦军围的是水泄不通,而且秦军粮食充足,而巨鹿城内粮食储备很少,被困死是迟早的事情。章邯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