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军若是合兵一处,能否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努尔哈赤的八旗兵

明军若是合兵一处,能否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努尔哈赤的八旗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69 更新时间:2024/1/19 5:27:21

那么如果明朝没有兵分四路,是不是就能战胜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呢?真不好意思,管你几路来,他自一路去,明军依旧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因为萨尔浒大战,远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

一、努尔哈赤VS万历,基本是完胜状态。

1.、励精图治的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可怜啊,他出生于建州女真,可是2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塔克世和爷爷觉昌安都被明军给杀了。结果明朝为了弥补努尔哈赤,送了他30匹马,给了他龙虎将军这么一个虚职就了事了。

从此以后,努尔哈赤便以13副铠甲起家,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旅。刚起家的时候,努尔哈赤身边只有几十个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他完成了建州女真的大一统。

随后他又开始对外征战,陆续征服了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的大部分地盘。为了形成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努尔哈赤从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中得到灵感,创建了八旗制度。

八旗兵马出则为兵,负责攻城略地,入则为民,负责农业生产,共计6万人的建制。在遇到袁崇焕之前,八旗兵和明朝的战争,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这就是努尔哈赤的可怕之处。等到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58岁建立了后金汗国,号称天命汗。

2、数十年不上朝的万历。

当努尔哈赤在努力创业的时候,反观万历皇帝在干啥?张居正改革10年,给万历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可是万历在干嘛呢?他为了立皇太子的事情,居然一口30年不上朝。

他想要立福王朱常洵,结果大臣们坚持立长的原则,要求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结果僵持不下以后,万历索性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长达30年之久。

这么一来朝堂之中,党派林立,没有皇帝做主,各派系的人便开始互相争斗,谁也不服谁。内阁大臣十几年看不到皇帝一面,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万历在干嘛呢?他不像自己的爷爷嘉靖那样躲在后宫修仙,而是选择想各种办法给自己敛财,他居然是个小财迷!

他把张居正、冯保的家给抄了,钱都落进了他自己的口袋,而不是进国库。此后又设立了矿监、税监,让他们带民间各种剥削掠夺。

一个是志得意满,努力开创基业。一个是颓废不朝,努力敛财满足私欲。你觉得这两位君主较量的时候,谁能获胜呢?后金在走上坡路,而明朝显然在走下坡路,而且快到山脚下了,你觉得萨尔浒大战明朝能赢吗?

二、万历三大征,导致明军精锐损失殆尽。

万历最出名的事情,自然就是万历三大征。这三大征打出了明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从中也可以看得出,张居正的改革卓有成效,要不没实力连续打这三大战争。

第一大征,宁夏的拜和承恩父子发动叛乱,李如松作为总兵带兵平叛,这一战的确很顺利,但是我认为跟后面两大征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第二大征,也就是著名的抗倭援朝了。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一统日本以后,便带兵入侵朝鲜,朝鲜国王果断向明朝求援。双方打了7年多时间,明朝精锐损失6万多人,倭军损失10万人。要不是丰臣秀吉去世的话,后果还真不敢想象。第三大征,杨应龙在播州发动叛变。这事儿持续了足足11年时间,万历收拾完朝鲜的事情以后,立刻出手平定播州。这件事影响深远,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彻底改变了西南地区的局势。但是同时对明朝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抗倭援朝以后,万历立刻又让人平叛播州,这事儿我不知道万历是咋想的。抗倭援朝打得十分惨,李如松差点就报销了,明朝精锐损失大半,压根无法在短时间内支撑起另外一场战争。

可是万历偏偏不信邪,又让他们组织20万大军远赴贵州,打响了播州之战。这支部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东北那地方调来的,所以说这就给努尔哈赤钻了空子。

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明史》

而三大战役过后,明朝的经济损失巨大,收上来的税压根就无法跟开销持平,每年都有严重的亏空。无奈之下朝廷只好增加税赋,打响播州之战时,明朝的税收比例比20年前提到了四成。

所以说明朝的损失是相当巨大的,据统计,宁夏之战,明军伤亡5万,抗倭援朝,明军伤亡6万,播州之战,明军伤亡5万。精锐老兵都被打光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兵分四路跟努尔哈赤较量,这不是找死吗?

三、八旗兵全是精锐,而明朝没多少精锐了。

从万历三大征结束,到萨尔浒之战打响,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这期间正是万历怠政的关键时刻。明朝本来就一蹶不振,万历还不思进取,那他们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不敢恭维。

所以当时万历派遣20万大军,兵分四路,出兵抚顺关、鸦鹘关、三岔口、宽奠口,把本就没什么战斗力的部队一分再分,压根就没有取胜的可能。

如果他们合兵一处呢?我认为依旧没有可能战争八旗兵。因为八旗兵这6万人,是多年大战磨练出来的精锐部队,这是明军没法比的。

明军这20万大军中,熟悉战争的能有2万人就很不错了!哪怕全都集中在一起,其实其他人也只是看热闹,真正投入战斗的人不会多。一旦有实力的老兵被击溃了,后面那些新兵蛋子全都会跑路。

这就跟后来的松锦大战有的一比,明朝出兵13万,本来是合兵一处的。结果皇太极把前后路一堵上,他们立刻就内乱了,不战自溃败,互相践踏而亡的人不计其数。

总结:万历是真的哭了。

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个朝代,真正同时经历过万历三大征,还要再来一场萨尔浒大战。这就是不少人为万历叫屈的原因,甚至有人觉得万历是个明君。

其实之所以明朝能扛得住万历三大征,主要功劳不在万历这儿,而是在张居正那儿。没有张居正的改革,明朝的经济早就垮了,没有经济做保证,压根就打不赢任何一场战争。

三大征以后,万历还挺自豪的,毕竟在他手里展现出了明朝的军事水平。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在他快要去世之前,却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打得一败涂地。他不免也为此流下了眼泪,含恨而终。

参考资料:《明史》

读明朝的历史,推荐读一读这套无删减版的《明朝那些事儿》,不光有独特的观点,而且语言风趣幽默,是一本好书。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何离不开和珅?六下江南,前4次自掏腰包,后两次地方报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晚年为什么一刻都离不开和珅,乾隆王朝如何处理和珅,乾隆临终时对和珅怎么交代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乾隆六下江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到第四次下江南,以及第五、第六次下江南。区分的原因主要是和珅的存在与否。虽说和珅早在1773年就出来做官了,但是真正发家致富,还要算到1780年,这一年他31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一年他已经是御前大臣,乾隆皇帝跟前的大红人。同样是这一年,乾隆皇

  • 雍正最大的敌人是胤禩,为何他继位后4年,才想到收拾八爷党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雍正与胤禩,雍正王朝中如何评价八爷胤禩,历史上雍正和胤禩的关系

    雍正刚继位那会儿,要处理的事情太多。首先要把最有威胁的十四阿哥胤禵给办了,但是又不能引起众位兄弟们的恐慌,否则一定会鱼死网破。于是乎,雍正重点稳住了八爷党的成员,将八阿哥胤禩提拔为总理王大臣,这么一来胤禩就没话可说了。胤禩闭嘴,那么一直跟雍正唱反调的八爷党也就闭嘴了。一、腾出功夫来收拾真正的威胁。就

  • 不到300年的时间,清朝是如何使人口从一亿多暴涨到四亿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猛增到4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哪些影响,清朝人口大增的原因

    众所周知,明末时期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没了固定的居住地就没有粮食的生产。还有一些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当时人口遭到大幅度减少。据历史学专家的研究表示,1600年明朝人口约2亿人口,由于明末战乱四起,人口数量降到了约1.2亿。而到了清朝,经过“千古一帝”康熙的努力,不仅平定了战乱还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 27岁的慈禧便夺取了政权?执政长达48年之久,为何无人能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的权势有多大,慈禧是如何一步步把持朝政的,慈禧的执政方式

    同治帝死了以后,慈禧和很多失孤的太后一样,一眨眼就失去了唯一的靠山。那么这个时候慈禧该靠什么保证自己的地位呢?当然是扶植起一个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做皇帝了。比如说吕后在失去唯一的儿子汉惠帝以后,就把汉惠帝的俩儿子先后扶植起来,因此吕后至死都没有丢失权力。一、光绪跟慈禧的关系不一般。慈禧长得很漂亮,这是

  • 康熙还没凉透,雍正为何就敢羞辱宜妃?都怪宜妃的儿子站错了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与宜妃的关系,康熙王朝宜妃和雍正,康熙为什么被宜妃羞辱

    每次康熙从外面捡个女人回来,其他妃子都气得跳脚,唯独宜妃就跟个拉皮条的似的,好生安慰新来的姑娘,让她们心悦诚服地成为康熙的女人。这种妃子谁不喜欢?康熙自然也很宠爱宜妃。宜妃个人也很争气,先后给康熙生了3个儿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这三个孩子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皇九子胤禟,问题

  • 邬思道是雍正集团的灵魂人物,他选择半隐以后,小日子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邬思道为雍正分析形势,邬思道在雍正的地位,邬思道辅佐过雍正吗

    原来邬思道的姑姑已经去世,姑父金玉泽也续了弦。至于表姐金凤姑,孩子已经5岁大了。这一切都只能怨邬思道当年年轻气盛。金玉泽的女婿,也就是金凤姑的丈夫党逢恩,和老丈人一商量,就打算把邬思道给害了。结果邬思道逃出生天,这才到了雍正的雍王府上做事。在帮助雍正夺取了天下以后,邬思道随即便离开了京城,那么邬思道

  • 隆科多是康熙唯一的顾命大臣?他为何选择支持雍正?结果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隆科多临死前向雍正坦白真相,康熙雍正隆科多的关系,康熙皇帝对隆科多的评价

    隆科多,康熙二十七年被封为一等侍卫,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可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还是一等侍卫,銮仪使和副都统都被免掉了。由此可见隆科多前半生的仕途并不咋地,所谓一等侍卫,也只是个正三品的武职。而且因为他出身于上三旗的镶黄旗,才得了这么个职位。可是到了康熙五十年,情况不一样了,这一次隆科

  • 康熙的好圣孙究竟是谁?胤祉的儿子被各种提拔,难怪雍正要收拾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第三子胤祉有后代吗,康熙五阿哥胤祉,康熙为什么不让胤祉继位

    从《雍正王朝》中来看,胤祉只不过是个读书人,善于笼络一帮读书人在自己的身边。似乎对雍正夺嫡不构成威胁。而历史上的胤祉,却足以成为雍正夺嫡过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么说绝对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胤祉当时的优势。优势一,位列第三,比雍正年长。康熙有不少儿子,但是也有不少夭折的。所以按照次序排列,

  • 康熙皇帝驾崩当晚,雍正为何要立刻处死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最后如何将皇位传给了雍正,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雍正了,康熙和雍正皇帝是什么关系

    据《清史稿》记载:“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同时也是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统治者。雍正在位一共十三年,他对清廷机构以及吏治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正是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了改革整顿,从而一扫颓风,使

  • 康熙总写错别字,为啥没人敢提醒他一声?他总能想办法圆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错别字有哪些,康熙的错别字是什么,康熙写避暑山庄错别字

    可是越学习,这错误就越多,他还特别喜欢显摆。批阅奏章的时候,碰到汉字的奏章,他也强行用汉字回复,因此留了一堆错别字的奏章批复。比如说,一般看了流水账的奏章,康熙的批复都是“知道了”三个字,可是全国这些文武官员,基本上都是以流水账的形式在写奏章,因此康熙的工作量相当大,这“知道了”三个字康熙每天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