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为何离不开和珅?六下江南,前4次自掏腰包,后两次地方报销

乾隆为何离不开和珅?六下江南,前4次自掏腰包,后两次地方报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24 更新时间:2024/2/7 8:15:15

因此我们可以把乾隆六下江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到第四次下江南,以及第五、第六次下江南。区分的原因主要是和珅的存在与否。

虽说和珅早在1773年就出来做官了,但是真正发家致富,还要算到1780年,这一年他31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一年他已经是御前大臣,乾隆皇帝跟前的大红人。同样是这一年,乾隆皇帝开始了第五次南巡,这一年乾隆皇帝70岁。

第一次到第四次南巡,政治目的是相当强烈的。

很多人觉得乾隆是个玩世不恭的皇帝,一辈子除了吹牛以外啥也不干。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能够稳坐江山60年的皇帝,历史上还真挑不出几个来。

乾隆显然是其中最幸福的一个,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人口最多,也是相对最富裕的时代,因此他这个逍遥皇帝,当得实在是太爽了。

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南巡记》

所以说你说乾隆啥也不干,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那大清朝早就在他手里败掉了,所以说乾隆皇帝还是干了不少实事的。

比如说前四次下江南,乾隆皇帝的政治意图十分明显。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南北融合,使得国家安定。

第一次南巡,1751年,也是乾隆16年。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因此乾隆也想效法先祖,第一次南巡发生在乾隆16年。主要路线是沿着大运河南下,到达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以及杭州。

期间陪同的有皇太后,大量妃嫔,2000多人的随驾护卫,规模相当浩大。那么这次过来他做了些什么呢?

乾隆这次最大的手笔就是来免除赋税的,当时江苏地区欠了国库赋税228万两,全部被乾隆给免除了。此外安徽地区欠的30多万两、浙江地区的30万两,也都被乾隆给免除了。

为什么官员们那么喜欢乾隆下江南?就是这个目的。乾隆来了以后可以帮他们减轻负担。不过你以为老百姓的负担会减轻吗?那就错了,因为官府对老百姓照旧收税,只是收上来的钱,不用上交朝廷罢了。

因此一路上吃喝玩乐,全部由各地官府安排,花费了不少钱。乾隆这个时候有钱啊,老爹雍正改革有成效,所以乾隆大笔一挥,各种报销,使得官员们又捞了一笔。

第二次南巡,1757年,也是乾隆22年。这一年乾隆48岁了,他是个大孝子,这次南巡依旧带上了自己的母亲皇太后一起出来。这次南巡乾隆干的事情可就不少了。

首先乾隆拜访了无锡学者顾栋高,拜祭了孔林,浏览范仲淹高义园,这是对文化的一种尊敬,让世人知道,他们满人皇帝,是重视中原文化的。其次乾隆前往江宁府,拜祭了明孝陵里的明太祖朱元璋,这意图就更明显了,那是为了告诉天下汉人,满汉是一家人,前朝皇帝也是受他们尊重的。再者在嘉兴、石门镇阅兵,这一招也是很出色,表面上是自己想看看南方的军备力量,实际上是为了向南方人展现大清的实力。最后依旧是撒钱,这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乾隆视察徐州河工,将积欠的种子、口粮全部免除,又在孙家集视察提工,撒钱用砖砌河堤。此外还免除了苏浙皖三省21年积欠下来的粮款,免除浙江漕银20多万两。

第三次南巡,1762年,也是乾隆27年。这一年乾隆已经52岁了,这次南下主要目的依旧是为了收拢人心。撒币事业再次开,他免除了苏浙皖在乾隆22年到乾隆26年这几年的欠款,同时免除浙江漕银27万两。

同时,乾隆亲自视察了海宁地区的堤坝,因为从乾隆25年开始,大量堤坝被海潮冲毁,一旦海宁失守,那么周围的苏州、杭州等赋税重地,可就保不住了。

为此乾隆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亲自视察了该地区的海潮防务,并且再次花大价钱修筑堤坝,确保江南地区的安全。

第四次南巡,1765年,也是乾隆30年。这一年乾隆已经55岁了,但是他精力依旧很旺盛。带着皇太后从北京出发,到达山东德州,继而进入江苏地区,终点为杭州。这是乾隆南下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126天。

这一年乾隆以游玩为主,在苏州、镇江、杭州等地留下了大量墨宝,看了若干美景,心情那叫一个相当爽啊。也正是如此,才让他对江南念念不忘。

不过期间也做了点正事儿,比如检查了海宁堤坝、洪泽湖高堰大坝,检阅了福建水师,祭奠了朱元璋的明孝陵,参观了江南织造机房等。

可以说这一次是半游玩,半做事的旅程,过程虽然长了一些,但是也是最值得留恋的一次。当然了这次也没有忘记撒币,见面了江苏、安徽合计143万两的赋税,以及浙江13万两的赋税。

第五和第六次南巡,乾隆摊牌了,朕就是来玩的。

第五次南巡发生在1780年,也就是乾隆45年。这一年的乾隆已经70岁了,就这样还没忘记江南的美景,这次主要是和珅做了安排。

和珅多聪明啊,一分钱没让皇帝花,地方官员们屁颠屁颠地各种打造行宫,负责沿途的开销,乾隆心里很满意,所以更加重视和珅。

第六次南巡是在1784年,也就是乾隆49年。这一年乾隆已经74岁了,依旧在和珅的陪同下南下。和珅利用南巡的机会,给大量地方官员提供的晋升的机会,可以说是三方面都好。乾隆皇帝不花钱了,和珅收买人心了,地方官员得到提拔了,这不是三方都高兴吗?

总结:乾隆前期还是可以的,后期糜烂了。

乾隆皇帝前期还是很勤政的,前四次南巡,至少带有很多政治目的。比如说巡视河堤,收买人心,重视文化教育,检阅部队等等。

可是到了后期,乾隆也就糜烂了,在和珅的怂恿下,乾隆过上了奢侈无度的生活,从而毁掉了年轻时期的种种政绩。

参考资料:《清史稿》、《南巡记》

更多文章

  • 雍正最大的敌人是胤禩,为何他继位后4年,才想到收拾八爷党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雍正与胤禩,雍正王朝中如何评价八爷胤禩,历史上雍正和胤禩的关系

    雍正刚继位那会儿,要处理的事情太多。首先要把最有威胁的十四阿哥胤禵给办了,但是又不能引起众位兄弟们的恐慌,否则一定会鱼死网破。于是乎,雍正重点稳住了八爷党的成员,将八阿哥胤禩提拔为总理王大臣,这么一来胤禩就没话可说了。胤禩闭嘴,那么一直跟雍正唱反调的八爷党也就闭嘴了。一、腾出功夫来收拾真正的威胁。就

  • 不到300年的时间,清朝是如何使人口从一亿多暴涨到四亿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猛增到4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哪些影响,清朝人口大增的原因

    众所周知,明末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没了固定的居住地就没有粮食的生产。还有一些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当时人口遭到大幅度减少。据历史学专家的研究表示,1600年明朝人口约2亿人口,由于明末战乱四起,人口数量降到了约1.2亿。而到了清朝,经过“千古一帝”康熙的努力,不仅平定了战乱还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 27岁的慈禧便夺取了政权?执政长达48年之久,为何无人能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的权势有多大,慈禧是如何一步步把持朝政的,慈禧的执政方式

    同治帝死了以后,慈禧和很多失孤的太后一样,一眨眼就失去了唯一的靠山。那么这个时候慈禧该靠什么保证自己的地位呢?当然是扶植起一个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做皇帝了。比如说吕后在失去唯一的儿子汉惠帝以后,就把汉惠帝的俩儿子先后扶植起来,因此吕后至死都没有丢失权力。一、光绪跟慈禧的关系不一般。慈禧长得很漂亮,这是

  • 康熙还没凉透,雍正为何就敢羞辱宜妃?都怪宜妃的儿子站错了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与宜妃的关系,康熙王朝宜妃和雍正,康熙为什么被宜妃羞辱

    每次康熙从外面捡个女人回来,其他妃子都气得跳脚,唯独宜妃就跟个拉皮条的似的,好生安慰新来的姑娘,让她们心悦诚服地成为康熙的女人。这种妃子谁不喜欢?康熙自然也很宠爱宜妃。宜妃个人也很争气,先后给康熙生了3个儿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这三个孩子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皇九子胤禟,问题

  • 邬思道是雍正集团的灵魂人物,他选择半隐以后,小日子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邬思道为雍正分析形势,邬思道在雍正的地位,邬思道辅佐过雍正吗

    原来邬思道的姑姑已经去世,姑父金玉泽也续了弦。至于表姐金凤姑,孩子已经5岁大了。这一切都只能怨邬思道当年年轻气盛。金玉泽的女婿,也就是金凤姑的丈夫党逢恩,和老丈人一商量,就打算把邬思道给害了。结果邬思道逃出生天,这才到了雍正的雍王府上做事。在帮助雍正夺取了天下以后,邬思道随即便离开了京城,那么邬思道

  • 隆科多是康熙唯一的顾命大臣?他为何选择支持雍正?结果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隆科多临死前向雍正坦白真相,康熙雍正隆科多的关系,康熙皇帝对隆科多的评价

    隆科多,康熙二十七年被封为一等侍卫,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可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还是一等侍卫,銮仪使和副都统都被免掉了。由此可见隆科多前半生的仕途并不咋地,所谓一等侍卫,也只是个正三品的武职。而且因为他出身于上三旗的镶黄旗,才得了这么个职位。可是到了康熙五十年,情况不一样了,这一次隆科

  • 康熙的好圣孙究竟是谁?胤祉的儿子被各种提拔,难怪雍正要收拾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第三子胤祉有后代吗,康熙五阿哥胤祉,康熙为什么不让胤祉继位

    从《雍正王朝》中来看,胤祉只不过是个读书人,善于笼络一帮读书人在自己的身边。似乎对雍正夺嫡不构成威胁。而历史上的胤祉,却足以成为雍正夺嫡过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么说绝对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胤祉当时的优势。优势一,位列第三,比雍正年长。康熙有不少儿子,但是也有不少夭折的。所以按照次序排列,

  •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何要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最后如何将皇位传给了雍正,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雍正了,康熙和雍正皇帝是什么关系

    据《清史稿》记载:“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同时也是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统治者。雍正在位一共十三年,他对清廷机构以及吏治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正是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了改革整顿,从而一扫颓风,使

  • 康熙总写错别字,为啥没人敢提醒他一声?他总能想办法圆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错别字有哪些,康熙的错别字是什么,康熙写避暑山庄错别字

    可是越学习,这错误就越多,他还特别喜欢显摆。批阅奏章的时候,碰到汉字的奏章,他也强行用汉字回复,因此留了一堆错别字的奏章批复。比如说,一般看了流水账的奏章,康熙的批复都是“知道了”三个字,可是全国这些文武官员,基本上都是以流水账的形式在写奏章,因此康熙的工作量相当大,这“知道了”三个字康熙每天不知道

  • 和坤晋升速度飞快,但有两个部门乾隆却从不让他染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珅如何得到乾隆赏识,和珅担任过的最大官职,和珅是怎么受到乾隆赏识的

    幼年艰苦和珅原名善保,姓钮祜禄。钮祜禄氏可不得了,乃是当时满洲八大姓之一,尤其是镶黄旗这一支,说起来都和皇室沾亲带故,出了不少的皇后,比如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她是顾命大臣钮祜禄·遏必隆之女。不过这都与和珅无关,他不是镶黄旗而是正红旗,出生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八旗之家,和贵人们是攀不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