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没有夺取皇位?满清初期的团结你想象不到

鳌拜手握40万大军,为何没有夺取皇位?满清初期的团结你想象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10 更新时间:2024/1/18 16:54:40

可见团结显得多么重要。当南明为了谁当皇帝,内部厮杀的时候。人家多尔衮和豪格宣布同时放弃皇位,将小顺治立为皇帝,这就是识大局的体现。活该多尔衮能够带清兵入关,毕竟他们是团结的一帮人。

反观南明这边,左良玉和四镇军阀互怼,朱聿键和朱以海不对付,郑成功和李定国不愿合作,绍武帝和永历帝大打出手。一帮乌合之众,根本就跟团结的满清八旗无法抗衡。

鳌拜也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人,所以他知道满清内部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够越来越强大。如果为了个人的私利,在康熙初年鳌拜自立的话,那不光吴三桂、耿精忠、郑经包括准噶尔那边的人全部都会起来闹事,就连满清内部也会容不下他,到时候得不偿失。

鳌拜只是专权,并没有篡位的意思。

从任何史料上,我们都看不到鳌拜有篡位的心思。他肯定是《资治通鉴》看多了,知道专权应该怎么做。

当年汉武帝挂之前,曾经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霍光、金、上官桑弘羊。这四个人里就霍光最有本事。

所以霍光便想着专权,可是其他三个人岂不就是障碍?金日磾早就去世了,所以不影响霍光专权,至于上官桀和桑弘羊,都被霍光给收拾了。从此以后霍光成了西汉说一不二的人,就连汉宣帝对他都是唯唯诺诺。

索尼故不苏克萨哈,顾见拜势日张,与苏克萨哈不相容,内怵;又念年已老,多病,康熙六年三月,遂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鼇拜共为奏请上亲政。上未即允,而诏褒索尼忠,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并世袭,索尼辞,不许。六月,卒,谥文忠,赐祭葬有加礼。---《清史稿》

鳌拜看了这一段以后,觉得霍光跟自己的遭遇实在是太像了。顺治也搞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鳌拜、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

其中索尼和金日磾一样,都是年事已高,所以对鳌拜构不成威胁。剩下的苏克萨哈和鳌拜是亲家关系,这简直跟西汉历史一模一样,因为上官桀和霍光也是亲家关系。

结果霍光把上官桀给突突了,而鳌拜如法炮制地把苏克萨哈给突突了。遏必隆是个怂货,所以完全挡不住鳌拜专权之路。

因此索尼和苏克萨哈一死,鳌拜就成了清朝的霍光。恰好小皇帝康熙和汉昭帝刘弗陵一般年纪,他认为十分好控制,结果让他失望了,这小孩儿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儿。

由此可见,鳌拜压根就没有篡位的心思,至少在专权之前,并没有想过篡位。他就算有军权和政权,可是得不到满清贵族们的一致同意,这件事他就办不成。

鳌拜还是有些顾及天下局势未定。

鳌拜是什么人?满清王朝的开国功臣,他是皇太极的铁杆粉丝,当年为了让皇太极的儿子顺利登基,鳌拜甚至敢跟多尔衮对着干,差点打起来。

最终还是多尔衮选择了妥协,这个皇位多尔衮干不成,他也让豪格干不成,所以就找了顺治来做皇帝,大家都别争了。

此后他们便齐心协力地为满清开疆拓土,鳌拜的战功非常多,而且因为阻挠过多尔衮登基,深得顺治皇帝的赏识。

鼇拜以苏克萨哈与相抗,憾滋甚。日益骄恣,苏克萨哈居常怏怏。康熙六年,上亲政,加恩辅臣。越日,苏克萨哈奏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馀生。有旨诘问,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与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皆;馀子六人、孙一人、兄弟子二人皆处斩,籍没;族人前锋统领白尔赫图、侍卫额尔德皆斩:狱上,上不允。---《清史稿》

反观苏克萨哈其实是小人一个,这哥们原来是跟着多尔衮混的,结果多尔衮一死,他看风向不对,立刻带头举报多尔衮的是是非非,这种人的确该杀。

不得不说鳌拜是满清的英雄,被称之为巴图鲁。他亲自参与过平定天下的事情,因此他知道,就算是到了康熙初年,天下依旧没有牢牢掌握在满清手里。

南方的三藩王,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西北还有准噶尔汗国,那里早晚也得出事。弯弯的郑经也是个投机倒把的家伙,时刻等着机会。

此外民间还有大量反清的组织在秘密活动着,这个时候如果鳌拜篡位,那么势必会导致满清内部分崩离析。这样一来,汉人就又有机会翻身了。

鳌拜就算是为了满清的江山基业,他也不可能选择在这个时候篡位。至少等到这些事情都平息了,他才可能考虑篡位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他有生之年是不可能那么快就平息的。

鳌拜是真的不愿意做皇帝。

那个时候多尔衮刚刚入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圈地。也就是说把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圈给自己做食邑,能圈多少,全看你的本事。

多尔衮自己带头这么干了,说明什么?说明多尔衮已经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了,哪有皇帝要圈地的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鳌拜也是一样,这家伙圈地是出了名的厉害,本来说好圈那些荒田,结果他带头圈人家良田,明摆着就是抢。

老百姓在自己的地盘上种地,日子虽然艰苦,但好歹有一分产业,可是鳌拜一来,他们不仅失去了产业,自己也沦为了给鳌拜种地的奴隶。

这种事情在清朝初期屡见不鲜,翻翻史料会发现触目惊心的一幕。不过从侧面也可以看得出,鳌拜没有篡位的心思,他要真的想做皇帝,那就该学谁大家知道吗?当然是王莽

王莽这货在篡位之前,那叫一个孝顺恭敬谦和啊,简直就是当时的道德楷模。以至于他篡位以后很长时间,听说他篡位的人打死都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显然鳌拜没有王莽这种小心思,他是武将出身,而且大大咧咧,勇冠三军。这种人你说他会篡位,那篡位的标准也太低了吧?

总结:鳌拜想学霍光,可康熙不是汉昭帝。

康熙这小孩儿太厉害了,8岁登基以后,就开始跟着鳌拜等人学习阴谋诡计。长到16岁的时候,就把权倾朝野的鳌拜给突突了。

这政治水平,真的是千古罕见。你见过哪个未成年的小皇帝,能把权臣给扳倒的?基本上是没有的,因此鳌拜是真的看走了眼,他觉得自己可以成为霍光。没想到的是,汉昭帝远远比不上康熙。

参考资料:《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多尔衮和载沣身为摄政王,手握实权,为何自己不取而代之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多尔衮不死可能做皇帝吗,多尔衮和载沣谁厉害,清朝摄政王载沣

    多尔衮是清朝入关时期的摄政王,可以说大一统的清朝就是这位老兄奠定的基础。载沣则是清朝灭亡前的摄政王,由于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所以清朝就这么没了。一个开启了帝国的宏图大业,一个结束了帝国的宏图大业。虽说都是摄政王,可是这两位的差距还真不是一星半点的。有人问,既然他们可以直接取代皇帝执政,为啥不自己做

  • 清朝时期,男子的辫子多久洗一次?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辫子什么时候剪掉,清朝男人辫子视频大全,清朝人多久才洗一次辫子呢

    当年满清入关,为了在精神上征服汉人,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规定。一开始大家都不当回事,后来有些人被问斩后,人们才逐渐接受,汉人们不得不留起了辫子头。清朝早期,男人的发型是“老鼠尾巴头”,就是将头发都理掉,然后只留下一块地方的头发,然后在编成辫子。大小要比小拇指还细,能穿过铜钱孔才算合格,

  • 孝庄为啥总跟顺治吵架?给他立了俩皇后都不满意,顺治只爱董鄂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顺治帝和孝庄的恩怨,董鄂妃和顺治帝的爱情,顺治和孝庄关系好吗

    她几乎被儿子给气疯了,最后只能把全部希望都倾注在了自己的孙子身上。在康熙的成长过程中,孝庄其实也在成长,她终于开始理解儿子当初的那些想法,因此她绝不干涉康熙的所思所想,这才成就了康熙。那么孝庄和顺治之间到底有啥隔阂呢?孝庄总是逼迫顺治搞满蒙和亲。顺治名字叫爱新觉罗福临,这名字起的好,福临就是有福降临

  • 乌拉那拉氏皇后,不是令妃的对手吗?和乾隆吵了一架,被当成疯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和令妃的真实关系,乾隆对乌拉那拉皇后的评价

    其实早在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去世以后,乌拉那拉氏就已经以皇贵妃的身份总领六宫了,把她升任为皇后,也就等于是过了实习期直接转正而已。别以为后宫升迁只看皇帝喜好,论资排辈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跟着皇帝时间久,地位自然低不了,给皇帝生了儿子,地位也不会低。乌拉那拉氏两样都占了,乾隆和富察氏大婚的时候,乌拉那

  • 皇太极为何要娶孝庄姑侄三人?维持和科尔沁蒙古联姻,无后顾之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皇太极与孝庄的真实关系,皇太极多少岁迎娶孝庄,历史上皇太极喜不喜欢孝庄

    皇太极先娶了博尔济吉特哲哲,也就是孝庄的姑姑。哲哲的地位很高,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可是她多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因此皇太极着急了,为了维持满门联姻的关系,他又娶了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皇太后。没想到孝庄嫁给他13年后才给他生了个男孩儿,也就是福临。这期间皇太极哪里等的了?于是皇太极在这期间又娶

  • 刘锦棠在左宗棠的领导,靠什么样的战略方针,一步步收复新疆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他投靠的是自己的叔叔刘松山的部队。刘松山是湘军名将,刘锦棠跟着他一路转战江西、安徽和陕西,立下不少战功,被提拔为道员。可是在1870年,叔叔刘松山战死。这对刘锦棠来说,又是重大的一次打击,因为父亲和叔叔的相继离去,刘锦棠终于独立成长了起来。左宗棠看中了刘锦棠在老湘军营的背景,所以提拔他取代了刘松

  • 明军若是合兵一处,能否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努尔哈赤的八旗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军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明军投入多少兵力,明军为什么在萨尔浒之战中会惨败

    那么如果明朝没有兵分四路,是不是就能战胜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呢?真不好意思,管你几路来,他自一路去,明军依旧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因为萨尔浒大战,远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一、努尔哈赤VS万历,基本是完胜状态。1.、励精图治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可怜啊,他出生于建州女真,可是2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塔克世和爷爷觉

  • 乾隆为何离不开和珅?六下江南,前4次自掏腰包,后两次地方报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晚年为什么一刻都离不开和珅,乾隆王朝如何处理和珅,乾隆临终时对和珅怎么交代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乾隆六下江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到第四次下江南,以及第五、第六次下江南。区分的原因主要是和珅的存在与否。虽说和珅早在1773年就出来做官了,但是真正发家致富,还要算到1780年,这一年他31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一年他已经是御前大臣,乾隆皇帝跟前的大红人。同样是这一年,乾隆皇

  • 雍正最大的敌人是胤禩,为何他继位后4年,才想到收拾八爷党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雍正与胤禩,雍正王朝中如何评价八爷胤禩,历史上雍正和胤禩的关系

    雍正刚继位那会儿,要处理的事情太多。首先要把最有威胁的十四阿哥胤禵给办了,但是又不能引起众位兄弟们的恐慌,否则一定会鱼死网破。于是乎,雍正重点稳住了八爷党的成员,将八阿哥胤禩提拔为总理王大臣,这么一来胤禩就没话可说了。胤禩闭嘴,那么一直跟雍正唱反调的八爷党也就闭嘴了。一、腾出功夫来收拾真正的威胁。就

  • 不到300年的时间,清朝是如何使人口从一亿多暴涨到四亿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猛增到4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哪些影响,清朝人口大增的原因

    众所周知,明末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没了固定的居住地就没有粮食的生产。还有一些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当时人口遭到大幅度减少。据历史学专家的研究表示,1600年明朝人口约2亿人口,由于明末战乱四起,人口数量降到了约1.2亿。而到了清朝,经过“千古一帝”康熙的努力,不仅平定了战乱还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