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观之治,君主贤明坐江山,治世能臣在朝堂

贞观之治,君主贤明坐江山,治世能臣在朝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23 更新时间:2024/2/18 19:49:38

唐太宗

如唐代杜佑在《通典》中所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年值两钱。”

可以看到正是在太宗的治理下,百姓收获颇丰,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开创了后世所谓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可以说离不开唐太宗的贤明和他身边聚集的一批治世能臣。本文将从皇帝和臣子的角度论述“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唐太宗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贞观政要》中,他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在唐太宗看来,为君之道,要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如果剥削百姓来满足自己的私欲,那和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喂自己有什么区别。

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放出一大批宫女,让她们回家乡成家事农。贞观初年,关中等地自然灾害频发,百姓还没有从战争中喘息加上天灾,关中父老流离失所,于是唐太宗开仓赈济,轻徭薄赋,并且对许多地方的徭役做了规定,规范了地方上公共工程的民力征发。使得受灾地区不违背农业生产的规律,保证了充足的劳动力。努力了两年,流民回归,关中开始丰收。

《贞观政要》记载:“夫为人君,当须至公理天下,以得万姓之欢心。若、舜在上,百姓敬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动作兴事,人皆乐之,发号施令,人皆悦之,此是大祥瑞也。”

古代皇帝自称天子,如有好事发生便天降祥瑞,而君主失德,就会天降灾异。所以历代皇帝都是非常重视祥瑞灾异等情况。而在唐太宗眼里,他认为只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粮食充足才是最大祥瑞,自然现象中的祥瑞和灾异不能够影响百姓生计这个大目标。所以唐太宗追求的便是如史书记载的那种天下大治,万民欢心,人人安居的局面。

民生是唐太宗施政的首要关心问题,在史书中有关唐太宗重视民生的对话,事迹记录很多,包括发展生产,不扰于民的政策措施也有记载。贞观年间的安宁风气与隋炀帝的征伐剥削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唐太宗心系民生的直接结果。

唐太宗影视剧照

唐太宗的爱才之心

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需要一位贤明有能力的领导外,还需要一大批有谋略、有思想的人才聚集在周围。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通过此言,便可窥探出唐朝人才质量和数量的独特地位。唐太宗以“知人善任,善于纳谏”树立起一带明君的形象,所以在他的身边涌现出了众多文人武将,为“贞观之治”的出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史料来了解唐太宗对人才的爱惜。

唐太宗君臣雕像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朕之授官,必择才行。若才行不至,纵朕至亲,亦不虚授,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才有所适,虽怨仇而不弃,魏征等是也。朕若以无忌居后兄之爱,当多遗子女金帛,何须委以重官,盖是取其才行耳。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公等所知,朕故委之台鼎。”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因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所以唐太宗屡次授予他重要的职位,但是长孙无忌一直碍于外戚的身份推辞,长孙皇后也劝说唐太宗不要授予过高的官位。唐太宗便有了这样的言论,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提到了襄邑王,也就是唐太宗的叔父,他的叔父在唐太宗继位的时候曾经出过力,所以想要高点的爵位,但是唐太宗并没有忘记这位叔父在窦建德侵犯山东的时候全军覆没,更记得在刘黑闼反叛的时候,叔父丢盔弃甲。

所以唐太宗并没有徇私情给予高于功劳的封赏。提到的另外一个人是魏征,魏征起初是太子李建成的谋臣,在玄武门被俘以后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因为他深知魏征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为人心直口快,敢于直言不讳,于是就把谏议大夫的职位授予了魏征,之后便成就了君子纳谏,臣子直言的千古佳话。唐太宗酒醉后说:“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唐太宗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和珍惜人才的博大胸怀,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形成了坚强的人才统治队伍。

魏征

君臣一心,共开盛世

唐太宗周围的人才济济,不仅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马周等这样的谋臣和谏臣;还有李靖、李勣、范兴、侯君集等这样的将帅之才。众位文武良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房玄龄为例来了解君臣共治的故事。

房玄龄与杜如晦共称“房谋杜断”,他们两人很早就投奔了唐太宗李世民,那时候李世民还是秦王,房玄龄乃是王府旧人,可以说是一路跟着李世民一路征战的最大功臣。李世民由秦王变成皇帝,他由秦王的记室参军变成了唐朝宰相。在秦王府的十几年间,他在许多紧要关头,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共渡难关。并且帮助李世民发现和搜罗了许多人才。

《旧唐书》载:“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跟随者李世民从打天下到治天下,房玄龄的贡献卓著。在宰相的位置上,他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制定完善了唐朝的法令,整顿了地方上无所作为的官员,整顿了财政。在唐太宗对突厥发动战争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协助作用。同在朝堂为官的王珪评价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房玄龄对国家建设的鞠躬尽瘁和责任担当。功勋卓著的房玄龄并没有滋生骄傲情绪,功劳越大越谨慎,官位越高越低调。

房玄龄

据《新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记载:“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房玄龄跟随太宗三十二年,拥有“贤相”称号,但是从不宣扬自己的功劳,而是努力地让各位能臣发挥自己所长,忠心于唐太宗,不辞辛苦地辅助君上。正是由于房玄龄为人低调,对自己要求严格,又孜孜操劳国事,所以他和唐太宗才能互相信任,一同为大唐朝的兴盛贡献力量,共同见证了“贞观之治”的到来。

结论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一代英主,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心系百姓,励精图治。在英明君主身边又聚集了大量的治世能臣,辅佐皇帝治理朝政。“贞观之治”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形成,贞观年间,统治秩序恢复,政局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得到恢复,百姓专心生产,制度也得到了完善。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不仅收获了“贞观之治”的成效,也为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唐太宗贤明坐江山,文武能臣在朝堂。

更多文章

  • 被人当面状告谋反,房玄龄将告状人急送到太宗面前,太宗:砍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房玄龄谋反一事,房玄龄请太宗下旨,唐太宗对房玄龄评价

    一、洞悉天下形势,选对明主的长远智慧笔者认为古代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在分析天下形势时不仅能准确无误的分析出当下的形势,还能洞若观火的分析出未来的形势。房玄龄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房玄龄出身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宦世家,曾祖房翼官居北魏镇远将军、郡守等朝廷重职。祖父房熊官居北魏掌管文书主簿之职。父

  • 李世民能够成就千古一帝,有两个关键因素,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能算是千古一帝吗,李世民在千古一帝中能排第几名,李世民千古一帝功绩

    李世民的这个皇位,得来的可谓是十分的艰难,也凶险无比。由于太子是正宗,在和李建成的权力争斗中,被太子下过毒,造成吐血而命悬一线。如果不是发动了玄武门事变,那么两天后的昆明湖给李元吉的壮行宴上,就将是李世民的最终归宿。就在这危急关头,李世民天策府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将领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

  • 安史之乱不可避免:唐玄宗放弃初衷沉迷酒色,佞臣弄权使尽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史之乱唐玄宗复位,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的结果,安史之乱唐玄宗何时返回长安

    安史之乱,叛军的进军路线玄宗“从此不早朝”我们都知道骄兵必败,骄傲使人落后。唐玄宗这样一代帝王却没能逃过骄傲情绪的腐蚀。他在开元前期尚勤于政事,当看到国家繁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景象时,伴随而来的是独特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于是,在开元中后期,唐玄宗开始安于现状,开始贪图享乐,享受着万人敬仰,左右奉承

  • 武则天自创18个汉字,却只有1个字传承至今,只因它有特殊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独创的字,武则天发明了18个什么汉字,武则天发明了几个汉字

    原来在当时,虽然唐朝的局势十分平稳,但是武则天却想要打破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因此她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打破祖宗成法,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合法依据。于是,武则天使用大禹所留下的“河图洛书”作为依据,大张旗鼓的开始更改唐朝的许多名词,比如说当时唐朝的政治中心长安被武则天称为“神都”,而负责治理朝政的中

  • 刘裕称帝后,是如何对待司马家族?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家族刘裕,司马家族和刘裕是什么关系,刘裕为何立司马德宗为帝

    辛弃疾所说的“寄奴”便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刘裕素有“南朝第一帝”的美誉,史学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他称帝之后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废除苛法,关心民间疾苦,为了消除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还多次率军北伐,“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为辽阔的时期,可以说刘裕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然而千百年

  • 李世民为何要将自己妙龄女儿,嫁给近60岁的尉迟敬德?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评价尉迟恭,真实的历史尉迟敬德三次救李世民,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评价

    历史上,君主与臣子之间总是会有奇妙的关系。在征战之时,君主与臣子之间一般都是一心同体,一致对外,而一旦征战结束,主子成为了帝王之后,却会相互的猜忌,臣子可能会想要得到更好的地位,甚至是皇位。然而君主也可能会怀疑臣子,即便是当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这样的君主就如同李世民。毫无疑问,李世民是一个善于治

  • 大唐统一天下关键之战,李世民差点被射成刺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统一天下的四场战役,李世民是通过战争夺取天下吗,李世民统一大唐多少年

    爆发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虎牢关之战”,被称为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01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但依然是群雄争霸的局面,天下远不是他一个人的天下。当时,李渊的强劲对手,至少还有两大割据势力,一是建立了夏国、称雄河北的窦建德,一是占据河南、以洛阳为都城建立了郑国的王世充。李渊若想

  • 为什么清朝,还没有唐朝鼎盛时期的领土大,你听谁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和清朝哪个更强大,清朝与唐朝的变化,唐朝与清朝中间隔了多少年

    根据历史记载,唐朝的疆域在四个方向上是前所未有的:从东方的日本海、到西方的咸海、,再到最高峰时的北方贝加尔湖。也就是说,西方到达了阿富汗、咸海。突厥被摧毁后,北方已经到达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北部地区。在南部,脚趾被纳入领土。东方占据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清朝的疆域更加具体,在乾隆完全平定西北后达到顶峰:

  • 杨玉环死后,唐朝最伤心的人是谁?不是唐玄宗而是此人,伤心到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结局,历史上的杨玉环有没有死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美人,可是这四大美人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很好,这其中要说最悲惨,最冤屈的当属杨贵妃,可以说她是含冤而死的,因为她并没有犯下什么大的过错,只不过是和唐明皇有着真挚的爱恋。只可惜这样的爱情不被世人所容忍和认可,最后的杨玉环的结局竟是被逼着自缢而亡,在杨玉环去世后,唐玄宗悲痛不已,每每到深夜

  • 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才有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诗人李贺的最经典诗句,唐朝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全诗,鬼才李贺的爱情诗

    说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你是否会顺口的接下“人间正道是沧桑”呢?那你又是否知道,这两句并非为一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半句诗,可是被认为是“奇绝无对”的,从唐朝便出现上半句,却等到宋朝才有人能够对出合适的下半句。事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再详细讲讲。话说,大唐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王朝,不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