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推荐三人当丞相,刘伯温极力反对,后三人全被处死

朱元璋推荐三人当丞相,刘伯温极力反对,后三人全被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091 更新时间:2024/1/17 16:23:23

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武将多是依靠淮西子弟,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而文臣当中只有李善长刘伯温最为有名,两人对朱元璋平定天下献计献策,功劳之大无人超越。然而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赏赐开国功勋之时,李善长被封了一等公爵,而刘伯温只被封了三等伯爵,地位悬殊之大,令人侧目。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李善长的功劳确实大,而且他是淮西人,加入朱元璋阵营又是最早的文臣,在整个朱元璋的军队中威望很高;而刘伯温则不同,他本来是元朝的进士出身,而且他曾经组织乡军围剿过起义军,因此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军队中并不受到待见,始终无法与朱元璋站在一条战线上。

中书省设立之后,首任丞相就是李善长,中书省当时权力很大,上承天子,下辖六部,而刘伯温只被授予了一个御史中丞的官职,说白了就是一个言官。朱元璋如此安排也是有深刻用意的,他明白刘伯温此人不贪财不恋权,作为一个言官负责监督李善长以及淮西勋贵最为恰当,这也导致了李善长与刘伯温的矛盾。

在李善长担任丞相的期间,朱元璋越来越感觉到李善长的权利太大,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极大限制,而且李善长又与淮西武将走的太近,这让朱元璋都感到了一种压力和危机,于是朱元璋就有了罢免李善长的想法,可是一旦赶走了李善长,那么由谁来出任丞相最为合适呢?

朱元璋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将刘伯温叫来,朱元璋问刘伯温杨宪如何?刘伯温回答”杨宪具备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伯温回答”他的气量还不如杨宪“,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如何?刘伯温回答”丞相犹如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把马车弄翻了“,很显然在刘伯温的眼中,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都不合适担任丞相。

朱元璋心中的三位合适人选都被刘伯温否定了,心中有些不悦,于是他又对刘伯温“我的丞相确实只有你最适合了”刘伯温立马磕头请罪,声称自己身体不行,性格也不行,根本不合适最丞相,朱元璋只好作罢,但内心对刘伯温明哲保身的做法颇为不满。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元璋先后让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都担任过丞相,而三人的下场都是一样的全部被处死了,尤其是胡惟庸的被处死之后,朱元璋就下令废除了丞相制度,这个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1600多年的制度,最终被朱元璋彻底废除,中国结束了丞相制,皇帝独揽大权。

也许朱元璋之所以任用了刘伯温反对的三人为丞相,就是想到达到罢免处死丞相,从而最终废除丞相制度的目的。

更多文章

  • 郑成功的非正常死亡:咬指头猝死,年仅38岁,就在360年前的今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成功死因大揭秘,郑成功怎么39岁就死了,郑成功为什么暴毙

    可大英雄首先是个人。是一个有着悲苦命运和常人难以忍受重任的大人物。他的功绩,很多人耳熟能详;他的悲苦,和他38岁猝然而逝的生命,以及背后的曲折原委,却很少有人知晓。(厦门鼓浪屿的雕像) 一、成功38岁的短暂人生 郑成功是生于日本的福建人。其父芝龙,亦商亦道,官至福建总兵。他早年居住日本平户,与当地田

  • 《三国志》和陈寿有毛病?王安石和欧阳修都想重修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志陈寿真是正统吗,三国志陈寿裴松之,三国志陈寿为什么不写蜀书

    有关陈寿其人,一直有争议。此人是川中才子,巴西郡安汉县(即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从小就爱学习,后来师从同郡学者谯周——就是在魏军攻到成都时主降的那一位。以往不太理解他,现在认为川人主降也无可厚非,管他是谁家的皇帝,蜀中的生灵别再遭战争涂炭就行。老师是铁杆主降派,弟子陈寿当然跟着降了,在大魏朝他的官当得

  • 宋徽宗被押往金国途中,与他有关的三件事,显示出不一样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徽宗被金国囚禁在哪,宋徽宗在金国的悲惨生活,宋徽宗是被掳到金国的吗

    第一件就是碰到了叛降的将领。与他同行的就是太子宗望,为此他总要想方设法,时不时地羞辱皇帝来取乐。经过洛州地界的时候,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皇帝就见到了两个''故人'':郭药师和张令徽。其实这两个人原本是为赵佶效力的,此时早已投降了金国。尽管这两个降将百般推脱罪行,认为投降是因为大势已去,属于情非得已。但

  • 朱棣的军事能力算不算是明朝最强的?他是否能比得上朱元璋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的军事才能真的很强吗,朱棣的实力有多强大,目前的朱棣有多厉害

    朱棣是历史上第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这也就给了很多人一个误解,认为朱棣的军事能力非常强,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先不说朱棣的军事才能,就说朱棣的靖难成功酒有很大运气成分,当初在济南城一个铁铉就让朱棣寸功未建,灰溜溜的撤回了北京城,如果不是姚广孝提议朱棣直取南京城,想必等待朱棣的将会是靖难失败,其实朱

  • 民间故事:宋朝一女子,发现丈夫出轨果断离婚,后成亿万富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间故事荒唐的婚姻,宋朝女人出轨历史记载,民间故事夫妻白头到老

    前面说了,王八郎是个腰缠万贯的主,加上相貌堂堂,才四十来岁,因为免不了到秦楼楚馆去倚红偎翠。时间一长,王八郎和当地的一个青楼女子好上了。那女子生得花容月貌,惯会撒娇发嗲,把王八郎迷得神魂颠倒,恨不得马上把家中妻子休掉,好娶这妖娆的女子为妻。因此,王八郎每年做完生意回家,看到家中不怎么打扮的老婆就来气

  • 赵匡胤为什么要背叛后周?因为人性在权力面前不值一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对后周皇室的态度,赵匡胤在后周的地位,赵匡胤背叛后周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起兵变,一夜之间黄袍加身,从此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朝代,宋朝。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深受后周世宗柴荣的信任,将其从军队中一步步提拔出来,最后更是将后周最为强大的军队禁军交到了赵匡胤的手中,可以说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柴荣本身也是雄才大略,很可能成为一代雄主,只不过可

  • 天机算尽的沈万三,一招输在朱元璋手里,从此发配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发配沈万三,朱元璋坑沈万三一文钱,朱元璋为何要杀掉沈万三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明初明太祖年间沈万三和朱元璋之间发生的一桩趣事,朱元璋借给沈万三一文铜钱,30天后沈万三却得给朱元璋5亿,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下。《碧里杂存》里记载,朱元璋在南京定都了以后,因为耗费了太多的人力和财力,国库中缺少银两,就打起了沈万三的主意。有一次,朱元璋召见沈万三,和沈万三说:

  • 在明朝末年,明明一手遮天的魏忠贤,斗不过年仅17岁的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样的局面,还是朱元璋亲自造成的。朱元璋是个疑心比较重的人,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强的强人,因为胡惟庸案,把丞相都废除了,所以的行政处理,都压到朱元璋一个人身上了。他比较强悍,自己能搞得定,但是他的后代就不一定呀。他完全没有考虑后代人的能力。于是便有了司礼监,司礼监有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他们可以替代皇

  • 北宋灭亡之后,为何不见杨家将的身影?杨家将、杨门女将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有杨家将吗杨家将是哪里人,杨家将在北宋真的是这样辉煌吗,北宋杨家将的真实现状

    在评书和各种演义中,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可以称得上是宋朝的一道万里长城,杨家不倒,宋朝百姓就能安稳的生活,而杨家将也确实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杨家男儿一个个倒下了,不要紧,还有杨家的女眷。作为杨继业的妻子,年迈的佘太君带领杨家一众女人继续保家护国,后期杨宗保的妻子穆桂英临危挂帅出征,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可惊

  • 北宋大将刘文裕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终于拯救了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文裕简介,北宋李昉与王仁裕,怎么能拯救北宋

    赵光义登基三年后,朝局一片和谐,不过边境就不一样了,比如西北地区,这里自古游牧民族聚集,时常还有羌人,戎人来作乱。为此,朝廷在甘肃的清水县屯兵,一来威慑,二来防患。军中的主要领导有周承,刘文裕,田仁朗等等。一天傍晚,士兵突然来报,说营外来了一队人,为首的骑着官马,身穿官服,看架势级别不低,说是朝廷派