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明毫发未损,章邯为何投降项羽?如果不是他,章邯还能打

明明毫发未损,章邯为何投降项羽?如果不是他,章邯还能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06 更新时间:2024/1/19 22:39:57

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实际上当时“巨鹿之战”章邯虽然损失二十余万秦军,但是在他手里还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如此庞大的军队完全足以和项羽继续对抗(这一点后面阐述)。真正促成章邯投降项羽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

显而易见,这就是“宦官干政”带来的政治恶果。巨鹿之战失败以后,章邯受到秦二世的责罚,这个时候秦国政治上也发生了巨变,丞相李斯已经被赵高冤杀,指鹿为马以后的赵高俨然成为凌驾于秦二世之上的“太上皇”。

当时巨鹿之战失败以后,章邯因为受到秦二世的责骂,连忙派遣自己的长史司马欣前往咸阳,司马欣带着一个什么使命呢?就是通过赵高希望得到秦二世的宽恕。但是到了咸阳以后司马欣面对的却是赵高的闭门不见。

赵高这个人,你说他不聪明,他也不能爬到这个位置上。但你说他聪明,但是面对秦国即将分崩离析的局面,他依然大玩权术,最终导致引火自焚。他当时的心思很奇怪,不仅不见司马欣,还派人去追杀司马欣,实在没有看懂他这是什么操作,倘若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也大可不必这样做,总之这一昏招彻底逼反了章邯。

夏,章邯等战数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

逃回去以后的司马欣于是劝说章邯投降项羽。

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於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原将军孰计之。”——《史记·项羽本纪》

同时间,陈余也给章邯送来一封书信劝说他投降项羽:

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史记·项羽本纪》

正由于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最终促成了章邯决定投降项羽以自保。而章邯的倒戈震动秦国朝野,加快了秦国垮台的速度,直接促成秦国政治上的巨变。当时章邯倒戈的消息传回咸阳后,赵高连忙将这件事压了下去,不让秦二世知道,又怕这件事连累到自己,于是称病不朝。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卻,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於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这件事最终还是被秦二世知道,于是秦二世派人去责备赵高,“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这让神经过敏的赵高决定发动政变,最终杀死秦二世。可以说,章邯的投降标志着秦朝的彻底终结。

巨鹿之战后的章邯实力即便是巨鹿之战以后,章邯依然还有实力和项羽一争高下,在巨鹿之战前,秦军总兵力拥有40万,分别由王离和章邯率领。当时的布防情况是:

王离率领二十万边防军从北方南下进攻赵国,并包围了巨鹿,按照历史记载,当时进攻赵国的主力是王离部队(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而章邯刚刚在南方击败了楚军将领项梁,于是北上和王离一起夹攻赵国,形成南北合围之势(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那么当时项羽击败的是谁呢?就是王离,而不是章邯,这从当时项羽的攻击对象就可以看出来。

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史记·项羽本纪》

王离的部队被项羽击败后,章邯的部队实际上损失并不大,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和项羽交战,“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可以说自己的实力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损失,除了失去王离这支重要的部队。

可见当时的章邯是完全有实力可以继续和项羽对抗的,虽然后来他们又打了一仗,项羽凭着之情的胜利士气正旺,因此击败了章邯,但都没有对章邯造成大的损失,而且当时项羽自己也陷入了粮草不济的处境。

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史记·项羽本纪》

而从后面项羽坑杀秦军20万的事情来看,足以证明当时章邯的部队并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如果不是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实际上历史又是另外一个走向了,可见这才是章邯真正投降项羽的原因。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何很看重韩信,为何后来又要设计杀死韩信?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何是怎么评价韩信的,萧何杀韩信为什么张良不阻止,萧何杀韩信对不对

    再说论交情,韩信怎么能够和刘邦相比,萧何与刘邦不仅是老乡,而且还是公司创始人之一,后来韩信造反,萧何当然会选择偏向于刘邦。早年萧何看重韩信,并不是两人是什么老相好,萧何不愿这个朋友受委屈。所以才去把追回来,说到底是不愿这个人才流失,萧何识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没有他这号伯乐,韩信指不定还得流浪到什么时

  • 关于蜀汉的4大冷知识,很多人连1个都不知道,你是真三国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真实的蜀汉,蜀汉全部资料及图片,蜀汉的历史讲述

    最早追随刘备的并不是关羽、张飞,而是简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关羽和张飞几乎和刘备是形影不离。甚至达到了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地步。对于三人桃园结义的典故早已经是脍炙人口,无人不知的程度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关羽和张飞随刘备起于涿郡,应该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人了吧?其实并非如此,最早跟随刘备的人应该是简雍

  • 刘邦的老乡为什么都能成为顶级人才?有种东西叫天赋和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身边的顶级人才,刘邦为何能吸引人才,刘邦的人才之道是什么

    那么大家可能就会疑惑了,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厉害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来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我认为要具备四个标准:时势、命数、运气、能力,虽然不能说这些因素是缺一不可的,譬如命运这玩意假如注意你是要成功,那有没有能力也无关紧要。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四点,基本上就离成功不远了。当时秦末的大

  • 李广:一位让匈奴人望而却步的猛将,汉武帝却屡次说他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广为什么让匈奴闻风丧胆,李广抗击匈奴简介,汉代抗匈奴名将李广

    匈奴大军往回走了大约十余里地,李广为了让匈奴人放松警惕,开始装死,他偷偷观察周围,看有没有逃跑的机会,突然他发现旁边的小伙骑了一匹上等好马,逃跑的机会来了。李广趁匈奴人不注意,从网袋中一跃而上,夺走匈奴骑兵的弓箭和马,立即调转马头往回逃跑,匈奴几百人在后追赶,李广一路射杀追兵,动作迅速,一骑绝尘而去

  • 汉宣帝登基只有18岁,在朝中毫无根基,他如何能够扳倒霍氏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宣帝即位期间隐忍不发,对权臣霍光言听计从,把孙子皇帝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他八年的忍辱负重,在霍光去世后他任用贤能,开始竭力打压霍氏集团,并开创“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那么霍氏家族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少年天子刘病己是如何将他们连根拔起的呢?汉宣帝长于民间,在朝中毫无根基刘病己是汉武帝皇长孙刘进(卫太子

  • 诸葛亮设下空城计,为何要派2名士兵在门口扫地?司马懿秒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空城计中诸葛亮对司马懿说了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设空城计骗司马懿,空城计司马懿怎么识破诸葛亮

    诸葛亮义不容辞的收拾起了刘备死后所留的烂摊子,刘备在死前坚定相信诸葛亮一定能灭掉曹魏。因为当时执政的人是曹丕,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执政的人是曹丕,在智谋上自然远远的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后来和诸葛亮对弈的人却并不是曹丕,而是和诸葛亮一样老谋深算,甚至是在一些特殊的素质上还要超过诸葛亮的司马懿。再加上

  • 刘秀长兄刘演,灭新莽功臣,他的人生结局告诉我们做人须低调隐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秀有没有追封刘演,刘演不死刘秀能当皇帝吗,刘演死后刘秀做了什么

    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刘演同族兄弟刘玄为帝。同年爆发的昆阳之战,刘秀、刘演又立下盖世奇功。此战刘演攻下南阳首府宛城,让刘玄有了安身之地。然而这样一位首功之臣,刘玄却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以说如果不是刘演当初与绿林军联手,如果不是他连破莽军,王莽政权不可能这么快灭亡,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灭新莽政权的功臣,最

  • 为何曹丕娶庶母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儿却名垂青史?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丕和皇后,曹丕和王昭君哪个厉害,曹丕娶的皇后是谁

    对于相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其结果可能就是不同的。就如同闯红灯为人不齿一样,如果是为了避让正与时间赛跑的救护车而在安全情况下闯红灯的话,相信其车主不仅不会被人唾骂,还会得到他人的赞扬。这便是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而在古代,有一件相似的事请

  • 项羽的身体被5个人瓜分,其中有一个还成为辉煌千年的超级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项羽的详细资料,项羽的真实生平,项羽历史上的真实情况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这五个把项羽的尸体

  • 汉中之战曹操明明更具有优势,却为何支援两个月就撤退了?害怕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中之战曹操为什么输,曹操刘备汉中之战的兵力,曹操汉中之战完整版

    其实主要责任在夏侯渊,他身为主帅却跑去一线修鹿角,结果被斩杀,导致军心大乱,汉中形势被逆转。次要责任在曹操,汉中之战前后打了两年,曹操始终没有亲征汉中,直到夏侯渊被斩杀后才亲征,错过了击退刘备的最佳时机。夏侯渊被斩杀前,曹操的优势很大。抛开曹操实力本身就强于刘备不说,曹操当时坐拥益州汉中、武都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