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雍正被称为近代国家构建的首创者?关于他的死此人嫌疑很大

为何雍正被称为近代国家构建的首创者?关于他的死此人嫌疑很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58 更新时间:2024/1/24 4:39:23

·为何说雍正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上台的?现代史学家一致认为那是一种赤裸裸的污蔑。

这种污蔑有来自像“曾静”这类有着极端民族主义的抹黑者,更多的则是来自清朝内部的角逐。

雍正的性格既不像晚年的康熙那样犹豫,也不像“影帝乾隆”那样虚伪和炫耀。

如果不是雍正力挽狂澜,起到了承上下的作用,就乾隆这样的败家子,清朝早就完蛋了。

雍正登基时已经45岁了,他很务实。

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国库空虚,西北吃紧,南方不稳,整个帝国摇摇欲坠。

虽然早年的康熙年轻有为,但步入晚年之后康熙在儿子们和自己虚荣心的促使下显得力不从心。

雍正上台之后立刻开始整顿吏治,并从制度上彻底改造大清的统治结构。在雍正用雷霆之势清除了一大批亏空国库的旧臣之后,他就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如果不是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明朝在万历年间就会灭亡。如果不是清朝雍正的“三板斧”,乾隆很可能会断送了清朝的基业。

·雍正上台后的“三板斧”

一、唯才是用

雍正手下的得力干将很多都是出自底层的满人和汉人,有些根本上不了台面。

但雍正看重的是具有实操性的人才,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高级官僚。

李卫、田文静、年羹等人出身都不光彩,李卫虽然不是叫花子(富豪子弟),但却是捐的官,但这些人影响人家做大事了吗?但雍正靠的就是这些人,将一个僵化了的帝国快速盘活了起来。

二、历史之先河——摊丁入亩

在整个帝国时代,一直到民国结束,最富有的地主阶层反而纳税最少,而将本该由他们来承担的赋税转嫁到了普通民众身上。

在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中,皇权和士绅阶层一直都是相互合作而又相互依赖的关系。但到了雍正这里,雍正彻底看到了这一危害,这也是明朝灭亡和康熙末年国库空虚的直接原因。

雍正的“摊丁入亩”,第一次打破过去的“人头税”,改用以农田为单位向所有人来征收税赋,这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却大大损害了大地主和官绅阶级的利益。

在古代,越是有权有势的人,越能借助他们的权势来吞并土地并躲避税赋以及劳役。

很多自耕农为了让自己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就干脆将自己家的田地“捐给”地主或寺院,这样以来这些有权势的阶层就会帮其销户,让其成为佃农,他们的负担反而减少了。

就是靠着这种贪婪而又无形的土地兼并,大地主阶层越来越有钱,越有钱越兼并,帝国最终在这种贪婪的游戏中往返恢复寿命只能存活200多年左右。

而雍正的摊丁入亩就彻底打破了地主阶层的特权,将国家税赋以个人财富的方式平摊给每一个人,这种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现代国家的雏形。

三、高薪养廉式的“火耗归公”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咋一听很多,但实际上多吗?不但不多,还很少。

清朝实施的是小政府制度,以下就不再设置官方机构了。这虽然很节约经费,但县官需要的花费是太多了。

司法、教育、防卫、治安、医疗、社会保障、收税、仓库等等全部是县官的责任,而且他除了使用自己的私人秘书,朝廷并不给他派遣更多的助手。

一个县100万人的县就那几十个人办公,除了县太爷和衙役有俸禄,其他的师爷都是县太爷从自己腰包里发工资给下面使唤的人。

为什么读书?因为读书可以中举。中举之后干什么?当然是为了过好日子了。

但如果按照明清两朝朝廷给官员的俸禄,所有的官员不要说光宗耀祖了,他们都会被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陋习”层出不绝,其中火耗就成了朝廷默认的官方搜刮民脂民膏的方式之一。

所谓火耗就是在民众纳税时官方将碎银子整合成银块时中间的消耗,这没有国家标准,全靠县太爷个人的品行和贪婪程度。

这一恶习在雍正上台后采用了统一收取,并将全部火耗归朝廷所有。为了给地方补贴,朝廷再将这份钱以养廉银子的名义分给地方一部分。这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贪腐之风,还建立了一个系统化的税收标准。

四、消除种族分化

在曾静案之后,雍正认识到了满汉之争的严重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毫无意义的种族争论,雍正不仅仅出版了《大义觉迷录》这本书,还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和“义务教育”。

在《大义觉迷录》里雍正很坦率地解释了根本就不存在满洲和满族这个概念,这些都是别有用心之人强加给世人的。

什么才是华夏?如果仅仅按地理和民族上来算,除了汉人十八省,云贵、两广、两江,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还算中华吗?56个民族还是一家吗?

而在民国时期日本之所以推出“满洲国”的概念,就是为了强化这种地理和种族观念,进而为他们吞并长城之外的东北做准备。

雍正大力推行《大义觉迷录》和“官话”就是想从文化上消除偏见。当所有人都使用一种文字,说一种语言,认同一种文化的时候,种族言论还有市场吗?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学到这些,雍正打算在全国范围内由朝廷出资大搞“清朝式的全国义务教育”。

·为何说乾隆是杀害雍正的最大嫌疑人

雍正的死至今成迷,但吕四娘之说绝对是无稽之谈。

在曾静案后,雍正采用了宽大的态度释放了曾静,并想借此机会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

反而到了乾隆年间又重启此案,将老爹的原判全部推翻,搞出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文字狱,涉及范围之广虽然和朱元璋的“胡惟庸案”没法比,但也备受后人谩骂。

不仅如此,乾隆刚登基不久就急着推翻老爹的一切政策。从摊丁入亩到火耗归公,从推广普通话到曾静案,乾隆再次将税赋的特惠权抛给了地主士绅阶层。

雍正是历史上最勤劳和克制的一位皇帝,没有之一,他在短短的13年间将大清帝国从亏损状态变成了国库充盈。但乾隆上台就一改老爹的巡访之劳,改为了轰轰烈烈的“南巡”。

乾隆认为雍正太土,他所使用的那些大臣也都不符合帝国的标准。

乾隆上台后除了自吹自擂之外,从科举到官员任用上全部倾向于高雅虚伪的士大夫。不仅如此,乾隆还让人编辑《盛京赋》,将他们的老家吹嘘成了天上人间。

在一次木兰围场中,就因为一位满洲贵族没有按祖制带刀,而是学汉人那样用筷子用餐就遭到了乾隆的大力训斥。乾隆的一系列动作全部和老爹的政策背道而驰,他不但再次和大地主阶层合作,还努力强化种族之别。

而对于雍正搞的“推广普通话”和“义务教育”在乾隆眼里更是浪费粮食。雍正想做的是全民教育,而乾隆只看重精英化选择,这就是大清国在被人攻破后底层都拍手叫好的主要原因。

看完乾隆在雍正死后的系列操作,以及雍正死后乾隆任由他人对自己父亲无限丑化这一事实,再结合雍正的突然离世,很多人说这是乾隆和大地主阶级联手干出的好事。

对于雍正和乾隆两种不同的治国态度,读者您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慈禧要将钱用来修院子而不去买军舰?除了虚荣,还有帝王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真的用北洋水师的钱修院子吗,慈禧生活作风,慈禧宁愿赔款也不宣战

    但很多人却本末倒置,总认为是清朝的赔款才促使的日本强大,他们却不承认是日本自身先强大起来才打败的清朝和沙俄这两个庞然大物。要论经济总量和资源储备,清朝和俄国都是日本的几十倍,为何这两大巨头却都败给了即没有资源,也没啥金钱和疆域的日本呢?俄国我们先不去谈,清朝失败的假象是慈禧将李鸿章购买军舰的钱用来过

  • 雍正救活了清朝,清朝的贵族反而杀了雍正,为何连乾隆也不敢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历史讲解雍正,清朝皇帝对雍正的评价,历史上的雍正对清朝的影响

    无论是在疆域面积上或为国为民上,雍正都将帝制时代“皇帝”这一工作做到了极致。·雍正实施的7大历史性的王朝改革1、摊丁入亩(改变了千年以来的人头税制度);2、火耗归公(消除陋习);3、官绅一起纳粮一起当差(打破贵族特权);4、设想在全国推广官话(企图用语言来消除地域隔离);5、大力推广官办教育(乾隆提

  • 多尔衮想称帝,孝庄一夜长谈之后多尔衮彻底臣服了,孝庄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与孝庄在一起多久,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关系,多尔衮是被孝庄杀死的吗

    那是一个月圆之夜,孝庄是用了什么方法扭转了多尔衮的皇帝梦想的呢?这久经沙场、杀人无数的猛人又是如何臣服在孝庄的石榴裙下的?这还要从那一年的中秋之夜开始说起。·多尔衮为何想称帝戏曲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官大自奸”,这话是说在古代官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不是他自己就能把握的了,而是处处被环境所逼。这里的

  • 民国灭亡的第一要素是啥?是官僚资本,啥叫官僚资本?有几个人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官僚体制,民国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性质,民国的官僚阶级代表人物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垄断国家经济命脉,掠夺人民财富,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很多东西就是这样,不能细看,更不能细品,你越品越有意思,你越想越觉得搞笑。当作者认真研究了这句话之后不禁拍案叫绝,娘希匹,官僚资本不正是民国灭亡的第一要素吗?但作者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读者,即便今天,很多人仍

  • 她被称为大清第一姑奶奶,连康熙都敬她,但她这一癖好却令人呕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最尊敬的祖母,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是谁,康熙最宠爱的宫女

    明朝内部的混乱,李自成趁机造反,满人最后摘了果子,并将汉人创造的儒学、商君书、厚黑学、程朱理学等等文化“宝典”发挥到了极致。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满人虽然利用这些来为他们统治服务,他们内部对女人是极其尊重的。而著名的康熙,一生都尊重一位特殊的宫女,其他人都称她为“大清国第一姑奶奶”。·小说和历史中强烈对

  • 此人堪称史上第一忽悠大师,竟然把太平天国幼天王搞得坑爹还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平天国八大未解之谜,四大忽悠大师,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天王

    这一点,要是忽悠普通的人,最多损失点钱财,要是能忽悠一位叱咤风云的幼天王神魂颠倒,甚至认贼作父,这的确是堪称史上第一的忽悠大师。今天,我们就说说在晚清太平天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名叫唐家桐。晚清时期,曾经风靡一时,横扫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随着兵败,很多领导

  • 民国为什么能出现那么多大师?说出来原因有点尴尬,但你能否认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何民国有那么多大师,民国时期的各种高手,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师

    能奠定民国大师基础的是什么?是百家争鸣的思想。那个时候军阀混战,各地割据势力争霸一方,简直比春秋战国还乱。袁世凯临死给自己出一挽联,不知是真是假: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历史总有很多我们看不懂的东西,也不能看的太懂,难得糊涂啊。袁大头的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地的小弟谁也不服谁,表面都是民国

  • 俄国战败后的赔偿是清朝的10倍,但看沙俄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到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沙俄与大清签订了哪些条约,沙俄和清朝的条约,清朝与俄国的关系

    ·不得不提的中日甲午战争当很多人在咒骂满清无能时,有人想过没有,真的是清朝这一个朝代的错吗?从秦始皇把封建制改成郡县制之后,历朝历代真的有过本质性的改变吗?而宋之后,程朱理学的兴起和推广就加深了文化的阉割和愚化。而这时的日本更是落后的一塌糊涂,直到江户时代。日本和尚们大力建立“寺子屋”开展全民教育之

  • 为何说这次大迁徙不仅化解了清朝的危机,还改变了欧亚今后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如何看待清朝南迁,清朝迁都影响,清朝前期移民的影响

    看《三国演义》时很多人被刘备逃跑还带着十万百姓所感动,但现实中却是,这些老百姓是被军队押解着强制迁徙的。在安土重迁和科技特别落后的古代,如果有一点点办法,谁愿冒着生死未卜的风险去迁徙呢?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六国之前的贵族全部,约有12万人全部迁徙到了京城附近,一是为了监视,二是为了控制。项羽之所以

  • 吴三桂的基本军力怎么样,镇守山海关时,究竟有多少兵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吴三桂武力值,吴三桂全盛时期兵力

    说起吴三桂这个名字,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汉奸走狗,为什么他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如此差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山海关事件。说起镇守山海关大家心中都会有一个疑惑,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时候,手下到底有多少兵马呢?山海关作为行军打仗之人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为何在农民军打过来的时候吴三桂却选择了投降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