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蜀汉集团失去荆州以及上庸两郡以后的惨重影响,那么上庸两郡对于蜀汉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下面我来分析一下。三国时期的上庸,就是现在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县和竹溪县一带。东汉末年,这一地区在当年是战略价值不高的汉夷杂处之地。根据《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上庸当时的人口在2~3万人左右。
不过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荆州被曹、刘、孙三家瓜分。当时刘备据南郡(现在的荆州市),曹操据荆州的襄阳地区(现在的襄阳市),形成了对峙局面。上庸这个夹在南郡、襄阳、汉中之间的偏远山区,因为曹刘争霸,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必争之地。
当时如果是曹操占上庸,那么曹魏的中部军区和西部军区会连城一个整体,对荆州将会形成全面压制。而如果是刘备占据上庸,那么汉中和南郡两块地盘就能连成一片,互为犄角,对襄阳产生严重的威胁。
所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上庸对刘备和曹操都有一定战略价值。相比之下,对刘备的价值更重要一些。上庸+南郡,两路出兵夹击,刘备取襄阳会简单很多。不过,上庸虽然对刘备更重要一点,但最早占领上庸的人,是曹操。他在灭掉了汉中的张鲁后,将整个汉中郡收入囊中。
曹操占领汉中郡后,做了如下行政变动:
将汉中郡的郡治所,由现在的安康市挪到了汉中市。将汉中郡九个县一分为二,原汉中郡西面的六个县组成新汉中郡,归属曹魏的西部战区。(总司令夏侯渊)东面的三个县(三块小盆地),划出益州刺史部,并入荆州刺史部,归属曹魏的中部战区。(总司令曹仁)曹操的此举,很显然就是猜到了刘备可能会攻汉中,而汉中原郡治(现安康市)离刘备的主攻方向太远(阳平关和武都一线),不便于前线指挥,所以才搬到了离战场更近的南郑(现在的汉中市)。
由于搬了郡治之后,新的郡治又离上庸等地太远了,不便于指挥,所以上庸等三县便划入稍微近一点的荆州,由县升为郡,成为襄阳的西部屏障。(由县升郡的原因,是为了拉拢当地豪强效力,县长级别太低,郡守比较合适)
公元217年,刘备遣张飞、马超攻武都,汉中之战正式拉开序幕。经过两年的大战,曹操被挤出汉中,灰溜溜的撤到了长安。刘备取汉中西部六县后,随即就派遣刘封和孟达分别从益州和荆州方向攻入上庸。曹军当时已是溃败之势,这三县的地方官便直接投降了刘封、孟达。
刘封夺得上庸三县后,限于实力不足,没有能力把上庸的领导班子大换血,便没有调整曹操时期的治理策略,仍然是将西城(今天的安康市)和上庸(竹山县)交给当地豪强申仪、申耽管理。只有离襄阳最近的房陵才由刘备军直接管制。而这一部署,也为后来上庸的丢失埋下了祸根。
公元219年7月,即刘备派兵拿下上庸等地的次月,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荆州的大军全员北上攻打樊城和襄阳。当时如果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手里的兵马多一点,其实是可以增援关羽的。因为刘备取上庸本来就是为此而服务的。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上庸当时实在是太贫瘠了,名义上是三个郡,实乃三个县,无法养活过多的大军。并且上庸地区又是汉夷杂处,老百姓的教化程度不深,当地豪强占山为王,是事实上的割据军阀,如果刘备驻军撤走了,上庸当地豪强很可能会起异心,再次投降曹操或者自立为王。
再加上关羽又提早出兵了,既没有给刘备准备时间,也没有给刘封、孟达准备时间,所以刘封、孟达后来,也就没增援关羽。
刘备打赢汉中之战是公元219年5月,刘封和孟达取上庸是6月,关羽北伐是7月。兵败是11月初。整个襄樊战役与汉中之战的间隔太短,刘备元气没有恢复,这便是他没有增援关羽的原因。不是他不想增援,而是当时没有能力增援。
事后,关羽兵败荆州,刘封、孟达扯皮,内部起哄,孟达逃亡魏国,引魏兵攻上庸,刘封兵败逃亡,上庸三郡遂即就丢了。之后,刘备再也没有占领过上庸。这里顺带一说。
如果关羽在襄阳前线决定撤军时,直接往上庸方向撤,他其实是可以逃过一劫的。他当时没有往上庸撤,而是往荆州方向撤,是因为他不知道荆州已经丢失了。他以为荆州的守军还在固守,等着他回去救。结果他就自投罗网了。
总的来说,上庸三郡对于曹魏,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但是不大,只是用于防御刘备攻取襄阳的屏障;但是对于刘备来说,作用就大了。刘备若是在上庸站稳,曹魏在襄阳方向的压力就大了。
至于说后来诸葛亮没有再攻上庸,一方面是荆州已经丢了,上庸失去了助攻价值(仅从上庸方向出击,很难拿下襄阳),而且诸葛亮另一方面还得防范东吴故技重施;这导致诸葛亮不得不调整北伐思路,汉军向陇西和关中方向发展,上庸所在的东线就不再是汉军的主攻方向。
上庸被曹魏重新夺取后,蜀汉就一直没有再能够夺回来。诸葛亮死后,顶替诸葛亮的蒋琬曾经有过攻上庸的想法。因为他觉得诸葛亮从汉中北伐,难度太大。倒不如从汉中走水路,先攻取魏兴、上庸,再徐图中原。这大概是上庸最后一次出现在蜀汉集团决策者的眼中了。
今天有人曾分析过蒋琬的计划,认为这份计划的成功率高达九成希望。如果能成功,蜀汉就多了一条北伐的路径。汉军再北伐,既可东亦可向西,比诸葛亮的选择多了一条。
只不过这一建议被费祎否决了。因为费祎认为如果出兵不顺,退兵回来不方便。会给曹魏可乘之机,不划算。蒋琬还想再争取,可惜只过了一年,他就病逝了。从费祎的角度来看,他的主张还是比较稳妥的。毕竟蜀汉的国力,实在是赔不起。
亲,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实用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