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就是,有着“毒士”之称的贾诩。他奇谋百出,算无遗漏,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洞悉了人性,明哲保身。易中天曾在《百家讲坛》评论说:“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相比较于诸葛亮还要司马懿而言,诸葛亮原是政治家却要带兵打仗,司马懿也是一个野心家。当然他们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如果说单单是从智谋方面来说,贾诩只怕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第一谋士,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相比较诸葛亮司马懿而言,其实贾诩年少的时候并不出名。一直到永汉元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贾诩也正是在此时展露了头角,在董卓当政时期做了董卓女婿牛辅军中辅军。
到了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王允打算要清除掉董卓的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让他们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导致发生了后来的震惊朝野的李郭之乱。
贾诩洞悉人性,知道二人不是成大事的人。尽管李郭二人欲欲封其为侯,但是贾诩却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后来贾诩几经辗转,从老乡段煨那里,通过朋友又跳槽到了张绣的帐下。
贾诩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几乎是走到哪里都受到欢迎。不过在贾诩来到曹操阵营后,却遭受到了考验,因为在曹操帐下的谋士太多了。而且曹操并不信任贾诩,
比如说在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不听。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也不听,结果损失惨重。
但是贾诩真正为人所称颂的,却是他洞悉人性的能力上。贾诩追随曹操整整二十多年,一眼便能看透曹操的心思。当时曹植因为为人豪爽,且是文坛领袖。所以很多大臣们都举荐曹植,唯有贾诩一言不发,当曹操脸上已经写满了不满时,贾诩发言了。
史书上记载是: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当时贾诩早已经看穿了曹操的心思,用一个典故便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去了。还帮助了曹操心中第一候选人曹丕登上了皇位。成了曹丕的恩人,可谓是一石二鸟。
贾诩审时度势,揣摩人心的本领,在三国时期可谓是无出其右的,这方面的事迹可谓是比比皆是。他从权达便,左右逢源。乱世中在恰当的时机展现才华,又能低调处世。最后得以善终,安稳活到了黄初四年(223年),享年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