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的头颅为何从东汉到晋朝不停地被收藏着?说出来你别不信

王莽的头颅为何从东汉到晋朝不停地被收藏着?说出来你别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4/1/26 12:28:20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历经了数百个朝代,而这些朝代的寿命有着天差地别,有延续了几百年的长命王朝,也有一些统治时间很短的短命王朝。

历朝历代中,统治时间最短的应该当属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他仅仅是当了一天皇帝便落草而逃。

而作为封建王朝的始祖,大秦王朝尽管十分强大,但是它的寿命也是很短,不过短短15年便在秦二世手中灭亡了。

在两汉之间也有一个存在了短短15年的“新朝”,秦朝虽短暂,但其成就巨大,一直都是历史中的重要角色,而这个新朝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便是新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一手建立了新朝,却也将其推向了灭亡的道路。在他死后,他的头颅却是被历代皇帝所珍藏,这又是为何呢?

此人便是王莽,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子,他是西汉外戚之中的重要成员,表面上是为人谦恭,礼贤下士,暗地里则是一步步掌握了朝中的实权,形成了他的势力。

后来随着汉哀帝早逝,王莽的野心就暴露了出来,趁机夺取了西汉的皇位,自己建立起了新朝。而他也因谋权篡位历来都是被后世称沽名钓誉之人。

其实王莽在位期间的政策,可以说是很空前的,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古人会做的事情。他废除了奴隶,实行土地公有以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等。

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但是也因为他新政的内容太过于超前,尽管是正面的,但是这与当时的时局是不符合的,加之他过于急功近利,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就是在民怨人怒的时局之下,他被民间的起义军赶下了台,更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斩杀而亡。新朝至此消亡,恍如昙花一现。

而且在他死后,对于作为篡位者的王莽,可谓是人人怨恨,不仅被人分尸,而且脑袋还被挂在宛市,当球一样踢来踢去,供百姓们发泄愤恨。

最后只有他的头颅进行了处理,刷上了黑漆还放到了仓库当中,而这一放就是长达272年之长。直到晋惠帝时,仓库不小心着火,他的头颅才被毁掉。

那么为什么东汉到晋朝的历代帝王一直都要收藏王莽的头颅呢?这其中都有些什么缘故呢?

首先一个原因便是王莽篡汉,是一个窃国大盗,为历代正统帝王所不容。这一点在史书当中就能够看出来了。

《汉书》记载道:王莽 “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咨尔贼臣,篡汉滔天,……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

简单说,东汉时人们都认为,王莽就是千古叛贼第一人,他把全天下的子民都害惨了,可谓是简直罪恶滔天,人神共愤。

所以,东汉建立以后,王莽的头颅才会被收入东汉皇宫,用巫法镇住,甚至被做成标本“贡奉”起来,与高祖的斩蛇剑、孔子屐一起,被视为镇国之宝。

历代帝王君主之所以珍藏王莽的头颅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为了训诫后人,让后人以此为戒,不能够犯上作乱。同时告诫朝臣宗亲,这就是谋逆者的罪恶下场,还是提醒君王防范窃国大盗的一个警钟。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比较封建迷信的说法,那就是是为了驱邪。

在《汉书·王莽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穷他极恶,流毒诸夏。”

因为古代的统治者认为,王莽是个极其凶残可怕的人,所以就用“以邪驱邪”方法,也就是用邪恶的东西来驱赶邪恶,以保平安。所以牛用王莽的头颅可以震邪辟邪,祈求国泰民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古人有收藏人头的习惯。

根据后世出土的甲骨文,我们知道,从商朝开始,每个朝代都有猎首的风俗,也就是将敌人的头砍下来,对战争胜利的一种纪念。

所以这种风俗一直都在后世的王朝中不断延续,在一些朝代之中,更是有直接拿人头数量作为战争胜利之后论功行赏的依据。

王莽作为窃国大盗,他的头颅自然是比一般战争得来的人头还要更加珍贵一些,历代帝王们都加以珍藏,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了。

参考资料:《汉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三国中的六大奇才:两个忙死,两个闲死,一个作死,一个被冤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中的三大奇才,三国奇才,三国中隐藏最深的一位高人

    话说,东汉末年各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致使社会动荡,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后来的收“三国”,更是动乱时代的典型代表。当然,在这样的乱世中,必然会因时势出英雄各显神通,创立基业。而在三国中,曾出现过“六大奇才”,这些人也着实厉害,但他们每个人的际遇都不一样。如果让小编来概括的话,这六个人是两个忙得要死,两

  • 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还有下半句,虽然难听但是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为何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谁,曹操历史上有没有子嗣

    曹操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几乎人尽皆知,但是,这个只是上句话,还有下半句,而这下半句才是重点,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后半句?话说,曹操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做曹冲,可是天妒英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树大招风,引来祸端,他不会收敛,太过于锋芒毕露了),至于谁是凶手?像曹

  • 纵观曹操一生,真正忌惮的武将只有3位,其余的都是浮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真正忌惮的4位名将,曹操一生最忌惮的五大名将,曹操最怕哪三个武将

    关羽关羽字云长,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的一生颇为令人感叹,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后来便结识了刘备。当时的刘备还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关羽却认定了这个大哥颠沛流离。在官渡之战时,刘备和关羽曾走散了。关羽被迫投于曹操门下,还曾为曹操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怎

  • 一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究竟得的什么病?现代医学分析后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事迹,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主张

    要说诸葛亮这一生,也是轰轰烈烈,先是遇到了良主,紧接着就是按照自己的规划大展宏图,最终名利双收。不过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多次北伐没能成功,最后病逝在了五丈原,算是壮志未酬。很多朋友都在讨论,如果诸葛亮不那么早去世,会不会北伐成功?会不会改变当时的天下大势?事实上想要了解这些,还要分析一下他究竟得了什

  • 明明毫发未损,章邯为何投降项羽?如果不是他,章邯还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实际上当时“巨鹿之战”章邯虽然损失二十余万秦军,但是在他手里还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如此庞大的军队完全足以和项羽继续对抗(这一点后面阐述)。真正促成章邯投降项羽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赵高的政治迫害。显而易见,这就是“宦官干政”带来的政治恶果。巨鹿之战失败以后,章邯受到秦二世的责罚,这个

  • 萧何很看重韩信,为何后来又要设计杀死韩信?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何是怎么评价韩信的,萧何杀韩信为什么张良不阻止,萧何杀韩信对不对

    再说论交情,韩信怎么能够和刘邦相比,萧何与刘邦不仅是老乡,而且还是公司创始人之一,后来韩信造反,萧何当然会选择偏向于刘邦。早年萧何看重韩信,并不是两人是什么老相好,萧何不愿这个朋友受委屈。所以才去把追回来,说到底是不愿这个人才流失,萧何识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没有他这号伯乐,韩信指不定还得流浪到什么时

  • 关于蜀汉的4大冷知识,很多人连1个都不知道,你是真三国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真实的蜀汉,蜀汉全部资料及图片,蜀汉的历史讲述

    最早追随刘备的并不是关羽、张飞,而是简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关羽和张飞几乎和刘备是形影不离。甚至达到了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地步。对于三人桃园结义的典故早已经是脍炙人口,无人不知的程度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关羽和张飞随刘备起于涿郡,应该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人了吧?其实并非如此,最早跟随刘备的人应该是简雍

  • 刘邦的老乡为什么都能成为顶级人才?有种东西叫天赋和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身边的顶级人才,刘邦为何能吸引人才,刘邦的人才之道是什么

    那么大家可能就会疑惑了,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厉害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来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我认为要具备四个标准:时势、命数、运气、能力,虽然不能说这些因素是缺一不可的,譬如命运这玩意假如注意你是要成功,那有没有能力也无关紧要。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四点,基本上就离成功不远了。当时秦末的大

  • 李广:一位让匈奴人望而却步的猛将,汉武帝却屡次说他命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广为什么让匈奴闻风丧胆,李广抗击匈奴简介,汉代抗匈奴名将李广

    匈奴大军往回走了大约十余里地,李广为了让匈奴人放松警惕,开始装死,他偷偷观察周围,看有没有逃跑的机会,突然他发现旁边的小伙骑了一匹上等好马,逃跑的机会来了。李广趁匈奴人不注意,从网袋中一跃而上,夺走匈奴骑兵的弓箭和马,立即调转马头往回逃跑,匈奴几百人在后追赶,李广一路射杀追兵,动作迅速,一骑绝尘而去

  • 汉宣帝登基只有18岁,在朝中毫无根基,他如何能够扳倒霍氏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宣帝即位期间隐忍不发,对权臣霍光言听计从,把孙子皇帝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他八年的忍辱负重,在霍光去世后他任用贤能,开始竭力打压霍氏集团,并开创“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那么霍氏家族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少年天子刘病己是如何将他们连根拔起的呢?汉宣帝长于民间,在朝中毫无根基刘病己是汉武帝皇长孙刘进(卫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